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季烈
王季烈 | |
---|---|
出生 | 1873年9月7日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清末民初物理學著作翻譯家 |
知名作品 | 《物理學語彙》、《螾廬未定稿》 |
王季烈,清末民初物理學著作翻譯家。翻譯出版了中國第一本以物理學命名、具有大學水平的教科書,還編著了中國第一本中學物理課本,主持編印了《物理學語彙》,為近代物理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王季烈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873年9月7日
逝世日期: 1952年3月1日
職 業: 清末民初物理學著作翻譯家
代表作品: 《物理學語彙》、《螾廬未定稿》
人物簡介
王季烈(1873—1952) 清光緒甲辰(1904年)科進士,官學部郎中。業餘崑曲家,民國初年在天津入審音社。
1927年由北京遷居大連文化台(今中山區白雲街9號),1931年11月廢皇后婉容曾住進王季烈府上二樓,12月再遷旅順肅親王府。他在大連居住10年,著有《螾廬未定稿》2卷,《螾廬未定稿續編》(1937年石印出版,由金州門人孫寶田書寫並跋)及《螾廬剩稿》。王季烈博究經史詩文,精通曲律,上世紀30年代曾組織螾廬曲社,著有《螾廬曲談》等。[1]
王季烈,字晉余,號君九,又號螾廬,1873年9月7日出生於江蘇省長洲縣(今蘇州市)。出身於晚清蘇州的一個士大夫家庭,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鏊的後裔。他的父親王頌蔚在朝廷任三品官,有文史考證著作多種,是蔡元培參加會試時的恩師。王季烈的母親謝長達是近代著名女教育家。她志在振興中華,創辦振華女校,在家庭內則嚴課子女,教以義方,勵以大志。
在這個家族中,不僅在王季烈一輩弟兄姐妹中有王季同(號小徐)、王季點、王季緒、王季玉等科技專家、教育家,下一輩後代中更湧現出王守競、王守武、王守覺、王淑貞、何澤慧、何怡貞等一批我國科技界泰斗。王守武、何怡貞等在回憶自己的成長時都提及謝長達的良好影響,其中王淑貞與何澤慧弟兄姐妹8人都是經振華女校蒙學教育而培養造成的人才(該校小學部招收男生)。
簡歷
1873年9月7日 出生於江蘇省長洲縣(今蘇州市)。
1894年 參加鄉試,考中舉人。
1895—1896年 在浙江省蘭溪作幕賓。
1897—1898年 在上海任《蒙學報》助理編輯。
1898—1900年 在上海江南製造局,參與譯著工作。
1900—1904年 到漢陽製造局,入張之洞幕府兼學校教習,1904年赴京考中進士。
1905—1911年 任學部專門司郎中,兼京師譯學館監督、商務印書館理科教科書編輯,又任清末資政院欽選議員。
1911—1926年 在天津辦樂利農墾公司、華昌火柴公司。為交通部籌辦扶輪小學、扶輪中學。
1927—1930年 在大連作寓公,兼做房地產生意。
1931—1933年 任偽滿「宮內府顧問」。
1933—1949年 居住於大連和蘇州,研究崑曲。
1949年 底赴京準備參加文史館工作,因病癱瘓。
1952年3月1日 病逝於北京。
仕途
王季烈在1894年中舉後到浙江蘭溪作幕賓。兩年以後到上海江南製造局,與傅蘭雅合作翻譯了《通物電光》一書。他通過自學,鑽研西方傳來的近代物理學,將藤田豐八翻譯的教科書重新編寫,並定名為《物理學》。該書的上、中、下冊先後在1900和1903年由江南製造局刊行。
1900年王季烈到漢陽製造局,受到著名洋務派重臣、教育家張之洞的器重與資助,進京考上進士,並在張之洞的保舉下進入學部,任專門司郎中,兼京師譯學館的理化教員並做過一年監督。王季烈在清末是擁護君主立憲的,成立資政院時他是欽選議員之一。在學部期間,他主持編印了《物理學語彙》,同時又兼任商務印書館理科編輯,翻譯、編寫了多種理、化教材,並在北京創辦五城學堂。
辛亥革命後,他反對袁世凱,拒絕出仕袁氏政權,在天津辦樂利農墾公司及華昌火柴公司。1918—1920年間應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之聘為交通部籌辦子弟學校。該類學校取名「扶輪」。扶輪小學在京、津、唐均有,扶輪中學僅有天津一所。王季烈在天津時即辦業餘崑曲社「景璟社」,意在景仰沈璟(沈是明代戲曲家)。王季烈與劉富成合著《集成曲譜》等多種著作。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間,幾經政治波折的王季烈脫離了自然科學領域,專心於崑曲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叔通(與王季烈是同科進士)邀請王季烈進京,參加籌備文史館的工作,王季烈即北上,赴京後不久即癱瘓在床,於1952年逝世於北京。
教育思想
王季烈貫徹張之洞式的西學中用的教育思想。他一方面主張族內子弟學習西方科學技術,要他們在中學畢業後「入外人所設學校以求高等學問」,另一方面又指出「歐西之物質文明確勝東亞,而其精神則未脫其野蠻之積習,以金錢萬能之故造成社會上種種罪惡,以擴張權勢之故犧牲國際間無數民命」,他諷刺那些崇洋媚外的人「恨不能哲其膚而碧其睛,庶幾謂他人父」。
主要作品
翻譯和編著物理教材
王季烈與受聘於江南製造局的英國人、著名翻譯家J.傅蘭雅(Fryer)合作翻譯了美國W.J.莫耳登(Morton)與E.哈麥(Hammer)的《X射線,或不可見射線的照相術及其在外科中的重要性》,以《通物電光》的中文譯名在1898年印行。該書詳細介紹了X光的發現史、產生X光所需的電路及電氣元件的特性,X光機的構造、安裝、操作,X射線照相的原理和在醫學上的應用,附有人手、魚骨等物的X射線照片30餘幅。有趣的是,譯者在書中加按指出,「愛克司即華文代數式中所用之『天』字也。今因用『天光』二字文義太晦,故譯時改之曰『通物電光』。」這道出了當時譯者在翻譯西方科學名詞術語中的艱難。把X光譯為「通物電光」,雖然這個譯名後來並沒有通用,但在當時來說,這個譯名比較能反映X光的特點,對於普及有關的新成就還是較有意義的,至少不像「X光」那樣帶有神秘感,因而易被接受。《通物電光》出版時間比倫琴發現X光(1895)僅晚4年,因此中國物理學史專家戴念祖稱此書是當時所有譯書中最為及時的一種。
近代物理在中國的傳播,是從19世紀中期開始的,除了有稱為「格致」的一些書籍外,陸續有「重學」(即力學)、電學、光學等物理學各分支的中譯本出現。第一本稱之為「物理學」的且具有大學水平的物理學教科書是依日文本翻譯並由江南製造局於1900年出版的《物理學》。該書日文編者飯盛挺造,他在東京大學醫學部講課時根據德國的物理學教材編譯了此書,日文本初版於1874年。該書內容豐富,數學演繹少而講解物理概念比較深入,各種儀器儘量用插圖表示,在日本相當受歡迎,多次重版且不斷修改補充,如1900年的22版中用十多頁篇幅介紹剛發明不久的X光。此書的中文譯者是任教於羅振玉辦的東文學社並經常為《農學報》翻譯農業科學論著的藤田豐八。藤田打算用中國當時通用的「格致」作書名;但參與該書中文翻譯,並潤色文字和重編的王季烈,主張用中國古已有之且日文已經採用的譯名「物理學」一詞。這個名詞很快為中國學術界接受,「格致」作為物理的譯名此後即退出歷史舞台。
王季烈在重編此書時,中文與日文本一樣分為上、中、下3冊。上冊有總論、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和氣體力學4卷;中冊有波動通論、聲學、光學和熱學4卷;下冊為磁學、電學和大氣物理3卷。中文本全書約20萬字,是文言文大字本。在章節上僅作了個別變動,如日文本上冊第三篇第一章第二節「氣體的性質,氣體與固體的比較」在中文本里劃分成為二小節,等等。日譯物理學名詞,有的直接借用,有的改成中文裡已有的譯名,如音響學譯為聲學;記音機譯為留聲機,レソス譯為透光鏡,ュ一テル譯為以太,等等。有關物理學公式與計算式改用當時中國通用的李善蘭式的符號系統,即用甲、乙代表x、y,分母寫在分子的上方,角度用漢字代表,等等。這種符號系統與一部分譯名現已不再使用,但在現代科學剛傳入中國的年代裡,起到了從古代到近代的過渡作用。
王季烈並不是單純做文字工作,而是在融會貫通之後加入了自己的見解。如在中冊第三編「光學」的第二章第八節「薄片的色彩」中,先說明透明薄片的干涉色,然後為了解釋厚片上不能呈現干涉現象的原因,他設計了一個表示光波長與光程差關係的圖解並輔以文字說明。他指出白光的各單色成分中不是單一波長,而是比較接近的波長的集合,每一色光內各波長的干涉圖在光程差累積得較大後在互相疊加時已經明暗抵消,各種色光再作疊加就更顯調勻,呈現白色了。這樣考察各色光的有限的相干性,比籠統地說各色光的干涉圖疊加即顯白光更為精確、合理。
這部大學水平的教科書問世後即產生較大的影響。清末學者顧燮光在《譯書經眼錄》中認為它「論理精確,且有實驗、列式以相發明,洵理科中善本也」;「理既精,譯言亦雅,言格致者亟宜讀之」。《物理學》一書在此後流行了近20年,成為20世紀初高等學校(堂)普遍採用的物理教材。
王季烈在參與編譯《物理學》以後,到漢陽鐵廠、北京譯學館任理化教員,併兼任商務印書館理科編輯。他翻譯了《最新理化示教》、《最新化學》等中學理科教材;192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他編的《共和國教科書中學物理》,該書在高級中學中曾被普遍採用。據物理教育家朱正元回憶,他在中學時期所學的物理教材就是王季烈編的。
主持編印《物理學語彙》
1905—1911年間,王季烈在學部專門司任郎中,曾參與清末「遊美學務處」(清華學校的前身)選派留學生的工作。1908年清政府學部(相當於教育部)頒發了中、日、英3種文字對照的《物理學語彙》,收入物理學名詞近千條,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這是我國第一本由政府頒發的物理學名詞規範。名詞語彙的標準化,對於我國物理學的發展有極重要的意義。編印《物理學語彙》及選送留學生的具體工作,都是在王季烈主持下進行的。這些固然是他在行政上的職責,但毫無疑問,也是他在我國近代物理學啟蒙時期為傳播近代物理知識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主要論著
1 王季烈(筆述),傅蘭雅翻譯,莫爾登原著.通物電光.上海江南製造局,1898.
2 王季烈重編,藤田豐八譯,飯盛挺造編.物理學.上海:江南製造局,1900—1903.
3 王季烈譯.最新理化示教.上海:文明書局,1904.
4 王季烈譯.最新化學.上海:文明書局,1904.
5 王季烈.初等小學格致.上海:商務印書館,1909.
6 王季烈.初等小學格致教授法.上海:商務印書館,1909.
7 王季烈.化學(中學用).上海:商務印書館,1912.
8 王季烈.共和國教科書·中學物理(高中用).上海:商務印書館,1924.
9 王季烈.莫厘王氏家譜.1937年石印本.
10 王季烈.劉富成.集成曲譜.商務印書館,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