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桥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桥陵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 桥陵

又名: 桥冢

地理位置: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

陵主: 唐睿宗李旦

文保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价值: 中国最宏伟的十大帝王陵墓之一

景区级别: AAA级

桥陵,又名桥冢,是唐睿宗李旦之陵墓,是唯一一座建于唐开元盛世的帝王陵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唐时称为"桥山",又称"苏愚山")西南。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唐睿宗李旦崩,归葬桥陵。桥陵略呈长方形,东西长2871米,南北长2836米,总面积852万平方米。桥陵建成于大唐立国近百年开元盛世的,这时国力强盛,社会升平,在陵墓建筑中都有反映:石刻艺术造型力求展现富贵气象的宏大、壮丽,陵墓建制高大宏伟。唐睿宗桥陵的陵墓建造和石刻艺术是唐代繁盛时期的代表,与乾陵并称为唐代陵墓石刻艺术之最 。天宝十四年(755年),杜甫长安至奉承看望家人,除写成有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长诗外,还写有《桥陵诗本十韵因呈县内诸葛官》。诗中对桥陵的建设及官没宫女供养犹如皇帝生前情况,作了形象的描述。

1956年,桥陵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2月,桥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建设沿革

桥陵,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15千米的丰山。丰山据记载叫金帜山,亦称金栗山和苏愚山,当地人们依其展翅欲飞的天然形势,称为凤凰山。海拔761米,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各自独立的山头。诸峰自西向东北方向延伸,向南平野辽阔,与秦岭诸峰遥遥相对。

陵寝西侧为高程780米、769.2米、736.7米、690.5米及637.1米的东山诸峰,北侧为高程806米的主峰及环列诸峰,山形凝重,山势巍峨。

唐睿宗李旦崩于开元四年六月二十日(716年7月13日),正值"开元盛世",玄宗李隆基不惜花费国家财政的三分之一,以空前规格为睿宗营建了皇陵,以感激父亲让位之情。开元四年(716年)冬十月,唐睿宗葬于桥陵,并因此将蒲城县改名奉先县,隶京兆府,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的遗存代表。

桥陵园分内城和外城。据史料记载,陵内地面建筑当时有9间雄伟的献殿,十几座阙楼及下宫、陵署,至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房屋已增至140多间,设有陵台令,典事等,官员30余人,陵户400余人。还设有折冲府,专门有官兵负责保卫工作。

五代时,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组织军队发掘所有唐朝皇陵,"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桥陵亦在其列。

1988年,桥陵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遗存

三出阙

三出阙位于桥陵南门遗址,代表最高的帝王礼制。


以石头为基础砌砖的三出阙为研究唐代的门阙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表明桥陵的门阙建筑十分讲究。建筑方法首先以雕槽的石头围成基础,在其上按一定方法砌砖,再在内部夯筑生土。总体长度十七米左右,阙台的收分处保存较好,让人一看即知当时的建筑情形。

陪葬墓

桥陵有17座陪葬墓,有明显标志的11座,3位太子,4位公主,2位皇后,1位妃子。

桥陵东南方向,分布有大量的陪葬墓群,其中包括:肃明刘后、昭成窦后、贤妃王芳媚墓、申王(惠庄太子)李扌为墓、岐王李范墓、薛王(惠宣太子)李业墓、代国公主李华墓、凉国公主李苑墓、息阝国公主墓、金仙公主墓、云麾将军李思训墓、宁王(让皇帝)李宪惠陵,郑王李筠、嗣宁王李琳墓和蔡国公主墓等,陪葬墓均在陵区的东南方向。

陪葬墓碑刻中"凉国长公主碑"、"郧国长公主碑"、"金仙长公主碑"的碑文是唐玄宗亲手书写的。

桥陵石刻

桥陵现有石刻53件,因其建于盛唐时期,其石刻艺术的雄大气势不仅表现在外在形式的高大宏伟,更表现于内在气度的充实大气,因之桥陵石刻是盛唐石刻的代表,有"桥陵石刻甲天下"之美称。

桥陵石刻有38尊排列在宽达110米、长625米的朱雀门外神道两旁,由南往北依次为:

华表。又名"望柱",属仪卫性石刻,象征"王者纳谏"、"识衡路"。桥陵华表原为一对,现存西边完整者一座,通高8.64米,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座为方形,上雕覆莲12瓣;柱身为八棱形,线雕缠枝卷叶纹及各种祥禽、瑞兽图案;柱顶为仰莲承桃;基座有神兽、花草线刻。东边的一座已倒塌残缺,仅存柱顶、柱座。

獬豸。俗称"独角兽",是古代传说中能辨曲直的异兽,属陵前瑞兽。桥陵东西各有1尊獬豸,身高约3米,体形硕壮,怒目露齿,身有双翼,保存完好。东侧獬豸基座刻有"富平田氏"4字。桥陵的獬豸石刻重达10吨左右,是用一整块青石雕成,这种大型圆雕,在十八座唐陵中绝无仅有。

鸵鸟。鸵鸟浮雕主要出现在盛唐以后的陵墓石刻中,桥陵有鸵鸟浮雕东西各1座,系刻雕于高、宽各约2米的石屏上的高肉浮雕。鸵鸟矫健的双腿,立于假山之上,回首贴翼,羽毛丰满,刻法细腻,颈部的石雕淡黄色的,雕刻有微小的鳞片,为石刻艺术中的一件珍品,现保存完好。中国本不出产鸵鸟,汉代从波斯传入。中亚各国曾多次赠送鸵鸟给中国,物以稀为贵,因此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也称朱雀或鸾鸟。

石马。石马(或称鞍马)在唐陵中象征仪仗,按规格为5对。桥陵神道石马为5对,身高1.7米-2米,身长2.3米-2.6米,均立于石台之上,形态不一,栩栩如生,鞍鞯等装饰品也各具特色,其中左边第三只石马更有玄妙,用小石头轻轻敲击马头或马尾,都可以贴在马脸上听到金属撞击的当当声,清脆悦耳。石马多数头部损坏。另外在玄武门外,按规制布列的3对石马已残破。

翁仲。俗称"石人"。唐制,乾陵以后,神道两侧列侍臣(石人)10对作为仪仗,以折射宗法秩序观念。桥陵石人身高3.67米至4.28米不等,为诸唐陵之冠,且多数保存完好,石人均为直阁将军装束,头戴鹃冠,中饰飞鹰,褒衣博带,足蹬高头履,双手柱剑,面部表情,庄严肃穆,有的凝视远方,有的垂眉沉思,形态各异。

石狮。在陵前,石狮具有守护陵墓的威力,是封建法权不可触犯的象征,它主要是向人们夸式雄烈,仪卫亡灵,予人以震慑,是人化了的"兽"的形象。按程式,唐陵四门均有石狮1对,桥陵朱雀门外1对石狮,呈蹲踞状,雌雄分明,张目露齿,挺胸昂首,形态各异,镌刻细腻,肌肤丰满,造型雄伟,保存完好,体态硕大,高达2.8米,堪称石刻艺术的珍品;青龙门外石狮蹲座回首(称"回头望"),亦为唐陵石刻所罕见,其他各门石狮也均保存完整。

文物价值

强汉盛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开元盛世时期,大唐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了顶峰,代表了当时世界发展的最高水平,而桥陵就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繁荣昌盛在陵墓建造上的代表。

桥陵建于开元盛世,各种设施十分崇厚。陵区群山有"三山九峰一平台"的气势,神道两侧石刻精美,气势磅礴,有"石刻甲天下"之美誉。历经1270多年风蚀雨剥,依然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堪称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的遗存代表,是陕西旅游东线"山-水-城-陵"的重要环节和热点。

唐代贵族崇尚厚葬,盛行用石刻作墓饰,所谓"非令壮丽,亡以重威",桥陵作为盛唐帝王陵墓,无论从规模的宏大,数量的多少,技艺的纯熟,造型的雄伟,程式的完善,都充分体现了盛唐风貌,同时也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陵区,因之,它与乾陵并称为唐代陵墓石刻艺术之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