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紫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华南紫本品为紫萁科植物华南紫萁的根茎及叶柄的髓部。拉丁植物名:Osmunda Vachellii Hook.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去须根、绒毛,晾晒成干品或当季节采收后可以新鲜使用的一味药材。
中文名/学 名:华南紫萁 /Osmunda vachellii Hook.
形态特征
植株高达1米,坚强挺拔。根状茎直立,粗肥,成圆柱状的主轴。叶簇生于顶部;柄长20-40厘米,粗逾5毫米,棕禾秆色,略有光泽,坚硬;叶片长圆形,长40-90厘米,宽20-30厘米,一型,但羽片为二型,一回羽状;羽片15-20对,近对生,斜向上,相距2厘米,有短柄,以关节着生于叶轴上,长15-20厘米,宽1-1.5厘米,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向两端渐变狭,长渐尖头,基部为狭楔形,下部的较长,向顶部稍短,顶生小羽片有柄,边缘遍体为全缘,或向顶端略为浅波状。叶脉粗健,两面明显,二回分歧,小脉平行,达于叶边,叶边稍向下卷。叶为厚纸质,两面光滑,略有光泽,干后绿色或黄绿色。下部数对(多达8对,通常3-4对)羽片为能育,生孢子囊,羽片紧缩为线形,宽仅4毫米,中肋两侧密生圆形的分开的孢子囊穗,深棕色。 [1]
产地生境
华南紫萁分布于印度、缅甸、越南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香港、海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及云南南部。生草坡上和溪边荫处酸性土上,最耐火烧。 是中国南部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性喜光,但忌烈日直射。白天最适宜的温度是18-27℃,晚上温度比白天低5℃左右为佳。宜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要求疏松、肥沃的酸性土。[2]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根状茎上有无数的不定根,叶基能产生根,利用这一特性,可将营养叶带茎切割分株繁殖。也可用孢子繁殖,每个孢子囊发育128-512个相当大形的孢子,孢子四面体型,3裂缝。孢子囊成熟后即枯死,须及时采收孢子。将孢子囊装入半透明的光滑纸袋,待孢子散出,去除囊穗,封口后在袋的一角刺几个细孔,然后振动纸袋,将孢子均匀地撒在预置的盆内。播种时盆底先铺碎砖瓦,其上放一层干的苔藓,再将过筛的黄壤装至距盆口约3厘米处。孢子播后不必覆上,以渗透法使盆土潮湿,盖上玻璃,置于温床和阴湿处,如温度适宜,孢子很快就萌发,发育成配子体,产生含叶绿体的假根后,即可分盆培育。
栽培技术
盆栽土壤以泥炭土以及高度有机化的腐殖土相混配,可以添加一些硫磺来增加土壤酸度。为了增加基质的排水性,可以加入适量的粗糙叶片残骸或碎岩石屑等。在夜间温度高于10℃(寒冷季节)的环境中生长良好。盆株受到冰冻和严寒的伤害后,叶片变黑。如果冻害不严重,叶片会出现烤焦状;如果只伤害到叶而不涉及到根茎,待气候转暖时,将再次长出新叶。高温或空气湿度太低对植株会产生危害。为了避免高温危害的发生,应设法遮荫(主要在夏季),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润,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在生长季节,正常情况下,每隔2-3天浇一次水,在炎热的夏季则需要多浇一些。如果由于干旱植株产生萎蔫,可以连盆浸入到水中进行泅水,直到盆中基质完全湿透为止。浇水过度也会引起萎蔫,主要表现在叶片最初变黄,然后几乎停止生长,直至萎蔫。遇此情况,可在修剪腐烂的根茎后,重新移栽到透水良好的新基质中。
主要价值
观赏:华南紫萁株形美观,叶姿优雅,具有观赏价值,可供庭园中栽植或作高档盆栽布置厅堂。 [3]
药用:以根茎及叶柄的髓部入药。性味微苦、涩,平。清热解毒,祛湿舒筋,驱虫。主治流感,痈肿疮疖,妇女带下,筋脉拘挛,胃痛,肠道寄生虫病。 [4]
用法用量
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每天用量在,30-60g。如果只是外用的,取适量本品,捣烂药材敷于患处;或把药磨成粉末,再用水冲后服用敷于患处。
化学成份
含少量间苯三酚衍生物。
华南紫萁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记载:根茎:味微味道较苦、比较涩嘴、属于性味平和的一味中药材。有清药性发热解毒、舒筋活络,止血生肌、杀虫的功能。本药材常用流感、急性尿道炎、血尿、并驱肠道寄生虫;外用治外伤出血、烫火伤、痈疖及腮腺炎。
视频
;
参考文献
- ↑ |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 | .theplantlist,引用日期2020-05-20
- ↑ [石宝錞编著,新优花卉200种,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06,第7-9页]
- ↑ |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引用日期201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