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抒情摇滚

抒情摇滚。原图链接

抒情摇滚(Soft rock)亦称软式摇滚或轻摇滚(lite rock),是一种音乐流派,20世纪70年代以摇滚的技巧,有时吉他使用民谣摇滚的元素,表现出一种较柔和,低调平滑的流行乐声,80年代后被统称为成人当代音乐。

目录

风格

抒情摇滚产生于1970年代初。与Pop(流行曲)相似,港台大部分流行歌曲都可归入轻柔摇滚的范畴。最初是指那些不用电声-不插电乐器,以民谣为基础的摇滚乐。虽然使用电声乐器,但旋律优美平滑的摇滚乐也称为轻柔摇滚,所以在美国唱片工业界被称为“中间路线”。广义上的轻柔摇滚泛指一切带有柔和的摇滚节奏并使用电声乐器的抒情歌曲,著名抒情摇滚音乐家有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尼尔·杨(Neil Young)、凯特·斯蒂文斯(Cat Stevens)、卡本特兄妹演唱组(The Carpenters)等。

历史

1960年代末期,主流摇滚划分为软式或硬式,软式摇滚通常从民谣摇滚中取经,以原音吉他和原音乐器演奏,强调旋律及乐章和谐。于美国两个音乐流派各自演化成电台广播收音机的重要音乐流派。主要乐手包括卡洛尔·金(Carole King),卡特·史蒂文斯(Cat Stevens),赫里斯合唱团(The Hollies)詹姆士·泰勒(James Taylor)和面包合唱团.

音乐模式

抒情摇滚常见主题为爱情,日常生活和一般人际关系。此流派经常使用原音吉他,钢琴,合成器,有时亦有萨克斯风,电吉他于抒情摇滚一般会弱化,且调高。后来芝加哥乐团,老鹰乐团艾尔顿·强等,逐渐转化为成人当代音乐模式。

引领潮流

迈入90年代,摇滚多元发展,除了美国Grunge、英国Britpop两大分支引领潮流,校园庞克、Nu-Metal及更多另类独立势力纷纷攻占主流市场,不论乐风类型,抒情摇滚总是多数乐迷的共识。[1]

代表乐团

木匠兄妹乐团(The Carpenters)大热之作(They Long to Be) Close to You于1970年发行,后有面包乐团的Make It with You,两者均是以柔和乐声之开山创派之作。 于七十年代中后期,软式摇滚终于大放异彩,有时猫王,琳达·朗丝黛和洛·史都华及一些较柔和的轻摇滚也会被软式摇滚电台播放,乐手与乐团包括芭芭拉·史翠珊,琳达·朗丝黛,约翰·丹佛,安·玛,巴瑞·曼尼洛比利·乔艾尔顿·强,芝加哥乐队,Toto乐团, 克里斯多夫·克罗斯,麦可·麦克唐纳,英格兰·丹与约翰·福特·寇利二重唱,空中补给,Seals and Crofts双人组,America乐团。重组成团的佛利伍麦克的大碟 Rumours 专辑(1977),是七十年代的最佳销量唱片。1977年,一些收音机频道,如纽约的电台WTFM和WQHT(前WYNY)变成专播软式摇滚的频道。

台味抒情摇滚

落日飞车

晚近的台湾乐团掀起一波“独立乐团潮”,如Hello Nico、先知玛莉或是法兰黛,还是田约翰、椅子乐团或傻子与白痴,都是独立乐团迷的最爱。在2019年的金曲30的最佳乐团中,首次入围金曲奖的独立乐团“落日飞车”,有著本土台味的抒情摇滚乐风。

落日飞车成立于2009年,一开始是以实验电子乐为主,团员包括国国(主唱/吉他)、弘礼(BASS)、小干(合成器)、鸟人(节奏乐器、电子)、浩庭(Saxophones)与尊龙(鼓手)。乐团的特色以复古的节奏加上80年代风格的音乐融合出迷幻曲风,是音乐圈里很少出现的复古摇滚独立乐团,2011年推出了第一张作品《芭莎诺娃Bossa Nova》,2015年推出第二张专辑《金桔希子Jinji Kikko》,在这首作品中改变了原本的曲风,加入了过去60年代及70年代的成人抒情,却还是有著落日飞车有的浪漫及抒情的氛围,让落日飞车复出后的演出时受到广大的回响,演出场场爆满。[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