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颱風浣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颱風浣熊(Typhoon Neoguri,國際編號:140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82014,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Florita)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八個被命名的風暴。「浣熊」之名是由韓國所提供,來自狗浣熊(韓語:너구리)的韓語發音。

浣熊是一個既強烈又巨大的熱帶氣旋,它在2014年主要吹襲日本,並一度成為當年度西北太平洋最強的熱帶氣旋。系統源自於楚克附近的一個低壓槽[1],後於7月3日發展成熱帶風暴。4日發展成颱風之後,隔日遂開始快速增強,期間鞏固其既巨大又明確的風眼,並於6日晚間達到強度巔峰。自7日起,颱風強度開始由盛轉衰,8日浣熊在橫過沖繩後,翌日晚上以強熱帶風暴的強度登陸九州。10日穿越本州南部沿岸後,於7月11日轉化為溫帶氣旋,該系統在數日後於鄂霍次克海消散。浣熊在其生命史上嚴重影響日本和其他國家,其中日本尤為嚴重,受颱風梅雨鋒配合產生的暴雨影響,日本全國有5人死亡、67人受傷。總計在日本和韓國造成至少5226萬美元的經濟損失。該風暴亦是該年度首個在日本造成人員傷亡的熱帶氣旋。

氣象歷史

2014年6月30日晚上,一個熱帶擾動在楚克州以東約220公里處的,有着廣闊對流的低壓槽中生成。日本氣象廳在次日晚上報告稱,同一地區有一個低壓區生成。7月2日晚上,日本氣象廳升格其為熱帶低氣壓,此後,系統受益於良好的流出而形成了對流帶,且處在地區的垂直風切變較弱,所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系統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7月3日凌晨,日本氣象廳開始對系統發出公告,並將其命名為「浣熊」。此外,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這個有着混亂而廣闊對流的風暴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其編號「WP082014」。當日晚上,該系統的低層環流中心進一步優化,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格系統為熱帶風暴。

7月4日凌晨,日本氣象廳將該系統升格為熱帶風暴,此時微波成像顯示浣熊的眼牆正在發展。下午5時(協調世界時上午9時),日本氣象廳將浣熊升格為強熱帶風暴,並在三小時後將該系統升格為颱風,此時浣熊沿着深層亞熱帶高壓脊的南部邊緣向西北方向移動。同日晚上,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該系統升格為颱風,此時浣熊已經進一步鞏固了它幾乎連續的眼牆。7月5日,得益於強勁的全面流出,浣熊快速增強,鞏固自己的對流帶,並緊緊包裹成一個45公里寬,但參差不齊的風眼。當日中午,浣熊進入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的管轄範圍內,被給予了當地名稱「Florita」。

7月6日,風暴繼續沿深層亞熱帶高壓脊南部邊緣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其風眼在這一過程中增大到直徑65公里,並且高度對稱。微波成像不僅顯示了系統南部半圓的小型強烈對流核心和改進的對流帶,還顯示了在風暴在徑向流出支持下進行的快速增強。同日晚上,浣熊的外眼牆開始形成,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仍將浣熊升格為超級颱風,並指其眼牆已經開始收縮。此時,日本氣象廳分析稱,浣熊已達到最高強度每小時175公里每小時(10分鐘持續風速,事後的最佳路徑上調至每小時185公里)的風速,且氣壓下降到930百帕斯卡,即27.46英寸汞柱。

7月7日凌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報告稱,浣熊已經到達每小時250公里(一分鐘平均風速)的最高強度(事後的最佳路徑中上調至每小時260公里,並將其升格為五級超級颱風)。此時浣熊開始沿深層亞熱帶高壓脊的西南邊緣向北偏西方向移動。在一個有利的環境下,系統的近環形眼不斷擴大,形成了一個有着廣闊面積而又緊密彎曲的深對流帶。然而到了中午,系統西北象限的深層對流遭到侵蝕,這使得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當日稍晚將浣熊降格為颱風,不過直徑75公里的圓形風眼仍能維持。儘管中緯度西風槽為帶來了增強的極向流出,但是它在浣熊的西北象限帶來了下沉氣流,這明顯的阻礙了發展,造成了系統減弱的趨勢[2]

視頻

颱風浣熊 相關視頻

超強颱風「浣熊」襲擊日本 民眾淡定面對
日本風勁浪高 強颱風浣熊來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