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滨(编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王滨,(1912年-1960年),原名绍杰。电影编导。山东昌邑县夏店村人。[1]
生平事迹
少年时在家乡读小学和中学。1928年,去烟台在美国教会创办的英语专科学校读书。
1930年,考入上海联华影业公司设在北平的五厂电影人才养成所,1931年毕业。1931年,在影片《故宫新怨》中担任主角。中国电影编剧导演。[2]
1934年任天一影片公司编剧,1935年自编自导影片《海葬》,同时编写并摄制了《母亲》、《重归》。[3]
艺术作品
1936年入西北影业公司,1938年赴延安,1947年任东北 电影制片厂导演,次年导演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桥》。1951年与水华联合导演了《白毛女》[4]。获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1951年第6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
1934年,被天一影片公司聘为编剧,编导了《海葬》《重逢》《母亲》等揭露旧制度的进步影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怀着抗日救国的热情,从上海辗转到武汉。1938年初到达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冬,调鲁迅艺术院实验剧团任副团长和戏剧系教员。
1940年导演了曹禺的四幕话剧《日出》。1942年与水华联合导演了苏联革命历史话剧《带枪的人》。
1942年5月,他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了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4年,他又组织并参加了大型歌剧《白毛女》的集体创作、演出和导演工作。
1948年,导演了歌颂工人的故事片《桥》。
1950年,他与水华合作编导了电影《白毛女》,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并荣获1951年第六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特别荣誉奖。1954年,该片又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
1956年,与汤晓丹合导了《怒海轻骑》。1957年,他导演了神话故事片《 巧媳妇》。同年,又导演了神话故事片《画中人》。1959年,他与胡苏将木柯夫的话剧《瓦斯问题》改编成电影《换了人间》。
曾任“西北”影片公司编导。编导的影片有《海燕》等。[5]
建国后,任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中国影协第一届委员。[6]
荣誉奖项
▪* 1950 第6届 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 《白毛女》 (获奖)
▪* 1950 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 《白毛女》 (获奖)
人物评价
王滨在演员选择上的慧眼独具,几乎体现在他导演或参与导演的所有剧目。由于热爱生活,他对现实社会中各色人等的接触和观察,便超出了同时期的许多艺术工作者 ;由于理解人性,他对各人完全不同的外形和内心,便有着非常独特而又丰富的体验和认知 ;更由于执着艺术,他会在选定演员之后,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反复复就演员的思想和表演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他这种不同一般的组织能力、慧眼独具的演员选择和充满魅力的艺术激情,在歌剧和此后的电影《白毛女》创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代电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