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奖杯

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1]于 1990年3月26日在 美国加州,洛杉矶音乐中心(L.A. County Music Center)举行。主持人: 比利·克里斯托(Billy Crystal);最佳影片《为戴茜小姐开车》;最佳男主角丹尼尔·戴-刘易斯;最佳女主角杰西卡·坦迪,生于1909年,年近81岁的杰西卡·坦迪成为奥斯卡历史上年龄最大的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

关于奥斯卡金像奖

自第一届以来,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奥斯卡金像奖都是每年举行一次。规定每年3月左右对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职员进行评奖。评选和颁发奖由学院组织专门的管理委员会主持。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仪式始终是美国好莱坞的一个盛大节日。世界好多国家都通过电视台转播大会盛况。

奖项分布

颁发的奖项有23个,其中除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和男演员奖、最佳导演奖之外,还有最佳摄影、美工、服装设计、原剧本、改编剧本、改编配乐、剪辑、视觉效果、作曲、音响奖等等。此外,还有给那些在 电影界做出巨大成绩的老演员 和老电影工作者的"特别奖"和一定数量的补充奖。 直到1931年,有个新来的学院女秘书看到这尊铜像,惊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奥斯卡,一位记者立即把她的话报道出去。从此,人们便把这个人像称为"奥斯卡"。奥斯卡金像奖也因此得名。

奖杯设计

奥斯卡金像由学院早期成员之一赛德里克-吉本斯设计。他在一次宴会上,在桌布上描绘出了金像的草图,并最终由洛杉矶著名艺术家乔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于1929年5月16日颁发。每尊金像均为合金铸成,再镀以24K纯金。金像高13.5英寸(约34.3厘米),重8.5磅(约3.8公斤),造型为一名手拄长剑的武士站在电影胶片盘上,片盘上的五条轮辐象征着学院最初的五个部分:演员、导演、制作人、技师和剧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欧文斯公司铸造。奥斯卡奖这个别称从何而来已无法考证,最普遍的说法是学院图书馆馆员、后任学院执行主管的玛格丽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时

曾说这尊金像很像她的奥斯卡叔叔,于是记者和学院的成员们开始以这个名字称呼它。1934年,华特·迪士尼在领奖时引用了这个名字,由此奥斯卡奖这一别称日渐被人们所熟悉。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直到1939年才开始正式使用这个名字。

颁奖会场

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位于好莱坞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启用,是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的举行地点,在2002年开始成为奥斯卡的永久颁奖地。

柯达剧院,可容纳3,400名观众,设有全美国一个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宽,75呎深。舞台后的记者室可容纳多达1,500名记者。剧院由柯达公司赞助7500万美元建成,并获此冠名权。

剧院现由洛杉矶市拥有,并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向市政府租用,以举行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柯达剧院的入口摆放有柱装饰,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奥斯卡金像奖得奖人的名字,亦预留位置予未来的得奖人。

在其他时间,柯达剧院则供举办演唱会等表演,及其他种类的颁奖礼。

获奖名单

奖项 获奖人 / 获奖影片 提名名单
最佳影片 Best Picture 《为戴茜小姐开车》 《生于7月4日》、《死亡诗社/春风化雨》、《梦幻之地》、《我的左脚/无悔今生》
最佳男主角 Best Actor in a Leading Role 丹尼尔·戴-刘易斯《我的左脚/无悔今生》/ Daniel Day Lewis 肯尼斯·布莱纳《亨利五世》/ Kenneth Branagh、汤姆·克鲁斯《生于7月4日》/ Tom Cruise、摩根·弗里曼《为戴茜小姐开车》/ Morgan Freeman、罗宾·威廉姆斯《死亡诗社/春风化雨》/ Robin Williams
最佳女主角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杰西卡·坦迪《为戴茜小姐开车》 / Jessica Tandy 波利娜·柯林斯《第二春》/ Pauline Collins、杰西卡·兰格《父女情/大控诉》/ Jessica Lange、米歇尔·菲佛《一曲相思情未了》/ Michelle Pfeiffer
最佳男配角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丹泽尔·华盛顿《光荣战役》/ Denzel Washington 丹尼·艾洛《为所应为/不做亏心事》/ Danny Aiello、丹·阿克罗伊德《为戴茜小姐开车》/ Dan Aykroyd、马龙·白兰度《血染的季节》/ Marlon Brando、马丁·兰道《罪与错》
最佳女配角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布兰达·弗里克《我的左脚》 安杰丽卡·休斯顿《敌人,一个爱的故事》、莉娜·奥琳《敌人,一个爱的故事》、茱莉亚·罗伯茨 《钢木兰》、黛安娜·维斯特《温馨家庭》、Puerto Rico 《圣地亚哥发生了什么》波多黎各 /、Denmark 《婚姻的记忆》丹麦 /、Canada 《蒙特利尔的耶稣》加拿大 /、France 《罗丹的情人》法国 /

、Italy 《天堂电影院》意大利 /

最佳外语片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厄尔·华伦的生平传奇》 《为了全人类》、《周边地区的隐患》、《亚当·克莱顿·鲍威尔》、《共同的线索》
最佳纪录长片 Best Documentary Feature 《纪念馆:过去和未来》 《上好的食物和糕点》、《约翰斯敦的洪水》
最佳纪录短片 Best Documentary Short Subject 《儿童》 《亚马逊日记》、《工作经历》
最佳真人短片 Best Short Film - Live Action 《山上的农场》 《奶牛》、《平衡》
最佳动画短片 Best Short Film - Animated 《印第安那琼斯和最后的十字军》 《梦幻之地》、《一曲相思情未了》、《生于7月4日》、《小美人鱼》
最佳原创配乐 Best Music - Original Score "Kiss the Girl"《小美人鱼》 / "Kiss the Girl" from "I Love To See You Smile"《温馨家族》 / "I Love To See You Smile" from、"The Girl Who Used To Be Me"《第二春》 / "The Girl Who Used To Be Me" from、"After All"《再世俏郎君》 / "After All" from、"Under the Sea"《小美人鱼》 / "Under the Sea" from
最佳原创歌曲 Best Music - Original Song 《吾爱吾父》 《吹牛大王历险记》、《为戴茜小姐开车》
最佳化装 Best Makeup 《回到未来 2》 《吹牛大王历险记》、《深渊》
最佳视觉效果 Best Visual Effects 《轰天炮2/致命武器2》 《黑雨》、《印第安那琼斯和最后的十字军》
最佳音响编辑 Best Sound Effects Editing 《光荣战役》 《一曲相思情未了》、《为戴茜小姐开车》、《熊的故事》、《生于7月4日》
最佳电影剪辑 Best Film Editing 《印第安那琼斯和最后的十字军》 《生于7月4日》、《黑雨》、《深渊》、《光荣战役》
最佳音效 Best Sound 《最毒妇人心》 《哈林夜总会》、《为戴茜小姐开车》、《吹牛大王历险记》、《亨利五世》
最佳服装设计 Best Costume Design 《光荣战役》 《为戴茜小姐开车》、《吹牛大王历险记》、《深渊》、《蝙蝠侠》
最佳艺术指导/道具布景 Best Art Direction/Interior or Set Decoration 《一曲相思情未了》 《生于7月4日》、《爱的大风暴》、《深渊》、《光荣战役》
最佳摄影 Best Cinematography 《我的左脚/无悔今生》 《梦幻之地》、《敌人,一个爱的故事》、《生于7月4日》、《为戴茜小姐开车》
最佳改编剧本 Best Writing - Adapted Screenplay 《当哈利遇到莎莉》 《性、谎言和录像带》、《为所应为/不做亏心事》、《爱与罪》、《死亡诗社/春风化雨》
最佳原创剧本 Best Writing - Original Screenplay 吉姆·谢里登《我的左脚/无悔今生》/ Jim Sheridan 肯尼斯·布莱纳《亨利五世》/ Kenneth Branagh、彼德·韦尔《死亡诗社/春风化雨》/ Peter Weir、伍迪·艾伦《爱与罪》/ Woody Allen、奥利弗·斯通《生于7月4日》/ Oliver Stone
最佳导演 Best Directing 戴安·威斯特《温馨家族》/ Dianne Wiest 朱莉娅·罗伯茨《钢木兰》/ Julia Roberts、莉娜·奥琳《敌人,一个爱的故事》/ Lena Olin、安吉里卡·休斯顿《敌人,一个爱的故事》/ Anjelica Huston、布兰达·弗里克《我的左脚/无悔今生》/ Brenda Fricker

颁奖嘉宾

以下人士出场颁发了奖项或表演节目:

姓名 角色
查理·奥唐奈 第6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报幕员
卡尔·莫尔登 致开幕陈辞,欢迎各位来源出席颁奖晚会
吉娜·戴维斯 颁发男配角奖
格伦·克洛斯、梅尔·吉布森 颁发艺术指导奖
阿诺·施瓦辛格 介绍金·贝辛格上台
金·贝辛格 介绍最佳影片提名电影《死亡诗社》
茱莉娅·罗伯茨 引出原创歌曲奖提名作品"I Love to See You Smile"的现场表演
史蒂夫·马丁 颁发原创配乐奖
肯尼思·布拉纳、伊丽莎白·麦戈文 颁发化妆奖
杰克·莱蒙、娜塔莉亚·涅戈达 颁发外语片奖
凯文·克莱恩 颁发女配角奖
博·布里奇斯、杰夫·布里吉斯 介绍最佳影片提名电影《梦幻之地》
约翰·坎迪、里克·莫拉尼斯 颁发短片奖
达丽尔·汉纳 引出原创歌曲奖提名作品"Kiss the Girl"和"Under the Sea"的现场表演
宾尼兔 颁发动画短片奖
沃尔特·马修 向霍华德·W·科奇颁发简·赫尔索特人道精神奖
杰西卡·兰格 介绍最佳影片提名电影《为黛茜小姐开车》
摩根·弗里曼、杰西卡·坦迪 颁发剪辑奖
约翰·古德曼 引出原创歌曲奖提名作品"The Girl Who Used to Be Me"的现场表演
汤姆·塞立克 介绍伊莎贝尔·于佩尔上台
伊莎贝尔·于佩尔 引出科技成果奖和戈登·E·索耶奖颁奖片段
布莱恩·布朗、雷切尔·沃德 颁发音效和音效剪辑奖
梅兰尼·格里菲斯、汤姆·汉克斯 颁发摄影奖
格利高里·派克 颁发女主角奖
坎迪斯·伯根 颁发服装设计奖
丹·艾克罗伊德、切维·切斯 颁发视觉效果奖
杰克·瓦伦蒂 介绍乔治·卢卡斯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上台
乔治·卢卡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向黑泽明颁发奥斯卡荣誉奖
丹泽尔·华盛顿 引出原创歌曲奖提名作品"After All"的现场表演
宝拉·阿巴杜、达德利·摩尔 颁发原创歌曲奖
丹尼·格洛弗 介绍最佳影片提名电影《生于七月四日》
诺玛·阿莱昂德罗、查尔顿·赫斯顿 颁发纪录短片奖和纪录片奖
简·方达 颁发原著剧本和原著改编奖
安杰丽卡·休斯顿 介绍最佳影片提名电影《我的左脚》
罗伯特·德尼罗、马丁·斯科塞斯 颁发导演奖
朱迪·福斯特 颁发男主角奖
米歇尔·菲佛 引出原创歌曲奖提名作品"Over the Rainbow"的现场表演
沃伦·比蒂、杰克·尼科尔森 颁发最佳影片奖

表演嘉宾

姓名 项目 表演
比尔·康提 音乐编排 管弦乐
比利·克里斯托 主持人 开场歌舞:《我的左腿》(My Left Foot,使用歌曲"Me and My Shadow"的曲调)、《梦幻之地》(Field of Dreams,使用歌曲"Tangerine"的曲调)、《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使用歌曲"Mutual Admiration Society"的曲调)、《为黛茜小姐开车》(Driving Miss Daisy,使用歌曲"Walkin' My Baby Back Home"的曲调)、《生于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使用布鲁斯·斯普林斯廷歌曲"Born in the U.S.A."的曲调
兰迪·纽曼 表演者 《温馨家族》插曲"I Love to See You Smile"
吉奥菲·侯德 表演者 《小美人鱼》插曲"Kiss the Girl"和"Under the Sea"
佩蒂·奥斯丁 表演者 《第二春》插曲"The Girl Who Used to Be Me"

杰姆斯·英格拉姆

玛莉莎·曼彻斯特 表演者 《回到阴阳界》插曲"After All"
戴安娜·罗斯 表演者 《绿野仙踪》插曲《Over the Rainbow》

最佳影片

《为戴茜小姐开车》[2](Driving Miss Daisy)是由布鲁斯·贝尔斯福德执导,阿尔弗雷德·尤里根据自己的话剧作品改编,摩根·弗里曼、杰西卡·坦迪主演的喜剧片。该片于1989年12月13日在美国首映;1990年1月26日在美国公映。影片讲述了一个性格倔强的白人老太太黛西和个性温和、但坚持原则的黑人老司机霍克主仆之间的故事。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1948年,72岁的犹太寡妇戴茜和儿子布理住在亚特兰大,她脾气古怪,尽管由于年龄原因她不能再开车了,但她仍然坚持开,结果她撞坏了自己崭新的帕卡德牌汽车。布里给她买了一辆赫德牌车,并给她雇了一个司机,戴茜不愿意使自己的生活发生任何改变,拒不接受儿子雇的司机霍克,纯朴善良的霍克只好设法主动讨好这位脾气古怪的老太太。随着时间的推移,戴茜逐渐被霍克感化,终于开始让霍克给她开车了。霍克对戴茜极为宽厚、仁慈,两人之间开始出现了友谊,年轻时曾经是教师的戴茜也开始教霍克读书。他们的友谊持续了20多年,戴茜最终告诉霍克,他是她最亲密的朋友。

角色介绍

霍克

演员 摩根·弗里曼
黑人司机,坚持原则,天性仁厚。霍克总给人一种积极乐观、幽默健谈的感觉,又很为主顾着想,他自尊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于戴茜。他只受雇于犹太人,因为他认为只有犹太人才能了解他们黑人而不会遭受不公待遇。为了能成功受雇于戴茜的儿子,他先是锋芒毕露,又炫耀自己的工作史,这表明他的自信,当然也是为了获取信任;为了涨薪水,他编织被挖掘的故事,这样不会有低三下四求别人的感觉。他无所事事的时候总是装作看报纸,当不得不承认自己是文盲的时候还辩称看报上的照片也能读懂新闻。虽然戴茜对他有些不满,但他还是尽心尽力地服务。br>

戴茜

演员 杰西卡·坦迪br> 一个是固执而吝啬的犹太老太太,曾经是教师。不愿意求人,不愿意向下人,尤其是黑人表现温情。她不愿意让人看作富人,也不会显摆财富,因为她也是白手起家靠。倔强的她害怕别人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无法自己开车,拒绝儿子请司机负责开车,直到忍受不了邻居的指点才妥协。她坚持己见,总是觉得自己才是对的,有错也是别人不听她的才会出错,司机霍克为她着想所作的事反而会引起她的不满,就算她心存感激也不把“谢谢”说出口,而内心的清高和优越感使她常常以己之心度他人之意,即使事实证明她的错误她也碍于面子不予承认或道歉。戴茜的这些举动有时候相当孩子气,叫人难以相处,但也表现出其个性中倔强不服输的一面。 就这样,两个自尊心强又好面子的人从磕磕碰碰、互不买帐到最后发展成为最好的好朋友。渐渐的,戴西老了并入住养老院,但霍克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她。br>

布理

演员 丹·艾克罗伊德br> 戴茜的儿子,与母亲亚特兰大,他担心年长的母亲开车会有危险,但他自己也有工作,不能时时亲自帮母亲驾驶,碰巧,他遇到了正需要工作的黑人老头霍克,并雇佣他担任母亲的司机,一场“大战”就此触发。br>

票房收入

该片是好莱坞历史上“超级碗”第一部开幕首映周内就突破1亿的电影 ,总票房收入是1.934亿美元 。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为戴茜小姐开车》这种以老人为题材的电影影响力很大(张瑞芳评) ,以老人主演开打了一张“敬老牌”。(时光网评) 。 《为戴茜小姐开车》透过一个老年寡妇与忠实黑人之间的主仆关系,再现了美国南部25年来种族关系转变的时代特点。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轰轰烈烈的戏剧冲突和夸张场面,全靠两个老演员细致丰满的表演,撑起了平静而感人的故事。(东方网评) 《为戴茜小姐开车》具有非凡的感染力。这是因为影片虽然进行得朴实无华,段落之间的转换也颇为平缓,但在尾声处却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十分神奇的一击。它是一本教科书,表明即使采用最司空见惯的夸张手法,浮浅仍可以转为深刻。它还表明,只要有真诚、富有人情味的构思巧妙的剧本,有一班演技娴熟、理解力强的演员,以及有一位细致入微、充满激情,并具有第一流的眼光以充分体现任何细节的导演,情节不足的影片就可以由令人信服的迷人丰满的人物而大大地得到充实。(天极网评) 《为戴茜小姐开车》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故事,虽然这种“小”故事往往会被大银幕所无情地吞没,但其力量最终证明它无时不充满着银幕。情节不依赖超级英雄和巨资特技的战争片和大空片的时代,人们能欣慰地说长期以来令人满意的影片却是一部描述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平静、质朴的故事,一部呈现人生的短暂而又辉煌时刻的影片。(唯象网评)

负面评价

这部温情电影实力不差,但是在遇到以反战情怀和个人风格冲击奥斯卡的对手们时,温情就显得不那么够用了。(时光网评) 因此票房未能获得成功。(张瑞芳评)

最佳男主角

丹尼尔·戴-刘易斯爵士
Sir Daniel Day-Lewis

原圖鏈結圖片來自imdb
出生 丹尼尔·迈克尔·布莱克·戴-刘易斯
Daniel Michael Blake Day-Lewis

(1957-04-29) 1957年4月29日(66歲)
英格兰伦敦肯辛顿
居住地 爱尔兰威克洛郡安纳莫[3]
母校 布里斯托尔老维克戏剧学校Bristol Old Vic Theatre School
职业 演员
活跃时期 1970年至2017年
配偶 蕾贝卡·米勒Rebecca Miller(1996年結婚)
伴侣 伊莎贝尔·阿佳妮(1989年–1995年)
儿女 3名子女

丹尼尔·迈克尔·布莱克·戴-刘易斯爵士(英语:Sir Daniel Michael Blake Day-Lewis,1957年4月29日),生于英国伦敦,知名英国爱尔兰电影演员,他是美國奥斯卡金像奖自1929年創立以來,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三度榮膺奥斯卡影帝頭銜的男星。[4]

他在2014年獲英廷冊封為下級勳位爵士,以肯定他在演藝方面的成就。[5]

戴-路易斯在完成《霓裳魅影》的最後演出之後,於2017年退休。[6][7]

生平

早年生活

戴-路易斯出生在英国伦敦,父親是英國桂冠詩人塞希爾·戴-路易斯Cecil Day-Lewis,筆名尼可拉斯·布萊克/Nicholas Blake),母親是演員Jill Balcon,猶太人 [8][9],為Ealing Studios前領導Michael Balcon之女;兩人除了丹尼爾外,還育有一女:Tamasin。

戴-路易斯的父母在他兩歲時搬家到伦敦南部的格林尼治;該區比較龍蛇混雜,當地的小孩亦時常因戴-路易斯的上流社會背景而欺負他,令他不得不學會藍領口音及舉止;戴-路易斯稱這段時期為他演技訓練的第一步。年輕時,戴-路易斯相當反叛,常犯下偷竊及其他較輕的罪行;1968年,他父母終於忍不住,將他送到位於肯特郡七橡樹學校(Sevenoaks School)寄宿。戴-路易斯雖然極之討厭該間學校,但卻在那裡接觸到他最大的兩樣興趣:演戲木工

兩年後,戴-路易斯轉校到他姐姐就讀的學校,位於漢普郡比得萊斯學校(Bedales School);在該校期間,戴-路易斯參與了國立青年劇團(National Youth Theatre),亦得到了他第一個登上大銀幕的機會,在《血腥星期天》中飾演一個破壞公物的小混混。1972年,戴-路易斯的父親逝世。1975年,戴-路易斯離開比得萊斯學校,申請當木匠學徒,卻被拒絕,轉而入布里斯托尔老维克戏剧学校Bristol Old Vic Theatre School(Bristol Old Vic Theatre School)進修三年,最後成功獲得在布里斯托尔老維克劇院(Bristol Old Vic Theatre)演出的機會。

戴-路易斯目前為好萊塢許多演員推崇的對象,如勞勃·狄尼諾等人亦曾公開表示欣賞戴-路易斯的演技。

2017年,戴-路易斯接受專訪時坦承拍攝《魅影霓裳》時令他陷入抑鬱。[10]

私人生活

1993年加入爱尔兰国籍,享有双重国籍,在美國與愛爾蘭均有居所。曾與法國演員伊莎贝尔·阿佳妮(Isabelle Adjani)有過一段感情,兩人育有一子:加百利-凱恩(Gabriel-Kane,於1995年4月9日在紐約出生)。

1996年參演《萨勒姆的女巫》(The Crucible)時,探訪了劇作家亞瑟·米勒的故居,認識了米勒的女兒Rebecca。兩人於同年結婚,育有二子:Ronan Cal(1998年6月14日出生)及Cashel Blake(2002年5月出生)。

戴-路易斯平時作風極為低調,除了拍攝電影,極少出現在公眾媒體。作品產量亦不多。

在2014年6月,戴-路易斯因在戲劇的傑出表現而名列英女皇壽辰授勳名單上,他也因此得到了下級勳位爵士[11]

最佳女主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