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空警-200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空警-200(KJ-200)预警机又称为“高新5号工程”(GX5),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搭载的“平衡木”式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早期空中预警机。采用运八型运输机升级版——运-9的机体作为载机,搭载的“平衡木”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与瑞典爱立信集团微波系统公司的爱立眼雷达系统十分形似。空警-200的主要设备为中国制造,PWl50B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来自普莱特和惠特尼公司,部分航电设备来自霍尼韦尔公司。

研制背景

预警机是集情报探测、指挥控制、通信导航、电子对抗、信息传输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电子信息装备,是国土防空中增强低空、超低空预警探测和空中指挥引导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关键环节,是体现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标志性装备。预警机诞生以来,一直是各军事强国着力发展的重点。但因其技术高度密集,系统十分复杂,此前世界上只有美、俄、以色列等少数国家具备研制能力。

20世纪60年代中国曾将图-4轰炸机改装空警-1预警机,但因核心技术不过关而中止;1990年海湾战争后,中国决定通过对外合作解决预警机装备急需。原计划采用俄罗斯的A-50搭载以色列的“费尔康”雷达研制。1999年以色列在美国强大压力下停止向中国出售预警机,中国便于2002年主动中断从俄罗斯购买价格和性能都不符要求的预警机,转而全力自行研制更先进的空警-2000大型预警机。

鉴于空警-2000采用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1]作为载机而数量受到限制,战时保障困难。中央军委决定搞大中结合,除空警-2000外再研制一款小一些的预警机,以弥补大型预警机数量不足。经过调研选型,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承担了空警-200的研制任务。

研发进程

空警-200预警机,以运-9为载机平台,机身顶部安装1具约为机身1/3长度的“平衡木”式相控阵预警雷达。为配合预警机的需要,该机换装新发动机、机翼改整体油箱、新型环控系统、新型液压系统等改进措施。

2002年秋,陕飞飞机设计研究院成立空警-200项目技术论证组,展开了全封闭的论证。经过严格论证和评审,陕飞集团可行的研制方案和运-8飞机良好的性能使空警-200工程立项方案顺利通过了评审。为有效缩短从方案论证到细节设计、从细节设计到工艺设计周期,在方案还没有最终确定的时候,陕飞集团就大胆决策,采取并行工程管理办法,在同一时期内展开多项研制前的准备工作。

空警-200预警机,于2003年5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批准立项。

2004年9月空警-200工程载机尾翼抖振试验在西北工业大学NF-3风洞试验室进行,这一试验填补了运-8系列飞机在该领域的空白。

空警-200的研制是技术难度极大的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方案论证、细节设计、工艺准备、生产试制、试验试飞、设计鉴定等工作阶段。在空警-200的研制中,研究人员编制了40余份设计方案和66份顶层文件,开展了全部固定翼飞机专业的设计与改进工作,攻克了12项重大关键技术[2],进行了47项型设计和工艺试验,以及10项大型飞行试验,累计飞行近2200架次。

空警-200预警机,在原载机基础上重新设计机头、在左右机翼翼尖和垂尾顶端加装电子对抗天线,机背上加装“平衡木”天线罩及支架,针对预警机使用要求,还对机体内部进行了较多的改动。陕飞公司为空警-200新研了机翼结构整体油箱等部件,改进设计了发动机等系统,完成了燃油等系统试验和调整试飞,并于2004年10月28日实现首飞。

为加快研制进度,空警-200预警机各原型机技术状态均不相同,较为复杂。全状态(加装雷达)的02架空警-200预警机于2005年7月15日实现首飞。“空警200”预警机于2006年1月转场交付部队试用,后经综合整治及对各类问题和建议的改进,使载机安全性、使用维护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视频

空警-200 相关视频

带有平衡木探测雷达的空警200预警机
《开讲啦》空警200型预警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