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文名: 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西北部

气候条件: 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 41583hm²

类 型: 自然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级 别: 国家级

批准时间: 2012年1月

保护动物: 东北虎

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西北部。保护区北与黑龙江省三合屯林业局接壤,西与吉林省蛟河市相邻,南界、东界与黄泥河林业局接壤。属自然生态系统类别、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7°51′-128°14′,北纬43°55′-44°06′,保护区总面积41583hm²。其中核心区面积16699.73 hm²,缓冲区面积11019.5 hm²,实验区13863.77 hm²。

2012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历史沿革

2000年4月,吉林省人民政府以吉政函22号《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吉林黄泥河自然保护区的批复》文批准建立吉林黄泥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201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布河北青崖塞等28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文批准黄泥河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称“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西北部,是吉林省黄泥河林业局的经营区。保护区北与黑龙江省三合屯林业局接壤,西与吉林省蛟河市相邻,南界、东界与黄泥河林业局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27°51′-128°14′,北纬43°55′-44°06′。

气候

保护区处于中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据额穆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为2.4℃左右,最冷月为1月,月均温为-19.2℃;最热月7月,均温为20.6℃,极端最高温度为35.6℃,极端最低温度为-39.4℃。日照时数为2446h,日照百分率为55%,≥10℃活动积温在2000℃左右。年降水量大约为632mm。最大积雪深度出现在12-1月间,最大积雪深度可达55cm。无霜期120天左右。盛行西风,平均风速为2.8m/s,最大风速为19.3m/s。由于地形差异显著,保护区南部的气候状况明显不同

保护区北部地势高峻,属于冷湿气候。由于地势差异显著,气候类型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自下而上可分为4个垂直气候带:山地针阔混交林气候带、山地针叶林气候带、山地岳桦林气候带、高山偃松气候带。

地貌

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受到内营力和外营力的共同作用,内营力是现代地貌的基础,控制着地貌形态的总体格局,包括断裂活动,地壳运动和新构造运动。外营力对于地貌形态起到再塑的作用。本地区外营力主要包括流水作用、冰缘作用两大类型。

流水地貌:牡丹江一级支流,珠尔多河马鹿沟河等河流塑造了本区河谷地貌;保护区北部以侵蚀剥蚀中山地貌为主;珠尔多河中下游及威虎河的河谷较为宽阔,河床以砾石为主,下游河床多粗沙堆积。河漫滩广阔平坦,排水条件较差,在季节性冻融作用的参与下,普遍发育泥炭沼泽。沿河普遍发育一级阶地,相对高度为10~15 m。

冰缘地貌:保护区内冰缘地貌主要包括石海、石河。分布在高大突兀的山顶或顶坡上,以区内张广才岭主峰老白山处发育最为典型,与长白山地貌景观具有明显差别。

面积范围

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1583hm2。其中核心区面积16699.73 hm²,缓冲区面积11019.5hm²,实验区13863.77 hm²。包括老白山马鹿沟小白珠尔多河威虎河都陵等6个保护站。

资源特点

①物种多样性。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资源丰富。经初步考察,植物物种有863种,其中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植物人参。野生动物341种。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动物有东北虎、东北豹、金雕、紫貂和原麝等32种。

②物种的稀有性和濒危性。保护区地处东北虎历史分布区的中心地带,是中国现存的东北虎分布区之一,是中国内陆唯一一处东北虎的栖息与繁殖地。近10年期间,先后多次发现野生东北虎的足迹、粪便,并发生东北虎伤牛马事件近20起。保护区及其周边记录到虎的数量达3-4只,中国东北虎野生种群仅20只左右,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缘,黄泥河保护区东北虎占中国现存野生东北虎的15%,充分体现了本区物种的稀有性和珍贵性。保护区已被中国国家列入东北虎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第一优先区。

自2009年以来,保护区在野外调查监测过程中多次采集到东北豹的活动信息。

③新的沼泽类型。保护区湿地类型多样。有修氏苔草—塔头棉花莎草沼泽;落叶松—油桦—修氏苔草沼泽;灰毛柳—大穗苔草沼泽等。在老白山顶海拔1690米处,有偃松—狭叶棉花莎草—泥炭藓沼泽,面积约10公顷。该沼泽为中国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的泥炭藓沼泽湿地类型。

④代表性。保护区植被垂直带是中国温带山地典型带谱之一。植被类型多样,有原始性的红松阔叶混交林、鱼鳞云杉暗针叶林、岳桦云杉混交林、岳桦矮曲林、偃松矮曲林、亚高山草甸和高山泥炭藓沼泽等。自下而上可分五个垂直带谱:海拔800m以下为夏绿林带;800—1050m之间为红松阔叶混交林带;1050—1350m之间为鱼鳞云杉暗针叶林带;1350—1640m之间为岳桦林带;1,640m以上为偃松林带。保护区植被比长白山多一个偃松林带,比大兴安岭英吉里山多一个岳桦林带。保护区植被垂直带具有从温带向寒带过渡的特点。

⑤自然性。保护区植被保存完整,绝大多数仍然保持着原始状态,人为干扰少,是珍稀濒危物种理想的栖息地。

⑥水源涵养和调节气候的功能。保护区是松花江上游,牡丹江一级支流,珠尔多河的河源区。山地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又有大面积的林间草丛沼泽。因此,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蓄水调洪等都起着巨大作用。

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是以保护北温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主要特点是植被垂直带谱分布明显,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湿地类型多。主要保护对象:一是保护本区特有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谱,二是保护本区特有的偃松—狭叶棉花莎草—泥炭藓沼泽。三是保护东北虎等多种珍稀濒危物种。四是保护冰缘地貌中的石塘、石海、石流坡等原始自然景观。

植物

通过初步考察,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计134科863种。由于海拔垂直落差大,地形复杂,保护区植物群落类型极为丰富,区内的植被型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草甸、沼泽、水生植被7种群系40种,群丛类型74种:

针叶林植被型

在保护区内,针叶林植被型有群系3个,群丛类型9个:①黄花落叶松林群系;②鱼鳞云杉林群系;③辽东冷杉林群系。

针阔混交林植被型

该植被型有群系类型7个,群丛类型11个:①蒙古栎、红松林群系。②枫桦、紫椴、红松林群系③千金榆、沙冷杉、红松林群系。

紫椴、水曲柳、红松林群系

鱼鳞云杉、红皮云杉、辽东冷杉、红松林群系:②春榆、水曲柳、红松林群系。③春榆、红松林群系

落叶阔叶林植被型

①山杨林群系和大青杨林群系 ②白桦林群系和岳桦林群系 ③山杨、白桦林群系

④蒙古栎林群系和蒙古栎、黑桦林群系 ⑤水曲柳-胡桃楸群系 ⑥色木槭、紫椴林群系

⑦水曲柳、白桦群系⑧胡桃楸、糠椴林群系⑨水曲柳、胡桃楸、白桦林群系⑩赤杨林群系。

灌丛植被型:①榛丛群系 ②胡枝子灌丛群系 ③叶底珠灌丛群系 ④偃松灌丛群系

草甸植被型:①以臌囊苔草为主的杂类草草甸群系 ②以小叶为主的杂类亚高山的山草甸群系

沼泽植被型:黄泥河保护区,有四种沼泽类型分布,其中,矿养泥炭沼泽和森林沼泽是该保护区中的主要沼泽类型。

水生植被型:保护区内水生植被分布于保护区内山间谷地的湖泡中,有时也分布于流速缓漫的沼泽化溪流中。

动物

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182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东北虎、紫貂、水獭、黑鹳、白鹳、中华秋沙鸭及金雕7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棕熊、黑熊、马鹿、鸳鸯、花尾榛鸡等20种,为重点保护对象。特别对调查确认区内尚存的2只东北虎严加保护。

旅游资源

位于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的老白山原始生态风景区集神奇美丽、原始自然于一身,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有观赏、研究、科考保护价值。原始森林、大峡谷、九阶瀑布群、岳桦矮曲林、偃松林、高山石海、石流坡、高山湿地、高山花园、亚高山草甸等奇特的原始自然景观。

保护现状

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建区以来,成立了保护区管理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设立5个职能部门和6个保护管理站。编制了《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制定了保护区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

在搞好基础设施的同时,开展东北虎及其种群密度调查、冬季有蹄类动物种群及数量调查,建立保护网络系统,定期巡护,科学监测,严格执法,科学地保护野生动植物。

重视社区共管。宣传《吉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补偿办法实施细则》,减少野生动物对当地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缓解和消除野生动物保护与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的产生的矛盾。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地位价值

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是东北虎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廊道,高山湿地、冰山地貌在中国国内罕见,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关视频

森林视界——吉林黄泥河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