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柳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柳州(广西区地级市)

简介

柳州(壮文:Liujcouh)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故称“壶城”。又叫龙城,龙城的名字源于南朝梁。柳州是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山水景观独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建城至今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 [1]

柳州虽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但却有着山清水秀地干净的美誉。柳州工业经济总量占比居广西各市首位,约占广西总工业的1/4,尤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柳州是国家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试点城市、全国科技经济体制综合配套试点城市和国家技术创新试点城市。柳州素有“桂中商埠”之称。

柳州是一座壮族、汉族等30多个民族相聚而居的城市,其中壮族和侗族是柳州最古老的土著世居民族,多分布于市郊和郊县,他们分别属于先秦百越不同的越系分支后裔。柳州也是壮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壮族先民柳江人和白莲洞人在此繁衍生息,并创造了古老的白莲洞文化。

柳州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柳州市

面积:18618平方公里

外文名称:Liuzhou City

人口:375.87万(2013)

别名:龙城,壶城,奇石城

方言:西南官话-桂柳片、壮语、客家话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著名景点:都乐岩风景区、大龙潭风景区、立鱼峰风景区、柳侯公园等

下辖地区:4个市辖区、4个县、2个自治县

机场:柳州白莲机场

政府驻地:柳北区三中路66号

火车站:柳州站,柳州北站,柳州南站

电话区号:0772(+86)

车牌代码:桂B

邮政区码:545000

地理位置:广西北部

行政代码:450200

大学:广西科技大学

市树:柳树、小叶榕

市花:杜鹃、三角梅

历史沿革

柳州是南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古人类文化遗址有白莲洞遗址(旧石器晚期──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30000─7000年)、大龙潭鲤鱼嘴遗址(新石器早中期,距今约7000年)、蛮王城遗址(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距今约4000年)以及柳江两岸台地、蓝家村台地、九头山、甘前岩等古人类文化遗址。

先秦时期,柳州属百越之地,有西瓯、骆越等百越分支。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雎为统帅,发兵五十万,开始进行长期的秦攻百越之战,与译吁宋、桀骏率领的西瓯军遭遇第一次战争付出惨重代价,屠雎身亡。灵渠修通后,发动第二次战争,于公元前214年最终统一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柳州地域属桂林郡,但秦政权对地方控制力并不强。

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4年,秦将领南海郡尉赵佗击并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柳州地域属南越国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汉朝将领路博德平定南越国,在岭南设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朱崖等9郡,柳州地域设置潭中县,属郁林郡,为柳州建城之始。县城址位处今柳州市鱼峰区驾鹤山附近。潭中以地处潭水(今融江、柳江、黔江)中游得名,辖及柳江、柳城、鹿寨、象州、融水、来宾等县地。地方主要由当地人管辖,土司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改土归流”时期,柳州九头山汉墓为这一时期代表。

新朝(公元9—23年),改郁林郡为郁平郡,潭中县为中潭县,县隶属关系不变。

东汉(公元25—220年),复郁林、潭中名称。

三国孙吴凤凰三年(274年) ,从郁林郡分出桂林郡(治所武安县即今象州县境),潭中县属桂林郡。

晋太康三年(282年)潭中县从县治所升为桂林郡治所。

南朝宋,潭中县隶属依旧。

南朝齐(479—502年),桂林郡治所迁武熙县(今象州县),潭中县仍属之。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从潭中县分置齐熙郡,隶广州,同时置辖齐熙县,郡、县均治今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城,辖及今融水等县地。

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 十二月,潭中县属始安郡(治今桂林市),后属马平郡,潭中县为马平郡治所。

南朝陈(557—589年)潭中县隶属依旧。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潭中县改名桂林县,属象州,州、县治均设于今象州县。同年又析桂林县置马平县,县治所设于今柳州市柳北区雀儿山附近“双山”。大业元年(605年),撤象州,马平县属桂州。大业三年(607年),桂州改称始安郡,马平县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昆州,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属岭南道。贞观八年(634年)以州境内柳江更名为柳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名为龙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龙城郡复名为柳州,并沿用至今。柳州城址位于今柳州市城中区东南滨江一带。

柳州始置时领马平、新平、文安、贺水、阳德等5个县。同年,改阳德县为循德县,改文安县为乐沙县。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柳州析出贺水县改隶澄州。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柳州废省乐沙县(治所在今柳江县白沙)入新平县,并划辖原隶龙州之龙城县。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柳州废省新平县(旧治在今柳州市南)入马平县。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柳州增置辖洛封县,并将循德县析出划归严州。次年,柳州增辖原属桂州的象县。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柳州增划辖原隶严州之洛容县。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柳州洛封县更名洛曹县。故唐末柳州辖马平、龙城、象、洛曹、洛容等5个县。辖及今柳州、柳江、鹿寨、柳城、宜州等市县地。

五代时期,柳州先属楚,后周时属南汉,建制依旧。

宋朝时期,柳州属广南西路,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移治柳城,即今柳城县旧柳城。柳州初领马平、龙城、象、洛曹、洛容等5个县。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析出洛曹改隶宜州。嘉韦占四年(公元1059年),省象县入洛容县。宋末实辖柳城、马平、洛容等3个县。辖及今柳州市及其柳江、柳城、鹿寨等县地。

元朝时期,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柳州设安抚司,隶属广西道宣抚司。次年,广西道宣抚司改为广西道宣慰司,上隶同年置的潭州行中书省。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柳州改为柳州路,置总管府。治柳城。始终领辖柳城、马平、洛容等3个县,辖及今柳州市及其柳江、柳城和柳州地区的鹿寨等县地。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潭州行中书省改为湖广行中书省,广西道宣慰司随之改隶。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广西道宣慰司又改为广西两江道宣慰司。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又改为广西等处行中书省。

明朝时期,明洪武元年(1368年),柳州更名柳州府,府官署从柳城迁回马平县,马平县从宋代以前的州治所上升为府治所,柳州府直辖马平、洛容、柳城、怀远、来宾、融、罗城等县以及象、宾等州,其中,象州又领武宣县,宾州又领迁江、上林等县。柳州府隶属广西广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时期,柳州府隶属广西省,初领马平、洛容、柳城、罗城、怀远、融、来宾、武宣、上林、迁江等10个县以及宾、象等2个州。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柳州府析出宾州直隶广西省,并析出武宣、来宾、上林、迁江等4个县改隶宾州。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柳州府复划辖原隶宾州之来宾县。故清末柳州府实辖马平、雒容、罗城、柳城、怀远、融县、来宾等7个县和象州。辖及今柳州市区、三江、融安、融水、鹿寨、象州、来宾和罗城等县(自治县)地。

民国2年(1913年)2月,国民政府公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各省一律裁府与州、厅,省下设道,改行省、道、县三级,由道领县。6月,设置柳江道,柳江道治马平,辖马平、怀远、宜山、安化、象、河池、雒容、罗城、柳城、来宾、迁江、天河、融、思恩等14个县,南丹1个土州,忻城1个土县,永顺正、永顺副、永定等3个长官司。民国16年,废道,各县由省直辖。

民国19年(1930年)9月,广西省政府公布《修正广西民团组织暂行条例》。鉴于是年省局混乱,广西独创民团制度,设置民团区,柳州民团区辖马平、柳城、融县、三江、中渡、榴江、雒容、象县、来宾等9个县。民国20年(1931年)1月1日,马平县改名为柳州县。

民国23年(1934年)3月10日,广西全省在原桂林平乐梧州柳州南宁百色天保龙州等8个民团区,划设8个行政监督区。柳州行政监督区治宜山,辖柳州、柳城、融县、三江、中渡、榴江、雒容、来宾、象县、河池、南丹、天河、罗城、忻城、东兰、思恩、宜北、宜山等18个县。11月,柳州行政监督区析出来宾县、象县分别改属南宁行政监督区和梧州行政监督区管辖。民国25年11月,柳州行政监督区析出宜山、东兰、河池、南丹、思恩、忻城、宜北、天河等8个县,改属庆远行政监督区管辖。同时增辖原属桂林行政监督区之百寿县,并迁治柳州。次年9月,柳州行政监督区之柳州县易名为柳江县。至民国29年3月,柳州行政监督区计辖柳江、柳城、融县、三江、罗城、中渡、榴江、雒容、百寿等9个县。

民国29年(1940年)4月由柳州行政监督区改设的第四行政督察区,治柳江。初辖柳江、柳城、融县、三江、罗城、中渡、榴江、雒容、百寿等9个县。民国31年(1942年)3月,第四区改为第二区,合并增辖民国29年4月由庆远行政监督区改置的第七行政督察区及其忻城、宜山、河池、南丹、思恩、宜北、天河、天峨等8个县,还划辖第五区之象县、来宾、迁江等3个县,并析出原第四区的百寿县直隶广西省政府,析出原第七区的东兰县划归第五区管辖。同年7月,第二区又增设瑶山金秀设治局。民国36年,第二区裁撤瑶山金秀设治局。次年10月,第二区析出宜山、罗城、天河、思恩、宜北、河池、南丹、天峨等8个县改属第十区,同时,增辖原属第三区之武宣县。民国38年7月,第二区又析出武宣、来宾、象县等3个县改属第十三区,析出融县、三江等2个县改属第十五区。至是年9月止,第二区实辖柳江、柳城、中渡、榴江、雒容、迁江、忻城等7个县。

1949年12月19日,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为柳州专区辖市,柳州市、柳江县、柳城县、雒容县、榴江县、中渡县、融县、三江县属柳州专区。1950年升格为省辖市,设立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1952年8月11日,融县更名融水县;撤销雒容、中渡、榴江等3个县,合并设立鹿寨县。1953年4月23日撤消柳州专区,撤销三江县,设立三江侗族自治区(县级),设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治融水镇;融水县更名融安县,并迁治今融安县长安镇。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区改属桂西壮族自治区宜山专区(1956年3月2日至1957年12月20日为宜山地区);鹿寨县改属桂林专区。1955年9月1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更名为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区更名三江侗族自治县。1957年12月20日,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宜山专区,桂西壮族自治区撤消。

1958年7月19日,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柳州专区。同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柳州市改属柳州专区行署统一领导,但市人民委员会的政权机构不变,仍为专署一级组织。

1958年7月25日,鹿寨县改属柳州专区。

1960年,柳州市撤区,设立城中、雀儿山、鱼峰、南站、柳南、红旗等公社。1961年11月25日,柳州市改由自治区直辖。

1966年4月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县更名为融水苗族自治县。

1967年,柳州市设立郊区。1969年,柳州市建立鱼峰区和城中区。1971年,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鹿寨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柳州地区。1972年,柳州市鱼峰区、城中区合并为城区。1974年,撤销柳州市城区。1979年3月5日,设立柳州市柳北、鱼峰、城中、柳南、鹅山等5个区。同时,撤销柳州市郊区。同年9月11日,撤销柳州市鹅山区,其行政区域并入柳南区。同年10月8日,柳州市划辖原属柳州地区的柳江县、柳城县。1984年6月23日,柳州市设立市郊区(县级)。

2002年9月,撤消柳州市郊区。

2002年12月28日,撤消柳州地区成立地级来宾市,原属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

2016年3月,撤销柳江县,设立柳州市柳江区。[2]

行政区划

柳州市辖5个市辖区(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柳江区)、3个县(柳城县、鹿寨县、融安县)、2个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另外,柳州市设立了以下经济管理区: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柳东新区(柳州汽车城)和阳和新区(阳和工业园)。[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地处北纬23°54′~26°03′,东经108°32′~110° 28′之间。东与桂林市的龙胜县、永福县和荔浦县为邻,西接河池市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宜州市,南接新设立的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兴宾区和忻城县,北部和西北部分别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和贵州黎平县、从江县相毗邻。

柳州市总面积186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为1016.75平方公里,2013年末建成区面积约为237.42平方公里。总面积1861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85平方公里。

地貌

柳州市区地形平坦,微有起伏,海拔在海拔85至105米之间,东、西、北三面环山,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由于柳江穿流市区及气候、岩性、构造的影响,形成河流阶地地貌、岩溶地貌迭加的天然盆地。

柳江自北向南绕呈半岛形的柳北半岛,又向北,向东北又绕行向西南,最后向东南流出,故柳北半岛素有“世界第一盆景”的美誉。山峰点缀于城市之间,著名的有鱼峰山,马鞍山,鹅山,箭盘山,文笔峰,雀儿山等。城南有都乐岩,为喀斯特地貌溶洞典型。

气候

柳州市地处桂中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柳州市的大气环流主要是季风环流,夏半年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夏长冬短、雨热同季,光、温、水气候资源丰富,但地区差异较大,北部各县具有较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太阳辐射量年平均为95~110千卡/平方厘米,南部多于北部,一年中以7~8月最高,1~2月最低。日照时数平均1250~1570小时。

气温自北向南渐增,年平均气温北部18.1~19.4℃,其余20.1~20.7℃,年际变化北部小于中、南部,最高年与最低年相差1.3~2.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2~10.4℃,历史上极端最低温度为-2.5~-5.8℃,高寒山区可达-8℃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2~28.9℃,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为38.6~39.5℃。年总积温5700~6800℃,南北相差1100℃。年总降雨量1345~1940毫米,但地区分布和季节变化很大。雨季一般始于四月下旬,终于9月上旬初,这期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雨量分布,北部多于南部,山区多于平原,融水县贝江流域为柳州市的一个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1600~1700毫米,自南向北渐减,南部超过1700毫米,大于降水量,为半湿半干状态,而北部的降水量多超过蒸发量,气候湿润。

柳州市气象灾害主要有:春季低温阴雨和干旱,夏季的暴雨洪涝和雷雨大风,局部地方春夏之交季节有冰雹,秋季寒露风和秋旱,以及冬季的寒潮霜冻害。

水文

2007年,柳州市行政区444.4公里长的柳江河,水质达标的河流长为372.4公里,达标率为83.8%,柳州市有两个供水水源地接受监测评价,其中一个达到优良等级,一个为尚好等级。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2009年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继续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河段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柳州市总体上属珠江水系西江流域的柳江流域。柳江为境内最大河流,发源于贵州独山县更顶村。其上游为都柳江、寻江和融江。融江在柳城县凤山与来自贵州的龙江汇合后称为柳江。柳江流经柳城县、柳江区、城区、鹿寨县,到象州县石龙附近的三江口,全长272公里。集雨面积58398平方公里。柳江自露塘进入城区。其穿越城中的一段,将柳州城北部半岛绕成壶形,故柳州城另有“壶城”的别称。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柳州市土地总面积186.86万公顷,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7.89%(其中市城区6.58万公顷)。市内土壤大多数厚度适中,质地较好,适合开垦耕作,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肥力较低。耕作型土壤大致可分为水稻土、红壤、石灰土和冲积土4种类型。

生物资源

柳州市林木有杉、松、樟、枫、荷木、香椿等数十种,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柳州盛产大米、玉米、甘蔗、花生、木薯、油桐、麻类等粮食和经济作物,蔬菜有120多个品种,果类有柑、橙、柚、龙眼、梨、桃、李、柿、板栗、番石榴等20多种。

矿产资源

柳州城区并柳江、柳城两县已发现矿产12种,多为非金属矿,其中已探明储量8种,有大中小矿床26处,以水泥、冶金、化工用石灰岩和白云矿分布较广。两县还发现大理石矿。融安、融水、三江和鹿寨四县的矿藏主要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分散放射性元素、煤、冶金辅助非金属、化工原料非金属、建筑材料非金属共7类。

人口民族

人口

据《广西统计年鉴2009》统计,截至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约为301.66万人,总户数约为104.10万户,其中市区总户数约为32.43万户;市区年末总人口约为102.83万人,流动人口约有59.06万人。市镇人口约179.98万人,乡村人口约188.68万人,市镇人口比重约48.82%。

截至2013年末,全市人口375.87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约200万人。从民族人口构成来看,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2万人,占48.42%,少数民族人口为193万人,占51.58%。

民族

柳州是一个多民族相聚而居的地区,居民的民族构成达30余种。居住着:壮族、汉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仫佬族等48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数的52%以上。有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另有少数民族乡5个: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同乐苗族乡、高基瑶族乡;融水苗族自治县同练瑶族乡、滚贝侗族乡;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壮族主要分布在柳江、柳城、融安、鹿寨等县和城区;苗族、侗族和瑶族主要分布在融水、三江两县;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城区和柳江、柳城县;回族主要分布在城区和鹿寨县。

历史文化

方言

普通话、柳州话(属西南官话)、客家话、壮语等。

宗教

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

民俗

柳州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气息。柳州市是壮族、汉族、瑶族等民族聚居的城市,几千年来一直是汉族和岭南各土著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融合的汇集点,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沉积。柳州地区辖鹿寨、融安、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古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县1 区。总面积26811平方公里。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等18个民族,总人口313.96万人,其中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68.41%。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侗族的楼,展示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柳州人善于以歌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抒发思想感情。青年男女恋爱有情歌,婚嫁有哭嫁歌,丧葬有哭丧歌,互相磐考比赛智力有磐歌,宴请宾客有劝酒歌和节令歌,祈神有求雨有祈祷歌;教育儿童有儿歌和童谣。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为“歌圩”亦称为“歌节”。

特产

金桔、香菇、双季玉藕、头菜、大红柑、甜竹笋、八婆豆腐、柳州螺蛳粉、辣椒骨、茶叶饭、蒸叶糕、牛肉串、凉拌粉、红油螺蛳、鸡丝柚皮、侗乡肉串、龙城烧蔗、豆腐酿、煮乳狗、竹串虾、糟香肥肠、酸鱼、酸肉、小洲头菜、侗族打油茶、酿辣椒、柳州棺材

文化遗产

柳州保存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全广西范围的3项,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城市自身积淀的文化特征。

国家级: 侗族大歌(柳州、三江), 桂剧(广西), 彩调(广西);

国家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柳州、三江), 壮剧(广西), 苗族系列坡会群(融水);

自治区级: 柳州山歌, 高沙锣鼓, 侗戏。

风景名胜

景点

柳州是广西拥有第二多国家级A级景区的城市,旅游人口和收入列广西第三位,是区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有着广西唯一两个国家级重点公园——柳侯公园和龙潭公园。市内有着众多优质旅游资源:百里柳江(北岸河堤,江滨公园,蟠龙山公园,人工瀑布群,音乐喷泉,东堤春晓,西来寺等景区一道组成的), 立鱼峰景区,柳州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柳州奇石馆,雀儿山景区,鹅山公园,三门江森林公园,都乐岩风景区,柳州水上运动中心,河西花卉公园,马鹿山公园,箭盘山公园等。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以及融安县是柳州市重点旅游县,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A级以上众多景区,如: 石门仙湖景区,贝江景区,大侗寨景区,程阳风雨桥,马胖鼓楼,丹洲古镇,中渡古镇,香桥岩等旅游资源。

柳州八景

根据清朝乾隆时期《马平县志》记载。柳州古代八景分别是南潭鱼跃、天马腾空、笔峰耸翠、鹅山飞瀑、罗池夜月、东台返照、驾鹤晴岚、龙壁回澜。明崇祯七年(公元1637年)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柳州寻访“罗池夜月”,说明柳州八景得名应不晚于明代中期。[4]

著名人物

历史名人杨廷理张翀徐启明张任民

体育明星李宁江钰源朱芳雨姜薇谢赛克陆永

著名歌手后弦严当当韦唯

艺术家 郭妮姚上德石进黑色禁药天衣有风

企业家江佩珍

科学家吴学谋

影视明星熊欣欣

明星莫虎

外地迁移来柳州的名人柳宗元

参考文献

  1. 中国柳州市行政区划情况2019-08-25 11:49
  2. 柳州市历史沿革行政区划网www.xzqh.org 本页最近更新于2013-11-05 13:43:52
  3. 柳州市概况地图行政区划网www.xzqh.org 本页最近更新于2013-11-05 13:43:25
  4. 柳州旅游景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