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爵士乐歌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爵士乐歌星》(英语:The Jazz Singer),又称《爵士歌王》,是一部1927年拍摄上映的美国歌舞电影。它是第一部全片使用声画同步的电影[1],它标志着商业性有声电影的出现和无声电影的结束。它由华纳兄弟出版,使用维塔电话公司唱片技术。它是根据山姆森·雷佛森写的一本剧本改编的。

电影开始时年轻的杰基·拉宾诺维茨不顾他虔诚的犹太家庭的传统在啤酒店里唱流行歌曲。他的父亲是一名犹太教堂内的领唱,他惩罚杰基,杰基因此离家出走。数年后他改名为杰克·罗宾,成为一名杰出的爵士乐歌星。他打算为自己建造一个歌手的生涯,但是他的职业愿望最后与他家庭的要求和传统发生抵触。

制作背景

1917年山姆森·雷佛森看了一个叫《小罗宾逊·克鲁索》(Robinson Crusoe, Jr.)的音乐剧。在该剧中一个叫艾尔·乔逊的30岁歌手抹黑脸表演。雷佛森看完该表演后写了一个题名《赎罪日》的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基于乔森的生平写的。后来他把这个故事改写为音乐剧《爵士乐歌星》。1925年它的原始版本在百老汇音乐剧上演,1927年以乔治·杰塞尔扮演主角[2]再次上演。华纳兄弟购买了该剧的电影权,但是由于华纳兄弟拒绝乔治·杰塞尔的薪水要求,因此乔治·杰塞尔不肯出演。华纳兄弟因此问埃迪·坎特是否愿意出演,但是坎特也拒绝了。最后华纳兄弟请乔森上演,他实际上是一开始导致这部剧产生的人。

电影历史学家多纳德·克拉夫顿(Donald Crafton)称乔森是该电影最好的选择。他写道:“这位抹黑脸唱爵士乐歌曲的歌手当时正处于他知名度的顶峰。他就像后来的摇滚乐明星一样,乔森用他源于非裔美国人生动和性感的歌曲和手势打动了观众。” 乔森接受了该角色,并成为该电影最主要的经济资助人。

在《爵士乐歌星》前也已经有有声电影了,但是其对话都非常短。大卫·格里菲斯1921年拍的《梦幻街》在纽约上演,里面有一段唱歌的段子,以及人群的噪声。电影前还有一段声音,包括格里菲斯对观众的演讲,但是电影内没有对话部分。类似的,第一部华纳兄弟使用维塔唱片技术的电影《唐璜》(1926年)以及数部次年拍摄的电影都只有音乐和声响。《爵士乐歌星》包括音乐、声响外还有唱歌和一些同步的对话:两段非常普及的歌曲是由后来成为爵士乐歌星的年轻的杰基·拉宾诺维茨(Jakie Rabinowitz)唱的。他的父亲,犹太教堂的领唱唱了虔诚的《彻底效忠誓约》(Kol Nidre)。著名领唱Yossele Rosenblatt扮演自己唱了另一段宗教歌曲《Kaddish》。乔森版权的成年杰克·拉宾唱了六段歌曲,五段普及的爵士乐歌曲和一支《彻底效忠誓约》。录音是在英国出生的乔治·格洛夫斯完成的,他也为《唐璜》录音了。

乔森的第一支歌是电影开始后约15分钟开始的《脏手,脏脸》(Dirty Hands, Dirty Face)。这首歌后是第一段同步的对话,由杰克向观众和为他伴奏的钢琴家说的,这是电影开始后17:25开始的。杰克说的第一句话是:“等等,等等,你还什么也没听到呢”。这也是乔森常在台上说的。在1926年的短片《农庄一幕》中他说过类似的台词。这句台词是一个对他1919年录的唱片《你还什么也没听到》(You Ain't Heard Nothin' Yet)的暗示和幽默。在后来的一个场景中杰克对他母亲说了类似的话,然后他父亲进来,说了算一句非常武断的话。这部电影一共约包含近两分钟的对话,大多数这些对话是即兴产生的。其他对话则是通过当时标准的无声电影字幕表示的。但是当时这些歌曲,对话和乔森本人的魅力在当时的观众中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该电影的制作共花费了42.2万美元,对于华纳兄弟来说相当大一笔钱。不过这并非是当时该电影厂的纪录。此前约翰·巴里摩拍的两部电影还要贵:使用《白鲸记》的内容拍摄的无声电影《海兽》(1926年)的成本为50.3万美元,而《唐璜》的成本为54.6万美元。

视频

爵士乐歌星 相关视频

经典爵士乐《The Thrill Is Gone》
优雅爵士乐!维也纳绅士献声听醉全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