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白垩纪,(Cretaceous),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是显生宙中生代最后一个纪,约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万年)前至6550万年前(误差值为30万年)。恐龙在白垩纪由鼎盛走向完全灭绝,由于这一时期欧洲海底沉积物中有大量的白垩而称为“白垩系”,是地质年代中最严重的大规模灭绝事件之一,包含恐龙在内的大部分物种灭亡,白垩纪因此而得名。[1]
始末
白垩纪早期,以裸子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仍然繁茂,而被子植物的出现则是植物进化史中的又一次重要事件。白垩纪有了可靠的早期被子植物,到晚白垩纪晚期被子植物迅速兴盛,代替了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形成延续至今的被子植物群,诸如木兰、柳、枫、白杨、桦、棕榈等,遍布地表。被子植物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是植物界的一次大变革,同时也给动物以极大的影响。被子植物为某些动物,如昆虫、鸟类、哺乳类,提供了大量的食料,使它们得以繁育;从另一方面看,动物传播花粉与散布种子的作用,同样也助长了被子植物的繁茂和发展。
白垩纪时期,恐龙已遍布整个世界,并有很多新的种类诞生。许多至今存在的动物和植物也在那个时期首次出现,包括哺乳动物和昆虫的全新类群,同样也有各种鸟类的出现。
鸟类是脊椎动物向空中发展取得最大成功的类群。白垩纪早期鸟类开始分化,并且飞行能力及树栖能力比始祖鸟大大提高。我国古生物学家发现的著名的“孔子鸟”就是早白垩世鸟类的代表分子。
白垩纪时期的气候温暖,干湿季交替。热带海洋向北延伸,直到今天的伦敦和纽约,而温度从来不会降到零度以下。
白垩纪末期,气候发生率剧烈的转变。海平面下降,气温变化,火山喷发。这些气候的变化也许是恐龙最终灭绝的原因之一,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第五次的重大的灭绝事件:在地表居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大量消失,恐龙完全灭绝;一半以上的植物和其他陆生动物也同时消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恐龙和大批生物突然灭绝?这个问题始终是地质历史中的一个难解之谜。目前普遍被大家接受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引人注目的是,哺乳动物是这次灭绝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它们度过了这场危机,并在随后的新生代占领了由恐龙等爬行动物退出的生态环境,迅速进化发展为地球上新的统治者。[1][2]
相关影片
参考资料
- ↑ 1.0 1.1 白垩纪恐龙有哪些:白垩纪时代最强大的恐龙. 每日头条. 2015-06-28 (中文).
- ↑ 揭秘恐龙的极盛时代——白垩纪,有花植物首次登场. zi字媒体. 2017-09-05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