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犬韬·战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六韬·犬韬·战车》出自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六韬》卷六《犬韬》。
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1]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六韬》在16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英语、法语等多种文字。
提示
本篇论述了车兵作战的十种不利地形和八种有利战机。首先指出了车、骑、步兵的战术特点:“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接着具体论述了车战的“十死之地”、“八胜之地”。最后指出,将领如果能“明于十害、八胜,敌虽围周,千乘万骑,前驱旁驰,万战必胜。”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战车奈何?”
太公曰:“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也。凡车之死地有十,其胜地有八。”
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
太公曰:“往而无以还,车之死地也。越绝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前易后险者,车之困地也。陷之险阻而难出者,车之绝地也。圯下渐泽,黑土粘埴者,车之劳地也。左险右易,上陵仰阪者,车之逆地也。殷草横亩,犯历深泽者,车之拂地也。车少地易,与步不敌者,车之败地也。后有沟渎,左有深水,右有峻阪者,车之环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溃陷,前不能进,后不能解者,车之陷地也。此十者,车之死地也。故拙将之所以见擒,明将之所以能避也。”
武王曰;“八胜之地奈何?”
太公曰:“敌之前后,行陈未定,即陷之。旌旗扰乱,人马数动,即陷之。士卒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即陷之。陈不坚固,士卒前后相顾,即陷之。前往而疑,后恐而怯,即陷之。三军卒惊,皆薄而起,即陷之。战于易地,莫不能解,即陷之。远行而暮舍,三军恐惧,即陷之。此八者,车之胜地也。将明于十害、八胜,敌虽围周,千乘万骑,前驱旁驰,万战必胜。”武王曰;“善哉!”
影响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韬》的基本理论和范畴,主张柔弱胜刚强、韬晦不露和安静玄默等,同时又引用“黄帝”之书,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六韬》据传在7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此外,在日本由于源义经盗得《六韬》因而作战得以出奇制胜的传说,使得《六韬》中的《虎韬》(日本作:“虎之卷”),在日本成为“成功之路必读之书”的同义词[2]。
视频
六韬·犬韬·战车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武经七书》包含了哪几本书?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武经七书》介绍,趣历史,2018-07-19
- ↑ 华夏古代至高兵书《武经七书》之《六韬》,360个人图书馆,201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