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安妮•沃伯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安妮•玛丽昂•沃伯顿女爵士,DCVOCMG(Dame Anne Marion Warburton,1927年|6月8日|2015年|6月4日),英国外交官,1976年至1983年担任英国驻丹麦大使,是英国历史上首位正式出任大使女性。退出外交部后,她于1985年至1994年任剑桥大学露西•卡文迪许学院第四任院长。

沃伯顿于1957年加入外交部,曾在伦敦本部、美国西德瑞士等地任职。驻节丹麦期间,她促进了英丹两国交流、处理双边农业和贸易事宜,并安排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在1979年展开对丹麦的国事访问。不过,为了节省开支,她被迫在1979年迁出已沿用125年的大使官邸。

在露西•卡文迪许学院院长任内,她推动不少改革,学生人数和校园规模都有所扩充,促成这所年轻的成年女子学院后来于1997年取得剑桥大学全学院地位。此外,她曾在1986年至1988年出任平等机会委员会委员,以及在1994年至1997年出任公职事宜标准委员会委员。1992年至1993年,她还担任欧洲共同体调查团团长,证实波斯尼亚大批穆斯林妇女在波斯尼亚战争期间遭塞族共和国军[1] 和其他塞族军人有组织地虐待,在当时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外交生涯

早期工作

从牛津毕业之初,沃伯顿在1949年获美国政府经济合作总署(Economic Cooperation Administration)聘用,在驻伦敦办事处担任经济师,参与落实战后美国政府旨在协助欧洲国家复兴的马歇尔计划。1952年,她转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获聘到法国巴黎的北约秘书处同样任职经济师。她在巴黎工作两年后,在1955年至1957年加入入美国精品投资银行拉扎德兄弟公司的伦敦分行,但从事外交工作却始终是她的真正志愿。

1957年,沃伯顿以30岁之龄成功获英国外交部取录,起初担任外交部本部二等秘书,1959年调任英国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二等秘书,其后升任一等秘书,至1962年卸任。1962年至1965年间,她被派驻到西德波恩英国驻西德大使馆担任一等秘书,任内于1965年参与筹办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对西德的首次国事访问,事后因功获英廷颁赠CVO勋衔,西德联邦政府也授之联邦一等十字勋章。1965年至1967年,她调返伦敦的外交部本部出任外交服务政务处(Diplomatic Service Administration Office)一等秘书,累积了不少行政经验。及后,她于1967年至1970年出任外交部本部一等秘书,任内经历外交部于1968年改组成为外交及联邦事务部

1970年至1975年,沃伯顿升任英国驻瑞士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任内代表英方参与不少涉及人道援助经济等议题的会谈,并负责与欧洲共同体其他成员国展开深入协调的工作。1975年至1976年,她再一次调回英国伦敦,升任外交及联邦事务部指导及资讯政策司司长。这个职位需要应对难于应付的英国传媒,同时又要与外交部最高决策当局保持紧密联系,具一定的挑战性。虽然如此,作为首位担任这个职位的女性,沃伯顿很快就顺利投入工作,而她的工作表现也令时任外交大臣詹姆斯•卡拉汉留下深刻印象。

英国驻丹麦大使

在昔日传统重男轻女的保守风气影响下,女性很难在男性主导的外交界担任高位。外交界曾经有一段长时间认为,女外交官如果外貌漂亮,就不会被认真看待;但如果聪慧过人,却又会容易冒犯别人;因此昔日在外交部任职的妇女无法跟其他男同事获得平等待遇,在晋升方面更往往只被视作副贰之选。在沃伯顿以前,英国外交部只曾有一位女外交官芭芭拉•索尔特女爵士(Dame Barbara Salt)在1962年获任命为英国驻以色列大使,但索尔特却遇上大病被迫截去双脚,结果未能接受任命;另一位女外交官埃莉诺•埃默里(Eleanor Emery)则于1973年出任英国驻博茨瓦纳高级专员,是首位担任高级专员的女性,可是虽然高级专员与大使属于同一等位的外交使节,但高级专员是英联邦国家特有,并不完全等同大使。此外,鉴于英政府要到1973年才正式废除已婚女性公务员必须从政府提早退休的陈规,也使不少有潜质的女外交官无法在外交部进一步发展;例如原本在外交部任职的女外交官玛格丽特•安斯蒂女爵士(Dame Margaret Anstee)就因为结婚的关系被迫在1952年提早从外交部退休,但她其后加入联合国,并于1987年至1993年晋升至联合国次秘书长职级。

由于沃伯顿保持独身,所以她可以一直留在外交部工作。1975年,工党哈罗德•威尔逊政府立法通过《1975年性别歧视法令》,保障男性和女性免受性别或婚姻状况歧视,使妇女在政府内的地位得以逐步提升。在这个背景下,备受时任外相詹姆斯•卡拉汉赏识的沃伯顿在1976年获挑选到哥本哈根出任英国驻丹麦大使,她随后于同年5月5日向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递交国书就任,正式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担任大使的女性,而当天正好也是英军二战解放丹麦31周年的日子。沃伯顿就任的时候是49岁,作为英国首位女性大使,丹麦大使馆部份员工最初都对沃伯顿保持警惕,但沃伯顿富有外交经验,加上丹麦社会风气普遍对男女平等持正面开放的态度,使她很快就赢得员工上下的信任。她的政治参赞麦若彬(后来成为英国驻华大使)则形容驻丹麦大使一职“相对于其他地方或许较不具挑战性”,但她在丹麦的日子过得“特别快乐”。

在任内,沃伯顿促进英国和丹麦双方各方面的交流,并发起在两国分别举办“维京人在英伦展”(Vikings in England),吸引超过100万人次参观。在1980年的联合国妇女十年大会,英国派出代表团到哥本哈根参与预备会议,由沃伯顿担任代表团副团长,负责统筹代表团在丹麦的行程。尽管代表团的成果有限,但其工作表现获得代表团团长杨格女男爵的赞赏。沃伯顿任内也正值丹麦于1973年加入欧洲共同体后,开始向英国出口猪肉烟肉,这使她开始研究丹麦农业,另外又处理贸易和捕鱼权益等方面的议题,使她对当地的农业概况有不少心得,例如她发现出口到英国的丹麦猪肉和烟肉,原来是源自英国长白猪猪种,但经改良后多了一排肋骨

至于沃伯顿任内最瞩目的工作要算在1979年负责筹办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即位以来对丹麦的第二次国事访问。她事后因功获英廷颁授DCVO勋衔,成为女爵士,而丹麦王室也向她颁授了丹麦国旗大十字勋章。此前,她在早已在1977年获英廷颁授CMG勋衔。可是同样在1979年,英政府为了节省开支,决定将大使官邸迁出已沿用125年、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林登克罗恩宫(Lindencrone Palace),而新的官邸则位于哥本哈根市郊毗连伯恩斯托夫公园、同样拥有上百年历史的伯恩斯托夫丘(Bernstorffshoj)。为了体面地迁出旧官邸,沃伯顿特地举办了一场官邸告别舞会,并邀得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伉俪出席。

尽管学不好丹麦语,但沃伯顿任内还到访丹麦各地,足迹远至法罗群岛格陵兰,并且慢慢爱上这个北欧国家的生活和文化,这促使她多年后于1992年出版《往丹麦的路标》(Signposts to Denmark)一书,作为指引外国人在丹麦生活的一本实用手册。沃伯顿在任驻丹麦大使前后七年,至1983年卸任。对于她成为英国首位女大使,她后来接受访问时谦称“我向来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成为首位(出任大使)的女性,不同之处仅在于这在其他人的论述中变得重要”。她曾表示当初如果选择结婚和组织家庭,会很乐意辞职享受天伦之乐,但正因为她十分享受她的外交生活而决定把事业放于感情之上。她不否认如果有一位丈夫或许会有助于事业发展,但事后证明维持独身的她也一样可以在外交界大展拳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