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湾医疗劳动正义与病人安全促进联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医疗劳动正义与病人安全促进联盟

图片来自facebook

台湾医疗劳动正义与病人安全促进联盟(简称医劳盟,英文简称TMAL),为台湾的公益性社团法人,是一个主要由医师护理师自发组成的医疗改革组织。于2012年9月11日成立,以关怀和改善台湾医疗劳动环境和病人安全为出发点而努力,为目前台湾及下一代缔造更好的就医环境。

成立起源

1995年3月,台湾开始实施全民健康保险,使得就医便利性大增。但随著消费者意识抬头,加上台湾社会动辄以刑事诉讼附带民事求偿处理医疗争议事件,台湾医师的刑事诉讼率竟成为世界第一,更是美国医师被起诉率的400倍。

此外,全民健保实施后民众就医次数大增,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数也随著倍增,纷传出医护人员过劳死或伤亡等事件,台湾医护界开始出现改革的声音和出走的浪潮,护理人员大量离职,各大医院甚至因护士荒而缩减或关闭病房,医师也纷纷从急诊科等重症科转到自费医疗的美容整形科[1]。台湾逐渐面临重症病患没人愿意治疗、未来生产开刀可能要出国就医的窘境,形成所谓医疗难民。[2][3]

另外,有鉴于急诊室暴力事件的频繁和急诊资源的滥用,新光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志华于2011年3月在脸书上成立的“抢救急诊室”粉丝专页发起“反暴力、反霸凌”活动,短短一个月就有八千人响应。在这个活动中,粉丝团成员在脸书上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方案,包括急诊室要有警员或驻警维持秩序、二十四小时监控、设置警民连线系统、区隔候诊区与看诊室,管控病人家属进出等等。 这些行动引起行政院卫生署署长邱文达注意,到“抢救急诊室”的脸书贴文。张志华医师之后还与卫生署、中华民国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一起开会,订出许多改进方案。而这样的成果也被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科技学院院长李友专教授发现,以“脸书造成台湾医疗之革新”(Facebook use leads to health-care reform in Taiwan)为题,刊登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刺胳针》(The Lancet)上。说明用脸书凝聚医界共识,进而改变医疗环境是可行之道。于是在一群医师与护理师的推动下,医劳盟的脸书专页在2012年3月26日上线,并在2012年9月11日成立实体组织。

大事纪

2011年11月19日 唐诃德号召医师于脸书成立“白色巨塔秘密花园”(“医师情报交流站”前身)

2012年3月10日 萧蔚全台湾苹果日报发表“马总统来急诊室看看好吗”,呼吁政府重视台湾急诊壅塞的困境

2012年3月13日 张志华召集台湾医护联盟筹备小组

2012年3月26日 建立医劳盟公开脸书粉丝页

2012年4月3日 召开医劳盟发起人共识会议于台北市市长官邸艺文沙龙

2012年4月11日 建立医劳盟部落格

2012年4月17日 医劳盟筹备小组与劳工团体向劳委会递交医师纳入劳基法陈情书

2012年4月18日 医劳盟筹备小组参加医师是否适用职业灾害保护法会议

2012年5月1日 医劳盟参与五一工学联合反剥削大游行、医劳盟社团成立许可申请送件

2012年5月7日 医劳盟参加医师与实习医学生是否纳入劳基法研商会议

2012年5月12日 医劳盟参加台湾护理人员产业工会成立

2012年5月23日 医劳盟参加立法院卫环委员会医疗刑责合理化听证会

2012年7月1日 医劳盟参加高雄大学医疗责任“由刑变民”的可能性探讨座谈会

2012年7月6日 医劳盟参加法务部医师是否除罪化公听会

2012年7月17日 医劳盟参加立法院二代健保需要甚么样的健保会公听会

2012年7月21日 召开医劳盟发起人暨第一次筹备会于新光医院

2012年8月4日 召开医劳盟第二次筹备会于新光医院

2012年8月13日 赖其万教授请益会

2012年8月18日 林世嘉立委见面会

2012年8月19日 商务出版社商谈

2012年8月24日 出版医劳盟创立简史

2012年9月11日 召开医劳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理监事会于台湾大学景福校友会馆

愿景

1. 捍卫医疗人员之劳动人权(labor rights)、维护医疗正义(medical justice)。

2. 确保病人安全(patient safety)、促进全民健康(health promotion)。

目标

1. 联合台湾医护及所有医疗从业人员,捍卫医疗专业、荣誉、尊严、劳动安全与基本人权。

2. 防止不当的医疗健保制度与法制环境损害医护与病患双方的生命与健康。

3. 解决台湾医疗制度崩溃的危机,维护台湾医疗品质,促进病人安全。

六大声明

医界面临许多的挑战,包括六大皆空、医疗崩坏、医护过劳、而健康依旧不平等。但这些都比不上台湾面临的外部挑战,亦即政府全面开放中国医疗机构及社会服务机构来台设置。 台湾医疗现场不当的护病比、医病比、超时工作的劳动条件,及未臻成熟的长照体系,皆因服贸协定开放中国资金前来台湾设置医院及机构而更加险峻。台湾医疗劳动正义暨病人安全促进联盟坚持捍卫台湾人民的健康权及台湾医护劳动正义,对于政府草率与中国签订ECFA及服贸协定、全面开放健康与社会服务业进入台湾、严重违反民主程序、并忽视整顿台湾医护劳动现况,表达严正的抗议,并持续为台湾全民健康照护体系及劳动正义而努力。医劳盟认为健康与社会服务不是商品,不是纯服务业,不能仅由市场和资金决定国家社会安全的规划[4]。其更呼吁台湾卫生福利制度应朝向已开发国家的社会安全制度而努力,才能建立台湾全民最基本的健康保障,并且符合劳动正义与病人安全的最低要求。

医劳盟于2014年提出六大声明[5]

1.反对政府企图以服贸作为解决任何医疗崩毁现况及健保财务困境的手段。

2.依现有的服贸条款,台方受益最大者是在于企图扩张却受限于法规不得从事财务操作的财团法人医院,而过去财团医院的无限制扩张却是医疗崩毁与血汗医疗,甚至造成国家健保财政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强烈要求政府在服贸协定之前,立法强制财团法人医院除现有公开简式报表外,需接受外部第三方会计签核,并依现有国际医疗会计准则规范之,并从严规范财团法人医院盈馀流向,使财团法人医院回归法人的公益性。

3.在医疗崩毁及分级医疗的相关根本问题尚未得到政府正式解决方案之前,反对以服贸协定作为财团法人医院扩张及加速医疗崩毁的帮凶。

4.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医疗开放协定,必须在一个完整的国家医疗健康及产业战略目标之下思考,除了对中国之外,更要考虑周边国家甚至全球医疗产业的竞合,而这个战略目标必须是国家层次的医疗健康及产业远景。没有愿景的论述与现阶段作法,都是支离破碎的短期近利,徒然空耗了台湾优质的医疗国力。

5.针对外籍医事人力执照认可,必须站在全球菁英争夺战的高度来规划,目标应该是各国的医疗顶尖菁英,绝非针对特定国家,或是特定的富二代官二代医二代量身订做。

6.在医疗产业方面,中国医疗市场对台湾医疗产业的最大助力,是在于中国医疗的后台市场,包括医药物流,中医药原料市场,新药研发,医材医药证照取得,长照事业等等。这些台湾的优势产业项目,中方不是尚未开放,就是实务上诸多刁难限制。而这些需要政府替民间产业积极争取的项目,在这次的服贸谈判中完全付之阙如。

2018年11月27日,医劳盟声明稿表示,2018年九合一选举结果民主进步党惨败,是反对《劳动基准法》修恶的人民的怒吼,是民进党背弃改革的一大挫败[6]

修法公听会发言内容

1.财团法人法草案应该同时司法及法制委员会讨论,医疗法中医疗财团法人应该是财团法人法的特别适用规定,财团法人法从上届一直停留在一读阶段,希望能加速修法。

2.财团法人以公益为目的,认为应该提高员工董事的参与,其一是43条中员工董事的名额应视医院规模及员工数按比例提升,例如员工人数越多,员工董事的席次应该也要增加,其二是员工董事应该为薪酬委员会的当然成员。另外员工董事的产生,由员工直接选举,建议增加由工会推派员工董事,鼓励工会的成立。

3.应办理提升员工薪资及补充短缺人力应与办理研究发展,人才培训、健康教育,医疗救济、社区服务、并重,相较于政院版等上述办完之后才提升员工薪资,保障盈馀收入5%改善血汗医院。至于提升员工薪资的落实,应经由董事会中的薪酬委员会审议(员工董事为当然成员),又补充短缺人力,同时至少应搭配护病比的修法,而不是只是评鉴规范人力,除了护理人力的提升以外,也需要调查各医事职类对病人的适当比数,在2025年台湾将迎来20%老年人口的社会,补充医院短缺人力的前提是知道人力短缺多少,才知道如何补足。

4.(1)财团法人承租土地房屋只将租金在财报中揭露并不足够,应该需要更进一步的要求五年内将土地、房舍自有。 建议医疗法第32条应修正为“已设立医疗法人应自修正施行之日起五年内,应符合医疗法人必要财产最低标准第2条第3款、第3条第3款之规定。 (2)公益监察人的落实特别需要突显公益性,建议增加“公益监察人与监察人、董事(长)不得影配偶或二亲等”。 (3)增加财团法人的公开透明,让董事及监察人自我利益揭露;以及财团法人与关系人超过一定额度的交易应经监察人同意并于财报中揭露[7]

影响

在医劳盟成立后的第三天,2012年9月14日,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终于注意到台湾医护的困境,要求行政部门设立医疗纠纷调解与仲裁机制,降低医师须承担的刑事责任。同日,行政院卫生署针对护士荒的问题,提出新的方案,拟开放一般大学生就读二年制学士后护理系;但马上被护理界批评是治标不治本,基层护理工会认为卫生署应从改善护理工作条件和增加护病比著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2012年10月16日,数名立法委员包括民主进步党李应元陈其迈赵天麟台湾团结联盟林世嘉等跨党派立委提案修法,将医疗过失刑责明确化、医疗纠纷处理程序透明化,希望重建医病关系,借此改善医界“五大皆空”(内、外、妇、儿、急诊科)人才流失问题[8]

发展

自2018年12月会员大会起,医劳盟核心核心成员与理监事仅剩16人,论述不同者认为没有发展空间,相继离去,因财务紧缩而解除约聘秘书改为法律顾问,粉专管理者为与“抢救急诊室”“吴鉴宝”相同,为台大金山分院急诊科刘立仁医师。2019年4月尝试办劳动讲座,主体讲者已大部分非自己成员。

参考文献

  1. 张晓卉 台北报导,〈毕业生宁可做白工 也要卡皮肤科缺-台湾医疗大崩盘〉 《康健杂志 (台湾)》,2012年7月
  2. 〈远见杂志: 医生正在喊救命─台湾的病人谁来医〉 《远见杂志 (台湾)》,2012年7月1日
  3. 〈医生跑,护士逃; 健保十五年挂急诊〉 《新新闻杂志 (台湾)》,2012年7月26日
  4. 台湾法实证资料库. 医劳盟针对“中台服贸协议”之正式声明. [2018-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9). 
  5. 医劳盟. 医疗环境更加险峻.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6). 
  6. 苏欣仪. 民进党地方选举大败 医劳盟:这是人民对劳基法修恶的怒吼. 上报. 2018-11-27 [201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8). 
  7. 医劳盟. 修法公听会发言内容. [2017-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 
  8. 李昭安 台北报导,〈立委修法 医疗过失刑责明确化〉,《联合新闻网)》,2012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