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勃」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百科化 調整錯誤的語法)
Cxy對話 | 貢獻
行 191: 行 191:
 
{{Authority control}}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W王}}
 
{{DEFAULTSORT:W王}}
[[Category:道教神祇]]
+
 
[[Category:中國民間信仰]]
 
 
[[Category:唐朝诗人|W王]]
 
[[Category:唐朝诗人|W王]]
[[Category:河津人|W王]]
 
[[Category:中国人物神]]
 
[[Category:溺死者]]
 

於 2019年8月27日 (二) 12:03 的修訂

王勃
唐代詩人、初唐四傑之一
子安
籍貫 絳州龍門(今中國山西河津
出生 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
逝世 上元三年(676年)
《王子安集》16卷

王勃(650年-676年[1]),字子安絳州龍門(今中國山西河津)人。初唐時代的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

生平

永徽元年(650年)出生。王勃出身世家,是隋煬帝經學大儒王通的孫子[2],詩人王績的侄孫。王勃小時候很聰慧,從小就能寫詩作賦,天下目為神童。《舊唐書》載:「六歲解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才藻相類,父友杜易簡常稱之曰:此王氏三珠樹也。」楊炯《王勃集序》上也說:「九歲讀顏氏漢書,撰指瑕十卷。十歲包綜六經,成乎期月,懸然天得,自符音訓。時師百年之學,旬日兼之,昔人千載之機,立談可見。」王勃寫文章往往前先磨墨數升,然後暢飲酒酣,引被覆面臥,待酒醒時「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之「腹稿」。[3]

麟德元年,王勃上書右相劉祥道,曰「所以慷慨於君侯者,有氣存乎心耳」[註 1],劉祥道大為贊賞,向朝廷表薦,麟德三年(666年),對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王勃恃才傲物,經常得罪人。後任虢州參軍。王勃私匿罪奴曹達,被告發。王勃懼事泄,殺曹達,以「擅殺官奴」論死。其父受牽連貶官交趾(今越南北部)縣令。不久,王勃遇大赦,僅去官職,[4]上元二年渡舟前去交趾省親,[5]次年(上元三年)秋返回廣州,渡海溺水而死,一說溺水被救起,不久驚嚇而死,年僅二十六歲。[6]許多從事漁業、航海者悼念王勃,尊稱他為水仙王,供奉於船上、港口、河邊。

現今越南乂安省宜祿縣Nghi Lộc宜春鄉仍然有王勃墓。

風格

王勃的詩多描寫個人生活、抒發個人情志;也有一些抨擊時弊,少數抒發政治感慨、隱寓對豪門貴族的不滿之作;其中寫離別懷鄉之作較為著名。工於五律五絕,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編》以其五律「興象婉然,氣骨蒼然,實首啟盛、中妙境。五言絕亦舒寫悲涼,洗削流調。究其才力,自是唐人開山祖。」

他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他在《上吏部裴侍郎啟》認為「君子以立言見志。遺雅背訓,孟子不為;勸百諷一,揚雄所恥。苟非可以甄明大義,矯正末流,俗化資以興衰,家國由其輕重,古人未嘗留心也。」對初唐文壇的風氣轉變起了很大作用。


名句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
  •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滕王閣序
  •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滕王閣序

著作

王勃的詩文集原有30卷,現僅存《王子安集》16卷,存詩80多首,文章90多篇。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滕王閣序》。關於〈滕王閣序〉的由來,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動的記載,原來閻公本意是讓其婿孟學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閻公初憤然離席,至配室更衣,專會人伺其下筆。初聞「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台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公聞之,沈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出立於勃側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另有:

  • 《漢書指瑕》十卷
  • 《周易發揮》五卷
  • 《次論語》十卷
  • 《舟中纂序》五卷
  • 《大唐千歲歷》若干卷
  • 《皇帝八十一難經注》若干卷
  • 《合論》十卷
  • 《玄經傳》若干卷
  • 《續文中子書序詩續》若干篇

均已亡佚。


現存版本:

  • 明崇禎張燮編《王子安集》16卷
  • 清同治甲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注》20卷
  • 楊守敬《日本訪書志》著錄卷子本古鈔《王子安文》1卷,並抄錄逸文13篇(實為12篇,其中6篇殘缺)
  • 羅振玉《永豐鄉人雜著續編》輯有《王子安集佚文》1冊,共24篇,增楊氏所無者12篇,補足楊氏所錄6篇殘缺之文
  • 日本京都大學部影印唐鈔本第1集有《王勃集殘》2卷


另有清宣統三年刊姚大榮《惜道味齋集》有《王子安年譜》。

近年何林天根據輯自日本的一些佚文,點校整理了《重訂新校王子安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腳註

  1. 唐朝王勃《上劉右相書》

參考資料

  1. 此據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王勃之生卒年,尚無確考。一種說法根據《楊炯集》卷三《王子安集原序》載:「命不與我,有涯早謝,春秋二十八,皇唐上元三年秋八月。」說他於上元三年(676年)卒,年二十八歲。據此推斷,王勃生於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舊唐書·文苑·王勃傳》中載:「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道出江中,為採蓮賦以見意,其辭甚美。渡南海,墮水而卒,時年二十六。」據此則推得生年為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另據王勃自撰《春思賦》:「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咸亨二年即671年。據此,則當生於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聞一多《唐詩大系》認為王勃生於649年,即太宗貞觀二十三年。劉汝霖《王子安年譜》認為楊炯《王勃集序》記載有誤,王勃應生於永徽元年(650年),至於王勃卒年,劉汝霖則取上元三年(676年)。岑仲勉《唐集質疑·王勃疑年》亦表示:「《舊傳》之上元二年:系敘事揭起法,勃非必卒於是歲。」綜合上述說法,似以王勃自述為確,即生於永徽元年(650年),卒於上元三年(676年),得年二十六歲。
  2. 《楊炯集》卷三《王勃集序》:「君諱勃,……祖父通,……父福畤。」
  3. 新唐書·王勃傳》載:「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吳子良《林下偶談·飲墨》亦載:「唐王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汁數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改一字,人謂勃為腹稿。」
  4. 舊唐書·王勃傳》 「有官奴曹達犯罪,勃匿之,又懼事泄,乃殺達以滅口。事發,當誅,會赦除名。」
  5. 王勃作《癇鑒圖銘序》云:「上元一年(應是二年之誤),歲次乙亥,十有一月庚午朔,七日丙子,予將之交趾,旅次南海。」
  6. 《舊唐書》本傳:「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墮水而卒,年二十八」,《新唐書》本傳:「父福畤,由雍州司功參軍坐勃故左遷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劉汝霖《王子安年譜》謂:「按子安以去年十一月至廣州,自廣州至交趾不容有十月之水程,故知溺死必為返時之事也。」另,何林天《論王勃》認為王勃應生於高宗永徽元年(650),卒於文明元年(684),享年三十五歲,不取。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