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杰内」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杰内(Djenné),内尼日尔三角洲城市,马里中部莫普提区城市公社,2009年估计人口为32,944人。 杰内在历史上与廷巴克图关…”)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行 1: 行 1:
杰内 (Djenné), 尼日尔三角洲城市,马里中部莫普提区城市公社,2009年估计人口为32,944人。
+
[[File: 杰内.jpeg|320px|缩略图|右|<big>杰 </big>[http://i2.sinaimg.cn/travel/2010/0809/201089181733.jpg 原图链接][http://travel.sina.com.cn/world/2010-08-09/1838141043.shtml 来自 新浪旅游 的图片]]]
  
 杰内在历史上与廷巴克图关系很近。15到17世纪,许多的跨撒哈拉贸易将盐、黄金、奴隶等货物在来往廷巴克图的运输中必经杰内。1988年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杰内(Djenné),[[内尼日尔]]三角洲城市,[[马里]]中部莫普提区城市公社,2009年估计人口为32,944人。
 +
 
 +
 杰内在历史上与廷巴克图关系很近。15到17世纪,许多的跨撒哈拉贸易将[[ ]] [[ 黄金]] [[ 奴隶]] [[ 货物]] 在来往廷巴克图的[[ 运输]] 中必经杰内。1988年古城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马里南部古城杰内,位于尼日尔河内三角洲最南端、尼日尔河支流巴尼河左岸,碧绿的巴尼河缓缓流过市区,市内沟渠纵横,小桥卧波,流水潺潺,各式建筑物掩映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芒果树、棕榈树、香蕉树丛中,呈现一派热带水乡泽国景象。在古代,杰内城是繁华的商业中心,以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化和盛极一时的摩尔式建筑闻名于穆斯林世界和热带非洲,是一座富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人口约1万。建于公元765年,古代商业和穆斯林学术中心。兴起于黄金和奴隶贸易。曾以伊斯兰教文化和摩尔式建筑闻名。现为苏丹草原带稻谷、粟、牲畜、皮革及盐集散中心。有制革等手工业。公路通国内主要城镇。水路达通布图。
+
 马里南部古城杰内,位于[[ 尼日尔河]] 内三角洲最南端、尼日尔河支流[[ 巴尼河]] 左岸,碧绿的巴尼河缓缓流过市区,市内沟渠纵横,小桥卧波,流水潺潺,各式[[ 建筑物]] 掩映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 芒果树]] [[ 棕榈树]] [[ 香蕉树]] 丛中,呈现一派热带水乡泽国景象。在古代,杰内城是繁华的[[ 商业]] 中心,以光辉灿烂的[[ 伊斯兰文化]] 和盛极一时的摩尔式建筑闻名于穆斯林世界和[[ 热带]][[ 非洲]] ,是一座富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 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人口约1万。建于公元765年,古代商业和穆斯林学术中心。兴起于黄金和奴隶贸易。曾以伊斯兰教文化和摩尔式建筑闻名。现为[[ 苏丹]][[ 草原]] [[ 稻谷]] [[ ]] 、牲畜、皮革及盐集散中心。有制革等[[ 手工业]] [[ 公路]] 通国内主要城镇。[[ 水路]] 达通布图
 +
 
 +
据说杰内城建于公元前2世纪,以从事渔业和种植[[水稻]]为生的博博人是这里的最早居民。随后,诺诺人、索宁人先后来到这里定居,以精通商贸活动而闻名。公元13世纪,随着繁荣的黄金贸易的兴起和罪恶的奴隶贸易的建立,城市得到迅速发展,极盛时期居民达到5万人,伊斯兰教得到广泛传播,市内建起一批伊斯兰建筑和摩尔式建筑<ref>[http://www.33cn.org/s/3283.html 什么是摩尔式建筑?],精彩信息网,2019-02-25</ref>,成为蜚声[[西非]]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从14世纪起,马里帝国、桑海帝国和[[摩洛哥]]人先后占领这座城市。1893年,经过数次残酷争夺,法国殖民者以沉重的代价占据这座城市。在异族人统治时期,市区建筑多次遭到破坏,城市地位逐渐下降,后来几乎销声匿迹。马里独立后,虽然杰内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终不能像昔日那样声威四震。
 +
 
 +
杰内城作为一座著名历史文化古城,为研究西非早期的水稻种植、[[青铜器]]和[[铁器]]的使用以及[[伊斯兰教]]在西非地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市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建于公元14世纪的杰内清真寺,占地6375平方米,建筑[[面积]]3025平方米,为[[非洲]]典型的萨赫勒——苏丹式建筑。杰内清真寺的独特之处在于,整座建筑见不到一砖一石,是用一种特殊的[[粘土]]和树枝修建的<ref>[https://www.sohu.com/a/30834420_115532 杰内古城赶集日著名的“周一大市场” ],搜狐,2015-09-07</ref>。数百根坚固的四方形泥柱支撑着沉重的[[殿顶]],每根柱子底基边长1米左右,殿顶有100多个直径约10厘米的通气孔,面向繁华大街的寺院正门主墙上有3座高耸的塔楼,塔楼之间有5根泥柱连结,寺门高大气派。
 +
 
 +
杰内清真寺结构新颖,色彩鲜明,式样独特,巧妙地将萨赫勒建筑风格和苏丹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充分显示出马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精湛的建筑[[技艺]],被称为精美的建筑杰作
  
  据说 杰内城 建于公元前2世纪,以从事渔业和种植水稻为生 博博人是这里的最早居 民。 随后,诺诺 、索宁人先后来到这里定 居, 以精通商贸活动而闻名。 元13世纪 随着繁荣 黄金贸易 兴起和罪恶 奴隶贸易 建立 城市得到迅速发展 极盛时期居民达到5万人 伊斯兰教得到广泛传播 市内建起一批伊斯兰建筑和摩尔式建筑,成为蜚声 西非地区 的一座重要城市。从14世纪起 马里帝国、桑海帝国和摩洛哥人先后占领 座城市。1893年 经过数次残酷争夺 法国殖民者以沉重的代价占据这座城市。在异族 统治时期 市区建筑多次遭到破坏 城市 位逐渐下降 后来几乎销声匿迹。马里独立后,虽 杰内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终不能像昔日那 声威四震
+
 杰内 的民 宅也独具风采 数户 住在一个硕大的方形院落内 两层[[平顶式]]住房整齐划一地面向院落中央的 共场院 四周围以泥沙抹面 院墙,远远望去,高于院墙 宅舍犹如一块块神工鬼斧般切削整齐 光面巨石。院落仅有一个供出入 大门 木制的院门上钉有粗大的铁钉 住家轮流在出入口担任门卫任务 迎宾送客 护卫精心积累的财产。在炎热的 西非地区,这 种民宅造价低廉 隔热防尘 舒适宜 人, 朴实大方,经久耐住 曾享誉整个西非 如今在许多西非[[国家]]仍 保留着这 的民用住宅
  
 杰内城 一座著名历史文化古 ,为研究西非早期的水稻种植 青铜器 铁器的使用以及伊斯兰教在西非地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市 著名的 建筑是建于公元14世纪的杰内清真寺,占地6375平方米,建筑面积3025平方米,为非洲典型的萨赫勒——苏丹 式建筑 。杰内清真寺的独特之 在于 ,整 座建筑见不到一砖一石,是用一种特殊的粘土和树枝修建的。数百根坚固的四方形泥柱支撑着沉重的殿顶,每根柱子底基边长1米左右,殿顶有100多 直径约10厘米的通气孔 面向繁华大街的寺院正门主墙上有3座高耸的塔楼,塔楼之间有5根泥柱连结,寺门高大气派
+
 杰内城 现有居民1万余人,市区分 杰内——杰诺(即老 区)、卡尼亚纳 托农巴 几个部分, 著名的 摩尔 [[ 建筑]]散落在市区各 处, 使 整个[[城市]]显得别致典雅 古风浓厚
  
 杰内 清真寺结构新颖 色彩鲜明,式样独特,巧妙 将萨赫勒建筑风格和苏丹建筑艺术融为 体,充分显示出马里 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精湛的建筑技艺, 被称为 精美 的建筑 杰作。
+
==视频==
 +
===<center>  杰内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马里中部的 杰内, 是撒哈拉 区最重要的集市之 !</center>
 +
<center>{{#iDisplay:g0963n5xxes|560|390|qq}}</center>
 +
<center>杰内 世界 称为 尼日尔古 宝石,以撒哈拉苏丹 建筑 风格而闻名 </center>
 +
<center>{{#iDisplay:e0826k6vpox|560|390|qq}}</center>
  
杰内古城区的民宅也独具风采。数户人家居住在一个硕大的方形院落内,两层平顶式住房整齐划一地面向院落中央的公共场院,四周围以泥沙抹面的院墙,远远望去,高于院墙的宅舍犹如一块块神工鬼斧般切削整齐的光面巨石。院落仅有一个供出入的大门,木制的院门上钉有粗大的铁钉,住家轮流在出入口担任门卫任务,迎宾送客,护卫精心积累的财产。在炎热的西非地区,这种民宅造价低廉,隔热防尘,舒适宜人,朴实大方,经久耐住,曾享誉整个西非地区,如今在许多西非国家仍然保留着这样的民用住宅。
+
==参考文献==
  
  杰内城现有居民1万余人,市区分为杰内——杰诺(即老城区)、卡尼亚纳、托农巴和杰内几个部分,著名的摩尔式建筑散落在市区各处,使整个城市显得别致典雅,古风浓厚。
+
[[Category:766 西非]]

於 2020年6月7日 (日) 10:08 的最新修訂

傑內(Djenné),內尼日爾三角洲城市,馬里中部莫普提區城市公社,2009年估計人口為32,944人。

傑內在歷史上與廷巴克圖關係很近。15到17世紀,許多的跨撒哈拉貿易將黃金奴隸貨物在來往廷巴克圖的運輸中必經傑內。1988年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內容

馬里南部古城傑內,位於尼日爾河內三角洲最南端、尼日爾河支流巴尼河左岸,碧綠的巴尼河緩緩流過市區,市內溝渠縱橫,小橋臥波,流水潺潺,各式建築物掩映在高大挺拔、鬱鬱蔥蔥的芒果樹棕櫚樹香蕉樹叢中,呈現一派熱帶水鄉澤國景象。在古代,傑內城是繁華的商業中心,以光輝燦爛的伊斯蘭文化和盛極一時的摩爾式建築聞名於穆斯林世界和熱帶非洲,是一座富有珍貴歷史文化價值的城市,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名錄。人口約1萬。建於公元765年,古代商業和穆斯林學術中心。興起於黃金和奴隸貿易。曾以伊斯蘭教文化和摩爾式建築聞名。現為蘇丹草原稻穀、牲畜、皮革及鹽集散中心。有製革等手工業公路通國內主要城鎮。水路達通布圖。

據說傑內城建於公元前2世紀,以從事漁業和種植水稻為生的博博人是這裡的最早居民。隨後,諾諾人、索寧人先後來到這裡定居,以精通商貿活動而聞名。公元13世紀,隨着繁榮的黃金貿易的興起和罪惡的奴隸貿易的建立,城市得到迅速發展,極盛時期居民達到5萬人,伊斯蘭教得到廣泛傳播,市內建起一批伊斯蘭建築和摩爾式建築[1],成為蜚聲西非地區的一座重要城市。從14世紀起,馬里帝國、桑海帝國和摩洛哥人先後占領這座城市。1893年,經過數次殘酷爭奪,法國殖民者以沉重的代價占據這座城市。在異族人統治時期,市區建築多次遭到破壞,城市地位逐漸下降,後來幾乎銷聲匿跡。馬里獨立後,雖然傑內城得到恢復和發展,但終不能像昔日那樣聲威四震。

傑內城作為一座著名歷史文化古城,為研究西非早期的水稻種植、青銅器鐵器的使用以及伊斯蘭教在西非地區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市內最著名的建築是建於公元14世紀的傑內清真寺,占地6375平方米,建築面積3025平方米,為非洲典型的薩赫勒——蘇丹式建築。傑內清真寺的獨特之處在於,整座建築見不到一磚一石,是用一種特殊的粘土和樹枝修建的[2]。數百根堅固的四方形泥柱支撐着沉重的殿頂,每根柱子底基邊長1米左右,殿頂有100多個直徑約10厘米的通氣孔,面向繁華大街的寺院正門主牆上有3座高聳的塔樓,塔樓之間有5根泥柱連結,寺門高大氣派。

傑內清真寺結構新穎,色彩鮮明,式樣獨特,巧妙地將薩赫勒建築風格和蘇丹建築藝術融為一體,充分顯示出馬里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精湛的建築技藝,被稱為精美的建築傑作。

傑內古城區的民宅也獨具風采。數戶人家居住在一個碩大的方形院落內,兩層平頂式住房整齊劃一地面向院落中央的公共場院,四周圍以泥沙抹面的院牆,遠遠望去,高於院牆的宅舍猶如一塊塊神工鬼斧般切削整齊的光面巨石。院落僅有一個供出入的大門,木製的院門上釘有粗大的鐵釘,住家輪流在出入口擔任門衛任務,迎賓送客,護衛精心積累的財產。在炎熱的西非地區,這種民宅造價低廉,隔熱防塵,舒適宜人,樸實大方,經久耐住,曾享譽整個西非地區,如今在許多西非國家仍然保留着這樣的民用住宅。

傑內城現有居民1萬餘人,市區分為傑內——傑諾(即老城區)、卡尼亞納、托農巴和傑內幾個部分,著名的摩爾式建築散落在市區各處,使整個城市顯得別致典雅,古風濃厚。

視頻

傑內 相關視頻

馬里中部的傑內,是撒哈拉地區最重要的集市之一!
傑內古城被世界稱為尼日爾古的寶石,以撒哈拉蘇丹建築風格而聞名

參考文獻

  1. 什麼是摩爾式建築?,精彩信息網,2019-02-25
  2. 傑內古城趕集日著名的「周一大市場」 ,搜狐,201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