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川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川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境内,地处柏林沟、卫子、王家等乡镇的交汇处,是由河流、沼泽、水库构成的复合型湿地公园,总面积390.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27.55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32.66%,规划区内湿地特色突出、生态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厚重、物种丰富多样,素有“小九寨”之美誉。

湿地公园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实行分区管理

位置境域

四川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境内,地处柏林沟、卫子、王家等乡镇的交汇处,总面积390.5公顷。

地理环境

地质地貌

湿地公园地质构造为龙门山北东向华夏式构造体系,位于摩天岭构造带之南、米仓上构造带之西,北东走向,插入摩天岭、米仓山构造带内。大部分地区属白垩系下统城墙岩群地址岩层,是继侏罗系沉积之后又一套河湖相间的红色碎屑岩构成,砾岩、砂岩、泥岩呈互层产生,厚度在1300m左右,岩相岩性变化较大。

土壤

湿地公园及周边区域有4个土类、7个亚类,林业用地土壤有紫色土、山地黄壤、新冲击土三类,以前两类为多。紫色土因发育于紫色母岩,发育较浅,土壤质地以中壤、重壤居多,沙土及粘土较少酸碱度微酸性至微碱性,以中性及微碱性为主,土壤含N、P、K元素较多,保水保肥力较强,一般分布于海拔700m以上。山地黄壤属砂岩和页岩石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有沙壤和粘壤,一般分布在海拔700m以上。新冲击土主要分布于沿河两岸,海拔一般在300-500m左右,土层深厚、肥沃。

气候

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春多风,夏秋多雨,冬暖夏热,秋季凉爽,降雨集中,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全年平均气温17.0℃,公园内日照时数最多是在8月,最少是12月,年平均日照数1370.0h,太阳辐射总量年均91.67cal/cm2。

湿地公园内年平均相对湿度70%左右,冬春较干燥,多年平均降雨量812.9mm,3-6月降雨量68.1mm,多年年平均蒸发量1499mm,3-6月蒸发量162.3mm。

水文

湿地公园内柏林湖流域面积420km2,集雨面积320km2,总蓄水、提水能力约3亿m3,一般年份总蓄水两2.8亿m3,公园内湿地水量随着季节变化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变化幅度不大,7-10月份因降水增多水位有所升高,枯水期与丰水期水位相差3-4m,整个公园在丰水季节没有洪涝灾害。

资源情况

植物资源

(1)植物种类

湿地公园内现有已查明植物45科92属119种。其中苔藓类植物6科7属9种;蕨类植物5科7属16种;裸子植物3科6属6种;被子植物31科72属88种。总计45科92属119种,是一座天然的基因博物馆[1]

(2)植物区系

湿地公园森林植被按中国植被区划其自然区系隶属泛北植物区,中国-日本植物亚区的华中植物区;按四川省的植被区划属东部湿润森林植被区、常绿阔叶植被带。

(3)主要植被类型

湿地公园是一个由多种生态要素组成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类型复杂多样,其水生生态类型是指湿地中长期或短期地表有积水区域的生态类型,它以水生生物为主,其中芦苇占绝对优势。水生生态类型有着季节性的变化,夏季时,积水较多,库塘水量供应充足;而在其余季节水量较少,除库塘外地表几乎无水。湿地公园的陆地生态类型主要是指其中的台地草丛和周围的荒草丛生态系统类型,陆地生态类型内的植物以天然生长的旱生荒草为主,半人工生态系统是指经过认为改造,具有人为因素影响的生态类型,主要包括人工堰塘和库堤林带生态系统。林带生态系统是湿地公园以木本植物为建群种的生态系统,有三个层次,即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

主要树种有柏木(Cupressusfunebris.)、青冈(Cydohaianopsis myisinalholia BI.)等。

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分为沉水、浮水和挺水植物群落,其中沉水植物有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 L.)等,浮水植物有大漂(Pistia stratiotes)等,挺水植物有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l)、菖蒲(Acorus calamus Linn)等。

动物资源

湿地公园内以白鹭等水鸟作为湿地野生动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类群,灵敏的反应着湿地环境的变化。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对已有的原始调查资料加以整理,经初步统计,在湿地公园[2]及周边区域内发现野生脊椎动物共计52种,隶属于22目32科.其中:哺乳动物6目7科12种;鸟类11目17科23种;两栖类2目4科9种;鱼类1目1科3种;爬行类2目3科5种。总计22目32科52种,是重要的科考研究资源。

视频

四川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 相关视频

为了美丽的家园|四川广元柏林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掠影!
千古灵秀柏林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