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呼伦湖湿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呼伦湖湿地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呼伦湖(达赉湖)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大草原中部,呼伦湖及其湿地被称为呼伦贝尔“草原之肾”。在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呼伦湖湿地

占地面积:水域面积达2339km2

地理位置: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大草原中部

景点级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基本介绍

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呼伦湖保护区)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西部,横跨 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 满洲里市行政区域,北距满洲里市中心40km,地处 大兴安岭西麓、蒙古高原东侧,南与蒙古国接壤。区内的呼伦湖水域面积达2339km2,在其水系内有大小河流80条。达赉湖保护区湿地占32.53万hm2,草甸占40.83万hm2,沙地占0.64万hm2。保护区的保护类型是内陆湿地及水域生态系统,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生态系统和以鸟类为主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呼伦湖保护区属典型的内陆湿地,主要湿地类型包括永久性河流、湖泊、灌丛湿地等,符合《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指定标准的5、6、7、8,该湿地正常状况下维持了20000只以上水禽。1986年经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1990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自治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经中、蒙、俄三国政府商定,由中国的达赉湖自然保护区、蒙古国的达乌尔自然保护区、俄罗斯的邦达乌尔斯克自然保护区共同组成“CMR——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呼伦湖保护区还与美国俄勒冈州玛洛尔国家野生动物庇护地结成了姊妹保护区。2002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批准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物种资源

呼伦湖是亚洲中部干旱地区最大的 淡水湖,湖中水生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湖泊、河流、苇塘、沼泽湿地、草甸和草原等构成了保护区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区内有哺乳动物13科35种;鸟类304种;两栖爬行类2科2种;鱼类6科30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白鹤白头鹤黑鹳大鸨金雕玉带海雕白肩雕遗鸥等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枕鹤、灰鹤、大天鹅等4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羊在保护区内也有分布。   

鸟类中夏候鸟和留鸟是主体,占种类总数的80%。蓑羽鹤、红腰杓鹬、小杓鹬和白头鹞等世界濒危种在保护区内均有分布。达赉湖湿地是我国东部内陆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东北亚—澳洲迁徙水禽停歇的驿站。保护区有植物653种,其中药用植物150余种。达赉湖保护区位于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的交错带,为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3℃~0.4℃之间,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42.7℃;10℃有效积温2336~2675℃;无霜期110~160天;年均降水量为247~319mm,年均蒸发量为1636mm。本地区全年以西北风为最多风向,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大风、白灾(雪灾)、黑灾(冬季无雪)、冷雨湿雪、暴风雪。

保护特点

呼伦湖保护区自然景观具有典型草原向草甸草原过渡的特点,具有典型性的和代表性。呼伦湖土壤类型主要包括草甸土和沼泽土。呼伦湖地区属于呼伦贝尔高平原的一部分,为呼伦贝尔高平原上的唯一低地,在蓄洪、 滞留沉积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地质构造上是东亚巨型 多字型构造体系的内陆华夏沉降带的一部分。地貌可划分为湖盆,低山丘陵、湖滨平原和冲击平原、沙地、河漫滩及高平原几种类型。达赉湖水系包括达赉湖、哈拉哈河、贝尔湖、乌尔逊河、乌兰诺尔、 克鲁伦河、达兰鄂罗木河等。河流总长度为2374.9km,总流域面积(国内部分)37214km2。呼伦湖的蓄水量为138.5亿m3,渗透压力大,对地下水的补充有着重要作用。呼伦湖水体边缘生长有许多芦苇及水生生物,且水域面积大,生物降解能力强,对水质保护也有重大意义。呼伦湖湿地还是疣鼻天鹅和鸿雁在中国的重要繁殖地之一。

作用意义

呼伦湖湿地为保持和改善本地区气候条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保持地下水位,维持呼伦贝尔草原的可持续利用。呼伦湖湿地也是研究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的重要研究场所,并以其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基地。[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