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Hong Kong-Zhuhai-Macau Bridge Zhuhai Port),工程名为“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简称“珠海公路口岸”,是连接中国广东省珠海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1]的口岸,是粤港澳大湾区三地互通、客货兼重的陆路口岸之一,也是港珠澳大桥的核心组成部分。

2013年12月31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开工建设;2018年3月30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通过竣工验收;2018年12月24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通车运营。

截至2020年10月22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旅客吞吐量1792万余人次,出入境车辆达149万余辆次。

区位环境

位置境域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位于港珠澳大桥西端珠澳口岸人工岛,口岸东侧通过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口岸人工岛,西侧通过拱北隧道与珠海连接。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设计理念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以“立体疏导、逐级分流、单向循环“为设计原则,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口岸核心建筑群结合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形成“三点一线”的布局,诠释口岸“一地三通,如意牵手”的理念;口岸建筑均采用圆润造型,回避尖角与方向感,五个主要建筑共同组成一个整体,传达“珠联壁合”的变化意象。

设计参数

据2021年2月格力口岸公司官网显示,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总用地面积约107.33万平方米。

硬件设施

网络覆盖

截至2019年8月,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引入5G技术,为全球首个5G试点口岸。

验放系统

据2021年2月格力口岸公司官网显示,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采用“一站式”验放系统,可实现出入境往来港澳旅客自助通关。其中珠澳口岸无缝对接,采用“一楼两检”的通关模式,实现珠澳口岸“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出入境车辆基本实现“一站式”通关,进出口货物实现海关、边检两个单位同时检验,一次性确认通关。口岸设有地磅[2],出境货车司机到达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后,停车至指定区域,扫码填写车辆信息,填写完毕后支付过磅费用可获取电子地磅单并可凭此进行报关通关 。

运营情况

运营时间

据2021年2月港珠澳大桥官网显示,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24小时开放运营服务

客货流量

截至2019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共验放出入境旅客1400万余人次,日均客流量4万人次;验放出入境车辆70万余辆次。

截至2020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共验放出入境旅客1792万余人次,出入境车辆149万余辆次。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建设难点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的主要建设难点有:

1、工期紧,工程管理协调难度大。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钢结构工程工期为210天,平均每月需安装钢结构2000吨,工期极为紧迫;

2、项目规模庞大,资源一次性投入大。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钢结构工程四角锥网架面积约十万平方米,耗费钢材及配件量极大,施工期间工区内设备投用量大;

3、交通运输困难。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工程建设位于珠澳口岸人工岛,四周被海水环抱,仅有便桥与陆地连通,施工布局与交通运输较为困难;

4、高空施工要求高,难度大。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钢结构工程的单个构件自重大、安装高度高,对起重设备的要求较高,高空临边悬空施工安全风险高,防护难度大,节点高空焊接工艺复杂;

5、气候恶劣,极端天气多。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地处广东省南部临海,建设期间多次遭遇台风及热带风暴侵袭,增加了施工及建设难度。

施工技术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施工技术主要有:

1、采用BIM技术,将所有工程用料与施工难题进行数据化呈现,直观掌控各构件连接、细部做法及管线排布等情况;

2、采用分区段液压整体提升加高空嵌补技术,按期安全完成超大面积曲面网架的提升。

科研成果

截至建成时,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项目析出及推广应用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中的9大项41子项,自主创新技术27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形成省级工法7项。

价值意义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内部功能完善、流线清晰,兼顾了运营管理、交通效率以及旅客安全等问题,符合世界级交通枢纽的建设要求,也充分体现了连接港澳的内地城市的门户形象。(时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崔恺 评)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是粤港澳三地互通、客货兼重的陆路口岸,其主要功能是对香港澳门、珠海的出入境客、货车及经三地过境的旅客进行通关查验和旅客运输,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中国建设报》 评)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是粤港澳三地互通、客货兼重的陆路口岸,大桥通车后将成为集交通、管理、服务、救援、观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运营中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