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刘勔」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8: 行 8:
  
 
 元徽二年(474年),桂阳王[[刘休范]]以“清君侧”为名,据州起兵,兵至京师建康,刘勔亲自率军渡航力战,中箭身亡,终年五十七岁。朝廷下诏哀悼,追赠司空,谥为“忠昭公”。
 
 元徽二年(474年),桂阳王[[刘休范]]以“清君侧”为名,据州起兵,兵至京师建康,刘勔亲自率军渡航力战,中箭身亡,终年五十七岁。朝廷下诏哀悼,追赠司空,谥为“忠昭公”。
== 人物 生平==
+
==生平==
'''早年经历'''
+
==='''早年经历'''===
  
 
 刘勔年轻时,因父亲早逝,家境贫困,但他却十分有志向气节,又喜爱文辞。他最初担任广州辖境内的增城县令,后来被广州刺史刘道锡任用为自己扬烈将军府中的主簿。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文帝发动第二次元嘉北伐但失利,反被魏军反攻南侵,[[刘道锡]]派遣刘勔到建康,在拜见宋文帝时应答得当,获授为宁远将军、绥远太守。  
 
 刘勔年轻时,因父亲早逝,家境贫困,但他却十分有志向气节,又喜爱文辞。他最初担任广州辖境内的增城县令,后来被广州刺史刘道锡任用为自己扬烈将军府中的主簿。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文帝发动第二次元嘉北伐但失利,反被魏军反攻南侵,[[刘道锡]]派遣刘勔到建康,在拜见宋文帝时应答得当,获授为宁远将军、绥远太守。  
  
'''孝武重用'''
+
==='''孝武重用'''===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父夺位,武陵王刘骏起兵讨灭[[刘劭]],是为宋孝武帝。但不久,刘劭同党萧斌的弟弟南海太守萧简起兵叛乱,刘勔起义兵讨伐萧简,并烧其南门,协助邓琬攻灭萧简。叛乱平息后,广州刺史宗悫上书孝武帝请任刘勔为其军府主簿,刘勔也因参与攻灭萧简的功劳,被封为大亭侯。不久,刘勔转任员外散骑侍郎。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父夺位,武陵王刘骏起兵讨灭[[刘劭]],是为宋孝武帝。但不久,刘劭同党萧斌的弟弟南海太守萧简起兵叛乱,刘勔起义兵讨伐萧简,并烧其南门,协助邓琬攻灭萧简。叛乱平息后,广州刺史宗悫上书孝武帝请任刘勔为其军府主簿,刘勔也因参与攻灭萧简的功劳,被封为大亭侯。不久,刘勔转任员外散骑侍郎。  
行 29: 行 29:
 
 大明八年(464年),刘勔被任命为振威将军、屯骑校尉,再度入直阁,守卫皇城禁宫。
 
 大明八年(464年),刘勔被任命为振威将军、屯骑校尉,再度入直阁,守卫皇城禁宫。
  
'''统军平叛'''
+
==='''统军平叛'''===
  
 
 泰始元年(465年),宋明帝刘彧杀侄即位,加刘勔为宁朔将军。当时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拒绝承认宋明帝的建康政权,在邓琬、袁顗等人拥立下,于次年正月在寻阳称帝,年号“义嘉”,并得国内四方响应。刘勔遂以本官加领建平王刘景素的辅国司马,出据梁山。不久,豫州刺史殷琰投向刘子勋,刘勔遂被召还建康,假辅国将军,率吕安国、[[黄回]]等三十位将领征讨殷琰,时山阳王刘休祐出镇历阳总统诸军,刘勔兼任其骠骑司马,代行统军的具体事务,负责征讨豫州方向的叛军。  
 
 泰始元年(465年),宋明帝刘彧杀侄即位,加刘勔为宁朔将军。当时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拒绝承认宋明帝的建康政权,在邓琬、袁顗等人拥立下,于次年正月在寻阳称帝,年号“义嘉”,并得国内四方响应。刘勔遂以本官加领建平王刘景素的辅国司马,出据梁山。不久,豫州刺史殷琰投向刘子勋,刘勔遂被召还建康,假辅国将军,率吕安国、[[黄回]]等三十位将领征讨殷琰,时山阳王刘休祐出镇历阳总统诸军,刘勔兼任其骠骑司马,代行统军的具体事务,负责征讨豫州方向的叛军。  
行 37: 行 37:
 
 六月,刘勔军筑成长围,另外又在七月派军击败来援殷琰的[[庞孟虬]] 。八月,[[皇甫道烈]]、[[柳伦]]等二十一人知庞孟虬战败后出降,刘勔以此劝降殷琰不果;另一方面江州治所寻阳失陷,刘子勋被杀,宋明帝亦开始派人以此劝降寿阳,不过杜叔宝封锁消息,遂令围困一直持续到十二月。刘勔围攻寿阳多月,进攻和防守都能取胜,抚恤将帅亦寛厚有道,故能稳定军心。寻阳失守的消息渐渐传开,寿阳人心至十二月已经很沮丧了,最终对寿阳之围困随殷琰请降而结束。刘勔在城破时并未行任何杀戮,并约束三军禁止侵犯骚扰城内的百姓 ,故令寿阳城内的百姓都很感动,都说“来苏”,甚至为他立碑。刘勔之后还都拜太子左卫率,封鄱阳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
 
 六月,刘勔军筑成长围,另外又在七月派军击败来援殷琰的[[庞孟虬]] 。八月,[[皇甫道烈]]、[[柳伦]]等二十一人知庞孟虬战败后出降,刘勔以此劝降殷琰不果;另一方面江州治所寻阳失陷,刘子勋被杀,宋明帝亦开始派人以此劝降寿阳,不过杜叔宝封锁消息,遂令围困一直持续到十二月。刘勔围攻寿阳多月,进攻和防守都能取胜,抚恤将帅亦寛厚有道,故能稳定军心。寻阳失守的消息渐渐传开,寿阳人心至十二月已经很沮丧了,最终对寿阳之围困随殷琰请降而结束。刘勔在城破时并未行任何杀戮,并约束三军禁止侵犯骚扰城内的百姓 ,故令寿阳城内的百姓都很感动,都说“来苏”,甚至为他立碑。刘勔之后还都拜太子左卫率,封鄱阳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
  
'''抗拒北魏'''
+
==='''抗拒北魏'''===
  
 
 泰始三年(467年),刘勔以本官加征虏将军,假节督西讨前锋诸军事。先前,豫州刺史[[殷琰]]被围困在寿阳时,曾命驻守在豫州北部的汝南太守常珍奇等人向北魏寻求援助,常珍奇于是在招引北魏军南下,并开城投降,豫州的汝南、谯郡、陈郡、南顿、新蔡、汝阳等淮西六郡之地尽入北魏。但殷琰自己最后却向宋明帝的建康朝廷投降。此时,刘勔写信招诱策反常珍奇。当时魏军趁势攻打汝阴,但为汝阴太守张景远及军主杨文苌所败,常珍奇也乘虚在悬瓠反叛北魏,重新归附刘宋朝廷,并在谯郡袭杀了北魏驻守在当地的子都公费拔等三千余人。但不久,北魏重新发军攻打常珍奇,常珍奇为魏军所攻,被逼南返,最后成功返回寿阳。
 
 泰始三年(467年),刘勔以本官加征虏将军,假节督西讨前锋诸军事。先前,豫州刺史[[殷琰]]被围困在寿阳时,曾命驻守在豫州北部的汝南太守常珍奇等人向北魏寻求援助,常珍奇于是在招引北魏军南下,并开城投降,豫州的汝南、谯郡、陈郡、南顿、新蔡、汝阳等淮西六郡之地尽入北魏。但殷琰自己最后却向宋明帝的建康朝廷投降。此时,刘勔写信招诱策反常珍奇。当时魏军趁势攻打汝阴,但为汝阴太守张景远及军主杨文苌所败,常珍奇也乘虚在悬瓠反叛北魏,重新归附刘宋朝廷,并在谯郡袭杀了北魏驻守在当地的子都公费拔等三千余人。但不久,北魏重新发军攻打常珍奇,常珍奇为魏军所攻,被逼南返,最后成功返回寿阳。
行 45: 行 45:
 
 淮西郡人贾元友上书宋明帝,劝其攻取悬瓠,以取[[陈郡]]、[[汝南]]、南顿及新蔡四郡。明帝以此书送到刘勔处,刘勔对元友建议逐条反驳,并称边境人民常常都劝大军北伐,每当取信都是耗财折兵之举,反指这些边民都只看军队强弱,完全是墙头草,大军到境就在路边欢迎,大军撤走就四处抄掠,不足取信。终令宋明帝放弃进攻。
 
 淮西郡人贾元友上书宋明帝,劝其攻取悬瓠,以取[[陈郡]]、[[汝南]]、南顿及新蔡四郡。明帝以此书送到刘勔处,刘勔对元友建议逐条反驳,并称边境人民常常都劝大军北伐,每当取信都是耗财折兵之举,反指这些边民都只看军队强弱,完全是墙头草,大军到境就在路边欢迎,大军撤走就四处抄掠,不足取信。终令宋明帝放弃进攻。
  
'''托孤重臣'''
+
==='''托孤重臣'''===
  
[[ 泰始五年]] (469年),刘勔获征还任散骑常侍、中领军,不过刘勔因世道纷扰不已而只自求东阳太守,得到允许。
+
泰始五年(469年),刘勔获征还任散骑常侍、中领军,不过刘勔因世道纷扰不已而只自求东阳太守,得到允许。
  
 
 泰始六年(470年),刘勔由散骑常侍改任侍中。同年,又担任使持节,都督南徐、兖、青、冀、豫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侍中、中领军如故,出镇广陵;但次年就解节、都督及将军号。
 
 泰始六年(470年),刘勔由散骑常侍改任侍中。同年,又担任使持节,都督南徐、兖、青、冀、豫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侍中、中领军如故,出镇广陵;但次年就解节、都督及将军号。
行 53: 行 53:
 
 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去世,临终前让刘勔以本官守尚书右仆射,中领军如故,给鼓吹一部,成为五位顾命大臣之一。宋后废帝[[刘昱]]即位后,又加兵五百人。
 
 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去世,临终前让刘勔以本官守尚书右仆射,中领军如故,给鼓吹一部,成为五位顾命大臣之一。宋后废帝[[刘昱]]即位后,又加兵五百人。
  
'''力战身死'''
+
==='''力战身死'''===
  
 
 元徽元年(473年),天现“太白犯上将”的星象,有人劝刘勔辞职避祸,但刘勔认为自己行事无负任何人,而且若果灾难要来也逃不过。当时,刘勔权位甚重,但他却建立园宅,称为“东山”,反而将朝中事务放在一边,将部曲都解散,萧道成曾作规劝,但刘勔也没听从。
 
 元徽元年(473年),天现“太白犯上将”的星象,有人劝刘勔辞职避祸,但刘勔认为自己行事无负任何人,而且若果灾难要来也逃不过。当时,刘勔权位甚重,但他却建立园宅,称为“东山”,反而将朝中事务放在一边,将部曲都解散,萧道成曾作规劝,但刘勔也没听从。
行 67: 行 67:
 
 刘勔督军征讨豫州叛军时,以其宽厚性格而深得将士之心。王广之随刘勔征讨豫州叛乱,后方的合肥却被叛军攻陷。刘勔召集全军将领,商议收复合肥。王广之对刘勔说道:“将军如果能把您的战马送给我,我便能夺回合肥。”幢主皇甫肃对刘勔道:“王广之竟敢贪图将军的战马,其罪应斩。”刘勔却道:“观其之意,必能立功。”刘勔当即就笑着将自己的战马送给王广之。而王广之也不负众望,仅用三日便从叛军手中夺回合肥。刘勔后来对皇甫肃说道:“将军当初若听从你的建议,不但屈斩了壮士,也收复不了合肥。你不懂得欣赏人才,才有这种愚蠢的想法。”
 
 刘勔督军征讨豫州叛军时,以其宽厚性格而深得将士之心。王广之随刘勔征讨豫州叛乱,后方的合肥却被叛军攻陷。刘勔召集全军将领,商议收复合肥。王广之对刘勔说道:“将军如果能把您的战马送给我,我便能夺回合肥。”幢主皇甫肃对刘勔道:“王广之竟敢贪图将军的战马,其罪应斩。”刘勔却道:“观其之意,必能立功。”刘勔当即就笑着将自己的战马送给王广之。而王广之也不负众望,仅用三日便从叛军手中夺回合肥。刘勔后来对皇甫肃说道:“将军当初若听从你的建议,不但屈斩了壮士,也收复不了合肥。你不懂得欣赏人才,才有这种愚蠢的想法。”
 
==子嗣后代==
 
==子嗣后代==
'''子女'''
+
==='''子女'''===
  
 
[[刘悛]],本名[[刘忱]],嗣子,鄱阳侯封国于齐篡宋后被削除,但刘悛仍在齐任官,屡得亲遇,官至散骑常侍,领骁骑将军、五兵尚书。
 
[[刘悛]],本名[[刘忱]],嗣子,鄱阳侯封国于齐篡宋后被削除,但刘悛仍在齐任官,屡得亲遇,官至散骑常侍,领骁骑将军、五兵尚书。
行 79: 行 79:
 
 刘氏,嫁齐高帝萧道成子鄱阳王[[萧锵]]。
 
 刘氏,嫁齐高帝萧道成子鄱阳王[[萧锵]]。
  
'''孙子'''
+
==='''孙子'''===
  
 
[[刘孺]],刘悛子,官至侍中。
 
[[刘孺]],刘悛子,官至侍中。
行 114: 行 114:
  
 
 《[[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九.刘勔传》 <ref name="国学导航">{{cite web |url=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ns/038.htm |title=南史 卷三十九 列传第二十九| accessdate=2013-03-21}}</ref>
 
 《[[南史]].卷三十九.列传第二十九.刘勔传》 <ref name="国学导航">{{cite web |url=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ns/038.htm |title=南史 卷三十九 列传第二十九| accessdate=2013-03-21}}</ref>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reflist}}
 
{{reflist}}

於 2021年2月22日 (一) 19:56 的最新修訂

劉勔

劉勔(418年-474年),字伯猷,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南北朝時期南朝宋著名將領、大臣。劉勔早年家貧,少有志節,兼好文義,初任廣州境內的增城縣令、揚烈府主簿。後來因奉使詣京都,酬對稱旨,獲授為寧遠將軍、綏遠太守。宋孝武帝在位期間,參與平定蕭簡劉義宣劉誕的叛亂,又率軍進討合浦大帥陳檀,並通朱崖道,先後以功封大亭侯、金城縣五等侯。在孝武帝朝歷任員外散騎侍郎、晉康太守、龍驤將軍、西江督護、鬱林太守、直閣將軍、振威將軍、屯騎校尉等職。

宋明帝即位後,四方反叛,以劉勔為輔國將軍,督軍征討豫州方向的叛軍,善撫將帥,內攻外御,戰無不捷,平定叛亂。因功封鄱陽縣侯,食邑千戶,拜太子左衛率。後又轉任右衛將軍、使持節、都督豫司二州諸軍事、征虜將軍、豫州刺史,統軍抗拒北魏,多次擊退北魏軍。後征拜為侍中、中領軍。宋明帝臨終前,劉勔受遺詔以尚書右僕射、中領軍之職擔任顧命大臣。

元徽二年(474年),桂陽王劉休范以「清君側」為名,據州起兵,兵至京師建康,劉勔親自率軍渡航力戰,中箭身亡,終年五十七歲。朝廷下詔哀悼,追贈司空,諡為「忠昭公」。

生平

早年經歷

劉勔年輕時,因父親早逝,家境貧困,但他卻十分有志向氣節,又喜愛文辭。他最初擔任廣州轄境內的增城縣令,後來被廣州刺史劉道錫任用為自己揚烈將軍府中的主簿。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文帝發動第二次元嘉北伐但失利,反被魏軍反攻南侵,劉道錫派遣劉勔到建康,在拜見宋文帝時應答得當,獲授為寧遠將軍、綏遠太守。

孝武重用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劉劭弒父奪位,武陵王劉駿起兵討滅劉劭,是為宋孝武帝。但不久,劉劭同黨蕭斌的弟弟南海太守蕭簡起兵叛亂,劉勔起義兵討伐蕭簡,並燒其南門,協助鄧琬攻滅蕭簡。叛亂平息後,廣州刺史宗愨上書孝武帝請任劉勔為其軍府主簿,劉勔也因參與攻滅蕭簡的功勞,被封為大亭侯。不久,劉勔轉任員外散騎侍郎。

孝建元年(454年),荊州刺史劉義宣、江州刺史臧質起兵反抗朝廷,宗愨以劉勔行寧朔將軍、湘東內史,領軍出駐安陸,防備叛軍。亂事被平定後,劉勔轉任為晉康太守,後又轉任鬱林太守。

大明元年(457年),劉勔被孝武帝征還京師建康。不久,劉道隆擔任徐州刺史、寧朔將軍。劉道隆請求孝武帝將劉勔任命為寧朔司馬,隨其一同出鎮徐州。

大明三年(459年),竟陵王劉誕占據廣陵謀反,劉勔隨同劉道隆率軍向廣陵進發,受沈慶之節度指揮,參與攻克廣陵城的戰事。叛亂平定後,劉勔因功封為金城縣五等侯。不久,召還京師,擔任西陽王劉子尚撫軍參軍,入直閣,守衛皇城禁宮,擔任直閣將軍。

大明四年(460年),孝武帝曾派費沈攻打合浦大帥陳檀,打通海南島,但費沈沒有完成任務,於是孝武帝改派劉勔為龍驤將軍、西江督護、鬱林太守,再次向海南島出兵,再度攻打陳檀。劉勔到後,率軍進討,統率軍隊一路報捷,最後成功降服陳檀,恢復了劉宋朝廷對海南島的控制,並向朝廷進獻了大批名馬和珊瑚連理樹,孝武帝對此十分高興。

大明六年(462年),劉勔被召還京師,擔任新安王劉子鸞的撫軍中兵參軍,但劉勔還未拜職,就遇到了母親去世,劉勔因為為母守孝,所以沒有上任。

大明八年(464年),劉勔被任命為振威將軍、屯騎校尉,再度入直閣,守衛皇城禁宮。

統軍平叛

泰始元年(465年),宋明帝劉彧殺侄即位,加劉勔為寧朔將軍。當時江州刺史、晉安王劉子勛拒絕承認宋明帝的建康政權,在鄧琬、袁顗等人擁立下,於次年正月在尋陽稱帝,年號「義嘉」,並得國內四方響應。劉勔遂以本官加領建平王劉景素的輔國司馬,出據梁山。不久,豫州刺史殷琰投向劉子勛,劉勔遂被召還建康,假輔國將軍,率呂安國、黃回等三十位將領征討殷琰,時山陽王劉休祐出鎮歷陽總統諸軍,劉勔兼任其驃騎司馬,代行統軍的具體事務,負責征討豫州方向的叛軍。

二月,殷琰部將劉順柳倫皇甫道烈等人以八千兵駐守在離豫州治所壽陽三百里的宛塘。劉勔率軍進前,在劉順等部數里外建營。當時劉勔軍因為雨天關係,天亮還未建好營壘和防禦工事,劉順打算乘虛突襲,但因柳倫及皇甫道烈不肯響應而未成事,劉勔才得以成功立營與之對峙。至四月,劉順軍原本準備的糧食因相持而食盡,轉向壽陽方面求糧,劉勔聞訊即挑選精兵讓呂安國及黃迴繞到劉順軍後方截斷其糧道,在橫塘全殲壽陽派來的運糧部隊,嚇退杜叔寶軍,呂安國等遂成功燒毀糧食而還。無援乏食的劉順軍遂潰散,於五月一日棄守宛塘,劉勔就隨而進逼壽陽。壽陽守軍嬰城固守,劉勔等軍遂在城外分別駐紮;當時汝南太守常珍奇派部將周當,烜式寶等率數百人送武器給殷琰,驍勇的烜式寶留守北門,率眾開城門突襲劉勔軍營,不過劉勔成功逃脫,烜式寶只能在其營帳中掠得走衣物離去。

六月,劉勔軍築成長圍,另外又在七月派軍擊敗來援殷琰的龐孟虬 。八月,皇甫道烈柳倫等二十一人知龐孟虬戰敗後出降,劉勔以此勸降殷琰不果;另一方面江州治所尋陽失陷,劉子勛被殺,宋明帝亦開始派人以此勸降壽陽,不過杜叔寶封鎖消息,遂令圍困一直持續到十二月。劉勔圍攻壽陽多月,進攻和防守都能取勝,撫恤將帥亦寛厚有道,故能穩定軍心。尋陽失守的消息漸漸傳開,壽陽人心至十二月已經很沮喪了,最終對壽陽之圍困隨殷琰請降而結束。劉勔在城破時並未行任何殺戮,並約束三軍禁止侵犯騷擾城內的百姓 ,故令壽陽城內的百姓都很感動,都說「來蘇」,甚至為他立碑。劉勔之後還都拜太子左衛率,封鄱陽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

抗拒北魏

泰始三年(467年),劉勔以本官加征虜將軍,假節督西討前鋒諸軍事。先前,豫州刺史殷琰被圍困在壽陽時,曾命駐守在豫州北部的汝南太守常珍奇等人向北魏尋求援助,常珍奇於是在招引北魏軍南下,並開城投降,豫州的汝南、譙郡、陳郡、南頓、新蔡、汝陽等淮西六郡之地盡入北魏。但殷琰自己最後卻向宋明帝的建康朝廷投降。此時,劉勔寫信招誘策反常珍奇。當時魏軍趁勢攻打汝陰,但為汝陰太守張景遠及軍主楊文萇所敗,常珍奇也乘虛在懸瓠反叛北魏,重新歸附劉宋朝廷,並在譙郡襲殺了北魏駐守在當地的子都公費拔等三千餘人。但不久,北魏重新發軍攻打常珍奇,常珍奇為魏軍所攻,被逼南返,最後成功返回壽陽。

泰始四年(468年),劉勔轉任右衛將軍,使持節,都督豫司二州諸軍事、征虜將軍、豫州刺史。同年,魏將趙懷仁攻打武津,劉勔派遣龍驤將軍曲元德擊退了他,又在汝陽章華台東擊斬閼於拔,攻下外壘,斬殺魏軍士兵首級一百五十人,掠奪一千三百輛魏軍戰車而還。另外,劉勔又派司徒參軍孫曇瓘督弋陽以西,當時北魏軍進攻義陽,孫曇瓘領兵大破魏軍,魏軍敗還。劉勔又乘北魏送當地租稅回北方時,招集當地荒人,命他們於許昌截擊運輸部隊,面對突然襲擊,魏軍驚慌錯亂,奔逃散去,劉勔派去的人燒毀了魏軍的所有米糧。

淮西郡人賈元友上書宋明帝,勸其攻取懸瓠,以取陳郡汝南、南頓及新蔡四郡。明帝以此書送到劉勔處,劉勔對元友建議逐條反駁,並稱邊境人民常常都勸大軍北伐,每當取信都是耗財折兵之舉,反指這些邊民都只看軍隊強弱,完全是牆頭草,大軍到境就在路邊歡迎,大軍撤走就四處抄掠,不足取信。終令宋明帝放棄進攻。

託孤重臣

泰始五年(469年),劉勔獲征還任散騎常侍、中領軍,不過劉勔因世道紛擾不已而只自求東陽太守,得到允許。

泰始六年(470年),劉勔由散騎常侍改任侍中。同年,又擔任使持節,都督南徐、兗、青、冀、豫五州諸軍事,平北將軍,侍中、中領軍如故,出鎮廣陵;但次年就解節、都督及將軍號。

泰豫元年(472年),宋明帝去世,臨終前讓劉勔以本官守尚書右僕射,中領軍如故,給鼓吹一部,成為五位顧命大臣之一。宋後廢帝劉昱即位後,又加兵五百人。

力戰身死

元徽元年(473年),天現「太白犯上將」的星象,有人勸劉勔辭職避禍,但劉勔認為自己行事無負任何人,而且若果災難要來也逃不過。當時,劉勔權位甚重,但他卻建立園宅,稱為「東山」,反而將朝中事務放在一邊,將部曲都解散,蕭道成曾作規勸,但劉勔也沒聽從。

元徽二年(474年),桂陽王劉休范以「清君側」為名,自江州起兵,率軍攻至京師建康,劉勔獲加使持節、領軍將軍,守衛石頭城。敵軍及後進至朱雀航南,右軍將軍王道隆率軍至朱雀門,知敵軍已到就急召劉勔。劉勔當時打算封鎖朱雀航阻擋敵軍,但王道隆不肯,反而催促劉勔渡航進戰,劉勔於是親自率軍於朱雀航南與敵軍交戰,在與敵軍交戰中,不幸中箭身亡,享年五十七歲。朝廷下詔哀悼,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司空,諡為忠昭公。

人物評價

劉昱:故持節、鎮軍將軍、尚書右僕射、中領軍鄱陽縣開國侯勔,思懷亮粹,體業淹明,弘勛樹績,譽洽華野。綢繆顧托,契闊屯夷,方倚謀猷,翌康帝道。逆蕃扇禍,逼擾京甸,援桴誓旅,奉律行師。身與事滅,名隨操遠。朕用傷悼,震慟於厥心。昔王允秉誠,卞壺峻節,均風往德,歸茂先軌。泉途就永,冤逝無追,思崇徽策,式光惇史。可贈散騎常侍、司空,本官、侯如故,諡曰忠昭公。

沈約:吳漢平蜀,城內流血沾踝,而其後無聞於漢;陸抗定西陵,步氏禍及嬰孩,而機、云為戮上國。劉勔克壽春,士民無遺芻委粒之嘆;莫不扶老攜幼,歌唱而出重圍,美矣!

李延壽:劉勔出征久撫,所在流譽,行己之節,赴蹈為期,雖古之忠烈,亦何以加此?

軼事典故

劉勔督軍征討豫州叛軍時,以其寬厚性格而深得將士之心。王廣之隨劉勔征討豫州叛亂,後方的合肥卻被叛軍攻陷。劉勔召集全軍將領,商議收複合肥。王廣之對劉勔說道:「將軍如果能把您的戰馬送給我,我便能奪回合肥。」幢主皇甫肅對劉勔道:「王廣之竟敢貪圖將軍的戰馬,其罪應斬。」劉勔卻道:「觀其之意,必能立功。」劉勔當即就笑着將自己的戰馬送給王廣之。而王廣之也不負眾望,僅用三日便從叛軍手中奪回合肥。劉勔後來對皇甫肅說道:「將軍當初若聽從你的建議,不但屈斬了壯士,也收復不了合肥。你不懂得欣賞人才,才有這種愚蠢的想法。」

子嗣後代

子女

劉悛,本名劉忱,嗣子,鄱陽侯封國於齊篡宋後被削除,但劉悛仍在齊任官,屢得親遇,官至散騎常侍,領驍騎將軍、五兵尚書。

劉愃,悛弟,太子中庶子。

劉繪,愃弟,官至建安王車騎長史,行建安國事。

劉瑱,繪弟,南齊義興太守。

劉氏,嫁齊高帝蕭道成子鄱陽王蕭鏘

孫子

劉孺,劉悛子,官至侍中。

劉覽,孺弟,官至尚書左丞。

劉遵,覽弟,在梁官至太子中庶子。

劉氏,劉悛女,嫁齊明帝子晉安王蕭寶義。

劉氏,劉悛女,嫁齊明帝侄安陸王蕭寶晊。

劉苞,愃子,有文才,官至太子洗馬。

劉孝綽,本名劉冉,繪子,有很高文學造詣,獲南梁文士所看重,官至秘書監。

劉孝熊,孝綽二弟,早卒。

劉潛,孝綽三弟,官至豫章內史,侯景之亂時去世。

劉孝勝,孝綽五弟,蕭紀據蜀自立為其尚書僕射,兵敗被梁元帝俘後獲赦,官至司徒右長史。

劉孝威,孝綽六弟,官至太子中庶子,兼通事舍人,侯景之亂時去世。

劉孝先,孝綽七弟,與五兄孝勝同被俘,官至侍中。

劉氏,孝綽妹,嫁琅邪王氏王叔英

劉氏,孝綽妹,嫁吳郡張氏張嵊

劉令嫻,孝綽妹,嫁東海徐氏徐悱。

史籍記載

宋書.卷八十六.列傳第四十六.劉勔傳》

南史.卷三十九.列傳第二十九.劉勔傳》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