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艽芎古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艽芎古道位在桃园县大溪的大艽宫旁,是一条保存完整石阶步道,早期是大溪通往复兴乡的主要道路,后因北横公路及百吉隧道开通逐渐丧失功能而没落。

往里走会有许多条不同特色的步道,往石门水库方向可以眺望储水湖的翠绿湖泊,向龙珠湾方向则可以见到蓊蓊林与阔叶林,每条支道的视野都相当辽阔。五月时雪白的油桐花盛开更是迷人,是一个适合全家大小健行踏青的好去处。 [1]

大艽芎古道在清朝及日据时期,即是大溪进入角板山区的重要捷径,早期居民运用古道来运送农产品,至光复后百吉隧道通车,古道的运输功能消失,现今成为登山健行的好去处。

山径原始朴质,凉爽舒适,尤其桐花盛开季节,白花在枝头摇曳,落花铺满整个山径,沐浴在浪漫氛围。来到越岭鞍部的菩提岭观景台,视野辽阔,可眺望石门水库集水区、头寮大埤湖畔美景,以及湖口、桃园、林口、八里、观音山等风光尽收眼底。

大艽芎古道,是联络大溪与湳仔沟、百吉、阿姆坪之间的古道。

在北横公路(台七线)百吉隧道未打通以前,居民必须翻越新溪洲山及头寮山一带的山岭,以往返两地。公路通车后,古道便乏人行走而没落。 民国八十六年间,大溪镇公所才加以整修,做为休闲登山之用途。

从头寮城继续往前,来到一岔路口,看到“大艽芎古道”的标志。这里是公车的终点站, 站名为“竹篙厝”。从台七线的中油加油站至此地,约1.3公里。

从这里出发,要再走800公尺左右的乡间柏油路,才能到达大艽宫古道的登山口。这条路被规划为自行车道, 路口处竖立公告,规劝游客勿开车进入,但并没有强制性,只是提醒游客,如要进入,应谨慎慢行。

从新福圳埤塘往前走,柏油路缓缓而上,渐进入山区,沿途可看见几间古厝,道路两旁则多为杂树林。约走十一、二分钟, 抵达大艽芎古道的登山口,附近有一“大艽宫”。大艽宫庙前有一新立的石碑,碑文说明此庙始于光绪年间,为来此拓垦的先民所立。 这座庙只是一间简陋铁皮屋而已。据说是因为当年此地位于泰雅族与汉族接壤之处,双方冲突不断,故难以建造正式的庙宇, 目前的庙外观,应是近年来才兴建的,连最基本的庙檐装饰都阙如。

从庙附近开始爬山,走大艽芎古道。这条步道是联络大溪与湳仔沟、百吉、阿姆坪之间的古道。

在北横公路(台七线)百吉隧道未打通以前,居民必须翻越新溪洲山及头寮山一带的山岭,以往返两地。公路通车后,古道便乏人行走而没落。 民国八十六年间,大溪镇公所才加以整修,做为休闲登山之用途。

朴质的石阶,边缘生长著湿滑的青苔,新的步道则在旧石阶旁, 以木板工法,做成土阶,新旧步道并存。走在新的步道上,可避开湿滑的旧石阶,而又可欣赏到旧石阶的古道风华,这种步道施工理念, 颇令人欣赏。

约十五分钟就爬到越岭的鞍部。鞍部是四处山径交会之地。从这里向右可爬往新溪洲山,向左可爬往头寮山、 白石山,与其它古道串连。 向前直走,开始下坡路,往后山石门水库龙珠湾及湳仔沟的方向而去。 这段下坡路的旧石阶较不完整,部份路段已换成枕木步道。踏踩于枕上,也相当舒适。沿途随处可见竹林, 也发现驳坎、小埤池等农垦迹象。 途中还有一简陋石棚土地公,看起来历史已悠久。约十五分钟左右,抵达下方的桃51公路。 大艽芎古道也算是一条简短的古道而已。[2]

大艽芎古道出口

桃51公路,有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感觉。往西走,大约二、三百公尺,可抵达怀德收费亭, 进入石门水库的环湖公路,但距离主要的大坝风景区,则还有一大段距离;若往东走,大约一.五公里,可抵达湳仔沟聚落, 附近有不少红砖古厝。

古道出口附近的溪畔则有施工人员正在修筑河岸步道。一座水泥吊桥,过桥后,铺设栈木步道, 分别通往湳仔沟及石门水库阿姆坪的方向。这是水利署的河川整治工程。完工后,以后来走大艽芎古道,路线将更精彩, 古道可接河滨栈木步道,可一路漫步走至湳仔沟欣赏古厝,或走往石门水库阿姆坪。 [3]

水中土地公庙

北横公路还未开通之前,百吉、阿姆坪地区先民得走这条山路将山区的农产品运至大溪贩卖,随著时代改变,当时的繁荣景况已变成一页泛黄历史,如今保留著丰富生态的大艽芎古道,一年四季各有风情,成了享受芬多精与赏桐的最佳休闲去处。

由台7线前往大艽芎古道,行经竹篙厝产业道路,已无人居住的红砖古厝悠然安静著,不用多费心思就这么一路直行,见竹篙厝公车站牌左转,似一面明镜的头寮大埤映著蓝天白云绿树,好生惬意的美丽风景是给来访旅客的见面礼,被一分为二的埤塘又名新福圳,大面积的水塘中一座“浮岛”极为显眼,那是全台唯一的水中土地公庙,当中的土地公因当时修筑水塘,而被移请到福昌宫,形成一奇观。持续前行,至大艽宫,古道之旅就此正式展开,偶见布满青苔的石壁题字,颇有淡淡的禅味。步行至鞍部,可顺行向右至溪洲山,向左至头寮山、湳仔沟古道、总督府步道、百吉林荫步道等,稍于溪石亭休息后,可沿下坡路走,至桃51线即为古道出口。大艽芎古道是在地著名的桐花小径,五月雪山间怒放、漂于溪水,各有浪漫风姿。越往山中走,还能欣赏紫蛇目蝶、紫蛱蝶等多种蝴蝶翩翩飞舞于林间,阳光下闪耀的蝶翼,令人看得入神,就像置身于童话世界,是行旅大艽芎的美好回忆。[4]

古道路线

大艽芎古道从头寮加油站旁的小路进入,经过竹篙厝、头寮大埤,从大埤旁的产业道路往湳仔沟山,走到尽头就是“大艽宫”,古道的登山口就在庙旁。从入口往上约二十分钟,就爬到了溪洲山的鞍部,从这里前行而下,就可以到达湳仔沟尾、怀德桥和龙珠湾,这整条路就是大艽芎古道。另外在鞍部向右走可往大湾、水井、溪洲山到石门水库的坝顶,向左则通往头寮山、慈湖、草岭山、百吉林荫步道白石山、金面山等地,这两条步道原来只是台电人员修保线路的小径,如今却成了登山健行的热门路线。

一般的路线从大艽宫出发,经过鞍部往右到菩提岭观景台,再向前行到岔路右转,往下环绕一圈又回到大艽宫,全程约一个半小时。

自然生态与乡土植物

这条棱线是溪洲山脉的一部份,沿途的自然生态丰富,有好几处视野展望辽阔,尤其在“菩提岭观景台”,夜晚观星最佳,白天则可欣赏水库集水区及头寮大埤的湖畔美景,以及从湖口台地、桃园台地、林口台地到八里、观音山和部份台北盆地的风光尽收眼底,更可遥想几十万年前大汉溪的前世--古石门溪,如何历经了沧海桑田,从古石门冲积扇孕育出湖口台地,到地壳变动导致河道不断北移而创造了桃园台地,最后因台北盆地的陷落,在三万年前的“河川袭夺”中,命运的绳索把古大汉溪和古新店溪连接了起来,竟然在几万年后造就了大溪几十年的繁荣。

大艽芎古道的海拔从入口的250公尺高左右,到溪洲山的鞍部约400公尺高,再下降到250公尺高的怀德桥,而整条棱线约在400至500公尺高之间,其中的头寮山(493m)、溪洲山(577m)、白石山(573m)山顶展望都非常辽阔。依著季节变换,蓊郁的山林披上了不同颜色的衣裳,从二、三月早春嫩绿的相思树和枫香新芽,四、五月油桐和相思树的花朵,把绿色的外衣加上了黄白相间的彩妆,而酸藤点缀著玫瑰红般的小花朵,山林显得更加活泼热闹了。

山区气候湿润,林相多为低海拔阔叶林和次生林,其中蕨类种类颇多,笔筒树、鬼莎萝、观音莲座蕨、芒萁、乌毛蕨、半边羽裂凤尾蕨,以及附生树上的鸟巢蕨、槲蕨、石苇、瓦苇、东方狗脊蕨等;从头寮大埤到古道入口的沿路随处可见紫花霍香蓟、月桃姑婆芋昭和草、棕叶狗尾草、槭叶牵牛、菅芒花、芦苇;古道上还有一些原生树种,如构树、朴树、苦楝、山黄麻、红楠等;另外在日据时期大量栽植的相思树和油桐,做为大溪许多煤矿矿坑所用的枕木和木架,在春夏的季节中有著“五月雪”和“满山黄”的美丽景象。此外还可见到黄藤、菝契、双面刺、鸭脚木、野桐、干花榕、枫香、酸藤、火炭母草杜若植物,尤其是秋天开花的飞扬草、竹叶草、水竹叶、鸭跖草、蓝猪耳、白匏仔、大头茶、倒地蜈蚣、何首乌、野牡丹、菅芒花,加上枫香等红叶植物的红叶点缀其中,东北季风带来的薄雾和风声,让秋天的大艽芎古道更增诗意几分。尤其这些植物多是人们生活常运用到的乡土植物喔!

在动物生态方面,秋天的头寮大埤和古道上,可以见到像小白鹭、大白鹭、夜鹭(暗光鸟)、水避仔、苍鹭、大冠鹫、竹鸡、红冠水鸡翠鸟巨嘴鸦树鹊、小弯嘴画眉、五色鸟小啄木粉红鹦嘴绣眼画眉等的鸟类。蛙类方面则有古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面天树蛙、泽蛙、盘古蟾蜍等等。其他还有赤腹松鼠、人面蜘蛛、银腹蜘蛛、古氏棘蜘、锹形虫独角仙、孔雀蛱蝶、蛇目蝶、凤蝶螽斯、蝗虫、攀木蜥蜴、皇蛾幼虫等等,在春夏季节的夜晚还可见到红胸黑翅萤、黑翅萤、端黑萤、台湾山窗萤等萤火虫呢!

地形及人文景观

竹篙厝

在传统建筑中,“竹篙厝”是指民宅中“一条龙”的建筑形式,没有护龙只有正身的民宅。但是以建筑材料来说,这里以前可能有许多以竹子编造的房屋,所以称为“竹篙厝”。大溪的“小过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的关圣帝君诞辰绕境活动中,都是在此准备了“点心担”,供各社头人们午餐之用,再从这里走山路下到二层河阶的崁头、埔尾、内栅而回到大溪镇上,进入绕境表演活动的最高潮。

头寮大埤

为人工挖凿的埤塘,名为“新福圳”,水源来自山背后的湳仔沟溪及三民的水流东溪,凿山洞引溪水蓄积而成。现在分成两个埤塘,每当秋冬之际,这里的水鸟、候鸟等鸟类相当丰富。在埤塘中央,还有“水上土地公”的传奇故事,要祭拜这水上土地公还得搭乘竹筏进入呢!

大艽宫和三粒石的土地公

位于古道入口处的土地公庙,据当地古先生所述,此土地公年代久远,清光绪年间就有当地垦民供奉,为相当早期的“三粒石”土地公原形,在民国七十六年重建之后,“三粒石”仍保存于庙中。庙内还供奉著许多因缘落难的神像,在庙后还有一棵据说已逾百年的枫香老树。 [5]

视频

2020大艽芎古道上溪洲山

健行映象 - 大艽芎古道上溪州山纵走20191019

2020.04.17【大溪】十一指古道.大艽芎古道 桐花步道

大艽芎古道【古道巡礼20】2020年4月9日星期四🌤️

大艽芎古道赏桐花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1]玩全台湾
  2. [2]健行笔记
  3. [3] 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0227)
  4. [4]桃园观光导览网
  5. [5]田心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