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法言」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法言》,是中国西汉学者扬雄模拟《论语》的体裁写成。十三卷,内容是儒学传统思想。《问道》:“老子之言道德,吾有…”)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1: 行 1:
 《法言》,是中国西汉学者扬雄模拟《论语》的体裁写成。十三卷,内容是儒学传统思想。《问道》:“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扌追提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君子》:“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晋朝李轨注,北宋司马光的集注。
+
[[File:法言22.jpg|350px|缩略图|右|[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10/W020170103488839033357.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kongzi.org/zhwh/zzbj/201610/t20161008_47903.htm 来自 中国孔子基金会 的图片]]]
 +
 
 +
 《''' 法言''' 》,是中国[[ 西汉]] 学者[[ 扬雄]] 模拟《[[ 论语]] 》的体裁写成。十三卷,内容是[[ 儒学]] 传统思想。《[[ 问道]] 》:“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扌追提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 君子]] 》:“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晋朝李轨注,[[ 北宋]][[ 司马光]] 的集注。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史称《法言》为扬雄模仿《论语》而作,至于取名《法言》,则本于《论语·子罕篇》:法语之言,能无从乎和《孝经·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法有准则和使物平直的意思,所以法言就是作为准则而对事情的是非给以评判之言。
+
 史称《法言》为扬雄模仿《[[ 论语]] 》而作,至于取名《法言》,则本于《论语·子罕篇》:法语之言,能无从乎和《孝经·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法有准则和使物平直的意思,所以法言就是作为准则而对事情的是非给以评判之言。
  
 《法言》形式上类似语录,一条一条的。全书共13类,每卷30条左右,最后有一篇自序,述说每篇大意和写作意旨,但并不能完全概括各卷的内容。各卷在内容上也有交叉。所以自序实际上是杨雄借此更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思想。《法言》的内容很广泛,对从哲学、政治、经济、伦理,到文学、艺术、科学、军事乃至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学派、文献等,都有所论述。阅读《法言》除了能对扬雄的思想有所了解外,还可以知道许多西汉末年以前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
+
 《法言》形式上类似语录,一条一条的。全书共13类,每卷30条左右,最后有一篇自序,述说每篇大意和写作意旨,但并不能完全概括各卷的内容。各卷在内容上也有交叉。所以自序实际上是杨雄借此更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思想。《法言》的内容很广泛,对从[[ 哲学]] [[ 政治]] [[ 经济]] [[ 伦理]] ,到[[ 文学]] [[ 艺术]] [[ 科学]] [[ 军事]] 乃至历史上的人物、事件、[[ 学派]] 、文献等,都有所论述。阅读《法言》除了能对扬雄的思想有所了解外,还可以知道许多西汉末年以前的历史[[ 知识]] 和文化知识。
  
 扬雄作《法言》,反对方士巫术、像龙致雨、神仙不死等,对人类能否成仙而长生不死明确否定,他认为:吾闻伏牺神农殁,黄帝尧舜殂[cú]落而死,文王毕,孔子鲁城之北。独子爱其死乎,非人之所及也。仙益无益子之矣。又说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君子》)。同时他对传统的天命思想表示不满,甚至不承认天有作用,如对项羽死前说的此天亡我,他就明确表示反对,认为汉屈群策,群策出群力。楚憞(duì,音对,憎恶)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 (《重黎》)。对于古代流行的天命500岁一循环,500岁而有圣人出的神秘主义思想,他也不赞成。
+
 扬雄作《法言》,反对方士[[ 巫术]] 、像龙致雨、神仙不死等,对[[ 人类]] 能否成仙而长生不死明确否定,他认为:吾闻伏牺神农殁,[[ 黄帝]] 尧舜殂[cú]落而死,文王毕,孔子鲁城之北。独子爱其死乎,非人之所及也。仙益无益子之矣。又说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君子》)。同时他对传统的天命思想表示不满,甚至不承认天有作用,如对项羽死前说的此天亡我,他就明确表示反对,认为汉屈群策,群策出群力。楚憞(duì,音对,憎恶)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重黎》<ref>[https://www.sohu.com/a/306215965_120047057 扬雄对谶纬迷信的评说] ,搜狐, 2019-4-6</ref> )。对于古代流行的天命500岁一循环,500岁而有圣人出的神秘主义思想,他也不赞成。
  
 在认识论问题上,《法言》中反对生而知之,强调后天的学、习和行,如说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也,况习是之胜非乎(《学行》)。强调感官闻见在认识中的作用,如说: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寡闻则无约也,寡见则无卓也(《吾子》)。他还反对没有验证的妄言,认为君子之言,幽必有验乎明,远必有验乎近,大必有验乎小,微必有验乎著。
+
 在认识论问题上,《法言》中反对生而知之,强调后天的学、习和行,如说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也,况习是之胜非乎(《学行》)。强调感官闻见在认识中的作用,如说: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寡闻则无约也,寡见则无卓也(《吾子》)。他还反对没有验证的妄言,认为[[ 君子]] 之言,幽必有验乎明,远必有验乎近,大必有验乎小,微必有验乎著。无验而言之谓妄(《问神》)。
无验而言之谓妄(《问神》)。
 
  
 
==主要影响==
 
==主要影响==
  
 《法言》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在很长时期内是比较大的。最突出的有两方面:一是《法言》中所表现的对以董仲舒哲学和谶纬经学为代表的神学目的论的怀疑和不满,为后世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所继承和发场,促进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和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法言》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在很长时期内是比较大的。最突出的有两方面:一是《法言》中所表现的对以[[ 董仲舒]] 哲学和谶纬经学为代表的神学目的论的怀疑和不满,为后世的[[ 唯物主义]] 哲学家所继承和发场,促进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和无神论思想的发展,对科学[[ 技术]] 的发展起积极作用<ref>[https://k.sina.com.cn/article_3634080191_d89ba9bf01900jkx5.html?from=news&subch=onews 【金玉良言】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新浪网,2019-07-13</ref>
  
 二是扬雄在《法言》中所表现的捍卫正统儒学的精神,对后世儒家所谓道统的建立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扬雄在《法言》中认为,孟子在他的时代为捍卫孔子学说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要学习孟子,在汉代担负起捍卫正统儒学、批判诸子异说的任务。《法言》对后世所产生的这两方面的影响,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但在当时神学迷信作为正统的官方思想弥漫泛滥于整个社会的情况下,他独能发表这样一些怀疑和不满,是很不容易的。
+
 二是扬雄在《法言》中所表现的捍卫正统儒学的精神,对后世儒家所谓道统的建立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扬雄在《法言》中认为,[[ 孟子]] 在他的时代为捍卫孔子学说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要学习孟子,在汉代担负起捍卫正统儒学、批判诸子异说的任务。《法言》对后世所产生的这两方面的影响,既是[[ 矛盾]] 的又是统一的,但在当时神学迷信作为正统的官方思想弥漫泛滥于整个社会的情况下,他独能发表这样一些怀疑和不满,是很不容易的。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成都人,是我国西汉末年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他的先世是做官的,后来没落为以农桑为业,因此扬雄在官场上毫无地位,后来由于奏《羽猎赋》得到皇帝的赏识,除为郎,历成、哀、平三朝而不升迁,一直到王莽代汉后,他才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后因政权内部矛盾,几乎送了命(《汉书·扬雄传》)。
+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成都人,是我国[[ 西汉]] 末年一位重要的[[ 哲学家]] [[ 文学家]] [[ 语言学家]] 。他的先世是做官的,后来没落为以农桑为业,因此扬雄在官场上毫无地位,后来由于奏《羽猎赋》得到皇帝的赏识,除为郎,历成、哀、平三朝而不升迁,一直到[[ 王莽]] 代汉后,他才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后因政权内部矛盾,几乎送了命(《[[ 汉书]] ·扬雄传》)。
 扬雄的一生,处于西汉由盛转衰之时,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动荡惶惑状态。扬雄由于其出身和经历的影响,成了当时统治阶级中下层的思想代表。他出于补救统治思想危机之心,写成《法言》一书。
+
 
 +
 扬雄的一生,处于西汉由盛转衰之时,整个[[ 社会]] 呈现出一种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动荡惶惑状态。扬雄由于其出身和经历的影响,成了当时统治阶级中下层的思想代表。他出于补救统治思想危机之心,写成《法言》一书。
 +
 
 +
==视频==
 +
===<center> 法言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 汉朝换三位皇帝,扬雄潜心学术30年,为后世研究留下重要文献 </center>
 +
<center>{{#iDisplay:q0922wlt8in|560|390|qq}}</center>
 +
<center> 名人大讲堂再开讲 听刘跃进讲“西道孔子”扬雄 </center>
 +
<center>{{#iDisplay:s0927kyjgkf|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
 
 +
[[Category:122 漢代哲學‎]]

於 2020年6月8日 (一) 16:31 的最新修訂

法言》,是中國西漢學者揚雄模擬《論語》的體裁寫成。十三卷,內容是儒學傳統思想。《問道》:「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扌追提仁義,絕滅禮學,吾無取焉耳。」《君子》:「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終,自然之道也。」晉朝李軌注,北宋司馬光的集注。

基本信息

史稱《法言》為揚雄模仿《論語》而作,至於取名《法言》,則本於《論語·子罕篇》:法語之言,能無從乎和《孝經·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法有準則和使物平直的意思,所以法言就是作為準則而對事情的是非給以評判之言。

《法言》形式上類似語錄,一條一條的。全書共13類,每卷30條左右,最後有一篇自序,述說每篇大意和寫作意旨,但並不能完全概括各卷的內容。各卷在內容上也有交叉。所以自序實際上是楊雄藉此更進一步闡述自己的思想。《法言》的內容很廣泛,對從哲學政治經濟倫理,到文學藝術科學軍事乃至歷史上的人物、事件、學派、文獻等,都有所論述。閱讀《法言》除了能對揚雄的思想有所了解外,還可以知道許多西漢末年以前的歷史知識和文化知識。

揚雄作《法言》,反對方士巫術、像龍致雨、神仙不死等,對人類能否成仙而長生不死明確否定,他認為:吾聞伏犧神農歿,黃帝堯舜殂[cú]落而死,文王畢,孔子魯城之北。獨子愛其死乎,非人之所及也。仙益無益子之矣。又說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自然之道也(《君子》)。同時他對傳統的天命思想表示不滿,甚至不承認天有作用,如對項羽死前說的此天亡我,他就明確表示反對,認為漢屈群策,群策出群力。楚憞(duì,音對,憎惡)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負。天曷故焉(《重黎》[1])。對於古代流行的天命500歲一循環,500歲而有聖人出的神秘主義思想,他也不贊成。

在認識論問題上,《法言》中反對生而知之,強調後天的學、習和行,如說習乎習!以習非之勝是也,況習是之勝非乎(《學行》)。強調感官聞見在認識中的作用,如說:多聞則守之以約,多見則守之以卓。寡聞則無約也,寡見則無卓也(《吾子》)。他還反對沒有驗證的妄言,認為君子之言,幽必有驗乎明,遠必有驗乎近,大必有驗乎小,微必有驗乎著。無驗而言之謂妄(《問神》)。

主要影響

《法言》在歷史上的作用和影響,在很長時期內是比較大的。最突出的有兩方面:一是《法言》中所表現的對以董仲舒哲學和讖緯經學為代表的神學目的論的懷疑和不滿,為後世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所繼承和發場,促進了我國古代唯物主義哲學和無神論思想的發展,對科學技術的發展起積極作用[2]

二是揚雄在《法言》中所表現的捍衛正統儒學的精神,對後世儒家所謂道統的建立有重要的啟發作用。揚雄在《法言》中認為,孟子在他的時代為捍衛孔子學說作出了重大貢獻,他要學習孟子,在漢代擔負起捍衛正統儒學、批判諸子異說的任務。《法言》對後世所產生的這兩方面的影響,既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但在當時神學迷信作為正統的官方思想瀰漫泛濫於整個社會的情況下,他獨能發表這樣一些懷疑和不滿,是很不容易的。

作者簡介

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成都人,是我國西漢末年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文學家語言學家。他的先世是做官的,後來沒落為以農桑為業,因此揚雄在官場上毫無地位,後來由於奏《羽獵賦》得到皇帝的賞識,除為郎,歷成、哀、平三朝而不升遷,一直到王莽代漢後,他才以耆老久次轉為大夫,後因政權內部矛盾,幾乎送了命(《漢書·揚雄傳》)。

揚雄的一生,處於西漢由盛轉衰之時,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種風雨飄搖、朝不保夕的動盪惶惑狀態。揚雄由於其出身和經歷的影響,成了當時統治階級中下層的思想代表。他出於補救統治思想危機之心,寫成《法言》一書。

視頻

法言 相關視頻

漢朝換三位皇帝,揚雄潛心學術30年,為後世研究留下重要文獻
名人大講堂再開講 聽劉躍進講「西道孔子」揚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