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白背飞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背飞虱雌成虫
原图链接  
白背飞虱危害状
2原图链接  


白背飞虱 ,学名: 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英文名: White backed planthopper。属同翅目稻虱科,分布于台湾中国大陆各水稻栽植区,苏联(Maritime Ter.)、蒙古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尼澳洲斐济马绍尔群岛所罗门中南半岛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等地。[1] 白贝飞虱俗名白背跳仔跳仔水稻为最喜好之寄主,其他可让白背飞虱一龄若虫发育至成虫之植物有稗草野稗狗尾草蟋蟀草野古草看麦娘、李氏禾、大麦小麦玉米高梁等。[2]

白背飞虱在台湾于1910年即被列为水稻重要害虫之一,曾分别于 1916 、 1930 、1938、1941、1958年在台湾造成猖獗危害。1960年后褐飞虱亦造成严重危害,这二种飞虱便经常混合发生危害。白背飞虱亦属长距离迁移害虫之一,1980年代后受东南亚及中国大陆地区广栽白背飞虱感虫稻种之影响而导致其族群上升,台湾地区白背飞虱之迁入量亦逐年上升,在二期稻水稻被害有明显增加之势。

生态习性

成虫产卵于稻株中上部之叶鞘组织内,数粒至10馀粒产于一处,每雌虫产卵300粒左右。孵化后之若虫与成虫混栖于稻株中上部危害,抽穗后危害穗部。其经济危害基准与褐飞虱同。白背飞虱与褐飞虱皆为长距离迁移性之昆虫,其迁移距离往往可长达一千公里以上。台湾每年之发生之虫源除在本地越冬之族群外,大部个体于每年春、夏两季随旺盛之南方气流侵入者。除直接危害外,尚无媒介水稻病害的报导。[3]

防治方法

  • 农业防治:

在稻飞虱发生期内,采用乾乾湿湿灌水方法比长期保水田虫量明显减少。水可调节肥料的供应,影响水稻长势,从而影响稻飞虱发生程度。③降低种植密度,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降低田间湿度。④合理轮作可减少田间虫口基数,恶化稻田稻飞虱生长环境,是建立良好的稻田生态系的基础,如稻蔗轮作,早稻与晚薯轮作等。

  •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指标为,双季早稻每百丛1000~1500头,晚稻1500~2000头,黄熟期2500~3000头。药剂可选用0.36%苦参碱水剂1000倍液,或25%优佳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20%稻虱净乳油500倍液,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速灭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混灭威乳剂5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

参考来源

  1. 白背飞虱 (PDF). 行政院农委会动植物防疫检疫局 植物保护图鉴 (中文). 
  2. 白背飞虱. 作物优质生产整合资讯平台 (中文). 
  3. 白背飞虱. 行政院农业委会 农业试验所 (中文). 
  4. 水稻飞虱之白背飞虱,该如何预防?. 每日头条. 2017-05-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