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瀟湘竹石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瀟湘竹石圖(海報)原圖鏈接來自 騰訊網 的圖片

瀟湘竹石圖》為北宋蘇軾創作的絹本水墨畫,現藏於中國美術館[1]

《瀟湘竹石圖》採用長卷式構圖,展現湖南省零陵縣西瀟、湘二水合流處,遙接洞庭巨浸的蒼茫景色。整幅畫作以瀟湘二水的交匯點為中心,遠山煙水,風雨瘦竹,近水與雲水、蹲石與遠山、筱竹與煙樹產生強烈對比,讓人在窄窄畫幅內如閱千里江山。

《瀟湘竹石圖》為蘇軾傳世之作兩幅中的其中一幅,另一幅《枯木怪石圖》已於抗戰時期流入日本。

藝術鑑賞

與石在中國繪畫題材中備受青睞,久盛不衰。蘇軾也偏愛"竹石"題材,《瀟湘竹石圖》正是其繪畫藝術的代表作品之一。

蘇軾為"文人畫"的倡導者,在中國美術史上有着不可抹殺的功績,但其所留傳至今的畫作極為稀少。透過《瀟湘竹石圖》折射出的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存道理,流露出作者對事物認知的態度和思想感情,顯示出作者的繪畫藝術已達到造極的境界。

後世影響

《瀟湘竹石圖》的蛤蟆石以清淡、空靈、鬆散之筆草草而成,石似捲雲皴,實則是無皴法,信手寫出而不求形似,與日本永青文庫所藏其《古木怪石圖》中的蛤蟆石如出一轍。從技法來看,其採用飛白法寫石,頗具書意。由於是草創,難以同元代以後成熟的石畫相提並論,但由於是首創,其重大的歷史意義就難以估量了。

歷史傳承

元元統二年(1334年),湖南書畫收藏家楊元祥是畫作中第一位留下墨跡的文人,十五年前,楊元祥在湘中故家見過蘇軾此畫,現在湘中故家欲將其出售,楊元祥便引薦南京梁台杜德甫購之,並作題記。

明洪武三年(1370年),梁台李秉中從杜氏手中購得此卷,如獲至寶,由李秉中之子李從善重新裝裱後藏於家中,李從善從此繼承父親意願,對此卷"珍藏愈固"。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金陵李家的傳人李甲峰攜此捲來到江陽,在這裡偶遇明代文學家楊慎,席間楊慎在畫作上留下了一篇賞析的七言跋文,楊慎的墨寶對於《瀟湘竹石圖》無疑增色不少,而跋文本身也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

到了近代,《瀟湘竹石圖》的私人收藏者有兩位,第一位是北洋軍閥吳佩孚的秘書長白堅夫。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白堅夫在北京風雨樓古玩店中買走了蘇東坡的兩幅傳世珍品:一是《枯木怪石圖》;一是《瀟湘竹石圖》。前者是風雨樓主人從一個山東收藏者手中買來的,後者則是風雨樓的藏品。抗戰時期,白堅夫把《枯木怪石圖》賣給日本人,《瀟湘竹石圖》成為國內唯一的蘇東坡畫作。

1984年春,國家文物局組織了謝稚柳、啟功、楊仁鎧、劉九庵、徐邦達等文物專家,對《瀟湘竹石圖》進行鑑定,確認鄧拓保存並捐贈的《瀟湘竹石圖》是蘇東坡的真跡。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佑二年(1057)進士,曾任鳳翔府簽判、密州知州、湖州知州、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宋孝宗時追諡文忠。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為豪放詞代表,並稱"蘇辛"。詩文合集有《蘇東坡集》,文集有《蘇軾文集》,詩集有《蘇軾詩集》,詞集有《東坡樂府》。《全宋詞》收其詞約350首。《全宋詞補輯》錄其詞1首[2]

視頻

枯木怪石圖 相關視頻

蘇東坡喜藏奇石,唯一存世繪畫真跡《枯木怪石圖》
蘇軾也能畫出價值4.6億的畫 枯木怪石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