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真觉院有洛花花时不暇往四月十八日与刘景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诗人苏轼(诗情画意) 原图链接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真觉院有洛花花时不暇往四月十八日与刘景文》是苏轼的作品之一。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

真觉院有洛花花时不暇往四月十八日与刘景文

名动京师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

作品有《东坡七集[2]》、《东坡易传》、《东坡乐府》、 《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视频

真觉院有洛花花时不暇往四月十八日与刘景文 相关视频

苏轼:豪放派的诗人,却写出了一首大家公认的史上第一悲词
十二说苏轼:苏轼的名字与性格竟如此相符

参考文献

  1. 原来这32个成语都出自苏轼的诗词,无愧于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个人图书馆,2019-02-21
  2. 东坡七集,可可诗词网,201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