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景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愉景湾(英语:Discovery Bay)是位于香港新界大屿山东北部的地区,是由私人发展的现代化市镇,现时由23个私人屋苑、4个会所、3座办公大楼、2个商场及1座酒店所组成 ,地方行政区域属离岛区。愉景湾占地约649公顷(面积大于香港中文大学而成为全港面积第二大单一地段,第一大为香港国际机场),相等于香港岛面积百份之八,地盘与建屋总面积之比率为0.1,整个愉景湾现时共建有631座住宅大厦(包括别墅),其中52座为高座大厦、4座为中座大厦,256座低座洋房及319座花园洋房,共提供8527个住宅单位,总楼面面积达约974,200平方米,愉景湾范围包括几个海湾,分别是稔树湾[1] 、蟹地湾、菜园湾、大白湾、二白湾、三白湾及四白湾。愉景湾由1982年开始入伙,至今还继续扩展,为香港建设期最长及占地最广的私人屋苑。
介绍
香港兴业有限公司在愉景湾策划发展一个住宅项目,其中第1,2,6至18期乃独资发展;第3期则与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而第4及5期的发展权更出售予新世界发展,但香港兴业保留发展计划的整体控制权;而在1994年初起至今,查氏家族的香港兴业国际集团与中信泰富(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各自持有50%香港兴业有限公司的股权。
愉景湾所有住宅单位一旦落成后,就会推出市场发售,发展商只保留商业用地及会所的拥有权。按政府的租地条款及大厦公契规定,香港兴业有限公司须管理整个愉景湾发展计划及提供来往港岛至愉景湾的渡轮服务。
愉景湾单位款式非常多样化,区内建有各类不同的独立/半独立式花园别墅、低座洋房、低座、中座及高座大厦,单位面积由344平方呎(位于第16期)至6833平方呎(位于第17期)不等,单位间隔由开放式单位至7房2厅的独立屋均有提供,以切合不同类型住户的需求。愉景湾座落于距离香港岛大约12公里,与2005年开幕的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相距约2公里,毗邻圣母神乐院。截至2016年,愉景湾的居住人口约为2万人,分别来自30多个国家,外籍居民的人囗比例比起本港其他地方为多。
发展历史
愉景湾前身是一个仅有数户人家居住于沿岸的未开发小山村,前香港兴业持有人王永祥在六十年代投资牧牛场,名为“大兴牛房”。早于1973年5月,香港兴业有限公司成立,目标就是发展愉景湾计划。早期的公司策略是在新界向原居民大量收购乙种换地权益书,借此向政府交换在大屿山愉景湾度假屋计划的发展权。当时计划将愉景湾发展成旅游胜地,包括酒店、豪华住宅及3个高尔夫球场。1976年9月便与政府签署正式合约,根据换地条件向政府交出660万平方呎的新界土地权益,以换取愉景湾的6620万平方呎的土地。后来经过多次交易,愉景湾地盘面积已经达约7000万平方呎,为获取政府的批给土地,香港兴业须分十年缴付支付6150万港元地价及1份不少于6亿港元的建筑契约,香港兴业当时积极筹划在愉景湾发展一个自给自足的渡假村,可惜不久之后,王氏陷入财政困难,令愉景湾的业权险些落入债权银行苏联的莫斯科人民银行新加坡分行手中。
当时乃冷战的高峰期,英国政府绝不容许本港最大片私有土地之地权落入与苏联银行之手。所以在1977年5月的紧急关头,香港兴业获得英资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 (The Hongkong &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万泰制衣有限公司(Manhattan Garments Limited)及由查济民和中央建业公司合组的丰利有限公司 (Thornleigh Limited)出手相助,收购香港兴业有限公司80%股权,再于1978年2月再购入馀下20%股权,还清所有债务,到1979年初,查济民接管愉景湾发展计划后,修改原有构想,违规将发展目标定为发展一个可容约25000人的市镇,提高整项计划的可行性,并与香港政府达成协议,斥资30亿港元,建立1个环境清幽、设备完善的住宅区,供喜欢接近大自然的人长期居住,同时亦为本港其他市民及游客提供康乐及渡假胜地,名为愉景湾,并逐步发展成一个社区。而在1979年3月开始动工,1980年初开始进行地基工程。
有别于香港其他大型的发展项目,愉景湾内的所有开发工程都属私人建设,包括私人水塘,当年那里既没有道路,亦无水电,这些开发工程需要庞大资金的投入,而且风险很高,工程技术上的挑战亦绝对不少。愉景湾的各项公共建设,甚至是政府属下的消防局、警岗、政府资助的本地小学及民政事务总署的社区会堂等,均由政府委托发展商按各部门要求兴建,落成后交付使用。政府主要是担当审批的机关,整个发展计划的进展是按照正式的规划总纲进行。愉景湾第一期住宅于1980年推出,售价由31万港元至260万港元不等,却在短短24小时内全部售罄,反映这类住宅深受市场人士欢迎;而第一期住宅于1982年开始入伙。第一期包括了3个屋苑,分别为碧涛、蔚阳-朝晖径及明翠台。第一期共有高座单位504个,低座单位432个及花园洋房97间。
适逢1982年地产低潮,香港兴业大幅缩减第二期的规模,该期只有一个屋苑名为---畔峰,包括5座高座大厦共313个单位及68个低座洋房单位,建筑面积达40万平方呎,于1985年中起入伙,1986年11月全面落成。
其后香港兴业为减低风险,从第三期起找来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建筑费用由新世界全数负担,香港兴业则担任工程项目经理,售楼收益为新世界65:香港兴业35分帐,第三期分三个阶段进行,共涉及4个屋苑---分别名为宝峰、康慧台、明蔚径及蔚阳-海蜂径4个屋苑,共设有882个高座单位,172个低座洋房单位及143间花园洋房,总建筑面积达110万平方呎,于1988年中至1989年落成。
在发展第四及五期时,香港兴业则把发展权全盘售予新世界,作价2.54亿港元,条件订明楼价不能低于每呎650港元及香港兴业可获35%分帐,第四及五期主要为高座大厦及低座洋房,总建筑面积分别为140万平方呎及100万平方呎。第四期分6个阶段进行,而第5期则分3个阶段进行,于1990年中至1996年间分多个阶段落成入伙,屋苑分别命名为蘅峰、倚涛轩,碧涛轩及颐峰。
其后香港兴业独立发展第六及第七期,第六期位于码头旁,全部为中座住宅单位,共144个单位 ,下方设有渡假式购物商场,采用开放式设计,与原有商场连成一气、重置巴士总站及广场连接码头,于1991年落成,并命名为愉景广场。而第七期主要为高座、低座及花园洋房,分别命名为海宁居及璧如台,其中海宁居为愉景湾引入类似南欧地中海式设计,并影响其后的8、9、11及12期的设计,而璧如台则是采用类似东方现代式风格设计的28间花园洋房,同于1994年落成。
随着政府1989年起开展《香港机场核心计划》包括赤鱲角新机场、铁路及青屿干线等的各项基建于1997-98年间陆续落成,把大屿山及市区连接,加上2000年起愉景湾隧道通车接通青马大桥及机场,这样令愉景湾与机场及市区距离进一步缩短,而发展商同时也趁机发展愉景湾北部,这样令愉景湾的居住人数大增,增加区内负荷。
1994年初,香港兴业有限公司由两间香港上市公司对半持有,分别是查氏家族控制的香港兴业国际及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而第8及第9期于90年代陆续展开,第8期邻近码头,主要为花园洋房、低座洋房及高座单位,命名为海堤居,1995年落成;愉景湾商务中心则于1998年落成,而第9期则位于第7期海宁居之上,主要是中座单位及低座洋房组成,名为海蓝居, 于2000年落成。
发展商继续开拓新的住宅用地,尤其在愉景湾北部(简称:愉景北)一带,并著手兴建配套基建,如通往小蚝湾的愉景湾隧道。该隧道于2000年5月27日通车,是香港首条由发展商自行兴建的收费行车隧道,费用非常高昂。欣澳站是最近愉景湾之铁路中转站。第10期时峰,只有2座楼宇,全为高座单位,在2座中间的18楼设有一个空中花园,第10期于2000年落成。
第11及12期名为海澄湖畔一段及二段,包括高座、中座大厦、低座洋房及花园洋房,所有大厦沿海澄湖旁的山脊线排列,于2002-2003年落成。
2004年香港政府审计署发表报告,揭发愉景湾在1977年筹划兴建时,其发展商香港兴业有限公司曾修改发展大纲,把原来的渡假用途改作住宅用途,政府因而少收补地价。
2009年民政事务总署愉景湾社区会堂启用,为首座设于离岛区的社区会堂 ,2011年愉景北商场启用及2013年愉景湾酒店启用。
而第13、14及15期,分别命名为尚堤,津堤及悦堤;尚堤及津堤分别由5幢及3幢高座组成,分别于2006及2013年入伙。而悦堤则由18幢低座洋房组成,2014年起入伙。
2016年香港兴业宣布“愉景湾提升计划”,发展愉景湾6F区(宝峰对上)为2座18层高约450个单位的住宅项目、第10B区(蘅峰对落的稔树湾服务区,大型垃圾处理站附近)兴建2座高座、2座中座及一群花园别墅及低座洋房、扩建愉景广场(包括冰上曲棍球场、溜冰场及商场)及愉景湾巴士总站,这4项工程预计于2026年全部落成。
第16期,命名为意堤,位于愉景湾北广场的斜行登山电梯旁,为3座高座住宅项目,已于2019年5月开始发售。
第17期,为6间独立大宅项目,位于愉景湾哥尔夫球会旁,其中A至E屋已于2018年8月获发占用许可证,F屋则于2020年获发占用许可证。而A至E屋已分别于2020年5月22日至6月3日期间,透过公司内部转让形式售出。
第18期,命名为意峰,为21座花园洋房项目,位于愉景湾水塘旁,已于2020年1月开始发售。
发展规划
愉景湾内各区域之分布,皆依照住宅、教育、商业及康乐各种不同用途划分,务使各住户能享受到最舒适、宁静及安逸的生活。 愉景湾内每一个住宅区的建筑设计,均以尽量发挥附近天然环境优点为主。住宅区主要环绕著大白湾、二白湾及稔树湾兴建。而区内除有各项管理服务外,更设有儿童游乐场及休憩花园,供住户享用。
花园别墅及低座洋房
一层至五层高的花园别墅及低座洋房,主要建于大白湾之滨、海澄湖沿岸、花圃园地之侧及水塘、哥尔夫球场附近;同时为确保住户私隐,每座洋房的地台,均高于附近地面之高度。低座洋房之地下单位均连花园,而楼上各住宅单位之客厅及主人房之外更设有特大露台或花槽。所有低座洋房之楼底特高,瓦面斜顶。此外并设户外贮物室供贮放小艇、单车、哥尔夫球车及其他用具之用。
中座及高座大厦
中座及高座大厦主要位于大白湾、二白湾及稔树湾之间山脊之上,在愉景湾道之傍,四围遍布植物,居高临下,大厦设计更配合四周天然环境,并尽量争取最多海景单位,设计上使每单位均尽量减少对望的情况出现。各单位设特大窗门,令视野广阔,空气流通。同时每座大厦均在梯间或走廊设置垃圾槽,远离电梯大堂及各单位入口,以保持方便卫生。
人口
根据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结果,区内华人占最多,达6201人;然而第二多的白人登记数达3230人,第三多的菲律宾人多达1230人,以及日本人、印尼人和印度人,其他国籍者在该区的登记数字也逾百人,总和已达逾6000人,使华人在该区的比例只达百分之50.2,仅仅多于外籍人士,相比其他分区有八至九成是华人的情况截然不同。虽然本区华人人囗比例略高于外籍人士,但按人囗普查结果显示,英语却是愉景湾选区的主流语言,所以区内部分服务业从业员也要懂得以初级英语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