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迦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摩訶迦葉(Mahākāśyapa) | |
---|---|
摩訶迦葉,又被稱為大迦葉、摩訶迦葉波、迦葉波、迦葉,為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被稱為頭陀第一。在釋迦牟尼入滅後,大迦葉成為僧團領袖,在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結集。禪宗尊他為第一代祖師。
其姓為迦葉波。原為印度古仙人之名,意為大龜,因為此仙人身上放光,能掩蓋其他光芒,因此又有光波、飲光的意思。後成為其氏族之姓[1]。在佛陀弟子中,有多位成員也姓迦葉,如迦葉三兄弟、十力迦葉。因他年紀最長,以及為表示尊崇,所以冠上摩訶(意為大)的頭銜,稱他為大迦葉,以作為區別[2]。
有一天,佛陀在靈鷲山大會上,拿出一枝金色的缽羅花,給大家看。大家都沉默不語,惟有迦葉尊者看到花就在那兒笑起來了。他這一笑,佛陀就說了:「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又託付給迦葉尊者金縷袈裟,囑咐他說:「轉授當來慈氏佛。」慈氏佛意指未來佛彌勒尊佛。摩訶迦葉尊者就向釋迦牟尼佛頂禮,說:「恭依佛敕。」 在佛陀滅度後,迦葉尊者為了佛法在世間傳承下去,寫了一首偈子: 如來弟子 且莫涅槃 得神通者 當赴結集
於是佛陀弟子中得道神通的聖者們,全部集結在王舍城耆闍堀山賓缽羅窟中。從結集三藏的第二天起,由阿難陀誦經,優波離誦律,再由諸長老將所誦之經、律檢討修訂。第一次結集三藏的神聖大業,就這樣的順利完成。
迦葉尊者把法缽託付給阿難尊者後,就帶着金縷袈裟,轉入雞足山,在那兒入定,等着彌勒尊佛將來出世。 我們能承受佛陀的甘露法雨,我們能擁有如大海之多的聖典,我們得感謝大迦葉尊者! 現在看到有的人隱居,有的人過午不食,有的人日中一食,有的人修苦行,其實這個是頭陀行,頭陀行第一人就是迦葉尊者。
迦葉尊者傳法偈:法法本來法,無法無非法。何於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簡介
大迦葉生於摩羯陀國王舍城近郊的一個大港村(Mahātittha),其父名迦毘羅, 其母名Sumanadevi。他的原名是Pipphali。[3]其父擁有十六個村落, 如同一個小王國。迦葉放棄家業出家,成為沙門[4],在王舍城那羅聚落中的多子塔所修行,後來於釋迦牟尼成道後第三個月皈依,成為釋迦佛的弟子[5],八日後即證入阿羅漢境地,為佛弟子中最無執着之念者。
大迦葉人格清廉,年紀又長,曾受佛陀分予半座[6]與僧伽梨衣,為頭陀第一[7]。《增一阿含經》說大迦葉曾經自言,即使佛陀沒有出世,他也可以依自己的努力成為辟支佛[8]。但上座部巴利經沒此說法。
佛陀入滅後,成為佛教教團領導者,於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結集[9]。大迦葉對阿難舉發一連串的過失。[10]包括佛索水而不與,[11]不問佛小小戒,請佛度女人出家,先令女人禮佛舍利而污佛足,為佛縫衣而以足躡等等[12]。
在這些或多或少的過失中,可歸納為三類:一、有關戒律問題;二、有關女眾問題;三、有關侍佛不周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不問微細戒,及請度女眾,所以《毘尼母經》,只提到這兩點。而《銅鍱律》《五分律》《十誦律》,都以不問微細戒為第一過;而《四分律》 等,都以請度女人為第一。[13]
在結集前半夜,阿難進入窟內,參與結集。阿難被大眾推上獅子座,開始誦出:「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阿難將記憶中的大法完整背誦出來,所有在座的大比丘如同再一次接受佛陀的教誡一般,為之感動萬分。[14]直至阿難成為弘法繼承者,大迦葉始入雞足山入定[15],以待彌勒佛出世,方行涅槃[16]。而迦葉為佛弟子中修無執着行之第一人,被稱為「頭陀第一」;又因至今傳誦不絕的公桉《拈花微笑》[17],被中國禪宗尊為西天第一代祖師。
在漢傳佛教中,大迦葉與阿難往往會被凋塑在釋迦牟尼佛身邊,為釋迦牟尼佛之脅侍,與佛一同接受供養。而在藏傳佛教中,釋迦牟尼佛身邊則凋塑目犍連與舍利弗較多。
在《法華經》中,大迦葉被佛陀授記將來無量世後成佛,佛號是光明如來。[18]
逸事
須菩提每次都到富者門第化緣,因他同情窮人的貧困,不願意再讓窮人花費;而大迦葉卻反其道而行,向窮人化緣,因大迦葉想要賜與貧家累積善業的機會。釋迦佛對這兩者都加以駁斥,認為化緣、布施皆應隨緣,不應該特選布施。
把摩訶迦葉列為「禪宗西天初祖」的由來
參考資料
- ↑ 《法華文句》卷1:「摩訶迦葉,此翻大龜氏。其先代學道,靈龜負仙圖而應,從德命族,故言龜氏。真諦三藏翻光波,古仙人,身光炎踴,能映餘光使不現,故言光波,亦云飲光。迦葉身光,亦能映物。」
- ↑ 《翻譯名義集》卷1:「或因智大、德大、心大,故稱大迦葉。若約事釋者,佛弟子中多名迦葉,如十力、三迦葉等,於同姓中,尊者最長,故標大以簡之。」
- ↑ ThagA.ii.141; AA.i.99; SA.ii.143。
- ↑ 《雜阿含經》卷41〈1114經〉:「尊者摩訶迦葉語阿難言:『我自出家,都不知有異師,唯如來、應、等正覺。我未出家時,常念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知在家荒務,多諸煩惱,出家空閒,難可俗人處於非家,一向鮮潔,盡其形壽,純一滿淨,梵行清白。當剃鬚髮,着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以百千金貴价之衣,段段割截為僧伽梨,若世間阿羅漢者,闇從出家。』」
- ↑ 《雜阿含經》卷41〈1114經〉:「我出家已,於王舍城那羅聚落中間多子塔所,遇值世尊正身端坐,相好奇特,諸根寂靜,第一息滅,猶如金山。我時見已,作是念:『此是我師!此是世尊!此是羅漢!此是等正覺!』我時一心合掌敬禮,白佛言:『是我大師!我是弟子。』」
- ↑ 《雜阿含經》卷41〈1142經〉:「爾時,尊者摩訶迦葉,久住舍衛國阿練若床坐處,長鬚髮,着弊納衣,來詣佛所。爾時,世尊、無數大眾圍繞說法。時,諸比丘見摩訶迦葉從遠而來,見已,於尊者摩訶迦葉所起輕慢心,言:『此何等比丘?衣服麤陋,無有儀容而來,衣服佯佯而來。』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之所念,告摩訶迦葉:『善來!迦葉!於此半座,我今竟知誰先出家,汝耶?我耶?』彼諸比丘心生恐怖,身毛皆豎,並相謂言:『奇哉!尊者!彼尊者摩訶迦葉,大德大力,大師弟子,請以半座。』爾時,尊者摩訶迦葉合掌白佛言:『世尊!佛是我師,我是弟子。』 佛告迦葉:『如是!如是!我為大師,汝是弟子,汝今且坐,隨其所安。』」
- ↑ 《雜阿含經》卷23〈阿育王傳〉:「次復示摩訶迦葉塔。語王言:『此是摩訶迦葉塔,應當供養。』王問曰:『彼有何功徳?』答曰:『彼少欲知足。頭陀第一。如來施以半座及僧伽梨衣。愍念衆生,興立正法。』即説偈曰:『功徳田第一,愍念貧窮類,着佛僧伽梨,能建於正法。彼有如是徳,誰能具宣説。』」
- ↑ 《增壹阿含經》卷五:「世尊告曰:迦葉!汝今年高長大,志衰朽弊,汝今可捨乞食乃至諸頭陀行,亦可受諸長者請,並受衣裳。迦葉對曰:我今不從如來教,所以然者,若如來不成無上正真道者,我則成辟支佛。然彼辟支佛,盡行阿練若,……行頭陀。如今不敢捨本所習,更學餘行。」
- ↑ 向智長老、何慕斯·海克着《佛陀的聖弟子傳2:僧伽之父大迦葉‧佛法司庫阿難》:「佛陀入滅之後不久,比丘們雖然未推舉繼承者,但是對一位獨居長老的敬意卻與日俱增,他渾身自然地散發出力量以及威嚴的光輝。巴利文注釋書描述這個人為『似佛的弟子』,他就是摩訶迦葉,或大迦葉尊者。大迦葉能在剛失去領導者的僧團中脫穎而出,其中有許多因素。他擁有佛陀三十二種『大丈夫相』中的七種,禪定的成就與智慧也受到佛陀的讚歎。他是唯一曾和佛陀交換僧袍的比丘,那是一種殊榮;他擁有最高程度的『激勵信心的十種德行』;他也是持戒與苦行的典範。因此,由他來召集其極力主張的第一次僧團大會,便不會令人感到驚訝。顯然地,基於同樣的理由,在很晚之後的中國與日本,這位令人敬畏的長老被認定為禪宗初祖。」
- ↑ 《迦葉結經》載阿難有九過失。大乘中觀宗《大智度論》卷二載有「六突吉羅」。法藏部《四分律》第四分《五百集法毗尼》卷五十四載有七突吉羅。安世高譯《撰集三藏及雜藏傳》只說了四事。
- ↑ 《阿育王經》卷第六;《雜事》作以濁水供佛。
- ↑ 《雜事》作浣衣;《十誦律》作擘衣。
- ↑ 釋印順·《華雨集》:第三冊04 - 阿難過在何處?
- ↑ 印順法師《華雨集》:〈阿難過在何處﹖〉
- ↑ 《大唐西域記》載:「迦葉承旨主持正法,結集既已,至第二十年,厭世無常,將入寂滅,乃往雞足山。」
- ↑ 《阿育王經》:是時迦葉入城乞食。乞食竟入鷄足山。破山三分。于山中鋪草布地。即自思惟。而語身言。如來昔以糞掃之衣覆蔽於汝。至於彌勒法藏應住。復說偈言。「我以神通力。當持於此身。以糞掃衣覆。至彌勒佛出。以此故彌勒。教化諸弟子。」
- ↑ 《拈花微笑》公桉並不見於禪宗創立之前佛教典籍經文,因此有人認為是後人杜撰的。
- ↑ 《妙法蓮華經》卷3〈6 授記品〉:「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告諸大眾,唱如是言:『我此弟子摩訶迦葉,於未來世,當得奉覲三百萬億諸佛世尊,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廣宣諸佛無量大法。於最後身,得成為佛,名曰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國名光德,劫名大莊嚴。佛壽十二小劫,正法住世二十小劫,像法亦住二十小劫。國界嚴飾,無諸穢惡、瓦礫荊棘、便利不淨。其土平正,無有高下、坑坎堆阜。琉璃為地,寶樹行列,黃金為繩,以界道側,散諸寶華,周遍清淨。其國菩薩無量千億,諸聲聞眾亦復無數,無有魔事,雖有魔及魔民,皆護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