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风浣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风浣熊(Typhoon Neoguri,国际编号:1408,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082014,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Florita)为2014年太平洋台风季第八个被命名的风暴。“浣熊”之名是由韩国所提供,来自狗浣熊(韩语:너구리)的韩语发音。

浣熊是一个既强烈又巨大的热带气旋,它在2014年主要吹袭日本,并一度成为当年度西北太平洋最强的热带气旋。系统源自于楚克附近的一个低压槽[1],后于7月3日发展成热带风暴。4日发展成台风之后,隔日遂开始快速增强,期间巩固其既巨大又明确的风眼,并于6日晚间达到强度巅峰。自7日起,台风强度开始由盛转衰,8日浣熊在横过冲绳后,翌日晚上以强热带风暴的强度登陆九州。10日穿越本州南部沿岸后,于7月11日转化为温带气旋,该系统在数日后于鄂霍次克海消散。浣熊在其生命史上严重影响日本和其他国家,其中日本尤为严重,受台风梅雨锋配合产生的暴雨影响,日本全国有5人死亡、67人受伤。总计在日本和韩国造成至少5226万美元的经济损失。该风暴亦是该年度首个在日本造成人员伤亡的热带气旋。

气象历史

2014年6月30日晚上,一个热带扰动在楚克州以东约220公里处的,有着广阔对流的低压槽中生成。日本气象厅在次日晚上报告称,同一地区有一个低压区生成。7月2日晚上,日本气象厅升格其为热带低气压,此后,系统受益于良好的流出而形成了对流带,且处在地区的垂直风切变较弱,所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系统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7月3日凌晨,日本气象厅开始对系统发出公告,并将其命名为“浣熊”。此外,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这个有着混乱而广阔对流的风暴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并给予其编号“WP082014”。当日晚上,该系统的低层环流中心进一步优化,同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系统为热带风暴。

7月4日凌晨,日本气象厅将该系统升格为热带风暴,此时微波成像显示浣熊的眼墙正在发展。下午5时(协调世界时上午9时),日本气象厅将浣熊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并在三小时后将该系统升格为台风,此时浣熊沿着深层亚热带高压脊的南部边缘向西北方向移动。同日晚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该系统升格为台风,此时浣熊已经进一步巩固了它几乎连续的眼墙。7月5日,得益于强劲的全面流出,浣熊快速增强,巩固自己的对流带,并紧紧包裹成一个45公里宽,但参差不齐的风眼。当日中午,浣熊进入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的管辖范围内,被给予了当地名称“Florita”。

7月6日,风暴继续沿深层亚热带高压脊南部边缘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其风眼在这一过程中增大到直径65公里,并且高度对称。微波成像不仅显示了系统南部半圆的小型强烈对流核心和改进的对流带,还显示了在风暴在径向流出支持下进行的快速增强。同日晚上,浣熊的外眼墙开始形成,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仍将浣熊升格为超级台风,并指其眼墙已经开始收缩。此时,日本气象厅分析称,浣熊已达到最高强度每小时175公里每小时(10分钟持续风速,事后的最佳路径上调至每小时185公里)的风速,且气压下降到930百帕斯卡,即27.46英寸汞柱。

7月7日凌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报告称,浣熊已经到达每小时250公里(一分钟平均风速)的最高强度(事后的最佳路径中上调至每小时260公里,并将其升格为五级超级台风)。此时浣熊开始沿深层亚热带高压脊的西南边缘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下,系统的近环形眼不断扩大,形成了一个有着广阔面积而又紧密弯曲的深对流带。然而到了中午,系统西北象限的深层对流遭到侵蚀,这使得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当日稍晚将浣熊降格为台风,不过直径75公里的圆形风眼仍能维持。尽管中纬度西风槽为带来了增强的极向流出,但是它在浣熊的西北象限带来了下沉气流,这明显的阻碍了发展,造成了系统减弱的趋势[2]

视频

台风浣熊 相关视频

超强台风“浣熊”袭击日本 民众淡定面对
日本风劲浪高 强台风浣熊来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