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榆

中文名稱:春榆

外文名稱:Ulmus pumila L.

別稱:家榆、榆錢、榆樹、粘榔樹家榆、白榆

目科:蕁麻目、榆科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春榆(學名:Ulmus pumila L.):又名榆樹白榆等,素有「榆木疙瘩」之稱,為榆科落葉喬木,幼樹樹皮平滑,灰褐色或淺灰色,大樹之皮暗灰色,不規則深縱裂,粗糙;小枝無毛或有毛,無膨大的木栓層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圓形。葉橢圓狀卵形等,葉面平滑無毛,葉背幼時有短柔毛,後變無毛或部分脈腋有簇生毛,葉柄面有短柔毛。花先葉開放,在生枝的葉腋成簇生狀。翅果稀倒卵狀圓形。花果期3-6月(東北較晚)。

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區,朝鮮、前蘇聯、蒙古也有分布。生於海拔1000-2500米以下之山坡、山谷、川地、丘陵及沙崗等處。

形狀

​落葉喬木,高達25米,胸徑1米,在干瘠之地長成灌木狀;幼樹樹皮平滑,灰褐色或淺灰色,大樹之皮暗灰色,不規則深縱裂,粗糙;小枝無毛或有毛,淡黃灰色、淡褐灰色或灰色,稀淡褐黃色或黃色,有散生皮孔,無膨大的木栓層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圓形,芽鱗背面無毛,內層芽鱗的邊緣具白色長柔毛。葉橢圓狀卵形、長卵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8厘米,寬1.2-3.5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偏斜或近對稱,一側楔形至圓,另一側圓至半心臟形,葉面平滑無毛,葉背幼時有短柔毛,後變無毛或部分脈腋有簇生毛,邊緣具重鋸齒或單鋸齒,側脈每邊9-16條,葉柄長4-10毫米,通常僅上面有短柔毛。花先葉開放,在生枝的葉腋成簇生狀。

翅果近圓形,稀倒卵狀圓形,長1.2-2厘米,除頂端缺口柱頭面被毛外,余處無毛,果核部分位於翅果的中部,上端不接近或接近缺口,成熟前後其色與果翅相同,初淡綠色,後白黃色,宿存花被無毛,4淺裂,裂片邊緣有毛,果梗較花被為短,長1-2毫米,被(或稀無)短柔毛。花期4~5月;果熟期5~6月。[1]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2500米以下之山坡、山谷、川地、丘陵及沙崗等處。

陽性樹種,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擇土壤,適應性很強。根系發達,抗風力、保土力強。萌芽力強耐修剪。生長快,壽命長。能耐乾冷氣候及中度鹽鹼,但不耐水濕(能耐雨季水澇)。具抗污染性,葉面滯塵能力強。

在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之沖積土及黃土高原生長良好。可作西北荒漠、華北及淮北平原、丘陵及東北荒山、砂地及濱海鹽鹼地的造林或「四旁」綠化樹種。

分布地域

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區。長江下游各省有栽培。朝鮮、前蘇聯、蒙古也有分布。

  1. 有序列表項

價值

供家具、車輛、農具、器具、橋樑、建築等用。樹皮內含澱粉及粘性物,磨成粉稱榆皮面。摻合麵粉中可食用,並為作醋原料;枝皮纖維堅韌,可代麻制繩索、麻袋或作人造棉與造紙原料;幼嫩翅果與麵粉混拌可蒸食,老果含油25%,可供醫藥和輕、化工業用;葉可作飼料。嫩果(俗稱「榆錢」)可食[1],樹皮、葉及翅果均可藥用,能安神、利小便。也是抗有毒氣體(二氧化碳及氯氣)較強的樹種 植物體含beta-固淄醇、植物醇,豆淄醇等多種淄醇類及鞣質,樹膠,脂肪油。

藥用

以果實(榆錢)、樹皮、葉、根入藥。榆錢,春季未出葉前,採摘未成熟的翅果,去雜質曬乾。樹皮,剝下樹皮曬乾,或夏秋剝下樹皮,去粗皮 曬乾或鮮用。葉,夏秋採摘,曬乾或鮮用。根皮秋季採收。

性味歸經:榆錢:微辛,平。皮、葉:甘,平。

功能主治: 榆錢:安神健脾。用於神經衰弱,失眠,食欲不振,白帶。

皮、葉:安神,利小便。用於神經衰弱,失眠,體虛浮腫。內皮:外用治骨折,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榆錢:1-3錢;皮、葉3-5錢。接骨以內皮酒調包敷患處,止血用內皮研粉撒布患處。

園林

榆樹樹幹通直,樹形高大,綠蔭較濃,適應性強,生長快,是城市綠化、行道樹、庭蔭樹、工廠綠化、營造防護林的重要樹種。在干瘠、嚴寒之地常呈灌木狀,有用作綠籬者。又因其老莖殘根萌芽力強,可自野外掘取製作盆景。在林業上也是營造防風林、水土保持林和鹽鹼地造林的主要樹種之一。

植物文化

榆木,素有「榆木疙瘩」之稱,言其不開竅,難解難伐之謂。其實,老榆木更象一個善解風情的「市場」老手,不管是王榭堂前,還是百姓後院,都見它的瀟瀟佇立的身影,豪放爽朗的笑聲,點綴裝飾的才情。雅俗共賞的老榆木,以自己堅韌的品性,厚重的性格,通達理順的胸懷,占據着市場巨大的份額,贏得了眾人一致的好評和讚賞。

榆木木性堅韌,紋理通達清晰,硬度與強度適中,一般透雕浮雕均能適應,刨面光滑,弦面花紋美麗,有「雞翅木」的花紋,可供家具、裝修等用,榆木經烘乾、整形、雕磨髹漆、可製作精美的雕漆工藝品。在北方的家具市場隨處可見。

榆木與南方產的櫸木有「北榆南櫸」之稱。且材幅寬大,質地溫存優良變形率小,雕刻紋飾多以粗獷為主。是木中的偉男,大丈夫。榆木有黃榆和紫榆之分。黃榆多見,木料新剖開時呈淡黃,隨年代久遠顏色逐步加深;而紫榆天生黑紫,色重者近似老紅木的顏色。所以,北方家具以榆木為最大宗,有擦蠟做,也有擦漆做。榆木與其它材質共生,山西、山東、河北、河南等古家具大省隨時可見榆木家具的蹤跡。榆木家具製作年代跨度也大,從明早期至清晚期從未停止生產,其演變過程、地域特點都非常清晰。早期的榆木家具以供奉家具為主,比如供桌供案,形制古拙,多陳設在寺廟、家祠等處,因而才能保留至今。有一榆木雕制的木盆,無漆無飾,經長久撫摸和空氣氧化,包漿油亮奪目,木紋蒼老遒勁。百年遺物,完整無缺,撫之心動如酥,仿佛撫摸歲月滄桑的容顏。

白木也可以收藏,是指明朝的榆木和清朝的楠木。但由於榆木的天然紋路美觀,質地硬朗,紋理直而粗獷豪爽,再加上榆木所特有的質樸天然的色彩和韻致,無不與古人所推崇的做人理念相契合。所以,從古至今,榆木倍受歡迎,是上至達官貴人、文人雅士、下至黎民百姓製作家具的首選。

就其歷史而言,從有了家具的時代開始,便有了榆木家具。榆木家具所代表的不僅是一種傳統,更是一種文化,一種品味,一種格調。所以,榆木家具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收藏並玩賞。因此,在收藏榆木家具時,必須從工藝着手,雕工既要細膩,線條還要流暢;既要看品相是否完整美觀,還要看做工是否精細完美,如供桌用具的製作一般比較精細,其價值甚至要比一大件家具都要高。

收藏家看它能否保值,主要有以下的考慮:

①形態美家具的造型,無論繁複、簡潔,都要看它是否耐看。②材質優異,原木材料可以長久保存,這樣,愈用愈溫潤。③做工考究,典雅大方,清秀雋逸,審美意向好。當然要想得到一批雕工好、品相完整的古典榆木家具,也是難能可貴的。即便如此,若能擁有一兩件榆木家具,也足以點綴居室,蓬蓽生輝了。

知名榆樹

榆樹三兄弟

齡:450 年

此樹位于吉林省農安縣萬順鄉光輝村四社廟西屯。樹高15米,胸徑170厘米,樹冠覆蓋面積230平方米。主幹低矮,三大主枝連生在一起。一枝向上,一枝平臥,錯落有致,樹姿十分優雅。

傳說很多年以前,這裡有一個大財主,他有3個兒子。長大成人後,父親要給他們分家立戶,但3個兒子說什麼也不同意。他們說只有團結在一起,齊心協力,日子才會興旺發達。父親聽了十分高興。後來,他們的日子果然越過越好。去世後他們葬在一起,然後長出了這棵連體樹,表明三兄弟世代同心。

古豹榆木樹

在今陝西省咸陽市永壽縣甘井鎮境內,樹高近20米,樹粗6.71米,主幹粗大,其樹身7人合抱才能圍繞。樹冠覆蓋面積242平方米,樹冠雄偉,挺拔高大,樹根凸露地面,盤根錯節,酷似蛟龍臥地。

更為神奇的是樹身表皮極似豹皮紋身,四季色變,甚為罕見。該樹齡距今已有1600餘年,全國範圍內僅有四棵,被專家稱為林木中的活化石。

民間傳說

榆樹錢 ,中國民間有食用榆樹錢的習慣,榆樹錢是榆樹的種子。

「榆樹錢」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在東北松花江畔的一個小村子裡,住着一對善良的農夫,老兩口僅靠着種幾畝薄田維持生計,雖然日子過的很苦,但老兩口卻非常善良,看到別人有困難總是傾囊相助,是遠近聞名的好人。

有一天,農夫出去打柴,看到路上躺着一位衣衫襤褸、奄奄一息的老者。農夫動了側隱它心,把老者背回家,老伴看這位老者快要餓死了,就趕緊把家裡僅有的一碗米煮成稀飯給老者吃,老者吃飽了,有了精神,看了看農夫的家,嘆了口氣說:「你們日子過的這這樣苦,還把僅有的一點米給我吃了,真不知怎樣感謝才好」。農婦說:「莫說感謝,天下窮人是一家,家裡人不幫助,還有誰能幫呢」。老者聽了農婦的話,很受感動,從懷裡掏出一粒種子遞給了農婦,說:「這是一棵榆樹的種子,把它種到院子裡,等到長成大樹時,如果遇到困難,需要錢時,就晃一下樹,就會落下錢來,切記不要貪心」。榆樹說完老者就走了。

農夫把這粒種子種到院子裡,果然長出一棵樹來。老兩口精心地侍候着,澆水、除草、施肥,幾年長成了一株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更奇怪的是樹上竟結出了一串串的銅錢。雖然有了這棵樹,老兩口還是靠種地維持生活,只是遇到非常困難或者幫助別人的時候,才到樹下晃下幾個銅錢來。這個消息很快傳了出來,被村裡的一個地主惡霸知道了,他帶着打手,氣勢洶洶的來到農夫家,把農夫趕了出去,霸占了這棵樹。

老地主來到樹下,看着樹上結着一串串銅錢,抱着樹就晃了起來,樹上的銅錢像雨點一樣嘩嘩地落。地主一邊晃樹,一邊哈哈大笑,一邊喊:「我發財了,我發大財了」。地主從早晨晃到中午,最後地主和他的打手都被銅錢埋了起來,壓死了。從此以後,這棵樹就在也不落錢了。

次年,大旱,地里寸草不生,村民們眼看要餓死了。村里幾個淘氣的孩子來到樹下玩,看到樹上又結出了一串串綠乎乎的東西,孩子們感到好奇,就爬到樹上,看到一串串像銅錢一樣的綠東西,忍不住摘下幾片放到嘴,還微微的有點甜,很好吃,孩子們高興的告訴了大人。飢餓的村民們紛紛來到樹下,吃這種綠東西,奇怪的是人們吃了它以後,就不感到餓,還渾身有勁了,全村人就靠這棵樹度過了荒年。[2]

後來,村民們為了紀念這棵曾經救活了全村人性命的樹,又因為她長的像一串串的錢,就給她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榆樹錢」。這樣「榆樹錢」就成了榆樹的種子,它隨風飄下,不論落到哪裡,就在哪裡生根、開花結果。多年以後,這個村子的周圍就長出了一片片的榆樹。

從那以後一遇到荒年,人們就吃榆樹錢來充飢。這個村子有這種奇怪的樹,慢慢的遠近村民都搬到這裡來住,成了很大的村子,人們就把這個村叫榆樹村,人口越來越多,村子規模不斷擴大,就成為了榆樹縣,直到現在的榆樹市。

參考資料

  1. 榆樹錢---味道有點甜,散文網,2014-04-16
  2. 榆樹錢---味道有點甜,散文網,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