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清华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华简

图片来新华网

清华简, 2006年一批竹简在香港拍卖,经碳14等考古科学鉴定为是西元前305年±30年的一批竹简,属于战国中晚期的重要文物。其形制多样,竹简最长46公分、最短不到10公分, 竹简主要内容包含《尚书》所遗失的部分篇章以及周武王时期的《乐诗》等内容,清华大学为此成立了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依惯例这批竹简称为“清华简”。

这批竹简约有2500枚,是因为它全部是秦始皇焚书以前书写的书籍,许多内容堪称史学研究的顶级内容。其中有涉及《尚书》和编年体史书、国别体史书、礼书及与《周易》相关的书简,这等于是发现了一整套新版《四书五经》,而且都是自司马迁以来的2000多年未被见过的内容。

已于2019年去世的前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曾说:“《清华简》内容让人读起来太激动了,一天之内不能看太多,否则心脏受不了。”[1]

文物保护

司马迁也没有见过
2006年一批竹简在香港拍卖,拍卖行文物商展示了其中的8枚竹简,中国断代史研究领头人,清华大学教授李学勤得知后赶赴香港,经过多方研究,大体可以确认,这些竹简是先秦竹简。李学勤兴奋的说:“如果这批竹简是真,那么这些资料司马迁也没有见过。”[2]

李学勤介绍说,目前发现最大量典籍材料的一批先秦书简, 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一次是西汉景帝末年的“孔壁藏经”,另一次是西晋武帝咸宁五年的“汲冢竹书”,第三次就应该算是这批清华简了。

入藏与保育

2008年7月15日,一批用保鲜膜包裹的竹简,共计2500馀枚,运抵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尽管此前已在香港见到过其中几枚,清华大学的专家们依然激动不已, 专家们进行竹简清洗、杀菌。

根据竹简形制和字体特征,初步判定为战国中晚期的楚简,与以往发现的荆门郭店一号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近似。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即被埋藏地下的竹书,逃过了“焚书坑儒”,也逃过了秦汉战火。因此,清华简就其内容而言,大多为古书佚籍,这就意味著,清华简为了解、研究中国先秦时代新增加了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

史学研究的罕见顶级内容

10月14日,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等单位的11位元相关专家对这批竹简作了全面鉴定。出具的《清华大学所藏竹简鉴定会鉴定意见》认为:“这批战国竹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

一星期后,清华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入藏竹简的消息,依惯例称之为“清华简”,碳14年代测定,时代为西元前305±30年,相当于战国中期偏晚,这与鉴定组专家对于清华简的时代判定完全一致。12月开始,完成了对竹简的拍照工作。专家们根据竹简, 中心专家们根据竹简照片对2500馀枚清华简做了全面释读,并进行了初步的缀合编排,判断清华简大约可分为65篇以上,[3]

主要内容

第一辑

2010年12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出版,2011年1月5日,首批成果正式发布,包括9篇文献,包括《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其中,《尹至》、《尹诰》两篇述夏末商初之事,《程寤》、《保训》、《耆夜》三篇内容属商朝末期,《金縢》、《皇门》、《祭公》为周朝史事,而《楚居》讲述了楚国历史。

李学勤认为首批文献有五大学术贡献:重现了《尚书》及类似典籍、澄清了一些学术史上长期争论的疑难、发现了前所未知的周代诗篇、复原了楚国历史及地理、提供了古文字特别是楚文字研究的珍贵材料。[4]

第二辑

2011年12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出版,收入了一部已经失传2300多年的历史著作,命名为《系年》,《系年》一共有138支竹简,全篇共分为23章,记录了从西周初年一直到战国前期的历史,其中有许多事件不见于传世文献,可能对《左传》、《国语》、《史记》等典籍有订正作用。

第三辑

2012年12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三)》出版,共收入6种8篇文献。
傅说之命》三篇:简文长约45釐米,有三篇,共24支。《傅说之命》是《尚书》的一部分,然而它与东晋时梅赜所献的孔传本古文《尚书》中的《傅说之命》内容全然不同。清华简《傅说之命》的出现,和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一辑中刊出的《尹诰》即《咸有一德》一样,确证了传世孔传本为伪书。

周公之琴舞》:简长45釐米,共17支,是一组乐诗,由十篇颂诗构成,这是与《大武》结构相仿的乐诗,以周公旦还政、成王嗣位元为其内容。

芮良夫毖》:简长44.7釐米,暂定为28支简。儆戒性质的“毖”诗,是刺讥时政的政治诗。

良臣》:简长约32.8釐米,共11支,简文通篇连贯书写,主要记述黄帝以至春秋著名君主的良臣。

祝辞》:是一篇巫术色彩浓厚的简文,其中记录了一些古时巫术咒语,比如遇到失火、溺水等情况时,口中念什么咒语。

赤鹄之集汤之屋》:简长45釐米,共15支,简文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有浓厚的巫术色彩。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第四辑

2014年1月7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公布,整理出《筮法》《别卦》和《算表》3篇文献。 其中的《算表》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堪称最古老“计算器”,可计算乘法、除法以及开方,填补了中国先秦数学文献的空白。

第伍辑

2015年4月9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公布。此批文献的整理公布将为历史学、文献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

命训》见于今本《逸周书》外,其他五篇皆为传世文献未见之逸篇。

厚父》为《尚书》佚篇,记录了周天子与夏代后人的对话,篇中文句曾被战国时的孟子援引。

封许之命》是周成王封吕丁许国的册命,也为《尚书》佚篇,成王所赐车马器、鼎彝正是周初“分器”之一端。

汤处于汤丘》、《汤在啻门》当即战国时流行的“伊尹故事”之两种,《殷高宗问于三寿》载殷高宗与三寿的对话,体现出古人对“德”、“义”、“信”等概念的早期认识,表达了治国与修人的思想。[5]

第六辑

2016年4月18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公布。清华简第六辑整理报告共收入了5篇战国佚籍,记录了春秋时期郑、齐、秦、楚诸国史事。此批文献的整理公布将为历史学、文献学等领域提供新的研究资料。 第六辑整理报告5篇文献之中有3篇是关于郑国史事的,即《郑武夫人规孺子》《郑文公问太伯》和《子产》。另有一篇是关于齐国史事的,题为《管仲》;一篇是关于秦、楚史事的,题为《子仪》。以上5篇均记载春秋史事,皆为前所未见的篇章。[6]

第七辑

2017年4月23日上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公布。清华简”第七辑共四篇,均为传世文献未见之佚籍,记载了春秋战国史事。分别是《子犯子馀》、《晋文公入于晋》、《越公其事》其中,前三篇主要记载晋国历史。

《子犯子馀》和《晋文公入于晋》皆以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为主角,记载重耳早年流亡在外,借助秦国力量返国,以及重耳归国后整顿内政,一战而霸的史事。晋国自昭公以后,公族式微,国政落入六卿之手。

赵简子》系范献子与成鱄对赵简子训导劝诫的文辞,其中还提到国君以俭得政、以奢失政的道理。

越公其事》是本辑最为重磅的一篇,全篇共75简,共分为十一章,详细叙述越王勾践兵败后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依次实施好农、好信、征人、好兵、饬民“五政”,重新崛起,最终灭吴的经历。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认为,这四篇简文丰富了古代史学资料,有助于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编撰和史学发展状况。其中,《越公其事》与《国语》中《吴语》和《越语》皆以勾践灭吴为主题,整体结构大致相似,但叙述过程有详略,所表达主旨也各有不同,这一方面说明它们有相同的史料来源,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在流传过程中有不断变化的趋势。

此外,传世文献中对“五政”的说法,大致与本篇类同,可见这些治国方略与治世思想,皆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辑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公布。报告整理出第八辑了8篇失传两千多年的重要文献,分别是:《治邦之道》《邦家之政》《邦家处位》《天下之道》《虞夏殷周之治》《八气五味五祀五行之属》《心是谓中》《摄命》。这8篇文献对于研究先秦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7]

第九辑

2019年1月22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公布, 报告共刊布了战国简册5篇、竹简124支,包括《治政之道》《成人》《廼命一》《廼命二》和《祷辞》等5篇文献,均为传世文献未见的佚籍。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篇题作《成人》的文献,通过王与成人的问答,集中阐述了先秦时期对法治观念、法律意义、司法制度、刑法原则的认识,一些语句可与《尚书·吕刑》对读,是一篇重要的法制史文献。相关专家表示,这对推进当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治政之道》的文献共70简,约3230字,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战国时期最长的政论文章。

两篇《廼命》,为君主告诫群臣、同宗忠君勤事、言语谨慎,勿强取豪夺,以保其宗室的禁戒之辞;以及一篇《祷辞》,为祷祠地祇的告事求福之辞。[8]“本辑发布的文献在失传2300多年后重光于世,极其珍贵。这些文献为先秦时期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见的新材料,具有多方面值得进一步发掘的价值。”

第十辑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公布。 清华简内容涉及天文、历法、自然等诸多方面,对了解先秦时代社会思想文化带来新的认识,其天文史、科技史价值不可估量, 最重要的当属《四告》, 《四告》中四篇的内容分别是周公旦、周公之子伯据介绍,其馀四篇中,《行称》《四时》、《司岁》与《三篇是数术类文献;《病方》是方技类文献。禽、周穆王满、召伯虎的告辞。

第十一辑

2021年12月16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公布。 收录长篇战国竹书《五纪》。该篇凡130简,全篇内容基本完整,总字数近4500字,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篇幅巨大,可称出土简牍之最。《五纪》内容为借托“后帝”之口,以五纪(日、月、星、辰、岁)、五算为中心,确立了天地万物的常规、法度。《五纪》将星辰历象与礼、义、爱、仁、忠五种德行以及天神地祇所司所掌一一相配,更大篇幅则集中于与之对应的人事行用,涉及树设邦国、礼仪祭祀、人伦德行、土工百物、兵戎战事、生育繁衍、人体疾祟等各方面。全篇构建了宏大而复杂的天人体系,可说是先秦时期对天人关系认识的综合与总结。[9]

第十二辑

2022年11月25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公布。 第十二批了在竹书《参不韦》中,讲述了“参不韦”作为天帝的使者,来到夏启身边指导夏启如何治理国家。[10] 《参不韦》是一篇久已失传的先秦文献,其内涵非常丰富,涉及先秦思想史、制度史、祭祷礼仪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份研究先秦历史文化的珍贵新材料。

研究成果

发现周文王遗言

清华简经过精心的清理保护、初步释读及研究工作,最终确定这批“清华简”共为2388枚;在清华简发现的一些内容珍秘,在历史上久已失传。其中,整理出来的第一篇简书为《保训》。

《保训》全篇一共有11支简,每支22-24个字,其中第2支简上半残失,还没有找到,不过篇文大体已经齐全了。这些简有一个特点,是简的长度只有28.5釐米,字体也有点特别,所以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这篇文章记载了周文王临终对其子武王的遗言,里面讲到尧舜和商朝祖先上甲微的传说。文王想用这些史事给太子灌输一个思想观念——“中”。对“中”的解读,学界未有定论,李学勤认为《保训》所说文王流传的“宝训”确是中道,与《论语》、《中庸》等儒家文献有一定联系,也正是后世儒学道统说的滥觞。

首次发现武王乐诗

据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介绍,耆国在商朝时是一个离商都朝歌不远的小国。在宋朝前,人们一直认为是周文王时代伐耆,宋朝之后对这个问题出现争论,有了武王伐耆之说。一直以来这两种说法谁都没有获得充分证据。

经释读“清华简”上一篇周武王时的乐诗,为“武王伐耆说”找到了证据。简上记载了周武王8年,征伐耆国得胜回到周都,在文王宗庙举行“饮至”典礼,有武王、周公、毕公、召公、辛甲、作册逸、师尚父等人,典礼中饮酒赋诗,作者已知有武王和周公。

李学勤表示,这些竹简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学意义,特别是秦代以后,乐诗已经全部亡佚,这一发现更显重要。

古文《尚书》重见天日

9篇古籍“隐藏”在100多枚战国竹简中,许多内容系首次为今人所知。《尹诰》真本出土,意味著时隔两千多年之后,真正的古文《尚书》首次重见天日。《尚书》位于六经之首,是夏商周三代各种重要历史文献的汇编,是研究古史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清华简中已发现多篇《尚书》,这次发现的《金縢》等有传世本,但文句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更多则是前所未见的《尚书》佚篇。

除《尚书》外,清华简中还包含有类似《竹书纪年》的编年体史书,所记历史上起西周初,下至战国前期,记载了很多《左传》、《春秋》、《史记》等未有的史事。有学者指出,清华简中的古文原本《尚书》与编年体史书等重要典籍的发现整理,将有可能重写中国上古史。

《楚居》证楚国迁都路线

“季连初降于騩山,抵于穴穷。前出于乔山,宅处爰波。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曰妣隹,秉兹率相,詈胄四方。季连闻其有聘,从及之盘,爰生郢伯、远仲。毓徜徉,先处于京宗。穴酓迟徙于京宗,爰得妣疠,逆流哉水,厥状聂耳,乃妻之,生侸叔、丽季。丽不从行,渭自胁出,妣疠宾于天,巫灾赅其胁以楚,抵今曰楚人。至酓狂亦居京宗。”

嵩京,洛阳的别称。因嵩山在其东南,故称。《魏书·李平传》:“嵩京创构,洛邑俶营,虽年跨十稔,根基未就。”

宗京就是嵩京,盘庚曾定都于西毫也就是的偃师,所以盘庚就是在嵩京附近的。季连的后代迁徙到嵩京洛阳娶了西毫盘庚之女。洛阳伊川县仍然有座著名的“荆山”是个旅游胜地,伊川有条叫伊川河的河流,伊川河逆水而上就是盘庚定都的偃师了。这正符合了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这句话反映的地理位置关系啊。季连族在熊狂时还没有迁徙到丹阳,到熊狂的儿子熊绎才被封到丹阳。所以楚原本是从郑州迁洛阳再迁丹阳的。

再证今本古文《尚书》系伪书

2013年1月5日,清华简最新研究成果在京发布,其中《傅说之命》三篇与东晋时期古文《尚书》中的《傅说之命》内容完全不同,由此证明东晋文人梅赜所献的孔传本古文《尚书》系伪造。

本次公布的研究成果共有八篇文献,分别是《傅说之命》三篇、《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辞》及《赤鹄之集汤之屋》。这是自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以来,清华简所出的第三批研究成果。 发现最早的十进位算表。 港媒称,一套有著2300多年历史的竹简已经作为世界上首个十进位计算工具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视频

国宝档案 破译《清华简》

参考来源

  1. 头条揭密》司马迁未见过的《清华简》 解开战国时期2大历史悬案. yahoo. 2022-01-20 [2023-04-22]. 
  2. 2006年香港惊现先秦古简,专家解读后发现:黄帝竟是蚩尤父亲. 网易. 2021-11-26 [2023-04-22]. 
  3. “近年出土材料中,清华简最为重要”. 清华大学新闻网. 2018-11-23 [2023-04-22]. 
  4. 尚书·清华简. 尚书. [2023-004-22]. 
  5. 清华简时间非战国中期偏晚考. 浅斟居. 2016-12-10 [2023-04-22]. 
  6. 清华简第六辑整理报告发布. 每日头条. 2016-04-19 [2023-04-22]. 
  7. 《清华简》(捌)成果隆重发布 八篇珍秘文献重新于世.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23-04-22. 
  8. 清华简再现战国佚籍. 每日头条. 2019-11-23 [2023-04-22]. 
  9. 清华简第十一辑成果发布. antpedia. 2021-12-17 [2023-04-22]. 
  10. 夏启如何治理国家?清华简《参不韦》证实先秦早已有夏朝记载. 搜狐. 2022-11-28 [202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