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内迪高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2016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复合遗产,登录名称为恩内迪高原:自然和文化景观(Ennedi Massif: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面积2441200公顷,缓冲区为777800公顷。
简述
位于查德东北部的恩内迪高原系由砂岩构成。
经年累月的风力和水力侵蚀,将此地塑造成拥有峡谷和河谷特征的高原,有著壮观的峭壁、石拱和岩柱景观。[1][2][3][4]
生态环境
恩内迪高原水源丰富,其沙漠生态系统,拥有超过525种植物,至少199种鸟类的迁徙路线会通过此地。
水对于居住于巨大峡谷之中的动物、植物、苔癣及游牧的人类是极为重要的存在。
Guelta d'Archei(阿拉伯语译为:荒凉之地)除了作为水源地外,这里也是西非鳄鱼或称沙漠鳄鱼(英语:West African crocodie或desert crocodile;学名:Crocodylus suchus)最后的栖息地。另有骆驼、鱼、蛮羊、瞪羚和狒狒。 [4][5][6][7]
威胁
由于偷猎、砍伐木材、某些游牧民族的习俗、考古遗址的退化、未受管制的车辆与人类活动,持续威胁著此项世界遗产。[4][6]
岩石艺术
距今1万年前已有人类在此地活动。
数以千计刻划于峭壁、峡谷岩石上的图画,展示著撒哈拉地区最大规模的岩画艺术。
最早的作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可分为了三个时期(Archaic、Bovidian、Cameline)和16种风格,总共约500多个绘制地点,上千幅作品。
这些作品记录了长达7000年间,人类的进化、与周围野生动植物的关系、从狩猎、采集变成农耕、游牧的生活方式。
大多数的图像在描述以下7种主题之一:人、牛、骆驼、马、山羊、长颈鹿和鸵鸟,其他主题很少出现。
出现最为频繁的是牛的图案、其次是骆驼。
最为有趣的是,当地游牧民族仍然透过将标记于牲畜上相同的符号、绘制或雕刻于岩石上。 [1][8][9][10]
登录基准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登录基准登录的以下3点列为复合遗产:
- (iii):对一种文化传统或一种正在生存或已消失的文明作出独特或至少独特的见证。
- (vii):包含最高级的自然现像或具有特殊自然美和美学重要性的区域。
- (ix):作为杰出的例子,代表著陆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以及动植物群落进化和发展中正在进行的重要的生态和生物过程。[1]
视频
参考来源
- ↑ 1.0 1.1 1.2 Ennedi Massif: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UNESCO. [2020-01-23] (英语).
- ↑ ENNEDI MASSIF - CHAD. African World Heritage Sites. [2020-01-23] (英语).
- ↑ 恩内迪高原的自然和文化景观 Ennedi Massif: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2020-01-23] (中文).
- ↑ 4.0 4.1 4.2 The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ad Signs New Agreement with African Parks to Manage Ennedi, a Spectacular World Heritage Site in Chad. African Parks. [2020-01-23] (英语).
- ↑ UNESCO Sites: An Opportunity for Chad. DW. 2017-04-07 [2020-01-23] (英语).
- ↑ 6.0 6.1 African Parks to manage gorges, rock art and crocodiles of Chad’s Ennedi. mongabay. 2018-02-27 [2020-01-23] (英语).
- ↑ Fauna and Flora. African Parks. [2020-01-23] (英语).
- ↑ Niola Doa, Chad. British Museum. [2020-01-23] (英语).
- ↑ Ennedi Massif: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World Heritage Datasheets. [2020-01-23] (英语).
- ↑ Lenssen-Erz, Tilman. Pastoralist appropriation of landscape by means of rock art in Ennedi Highlands, Chad. Afrique : Archeologie et Arts. Afrique : Archeologie et Arts. 2012, 8 (期): 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