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克里米雅–刚果出血热
图片来自steptohealth

克里米雅–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简称CCHF)是一种病毒导致的传染性疾病。

症状包括发烧肌肉痛头痛、呕吐、腹泻皮肤瘀点,通常于暴露病原后2周内发病,可能造成肝衰竭等并发症。幸存者通常在发病后2周左右康复。[1]

目录

病因和诊断

克里米雅–刚果出血热通常由咬或接触患病的家畜来传染,患者通常为农民屠宰场工作者。病毒也能透过体液接触传播。诊断则需侦测血液中的抗体、病毒RNA或病毒本身。此病为一种病毒性出血热

预防和治疗

预防的方式主要为预防蜱咬;目前没有商业化的疫苗。治疗主要为支持性疗法利巴韦林(ribavirin)可能也有帮助。

流行病学和历史

此病分布于非洲、巴尔干半岛、中东和亚洲,通常会以区域流行(outbreak)的形式出现。[1]2013年,伊朗俄罗斯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出现了约50例患者[2]患者的死亡率介于10%到40%之间。[1]此病症最初在1940年代发现。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Crimean-Congo haemorrhagic feve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anuary 2013 [18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3). 
  2. Inc, GIDEON Informatics; Berger, Dr Stephen. 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Global Status: 2017 edition. GIDEON Informatics Inc. 2017: 7 [2019-04-29]. ISBN 978149881556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