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广园快速路

广园快速路,又称为广园东快速干线(粤高速编号为S102),位于中国广东省,连接广州东莞两市,全长约47公里,双向六车道,呈东西走向,与广深铁路、广深公路(107国道)平行,于2003年12月全线通车,可舒缓107国道及广深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

分三期建设,第一期 (广州天河区沙河-黄埔区丰乐),全长约14公里。第二期 (黄埔丰乐-增城新塘荔新),全长约19公里。第三期 (增城新塘荔新-东莞市中堂镇环城路),全长约14公里。

设有沙河、广园、汇景路、科韵路、车陂、黄村、茅岗、丰乐、笔村、开发大道、开创大道、新塘、新新、中新、荔新、塘美、新沙、沙埔、仙村、北王及环城路21座出入口或立交桥

其管理公司广园路建设公司于1998年成立,是隶属于广州市市政园林局的正处级事业单位,于2006年4月9日实施封闭收费。

从2017年12月1日凌晨零时开始,广园快速路二期及延长线停止收费,全线免费通行[1]。取消收费的收费站包括仓头站、新塘站、新新站、中新站、荔新站、塘美站、新沙站、沙浦站、仙村站、广园大桥站。

目录

简介

该路是一条高标准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为地面60公里/小时,高架桥80公里/小时,路口全立交,全线共有10座互通式立交和10座分离式:立交,无需交通信号灯控制指挥。全路设置完整的行人系统,无行人横道线,行人横过马路采用天桥或隧道形式。

建设历史

广园路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曾被市民称为“广源路”,有“广进财源”之意。1987年,它被扩建为48米宽的混凝土路,因其始于广州,终于黄埔夏园,所以按首尾命名法,被正式命名为“广园路”。后来,为了方便识别,整条路又被细分成广园东路、广园中路、广园西路。2001年,广园东路以东又建成广园快速线,一直延伸到新塘。因此,所有的地图和路标指示牌,都以“广园”为准。

广园快速路分三期建设,第一期工程建设沙河立交至丰乐立交段(共15公里)。一期工程共有东莞庄立交、五山立交、华南立交、援外仓立交、广氮立交、 车陂立交、 黄村立交、 吉山立交、茅岗立交、丰乐立交等10个立交。一期工程全路有中间8米宽及两侧各5米宽的绿化带,绿化设计突出地方特色,以大色块、大效果的绿化种植为主,路容景观良好。

沙河立交和广园快速路一期工程分别于1999年9月和5月开工,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努力,沙河立交主线和广园东路一期工程于2001年6月26日竣工通车。

2001年9月30日竣工的沙河立交系统,被誉为亚洲最大立交系统工程。它西接 内环路永福路放射线,东接广汕公路和广园快速路,南接广州大道北,北接广从公路南湖乐园和广从路高速公路出口,大大改变了这一带的交通瓶颈状况。而且由于建设质量好,沙河立交系统工程已被评为广州市优良样板工程及获得五羊杯奖,被推荐参加评选广东省优质工程。

全线于2003年12月开通,全长约47公里,双向六车道,呈东西走向,与广深铁路、广深公路( 107国道)平行,并可舒缓107国道及广深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广园快速路分三期建设,第一期由广州天河区的沙河立交桥开始,至黄埔区的丰乐立交桥止,全长约14公里;第二期由黄埔区的丰乐立交桥开始,至增城市新塘荔新立交桥止,全长约19公里;第三期由增城市新塘荔新立交桥开始,至东莞市中堂镇北王公路止,全长约14公里;广园快速路设有沙河、广园、 车陂、 黄村、茅岗、丰乐、 笔村、南岗、新塘、新新、荔新、塘美、仙村及北王14座出入口或立交桥。其管理公司广园路建设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隶属于广州市市政园林局的正处级事业单位,于2006年4月9日对广园东路二期及延长线顺利实施封闭收费。

号称广州最长城市快速干道的广园快速路,则与内环路、广园路、 华南快速干线等主要干道相接。它的起点在 沙河地区的禺东西路,向东沿广深准高速铁路北侧布线,经 瘦狗岭、省农科院、 广州氮肥厂、 吉山、 黄村、广州本田汽车厂、石化总厂、南岗、 增城汽车城、 新塘镇荔新路、 新沙大道、直至东莞。全线设互通式立交9座,分离式立交11座,中桥10座、小桥涵97座,人行天桥7座以及配套的交通、绿化、照明、公交、环保等设施。

其中西段(南岗以西)25.8公里,双向8车道,宽60米;中段(南岗以东至增城市新塘荔新立交桥)7.8公里,双向6车道,宽46米。

著名的翡翠绿洲楼盘就坐落在广园东快速路与广深高速公路的交界处。

社会影响

广园快速路是广州市城区向东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市政项目,被市政府列为重点工程,它对解决长期困扰广州市沙河地区及东北部出入口的交通堵塞问题[2],加快广州市东北部的经济发展,加强广州市与深圳、东莞、惠州、汕头、梅州、河源等城市的联系,强化广州市中心城市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视频

广园快速路 相关视频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广州——广园快速路免费通行
广州 广园快速路10月20日至25日22时后实施封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