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伯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理查德·伯顿 | |
---|---|
男演员 | |
英文名 | Richard Burton |
国籍 | 英国 |
出生 |
理查德·沃尔特·金克斯 Richard Walter Jenkins 1925年11月10日 英国联合王国威尔士Pontrhydyfen |
逝世 |
1984年8月5日 日内瓦州塞利尼 | (58岁)
配偶 |
西比尔·威廉姆斯(1949年-1963年结婚) 伊丽莎白·泰勒(1964年-1974年结婚) 伊丽莎白·泰勒(1975年-1976年结婚) 苏珊·亨特(1976年-1982年结婚) 莎莉·海伊(1983年-1984年结婚) |
儿女 |
凯特·伯顿 (1957年—) 杰西卡·伯顿 (1961年—) 玛丽亚·伯顿 (1964年—) |
活跃年代 | 1944年–1984年 |
网站 | RichardBurton |
理查德·伯顿(英语:Richard Burton,1925年11月10日-1984年8月5日),是英国演员。他曾经是好莱坞身价最高的演员,与女演员伊丽莎白·泰勒私人关系相当密切。[1]
理查德·伯顿(Richard Burton)可能因与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他两次结婚)的动荡个人生活而得到大众深刻的印象,但他也被认为是二战后英国杰出的演员。
目录
生平
童年与教育
理查德·伯顿出生在英国威尔士名叫Pontrhydyfen的小村庄,在工人家庭长大,是家里的第十三个孩子。[2]他爸爸查德·沃尔特·詹金斯是煤矿工人——“十二小时制的工人”。伯顿的家人后来声称:“他看上去很像我…他非常擅长雄辩,投入巨大的热情,以及巨大的暴力”。[3]
他的母亲在他蹒跚学步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后来抛弃了家庭,让他由姐姐塞西莉亚抚养长大。他是莎士比亚,诗歌和阅读的狂热爱好者,曾经说过“家就是书本所在”。他获得了牛津大学奖学金以学习表演,并于1944年首次露面。
演艺事业
他的第一部电影是在英国常规电影中露面的,例如《多尔温的最后一天》(1949年),《海滨》(1950年)和《绿色成长》(1951年)。然后,他开始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例如《我的表兄弟》(My Cousin Rachel,1952年),《长袍》(The Robe,1953年)和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1956年),此外,他还在英国和美国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舞台制作,经常进行出色的评论。 1950年代后期是英国电影界一个激动人心且充满创造力的时期,通常被称为“英国新浪潮”,而伯顿恰恰是其中的一员,并在《愤怒的回望》(Look Back in Anger,1959年)中展现了轰动性的表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巨著“最长的一天”(1962)中,他还与国际明星齐齐出现,然后可以说是他最“臭名昭著”的角色,如马克·安东尼(Marc Antony)在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对面的那部昂贵的埃及艳后(Cleopatra)(1963)。当然,这是一部电影,开始了他们的炽烈和激情的浪漫(加上两对婚姻),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其中两部电影出现在几部作品中,包括The VIPs(1963),The Sandpiper(1965),动态的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 (1966)和《驯悍记》(1967),以及类似《喜剧演员》(1967)的票房失败。伯顿表现出色时表现出色,例如《贝克特》(1964年),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电影改编的《鬣蜥之夜》(1964年),出色的间谍惊悚片《间谍来了》中的表现。拍摄于1965年的《感冒》(Cold),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动作冒险电影《老鹰敢于》(1968年)中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陷入低潮
1960年代末,随著粉丝们转向年轻,有朝气的男明星,他的观众吸引力开始有所下降,但是伯顿在《千日安妮》(1969年)中担任亨利八世国王时表现出色,《袭击隆美尔》(Raid on Rommel)(1971),《恶棍》(1971)中名列前茅,在《哈默史密斯出没》(Hammersmith Is Out,1972)和《蓝胡子》(Bluebeard,1972)中进行梦游表演,并在可笑的《托洛茨基暗杀案》(The Assassination of Trotsky,1972)中被误导。
晚年
到1970年代初期,伯顿发现自己出演了一些品质可疑的电影,只是为了付账单和养家糊口,包括《离婚的他-离婚的她》(1973年)(他最后一部与泰勒合作的电影),克莱斯曼(1974),短暂遭遇(1974),积宝(1974)(并未完成)和驱魔人II:异端(1977)。然而,他以出色的表现在《马属》(1977)中获得了奥斯卡提名,也是他当年最佳的表演。 1978年,他与代理偶像理查德·哈里斯(Richard Harris)和罗杰·摩尔(Roger Moore)一起出演有关南非雇佣军的故事。尽管这部电影的首演不算多,但在过去的35年中,它吸引了相当多的追随者。他的最后表演是在乔治·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十九点四十八》(1984)的最新电影版中,作为狡猾的审判官“奥布莱恩”(O'Brien),他在这部电影中赢得了好评,并在电视迷你电视连续剧《埃利斯岛》(Ellis Island,1984)中获得了好评。他于1984年8月5日在瑞士 Celigny 因脑出血去世。
与奥斯卡无缘
伯顿曾经入围过七次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一次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但却从来没有获奖。
自传
1964年, 他写了一本名叫《A Christmas Story》的半自传体小说,内容是有关于在威尔士煤矿村的经历。[4]
获奖与提名
奥斯卡奖
英国电影与艺术学院奖
艾美奖
|
金球奖
格莱美奖获得者
托尼奖
|
电影列表
著作
|
|
|
视频
【橄榄】音乐剧《亚瑟王传奇》理查德·伯顿
- ↑ Richard Burton: Works 1970s. The Official Richard Burton Website. 2008 [2008-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2).
- ↑ BBC Biography
- ↑ Hollis Albert,Burton, G. P. Putnam's Sons, New York, 1986, p.23, ISBN 0-399-13093-4
- ↑ '/ A Christmas Story at Amaz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