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百吉林蔭步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百吉林蔭步道就是昔日的「石龜坑古道」。 在百吉隧道未貫通之前,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時就已開闢了輕便車路,而成為大溪、八結兩地之間交通往來主要道路; 昭和十九年(1944年)打通了八結隧道,但當時隧道內無燈火,居民走隧道時必須高舉著火把照明以過山洞。 山洞鑿通後,石龜坑古道的輕便路便逐漸沒人走。這個隧道在民國五十七年時重建,並命名為「百吉隧道」。 現在的百吉林蔭步道雖號稱為「桃118公路」,但實際上已無兩地交通的功能,在公路約一公里處,就被欄杆阻擋, 禁止車子進入,而變為一條專供遊客步行的休閒林蔭步道。

舊稱「八結」

百吉,舊稱「八結」,是昔日大嵙崁(大溪)進入角板山、 巴陵地區泰雅族部落的入口,是所謂的漢、 「番」接壤之地。通過百吉隧道的台七線公路, 由大溪前往復興鄉,直通宜蘭,就是著名的北部橫貫公路,是北台灣重要的東西交通動脈。

這條公路其中的一段就是昔日的角板山古道;若由大溪乘船溯大嵙崁溪(大漢溪)而上,也能達八結地區的阿姆坪,然後再前進復興鄉。 八結正位於昔日大嵙崁通往泰雅族山區的水陸樞紐之處, 一百多年來,無論是晚清時期劉銘傳的「開山撫番」,或是日據時代的「理藩計劃」, 都曾經在這個區域留下歷史痕跡,以如此地理位置而擁有多條歷史古道,就不會讓人感到驚訝了。

八結地區的古道,據《細說百吉》一文所述,至少有六條,其中三條為八結與大溪之間的聯絡道路, 分別是「大艽芎古道」、 「湳仔溝古道」、「石龜坑古道」;八結境內村莊之間則有三條聯絡道路,分別是「大溪坪古道」、「二層坪古道」、 「杉仔崎古道」。

這兩條古道分別位於百吉隧道山丘的左右側, 兩條古道的起點與終點則分別在百吉隧道的南北兩端隧道口,而百吉隧道只是一條很短的隧道。 因此古道的距離並不長,只是翻越隧道上方的山頭而已。

總督府步道

從大溪走台七線,百吉隧道大約位於台七線8公里處,過百吉隧道後右轉桃51線(承恩路),往龍珠灣、湳仔溝的方向,約0.5公里, 就可看見「湳仔溝古道」的標誌, 步道入口旁有一家「客家麵」小吃店。

「湳仔溝古道」,又被稱做「總督府登山步道」,「總督府」這個名稱令人好奇。「客家麵」則是有點名氣的小吃店,顧名思義, 以客家口味的麵點為主。這家小吃店其貌不揚,只是以木頭搭建、鋪石棉瓦的簡單小吃店,但名氣不小, 不時有人遠道開車來這裡吃客家麵。

循著指標往湳仔溝古道走,一小段上坡柏油路之後,就看見往古道山徑的岔路, 標誌寫著「湳仔溝古道30分鐘」,路程果然簡短。進入古道,約走一、兩分鐘,古道就鑽進入竹林裡, 竹林幽徑,步道鋪滿枯竹葉,踩踏鬆軟舒適,幽意盎然。約五、六分鐘,穿出竹林,可以望見湳仔溝地區的湳仔溝溪, 經濟部水利署目前正在整治這條溪,沿河建步道小橋,溪岸護堤斜坡鋪植綠草,從山上望下去,蜿蜒的溪流宛若一條綠色小

繼續往上走,出現陡上的枕木階梯,樹木之間還綁有繩索供登山者扶持,這段陡上路約三分鐘而已, 來到上方處,又恢復為平緩的上坡路,大約又四、五分鐘,來到了鞍部。從客家麵爬到鞍部,大約花了二十分鐘。 這裡是各路古道交會的路口。湳仔溝古道直走越嶺而下,可抵達百吉隧道口;若在此處往左,可通往頭寮山(湳仔溝山), 山頂有一日據時期的總督府圖根補點,繼續向左走,可接大艽芎古道、溪洲山; 從鞍部此處向右走,則山徑可橫越百吉隧道的正上方,通往「百吉林蔭步道」。

「湳仔溝古道」為何被稱做是「總督府步道」呢?據報紙的報導,是源自於日據時期的「枕頭山之役」。 當時日軍出兵圍剿角板山的泰雅族,經過激烈的戰鬥之後,其中一名抗日領導者在湳仔溝山麓被俘, 日軍隨即以無線電請示總督府如何處置,得到「就地處決」的指示,日軍便將該首領帶至山頂廣場斬首示眾,於是「總督府」之名便流傳至今。

石龜坑古道

從百吉隧道北口橫越馬路(台七線)到對面,就看到「百吉林蔭步道」的標誌。

百吉林蔭步道就是桃118公路,它翻過山丘, 然後從石龜坑橋附近下山,再繞至百吉隧道的南口,接回台七線,全長約3公里。

百吉林蔭步道就是昔日的「石龜坑古道」。 在百吉隧道未貫通之前,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時就已開闢了輕便車路,而成為大溪、八結兩地之間交通往來主要道路; 昭和十九年(1944年)打通了八結隧道,但當時隧道內無燈火,居民走隧道時必須高舉著火把照明以過山洞。 山洞鑿通後,石龜坑古道的輕便路便逐漸沒人走。這個隧道在民國五十七年時重建,並命名為「百吉隧道」。 現在的百吉林蔭步道雖號稱為「桃118公路」,但實際上已無兩地交通的功能,在公路約一公里處,就被欄杆阻擋, 禁止車子進入,而變為一條專供遊客步行的休閒林蔭步道。[1]

早在百吉隧道修築之前,大溪通往角板山、巴陵等復興山區大多是經由百吉步道(舊名石龜坑古道),從清代到日據時期一直以來都是交通重要幹道。民國33年隨著百吉隧道輕便鐵路通車,百吉林蔭步道不再扮演交通樞紐的角色。民國38年起,慈湖列管為軍事管制區,從此讓這百吉步道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這一隱身長達半世紀之久,也因此讓區域自然生態免於開發而被破壞。

來百吉步道不只是歷史人文的洗禮,也可體驗豐富無比的自然風貌。春至秋季可尋訪黑翅螢、山窗螢,跟著點點螢火在夜暮時分享受山林靜謐;冬季來訪有機會與黃嘴角鴞、竹雞、台灣藍鵲灰喉山椒鳥等常見鳥種相見歡,驚喜無限;沿路藏著多樣的植物,最具知名的油桐花,每年花季五月雪灑落蜿蜒林徑,增添浪漫情懷。此外,還可見到杜鵑、山棕、腎蕨、筆筒樹、大葉桉等樹種,黑鳳蝶、蛇目蝶、竹紅弄蝶、端紫斑蝶穿梭其中。

全程2.8公里的百吉林蔭步道全程皆是寬闊柏油路面,僅供遊客行走,沒有一般古道陡峭坡度,可說是一條無年齡限制的入門步道,適合親子共遊。沿路享受原始山林浴,芬多精與負離子喚醒身心,感受極致放鬆。遠眺山下大溪全景,品味無邊界視野,絕對不虛此行。百吉林蔭步道另可近接大艽芎古道、溪州公園等特色景點。 <ref>[2]桃園觀光導覽網< /ref>


視頻

大溪一日遊 舊百吉隧道 湳仔溝古道 阿姆坪生態公園 頭寮水中土地公 慈湖水舞光雕秀

大溪舊百吉隧道 │【毛家日常】桃園大溪舊百吉隧道&百吉林蔭步道 遇到蛇?! / Old Baiji tunnel

用鏡頭帶各位走訪舊百吉隧道及百吉林蔭步道

溜小鬼 EP35 有天然冷氣の舊百吉隧道

🌲大溪舊百吉隧道🌲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