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壮文:Vanzgyangh )隶属于广西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部。

环江县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东南麓,东邻融水、罗城县,南接河池市宜州区,西隔与南丹县相望,北与贵州荔波、从江两县毗连。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距河池市金城江区18公里,距刘三姐故乡宜州区67公里,距南宁市281公里,距桂林市311公里,在建的贵南高铁开通后环江至南宁市仅1小时左右路程,河融高速开通后,环江至桂林市的距离也将大为缩短,交通方便。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成立于1987年,全县总面积为4572平方公里,辖6镇6乡,总人口37.82万人,其中毛南族人口为5.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4.38%,县内居住着汉族毛南族壮族苗族瑶族仫佬族水族侗族等13个民族。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江木论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九万山自然保护区与文雅天坑群。

环江的“下南菜牛”和“五香”(香猪、香牛、香米、香鸭、香菇)等特产名扬区内外,环江是全国菜牛之乡,同时境内有丰富的煤、铅锌等矿产资源。环江是广西第三林业大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境内有九万山久仁和木论喀斯特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广西第二大的文雅天坑群,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江还是“全国兰花之乡”。

2020年5月9日,获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历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今环江大部分地属桂林郡,西北少部分地属象郡。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击并桂林郡和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今环江县地属南越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在其地设置郁林、苍梧、合浦、南海、珠崖、儋耳、交趾、日南、九真等9郡,今环江县地属郁林郡定周县(今宜山县)。

三国(220~280年)今环江县地属三国吴郁林郡。西晋(281~316年)今环江县地属桂林郡龙刚县(今宜山县);东晋(317~420年)属桂林郡潭中县(今柳州市)。

南北朝(420~589年)之南朝宋、齐,今环江县地属桂林郡龙定县(今宜山县)。南朝梁、陈属龙州(今柳城县)。

隋朝(589~618年)今环江县地属始安郡。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在今环江县地置环州,是今环江县境内行政区域建置之始。环州治正平县环洛峒,即今环江渡口西之地庐屯(刘家屯)附近一带。环州下辖正平、福零、龙源、饶勉、思恩、武石、歌良、蒙都8县,除歌良在今宜山县及河池市境外,其余7县均在今环江县境内。即正平县在今大环江下游以西地区的西南、福龙一带;福零县在今水源乡西南部;龙源县在今水源乡中部、西部、北部地域;饶勉县在今县西部地区;思恩县在今大环江中下游及以西地区;武石县在今县西部地区;蒙都县在今大安、长美、大才全境及思恩镇之人和、清潭、文化一带。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环州为正平郡(也作整平郡),属岭南道邕州都督府,统正平等县,治所在大环江以西正平县环洛峒。后析原环州东北部置羁縻抚水州。乾元元年(758年)复为环州,仍辖正平等8县,州治所移至环江洲。

五代十国(907~960年)环州辖思恩、蒙都两县(余6县俱废分别人隶)。先属楚,后属南汉。 宋代(960~1279年)环州为羁縻州,宋始属宜州,咸淳元年(1265年)属庆远府。宋初分环州西部设镇宁州。

宋熙宁八年(1075年)废环州和镇宁州,环州、镇宁州及所属辖县并人环州原属县的思恩县,治所移至带溪(今洛阳镇合作八圩),管辖带溪、普义、镇宁三寨。宋元丰六年(1083年)复治环江洲。

宋大观元年(1107年),将思恩县带溪寨升为溪州,治带溪寨,大观四年(1110年)废溪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思恩县属庆远路。元初废宋羁縻安化州(即唐之抚水州)将所辖区隶属思恩县。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在今环江县境设置茆难团长官司、安化长官司,后废,归属思恩县。

大德元年(1297年)思恩县属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元年(1368年)思恩县属庆远府,二年改属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三年复属庆远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析思恩县西北部地建置荔波县,隶属庆远府,正统十二年(1447年)改属南丹州,咸化十一年(1475年)复属庆远府。正德元年(1506年)思恩县、荔波县改属庆远府河池州。

清初思恩县、荔波县隶属庆远府。雍正十年(1732,年)荔波县改属贵州行省都匀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析思恩县北部五十二峒、中州、三里等地另置安化厅,治今环江县明伦,隶属庆远府。中华民国时期,今县境设置思恩县和宜北县。民国元年(1912年)安化厅易为安化县。思恩、安化两县隶属柳江道。民国2年(1913年)安化县改名宜北县。16年思恩县、宜北县直隶广西省政府。19年属宜山民团区。21年4月两县改属柳州民团区。23年3月两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25年11月两县改属庆远行政监督区。29年4月两县属第七行政督察区(原庆远行政监督区)。31年3月两县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治柳江县)。37年10月两县改属第十行政督察区,治宜山县。

1949年11月20日,宜北县解放,同月24日,思恩县解放。两县均属庆远专区。1951年5月至8月,广西省政府报请政务院,并经政务院批复同意思恩、宜北两县合并置环江县,隶属宜山专区。8月11日,思恩、宜北两县合并为环江县,中共环江县委员会、环江县人民政府成立,县治思恩镇。同年12月改属桂西壮族自治区宜山专区。1956年3月改属桂西壮族自治州宜山地区。同年7月改属柳州专区。1958年1月25日改属宜山专区。同年7月改属柳州专区。1965年5月18日改属河池专区。1971年改属河池地区。

1986年6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毛难族"改名为“毛南族”。

1986年1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环江县,设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原环江县的行政区域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1987年11月24日,值环江解放38周年纪念日,成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隶属河池地区。2002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52号)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撤销河池地区和县级河池市,设立地级河池市。隶属河池市。

1996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面积4572平方千米,人口约32.6万人。辖6个镇、9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思恩镇、水源镇、洛阳镇、川山镇、明伦镇、上朝镇、大才乡、上南乡、下南乡、木论乡、大安乡、长美乡、东兴乡、龙岩乡、驯乐苗族乡。县政府驻思恩镇。

1999年12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东兴乡改为镇建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桂政函220号)。调整后,全县辖7个镇、8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思恩镇、水源镇、洛阳镇、川山镇、明伦镇、东兴镇、上朝镇、大才乡、上南乡、下南乡、木论乡、大安乡、长美乡、龙岩乡、驯乐苗族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总人口332067人。其中:思恩镇42736人,水源镇32169人,洛阳镇37857人,川山镇31770人,明伦镇31496人,东兴镇19383人,上朝镇11877人,大才乡10960人,上南乡4266人,下南乡17492人,木论乡5331人,大安乡20667人,长美乡24981人,龙岩乡19729人,驯乐苗族乡21353人。

2005年6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169号)同意调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撤销上朝镇,整建制并入驯乐苗族乡,驯乐苗族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上南乡,整建制并入水源镇,水源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木论乡,整建制并入川山镇,川山镇政府驻地不变。

全县现辖6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思恩镇、水源镇、洛阳镇、川山镇、明伦镇、东兴镇、大才乡、下南乡、大安乡、长美乡、龙岩乡、驯乐苗族乡。县政府驻思恩镇。

2000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辖7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

2005年,上朝镇并入驯乐苗族乡;上南乡并入水源镇;木论乡并入川山镇。

2014年,广西环江喀斯特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行政区划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辖6个镇:思恩镇、水源镇、洛阳镇、川山镇、明伦镇、东兴镇;5个乡:大才乡、下南乡、大安乡、长美乡、龙岩乡;1个民族乡:驯乐苗族乡。

2018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辖12个乡镇148个村(社区)3083个村民小组。其中,思恩镇辖14个村(社区)388个村民小组;水源镇辖13个村(社区)315个村民小组;洛阳镇辖15个村(社区)286个村民小组;川山镇辖20个村(社区)408个村民小组;明伦镇辖16个村(社区)345个村民小组;东兴镇辖11个村(社区)206个村民小组;大才乡辖7个村(社区)128个村民小组;下南乡辖11个村(社区)248个村民小组;大安乡辖7个村(社区)196个村民小组;长美乡辖6个村(社区)119个村民小组;龙岩乡辖13个村(社区)215个村民小组;驯乐苗族乡辖15个村(社区)229个村民小组。全县共有21个社区、125个建制村,2245个自然屯(居民小区),3083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2016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户籍总户数11.78万户,总人口37.72万人,其中男性19.99万人,女性17.7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2.7(女性=100)。常住人口28.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38万人,城镇化率29.86%。全年人口出生率12.70‰,死亡率5.30‰,人口自然增长率7.39‰。1982年与1964年人口普查相比,全县增加125008人,平均每年增加6944人,增长81.09%,平均每年递增3.35%,增长速度快于全自治区和全国。1990年与1982年人口普查相比,8年间全县增加46754人,增长16.74%,平均每年增加5844人,年平均增长1.95%,发展速度仍快于全国和全自治区(全国增长10.80%、年均递增1.29%;广西增长15.99%,年均递增1.87%)。

县境内聚居有毛南族壮族汉族苗族瑶族水族仫佬族侗族布依族等14个民族,2007年末总人口37.11万,其中农业人口31.66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5.31%,少数民族人口34.42万,占全县总人口的92.75%。在14个少数民族中,毛南族人口6.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19%。

交通运输

贵南高铁贯穿全境。在水源镇西南村设有站点县治在县境南部思恩镇,离地区行署所在地金城江镇48公里(公路里程),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334公里(公路里程),经黔桂、湘桂铁路转京广铁路,距首都北京2497公里。环江县城与邻县县城公路交通距离:融水县城187公里、罗城县城116公里、宜山县城67公里、河池市48公里、南丹县城132公里;贵州省荔波县城122公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境内,交通方便,金红铁路接黔桂线由金城江经洛阳镇至上朝镇;洛茂铁路由洛阳镇接金红线至贵州省荔波县茂兰区境内的红茂矿务局更班矿。两条铁路线贯通县境南北。县内各乡镇均通达班车。国防公路由河池市经县内的水源乡、洛阳镇,至华山林场东折东兴乡,过融水县直达桂林。境内腹地洛阳镇成为全县交通枢纽。县城西郊2公里处,有一小型飞机场,用于飞机播种造林,未通航班。

2011投资1014万元续建完工大安至英豪油路改建工程、驯乐中桥水毁重建项目、那勒中桥危桥加固项目;投资1516万元开工建设并完工5条37.9公里通村公路硬化工程。

地理环境

环江东西最大横距8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0公里。全县面积4572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93%,为广西第五大县,森林覆盖率59.2%,耕地面积24.7千公顷,是广西农林矿业重点县之一。

环江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麓,九万大山山麓,东经107°51′-108°43′,北纬24°44′-25°33′之间,隶属河池市。环江东邻柳州市融水县、本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南接本市金城江区、宜州区,西隔打狗河与本市南丹县相望,北与贵州省荔波、从江两县毗连,距广西首府南宁市约331公里,距桂林约340公里,距金城江区约48公里,距宜州区约67公里。

全县土地面积4552.7km,截止2016年末,全县耕地面积604.09km,占土地总面积13.27%;园地面积22.24km,占土地总面积0.49%;林地面积2948.62km,占土地总面积64.77%;草地面积682.22km,占土地总面积14.9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60.01km,占土地总面积1.32%;交通运输用地面积41.38km,占土地总面积0.9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69.86km,占土地总面积1.53%;其他未利用地面积124.30km,占土地总面积2.73%。

地形地貌

环江县位于黔中高原南部边缘的斜坡地带,总地势为北高南低,四周山岭绵延,中部偏南为丘陵,环江县东兴乡老高山海拔1693米,为河池最高山。县最低海拔为149米。

环江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与桂中岩溶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属高丘石山地区,总的地势北高南低,四周山岭绵延,中部偏南为丘陵,略呈盆地;西与西北多为石山;东北多为土山。北与东北部属侵蚀的中低山地貌,是苗岭山脉九万大山的一部分,山体庞大,沟谷纵横,全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此区域;中北部为低山峰丛地貌;中南部为中高丘侵蚀地貌区;西南部为喀斯特地貌区。

气候

环江处于北回归线北沿,云贵高原东南麓,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其中南部边缘地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南部及大、小环江河谷地带属中亚热带谷地气候。全县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冬暖夏凉、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年均气温南部丘陵一带19.9℃,北部山区15.7℃。全县一月平均气温10.1℃,七月平均气温28℃;历年最低气温-5.2℃,无霜期290天。全年可照时数4422小时,全年太阳辐射量98.8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1750毫米,降雨多集中于4至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0%;历年最小降雨量922.8毫米,蒸发量1571.1毫米,空气平均相对湿度79%。

水文

境内主要有大环江、小环江、中洲河和打狗河四条河,均发源于贵州省,从北向南贯穿县境,汇入龙江。县境内集雨面积大于10km的河流有130条,其中集雨面积大于40km的有26条,最大的河流有大环江、小环江,两江在境内长度共241.3km,集雨面积共计3749.5km,枯水基本量6.67m/秒。

土壤

环江境内自然土壤有红壤、黄红壤、黄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五个土壤亚类。成土母岩以砂页岩、石灰岩为主,砂岩、页岩次之。其中,黄壤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中低山地;黄红壤分布在海拔500-800米低山;红壤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或低山中下部;石灰土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区。

矿产资源

环江县地处南岭多金属成矿带西端,具有比较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铅、锌、煤等矿产是广西主产地之一,有优质的铅锌矿和无烟煤。截止2015年底,环江县境内已发现矿种25种,主要有黄铁矿滑石重晶石方解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陶土等。现已开发利用黄铁矿滑石重晶石方解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页岩沸石辉绿岩等14种矿种。

土地资源

民国时期,环江境内思恩、宜北两县分治,民国32年(1943年)统计,思恩、宜北两县合计耕地面积281147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8月思恩、宜北两县合并为环江县。据1990年详查统计,全县国土总面积4572.31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为43379.34公顷,占总面积9.51%;园地面积为644.9公顷,占总面积0.14%;林地面积为224232.68公顷,占总面积49.14%;牧草地面积为93134.82公顷,占总面积20.43%;城乡工矿用地面积3381.61公顷,占总面积0.74%;水域面积为6406.77公顷,占总面积1.4%;交通用地面积为1343.45公顷,占总面积0.29%;未利用土地为83252.22公顷,占总面积18.26%。1967~1987年统计,21年中造田、造地累计1654.6公顷。

水资源

县境内水资源拥有量35.96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3.363亿立方米,地下水2.603亿立方米。根据近期人民生活、工业、农业需用,其需水量为2.35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需用水量2.286亿立方米,工业及生活用水量共为0.073亿立方米,水资源主要来源自环江、中洲河(又名小环江)、打狗河等三河及平安、三才、大才、温平四溪。已开发利用有引水灌溉、山塘水库蓄水灌溉、电灌、水轮泵灌溉等,农田用水为2.286亿立方米,工业及生活用水为0.013亿立方米。全县总面积4572.31平方公里,而环江及中洲河两河县境内流域面积总和为3644.26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80%。

大环江:全长147.2公里,县境内136.5公里,流域面积285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3020秒立方米(1970年),最小流量3.1秒立方米(1963年),年平均流量为62.43秒立方米。

小环江:全长136.5公里,县境内长94.1公里,流域面积2328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39.25秒立方米。

中洲河:全长136.5公里,县境内17.1公里,年平均流时39.45秒立方米。

打狗河:打狗河位于县境内的西部,并以此与南丹县分界,长26公里。

动物资源

全县自然条件较好,野生动物种类亦较多。但由于放火烧山、毁林,破坏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加上滥捕滥猎,野生动物比以前大大减少。如属一、二类保护动物的华南虎、熊类,三类保护动物的云豹,原来在全县都有分布,自70年代后已经绝迹。据环江县农业区划资源调查,1982年3月整理的野生珍贵动物资源调查结果记载和后来的调查发现,被猎获,看到或调查搜集到兽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的不完全统计,野生动物有107种,分属于19个目,45科。其中哺乳纲有6个目,16科,41种;鸟纲有11个目,25个科,59种;爬行纲1个目,3科,6种;两栖纲1目,1科,2种。这些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珍贵动物26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3种,二类保护动物23种。

植物资源

环江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树区,森林植被丰富,物种繁多,全县林区有维管束植物915种,乔木树种有536种。常见乔木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椎木樟木香椿菜豆树荷木水青岗青岗栎栲树大叶栎楠木枫香槭树。灌木及草本植被常见的有桃金娘、黄荆条、白背桐、盐扶木、岗松、野茅草、纤毛鸭嘴草、蕨类等。

森林资源

环江县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森林群落主要以常绿阔叶为主的针、阔叶混交天然次生林最多,其次是部分落叶阔叶与常绿针、阔叶混交天然次生林和石山灌木林。《柳州专区森工企业历年统计资料汇集》(1963年版)记载,环江县解放前原有森林面积57.16万亩,其中天然林51.0万亩,人工林6.16万亩,森林覆盖率8.37%,活立木蓄积量240.62万立方米,可利用蓄积量36.60万立方米。1960年第一次林业普查,全县有林面积171.07万亩,其中天然林153.85万亩,人工林17.22万亩,森林覆盖率25.05%,活立木蓄积量201.50万立方米。1973年第二次林业普查,全县有林面积190.56万亩,其中天然林143.02万亩,人工林47.54万亩,森林覆盖率27.90%,活立木蓄积量391.41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量369.58万立方米)。全县尚有宜林荒山荒地261.17万亩。

经济

2018年,面对异常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自治区“两个建成”目标、河池市“1234”总体工思路以及本县“54321”长远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全年全县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综合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7.95万人,常住人口28.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9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31.46%。全年人口出生率11.97‰,死亡率5.59‰,人口自然增长率6.38‰。

初步核算,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5696万元,(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362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23911万元,增长12.6%,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251423万元,增长8.7%,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3.7%、21.9%、44.4%。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7、2.6、3.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0.7%、32.2%、47.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为20003元,比上年增长7.6%。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45116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924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00019万元,增长5.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40.8%;公共安全支出增长8.4%;教育支出下降4.0%;科学技术支出下降1.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下降3.6%;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下降1.6%;节能环保支出下降22.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95.6%。人均财政收入1595元,增长11.9%。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0%。

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5630万元,同比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117044万元,增长0.9%;林业产值36197万元,增长15.5%;牧业产值144102万元,增长6.4%;渔业产值3406万元,增长0.9%;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4880万元,增长7.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81745万元,增长5.1%。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0839公顷,比上年减少182公顷,同比下降0.4%,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1682公顷,减少192公顷,下降0.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8061公顷,减少83公顷,下降1.0%;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1096公顷,增加93公顷,增长0.9%。主要经济作物中:油料640公顷,减少19公顷;甘蔗5656公顷,减少75公顷,其中糖蔗5652公顷,减少74公顷;木薯1765公顷,增加11公顷。其他农作物中:蔬菜9089公顷,增加94公顷;食用菌411公顷,减少5公顷;果用瓜35公顷,减少19公顷;饲草648公顷,增加5公顷。全县年末实有果园面积9130公顷,增加1436公顷;桑园面积12510公顷,增加147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1.9万吨,下降1.2%;油料产量0.05万吨,与上年持平;甘蔗产量31.62万吨,下降4.1%,其中糖蔗31.60万吨。蔬菜产量14.58万吨,增长0.6%。水果产量2.68万吨,增长13.6%。

全年肉类总产量20562吨,比上年增长1.7%,其中猪肉产量13734吨,增长1.9%;牛肉产量1429吨,下降0.6%;羊肉产量340吨,增长1.8%;禽肉产量2585吨,下降0.1%;禽蛋产量524吨,增长1.3%。全年生猪出栏18.46万头,增长1.8%;牛出栏1.49万头,增长0.9%;羊出栏2.2万只,增长1.8%;年末生猪存栏10.6万头,增长1.8%;牛存栏3.2万头,下降0.3%;羊存栏2.78万只,下降5.7%;;全年蚕茧产量2.58万吨,增长8.3%。

年末全县淡水养殖面积638公顷,与上年末持平;全年水产品产量3172吨,增长0.8%(注:以上农业数据为三农普衔接数据)。

全年木材采伐量62.5万立方米,增长18.0%。油茶籽产量1462吨,下降1.2%;油桐籽产量547吨,下降5%;板栗860吨,下降3.7%;松脂产量420吨,下降3.5%;林地面积298452公顷。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4.0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机耕地面积25398公顷,增长2.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894公顷,下降1.4%;农村用电量7436万千瓦时,增长1.0%。

工业和建筑业

2018全年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226252万元,同比增长13.3%;实现增加值76735万元,增长15.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93438万元,增长14.3%,其中,轻工业产值88287万元,增长3.1%;重工业产值105150万元,同比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个数14个,亏损总额1119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9%。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铅金属含量4624吨,同比增长188.6%;锌金属含量18723吨,增长23.1%;硫铁矿石97542吨,同比增长18.6%;原煤159506吨,下降5%;成品糖19066吨,下降38%;人造板100371立方米,增长1.0%;蚕丝1567吨,增长12.8%。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7175万元,比上年增长14.0%。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4626万元,增长34.9%;利润总额1632万元,增长68.7%;上缴营业税6125万元,增长35.7%;上缴增值税2016万元,增长22.8%。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6.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0.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0.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3%。分投资主体看,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增长84.1%;民间投资增长1.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080万元,比上年下降13.5%。其中,商品住宅投资4127万元,下降17.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403万元,增长9.7%。

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310万元,同比增长9.1%,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5975万元,增长3.7%。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148246万元,增长8.8%;乡村实现108064.4万元,增长9.5%。按行业分,批发业商品销售额55412万元,增长7.4%;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29065万元,增长6.5%;住宿业营业额2374万元,下降21.8%;餐饮业营业额26968万元,增长5.0%。

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0201万元,比上年增长 5.6%。

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87公里(不含屯级公路)。其中国道60公里,省道301公里,县道143公里,乡道211公里,村道470公里。按技术等级分,等级公路总里程1098公里,等级外公路89公里。在等级公路中,二级公路102公里,三级公路204公里,四级公路792公里。

年末全县民用车辆拥有量67622辆,比上年末增加5252辆。其中民用汽车拥有量25884辆,增加3197辆,民用摩托车拥有量40021辆,增加1954辆,拖拉机拥有量1694辆,比上年末增加90辆,挂车拥有量23辆,比上年末增加11辆。在民用汽车保有量中,营运车5609辆,非营运车60319辆。机动车驾驶员83329人。

全年公路客货运周转量6217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93%。按行业分类,客货运量494万吨,增长9.91%,货运周转量59598万吨公里,增长9.64%,客运量273.8万人,下降4.93%,客运周转量25805万人公里,下降5.22%。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9839万元,增长219.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853万元,增长22.0%;电信业务总量96987万元,增长235.8%。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649户;移动电话用户274819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66645户。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1.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7%,其中接待海外游客0.39万人次,增长6.66%;实现旅游消费16.37亿元,增长38.73%。

金融、保险业

全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23亿元,比上年下降0.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9.43亿元,比上年末下降3.86%,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99.43亿元,下降3.86%。本外币住户存款余额65.92亿元,同比增长11.72%,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65.92元,同比增长11.72%。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2.7亿元,增长13.53%,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52.7亿元,增长13.53%。境内人民币贷款52.7亿元,同比增长13.53%;其中短期人民币贷款9.61亿元,同比增长20.6%;中长期人民币贷款42.91亿元,同比增长11.57%。

全年全县保险业保费收入1.23亿元。其中人身保险业务保费收入0.71亿元,财产保险保费收入0.52亿元;全年支付各类保险业务赔款及给付0.35亿元,其中人身险业务赔款及给付0.17亿元,财产保险赔款及给付0.18亿元。

科教文卫事业

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2018年教育经费投入57527万元,同比增长0.04%。全县有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小学(含教学点)123所,幼儿园11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年末在校学生总人数58823人,其中,中专在校生688人,普通高中在校生6215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2880人,小学在校生25539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9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7%。

年末全县共有影剧院1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89千册(件),文化馆1个,基层文化站12个,全年共举办展览3个(场),组织各类文艺活动120场(次),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22场(次)。

年末全县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6%,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3.79%。

卫生和社会服务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21个。其中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2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39个,村卫生室15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站)1个。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达1100张,其中,县医院525张,乡镇卫生院492张,妇幼保健院(站)83 张。全县卫生机构从业人员178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13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98人,职业助理医师83人,注册护士544人。

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数72个,与上年减少3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数71个;床位数617张,其中养老床位数617张。不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数114个,比上年增加1个,其中社区服务机构数112个。事业单位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数24张。敬老院11个,床位数232张,收养人数22人。

年末全县共有525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减少2人;有14316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减少156人;农村五保供养1021人,减少6人。全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67.8万元,减少59.9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4031.1万元,减少863万元。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7元,比上年名义(下同)增长10.1%。

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79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工资性收入12085元,增长9.8%;经营净收入4909元,增长8.7%;财产净收入2034元,增长17.2%;转移净收入7951元,增长2.3%。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291元,比上年增长6.6%。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07元,比上年名义(下同)增长11.8%。其中,工资性收入3355元,增长11.6%;经营净收入4406元,增长14.6%;财产净收入145元,增长11.5%;转移净收入2001元,增长6.4%。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768元,增长11.8%。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1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0.83%。

年末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69528人,比上年增加156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退休)2900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24710人,比上年增加507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2073人,增加3136人;参加失业保险8955人,与上年持平;参加工伤保险11306人,增加6人;参加生育保险14157人,增加7人;全年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支出37420万元,医疗保险金支出2667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支出69万元,职工基本医疗支出2598万元)失业保险金支出262万元,工伤保险金支出908万元,生育保险金支出223万元。

全年全县累计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26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3997万元,五保供养金510万元。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18年底全县土地面积4552.73平方公里,占河池区域总面积的13.6%。耕地面积60.2千公顷。森林面积为 35.47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7.86%。年平均气温20.0℃,年平均降雨量1635.6毫米。

全年全县总用水量21595万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18497万立方米;工业用水404万立方米;生活用水1473万立方米。全县人均综合用水量765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379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54立方米。

全县建成区面积8.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15.39%,县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56平方米;城市供水总量386万立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达 99.0 %。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3.5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5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0.259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5198%。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上年增长2.75%。

全县地表水达标率100%。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标率95.1 %。

2018年度,全县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4起,死亡11人,受伤11人。其中,非煤矿山事故1起,死亡1人,受伤1人。高铁建筑施工事故1起,死亡1人。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2起,死亡9人,受伤10人。全县没有发生较大及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全年发生森林火警火灾3起(未造成人员伤亡)。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二〇一八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在本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常住户口在本县、外出本县不满半年的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口。总人口指本县全部户籍人口,不包括未落实常住户口。

民族特色文化

生产

毛南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各种副业。毛南族饲养的菜牛远销上海、香港等地,颇有声誉;他们编织的竹器,工艺精湛,著名的花竹帽,精致美观而又实用,既是毛南族的手工艺品,又是姑娘们珍爱的装饰品。

建筑

毛南族人的居室为干栏式样,干栏内外山墙全是以木、石为构架,结实稳当。干栏一般为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圈畜,门外有晒台,采光适宜而又可以防潮,这是中国南方民族民居的杰作。干栏的楼柱是石柱,楼内的台阶是石条,房基和山墙也大部分是由石块制成,连门槛、晒台、牛栏、桌子、凳子、水缸、水盆等也都是石料垒砌或雕凿的,这些石制用品上雕刻的花鸟鱼虫更是美不胜收。

石刻

毛南族石墓上的雕刻远近闻名,如今存留在凤凰山上的古墓群就是毛南石雕的典型代表。历来重视精雕细刻的毛南族石匠,在冰冷的石头上把花鸟鱼虫、人物、用具都赋予了生命。毛南族石匠的创作既不描线也不起稿,全凭手中的刀凿根据脑中的构思在石上即兴雕刻,创作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农耕

毛南族居住的地方重峦叠嶂,耕地不足,他们在石山岩缝中把每一寸土地都开发出来,垒石保土,可以说惜土如金。毛南族人的耕作极其精细,水田往往要一遍又一遍地翻耕,把田中的全部土疙瘩捣碎再栽秧,精细耕作,所以他们的田地粮食产量都很高。不仅如此,毛南族人民很早就在山地的种植中采用密植、套种、间种等方法,为岭南西部的农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饮食

毛南族人的主食为大米、玉米,蔬菜有豌豆、白菜、南瓜、豆角、萝卜等。在节日的宴席上,豆腐是重要的副食品。毛南族人民十分好客,客人到家都待为上宾,他们热情地把家里腌好的酸肉、酸螺丝、酸菜都端出来款待客人,而且还要请客人品尝最有民族风味的“毛南饭”。

服饰

毛南族男女都喜欢穿蓝色或青色大襟衫和对襟衫,妇女穿十分漂亮的镶有两道花边的右开襟上衣,裤子较宽并滚着花边,妇女们还喜欢把头发盘成发髻,喜欢佩带首饰,胸前有银、玉等装饰品,尤其喜欢戴花竹做的帽子。

语言

毛南族有本族的语言,但没有本族的文字,他们历来学习和使用汉语。毛南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在语音、语调、语序以及基本词汇方面与同一语族的壮语、侗语、仫佬语和水语有许多共同点和相似之处,尤其与水语更为接近。由于毛南人民长期与壮、汉族人民密切交往,所以许多人都能操壮语和汉语(柳州官语),毛南族还借用汉字的音义记录毛南语,创成“土俗字”,用来记录本民族的民歌和祭祀用语。

毛南族是个信奉多神的民族,他们所信仰的原始教名目很多,其中主要是动植物崇拜。

环江县有毛南语、壮语、汉语、苗语、瑶语、仫佬语等种语言。壮语使用人口最多,约占全县人口70.4%。其次是毛南语,使用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16.8%,主要分布在上南、下南两个乡。汉语使用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9%,主要分布在思恩、川山、东兴、龙岩、洛阳、驯乐等乡镇。苗语、瑶语、仫佬语3种语言使用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2%,主要分别分布在驯乐、东兴、长美3个乡。在这里只介绍实行区域自治的主体民族毛南族语言。毛南族自称为ma:u4ma:n6,主要居住在上南、下南、洛阳、川山、水源、木论、思恩等乡镇,共有5.48万人,其中上、下南的毛南族人口最多。毛南族聚居区内,特别是在中、下南一带,毛南语是毛南族人民之间的主要交际工具。长期以来,毛南族人民与毗邻的汉族、壮族人民有密切的交往,大部分人都能听懂或能讲汉语和壮语,尤其在上南乡,大部分青少年都用壮语进行交流。

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它同该语系其他语言有很多共同特点。例如在语音方面,每个音节都由一定的声母、韵母结合而成,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它的8个调类分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分别为第1调、第2调、第3调、第4调、第5调、第6调、第7调(分长、短),第8调(分长、短),这点与汉语很相似,其他如元音分长短,都有i、u、m、n、T、P、t、k八个韵尾,也是毛南语和该语族其他语言及现代汉语粤方言的共同特征。在词汇方面,有很多同源词。语法方面,同该语族诸语言一样,它的基本语序也是:主语+谓语+宾语;以名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除数词和量词外,其他修饰成分一般都放在中心词之后;有一定数量的虚词,虚词的使用和语序一样,在语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相当多的量词,量词有表示数量和区分事物类别的功用。

毛南戏

毛南族戏曲剧种。它是在毛南族“条套”(即“还愿”)歌舞基础上吸收借鉴其他戏曲艺术表现手法演变而成。毛南戏为广西独有的一个剧种,起于18世纪,流行于环江县上南、中南、下南一带。毛南戏的内容多源于一些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由于毛南族无文字,剧目存留赖戏人口传,戏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及爱情的悲欢离合,主要剧目有《莫一大王》《鲁班仙》等。毛南戏的行当较简单,主要角色有范王、老旦、小生、大丑、小丑,表演时大都载歌载舞,民族风味和地方特色很浓。其戏的音乐,因未有用工尺谱或简谱记载过,仅凭世袭口碑。毛南族的口头文学,除双声部的山歌外,还有文场和武场,但乐器只限于打击乐和简单的管弦乐。毛南戏的曲调常用的有13个,以唱腔为最丰富,最常用的有路腔、比腔、欢腔等。曲调多是由上下旬组成。歌词有七言、五言(腰脚韵),也有散文体,曲调与语言紧密结合,音律大都落“6”线上,曲调虽短,但简明、朴实,有些唱腔还可以按不同的人物、不同思想感情而变化,富有感染力,能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但由于曲调平铺直叙,变化不大,曲子又多音收腔,故对兴奋,激昂的情绪不能充分表达,同时由于都是一气到底,中间少有过门,对伤感的气氛也难以表现。

毛南戏的伴奏乐器主要是打击乐,一般以长鼓(蜂鼓)为主,小鼓为指挥,其它有大鼓、小鼓、铙、钹等紧跟。长鼓是“得得咚咚咚x得咚咚得咚咚x得咚得咚得得咚xx得得得”。通过长鼓与小鼓紧密合作,其它配合伴奏,节奏鲜明,活泼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在清代、民国时期,毛南戏受到封建制度的摧残和思想的侵蚀,艺术的发展受到重大阻碍。解放后,毛南戏获得了新生,1959年春,县文化部门组织了工作组,深入毛南族地区,协助成立业余文工团,与毛南族艺人发掘、整理毛南戏剧目及其表演艺术,并根据毛南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三娘与土地》,创编了一部7场大型剧本。1964年编写《喜迎春》独幕剧。1965编写《心红菜牛肥》,1970年编写《窑堂火红》、1987年编写《酒葫芦》等现代剧。重排练毛南族木面舞,音乐、器乐作了一定的调整补充,多次到外地演出。

木偶剧

解放前,思恩县川山乡白丹村有业余木偶剧团,当地群众称“耍勒漏”(壮语),也叫杨柳戏,1957年,曾到广西省礼堂表演过一次。白丹木偶剧团一般逢年过节期间表演。没有完整的剧目,多数是表演滑稽场面给观众取乐,如表演木偶两边的敌对武打,艺人用简单的击乐(锣鼓)、吹木叶等显示剧中人的喜、怒、哀、乐。唱腔部分用壮语山歌对答,二胡伴奏,对自用壮语或柳州话。每年演出结束,在村头摆设祭台,烧香祀神,祭罢将木偶焚毁,以示拒邪消灾,老少康宁,五谷丰登。

彩调

彩调,邑人又称“彩茶”、“那荷咳”。民国14年(1925年),思恩街道成立第一个彩调班,受其影响,水源、温平、含香、大才、长美、洛阳、由动、大干、吉祥、明伦、东兴、北山、福寿等地的圩镇和大的村落,相继自发组织业余彩调班,每逢春节演出,有的班从农历正月初一演到正月十五。有钱人家举行婚礼时,请彩调班演出助兴。50年代初,环江县文化馆具体帮助城管、水源、川山、长美、明伦等圩镇成立业余彩调团。在沿用彩调传统剧目的同时,为配合土改,新编了《翻身报仇》《血海深仇》《蚂蝗记》等彩调剧目。尔后,各个彩调团,根据党的政治运动和中心工作,灵活编演。“文化大革命”时期视彩调剧为“封资修黑货”而禁演。1978年,水源、温平、北山、长美、大才、明伦、下南、川山、城关等圩镇组织了业余彩调团。1985年,水源乡文化站韦伟自筹资金500元,购置道具服装50余件。自制一批道具和服装,并担任编导,成立振兴剧团。自编自演彩调剧《妯娌店》《菜地风波》《各走各的路》《两小口算帐》。1987年前先后到全县各大圩镇和贵州省的佳荣、昆地、茂兰等地售票演出。到1987年,老艺人相继谢世,农村青年对彩调乏兴,彩调团的经费筹集困难。社会上其它娱乐活动增多,县内各地少有彩调演唱。

桂剧

民国15年(1926年),柳州人陈志坤、韦应禄2位师傅到思恩县城传授桂戏。县城街道盘珠等人跟班学戏,同年成立思恩街道业余桂剧班,于西圩街三界公爷庙建室内戏台,后改称戏院,叫三界庙戏院。民国33~34年,日军侵入,道具被掳光,戏院被炸毁,演员各自逃命而停演。抗日胜利后又正常活动,演出桂剧传统剧目《梨花斩子》《柴绍招亲》《三气周瑜》《三娘教子》《四郎探母》《闹严府》《三请诸葛亮》《打渔杀家》等40多个剧目。1950~1956年,思恩街道成立桂剧团,曾参加县农村业余文艺会演。1958~1979年,停止活动。1980年思恩街道桂剧团重新成立。演出剧目有《取长沙》《夺取洛阳》《司马洗宫》《罗成降唐》《草桥劫、《黄鹤楼》《上寿打枝》《白蛇传》等节目。1984年后。因老艺人健在不多,终止演出。

环江风景名胜有气势磅礴的龙潭瀑布;有建筑精美的毛南族古墓群;有粗犷豪放的毛南木面舞;有欢乐轻快的苗族姐妹舞。主要旅游景点有下庙旅游度假山庄、大才神龙宫、下兰姻缘洞、川山瑞良旅游区、长美崖刻、明伦北宋牌坊和下南古墓群。

名优特产

环江得天独厚的自然重要条件孕育着许多珍贵的农副土特产品,有驰名中外的土特产品:川山凉席、毛南族花竹帽、下南菜牛、醇香浓馥的毛南红窖酒、被誉为“五香”食品的香猪、香鸭、香牛、香粳、香菇,著名地方产品有川山凉席、明伦香粳、龙岩香菌和茶油、下南菜牛、宜北香猪等。

环江香鸭

产于环江县境内东北部三个乡镇,其个体小,体重1.2~1.5公斤,土法土养,肉质别有风味,是本地特有品种。

环江香牛

环江香牛也叫“下南菜牛”。是毛南族群众用传统的方法对本地黄牛进行育肥而成的。菜牛是毛南山乡的特产,也是毛南族农户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不少村民靠养菜牛致了富,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生活。环江香牛产于环江县内国家级喀斯特地貌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该牛一生以传统的栏圈养为主,不劳役,专门采食野生莎树叶和青麻叶等野生保健植物,其肉与常规牛肉不同,素有“三隔肉相间”之称。

环江宜北香猪

环江腊香猪是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历史悠久的名贵特产--环江香猪为原料(每头重7公斤左右),采用民间腊制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精制而成。环江香猪原称“宜北香猪”,始自明朝。

环江香猪属中国珍稀猪种,2003年10月27日通过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注册论证。产于桂西北部九万大山区域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境内的明伦、东兴、龙岩等乡镇高寒山区,无其它猪种杂人,农寨自然放养,该猪主食山藤野菜,薯杂豆类,从而保持正宗香猪的原汁原味。环江香猪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20种之多,含量均比普通猪多两位以上。

环江香粳

环江香糯(粳)是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五香物产之一,产于该县中部、东部、北部的大安、洛阳、长美、驯乐、明伦、东兴、龙岩等乡镇,因稻穗丰盈硕大,香味特异而闻名,素有“一田种糯遍垌香,一家煮饭全村香”的赞誉。环江糯(粳)分有红、白两种,颗粒细长,红粳脱壳后,米粒呈粉红色,白粳脱壳后呈雪白色。

风景名胜

木论喀斯特森林保护区

木论喀斯特森林保护区位于环江西北部木论、川山乡境内,因最早发现于木论乡境内而得名,距环江县城72公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木论村有一片莽莽苍苍的珍奇美丽的“喀斯特”原始森林,1998年8月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它与相邻的贵州省茂兰国家级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连片,成为目前全世界已知的、连片的、保存最完好与最古老的石灰岩地带常绿与落叶混交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全球代表性与典型性。自然保护区内原始森林林区植被生态景观、山体自然景观,以及黎明关抗日战场遗址、红七军贵州荔波县板寨会师纪念馆等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价值非常丰厚,难于估量,人们称她是:自然界的无价遗产,中国的宝贵财富,广西的骄傲,环江的奉献。

东兴杨梅坳避暑旅游风景区

杨梅坳景区位于东兴镇九万大山久仁林场内,距县城120公里,与融水县交界。那里森林茂密,古树参天,天然林保存完好、生态环境良好。

杨梅坳景区位于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兴镇平安村杨梅坳,距县城80多公里,环江——融水公路穿腹而过。杨梅坳因盛产杨梅而得名,因此你会望“名”生津。这里山高林密,水多洞奇,风光旖旎,民风古朴,是旅游、观光、避暑的理想胜地。景区属山岳型自然风景旅游区,地处广西北部连绵不断的九万大山腹地,平均海拔有1200~1400米,山峰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主峰无名峰,海拔1689米,为全县最高峰。

牛角寨瀑布景区

环江牛角寨瀑布景区,又名凤凰山瀑布景区,牛角寨瀑布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景区”和“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是2009年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最新发现的原生态旅游观光瀑布群,景区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镇八面村牛角屯,平均海拔700米—900米,山地相对高度较大,气候温暖宜人。牛角屯瀑布景区位于环江县境东部,距县城36公里,有思恩至明伦英豪公路通过(三级油路在建)。[1]

黔桂古道

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内部深藏着一条古代商道——黔桂古道。黔桂古道也称“环江汉代古道”,古道东起环江县川山镇社村旧屯,西至黔桂两省交界处的黎明关,关北是贵州省荔波县的洞塘乡板寨屯,全长50里,古道呈南北走向,路面皆以石块铺砌,平均宽度1.2米,最宽处也不过1.5米,全部用青石板铺砌而成,是历代通联桂、黔、川、滇的“官道”。[2]

北宋牌坊

位于明伦镇北宋村,是北宋村人卢式慎为纪念其家族九人在一次抵御流寇的战斗中殉难所建。此牌坊为石牌坊三连门两座,第一座牌坊横额上写:“一门贞烈”,第二座牌坊横额写:“一门九烈”,整座牌坊全用大青石雕刻而成,气势非凡,技艺精湛。1994年7月8日,1994桂政发(63号)文定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美崖刻

在下纺屯附近小环江左岸的巨崖石壁上,有着“山高水长”四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气势雄伟,小环江发沿岸峰峦树木葱茏,翠竹倒映,形影相连,由于植被保护良好,江水清澈碧透,沁人心脾。山峰间被江水冲积出的小平原上绿草如茵,田园成片,农舍错落。乘船观江景,远近山光水色交替入目。

获得荣誉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中国净水百佳县市。

视频

环江旅游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