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清北京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明清北京城
圖片來自環球解密

明清北京城也就是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都城——京师顺天府城防建筑的总称,从内到外由4道城池组成,更有多道设施,是世界存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城市防御体系。 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兴建的最后一座帝王都城,作为完整跨越两代中央王朝的文化、经济、军事和政治中心,在许多方面集中了明清时期中国城池建设的最高水平,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上的集大成之作。

历史簡介

北京城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元世祖營建的元大都城。元朝定鼎中原後,元世祖忽必烈決定建設大城作為元都,於世祖至元四年(1264年)下詔,在原金中都東北方向營建元大都(突厥語稱為汗八里)。大都設計時參照《周禮·考工記》中「九經九軌」、「面朝後市」、「左祖右社」的記載建設,規模宏偉,規劃嚴整,設施完善。 自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四年(1264年)兴建的元大都开始计算,已有850多年的建城建都史。
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明成祖朱棣在的筑城迁都计划,奠定了明清北京城的风貌。
明嘉靖帝三十二年时(1553年)增筑外城,形成了今日北京城“凸”字型的布局。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
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筹建北京宫殿城池。
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历时15年,正式定都北京。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元大都城的改建,北墙南缩5里,南墙向南展出2里,成为东西向的长方形。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修筑外城,仅筑成南侧一面。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轮廓已经构成。

布局建制

元朝

元朝建国,元大都堪选在此。由规划家、天文学家、水利家刘秉忠、郭守敬师徒二人会集风水名家共同规划。 风水学对城市的选址讲究山和水。北京山势既定,唯一的缺憾就是水流不够。二人于是引地上、地下两条水脉入京城。地上水,引自号称“天下第一泉”的玉泉山泉水。人工引泉渠流经太平桥--甘水桥--周桥,直入通惠河,因水来自西方的八卦“金”位,故名“金水河”。元大都地下水脉,也是来自玉泉山。此井水甘甜,旱季水位也恒定,后来成为皇宫祭祀“龙泉井神”的圣地。

明清

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告成”,正式定都北京。明代的北京城也就是由元大都城的改建,北墙南缩5里,南墙向南展出2里,成为东西向的长方形。重建了宫城和皇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修筑外城,仅筑成南侧一面。至此,北京城的基本轮廓已经构成,即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清代北京的风景区也就是西郊的三山五园。三山即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五园即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杨春园清漪园。圆明园之东有长春园,长春园之南有绮春园(后改万春园),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风景区,具有108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等被英法侵略军付之一炬。今天位于北京大学西墙外的圆明园遗址,仅有长春园西洋楼石雕清晰可辨。清代末年,西太后动用海军军费在清漪园旧址上修建了颐和园,也就是现存的北京西郊最大的园林风景区颐和园公园。

現今

北京城從內到外由宮城、皇城、內城、外城4道城池組成,包括城牆、城門、瓮城、角樓、敵台、護城河等多道設施, 宫城即紫禁城,也就是今天北京明清的故宫,位于内城中部偏南地区,周长六里一十六步,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60米,面积0.72平方千米,为南北向的长方形。宫城设置八门,南五门,即承天门(清改为天安门)、端门、午门、左掖门、右掖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清改为神武门)。

宫城内压在中轴线上的有七座主要建筑物,以乾清门为分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即前朝后庭。前三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后三殿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宫城周围有护城河,宽达52米,称为御河。清代紫禁城的建筑物多有重建,名称也有变迁,但基本上维持了明代的规模。 皇城在宫城之外,周长十八里有奇,缺其西南角,南北长2.75千米,东西宽2.5千米,面积6.87平方千米。东部为宫城,西部为西苑,中部为太掖池。皇城有六门,“正南曰大明,东曰东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大明门东转曰长安左,西转曰长安右”。清改大明门为大清门,北安门为地安门。 内城即元大都城改建而成,周长45里,9门,东西长6.65千米,南北宽5.35千米,面积35.57平方千米。正南为正阳门(即前门),左崇文门,右宣武门;东之南为朝阳门,北为东直门;西之南为阜成门,北为西直门;北之东为安定门,西为德胜门

損毀及復原

北京城池的損毀始自明末1644年李自成出逃时对城墙建筑的焚毁。之後清末1900年八国联军攻城时曾有过较大破坏,其后历任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等都对北京城池进行过拆改,至1949年北平和平易帜时,北京城池整体风貌保存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建都北京後,因为交通发展和修建地铁的需要,北京城池自1958年起逐渐被市政府拆除、改造。目前,城池的核心——宫城(紫禁城)尚保存完整;皇城剩餘的有城门天安门一座、南皇城墙一段保留较完好,东皇城墙尚有一段明代残余;内城拆改严重,现存正阳门城楼与箭楼、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以及崇文门一段残余城墙,西便门桥段也有一段城墙遗址;外城被完全拆除,只有位于中轴线最南端的永定门后被重建。对城池的拆除在1970年代后期停止,2000年后陆续开始复原部分城墙、城楼、箭楼等。现今的北京城墙已被环绕着的二环路取代,为完全恢复城池原貌带来难度。[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