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克什米尔」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发生战争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0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克什米尔1.jpg| 有框| | 克什米尔[http://dingyue.ws.126.net/mELpgsy1quwykGS8Jbr5sXzfo2zEceIyhX4ItH8UB7h0b1540733349330compressflag.jpeg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V9FDLUA0514FFU5.html 来自网易网 图片 ]]]
+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px 10px 20px;">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 style="background: #FFB6C1" align= center| '''<big>克什米尔</big> '''
 +
|-
 +
| [[File:克什米尔1.jpg| thumb | center | 350px |[http://dingyue.ws.126.net/mELpgsy1quwykGS8Jbr5sXzfo2zEceIyhX4ItH8UB7h0b1540733349330compressflag.jpeg 原图链接][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V9FDLUA0514FFU5.html 来自网易网 图片 ]]]
 +
|-
 +
| style="background: #CDCDCD" align= center|
 +
|-
 +
| align= light|
 +
'''中文名称'''  :克什米尔
  
''' 克什米尔''' 位于[[南亚]]西北部,东面与[[中国]]交界,西面是[[巴基斯坦]],南面是[[印度]],北面与[[阿富汗]]接壤。面积19万平方千米, 2006年人口约1600万人,传统首府是[[斯利那加]]。该地区南部属于[[印度]]管辖,北部属于[[巴基斯坦]]管辖,两国均宣称对克什米尔全境拥有主权。
+
''' 外文名称''' :Kashmir、Jammu and Kashmir
  
  地形主要是高原 山地,巴基斯坦管辖区与中国交界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 ,是世界第二高峰。
+
'''别&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名'''  : 查谟 克什
  
克什米尔曾是[[古印度]]思想的交汇场所,佛教和印度教都在此地得到发展。首府[[斯利那加]]重建于[[孔雀王朝]]的城市遗址之上。14世纪伊斯兰教传播至克什米尔。1339年该 地区 建立[[赛义德王朝]],信奉伊斯兰教。
+
'''行政区类别'''  :邦、 地区
  
  克什米尔原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峡谷,而今泛指[[克什米尔]][[谷地]]、[[查谟]]、[[拉达克]](中国领土)、[[蓬奇]] [[吉尔吉特]]和[[ 尔蒂 斯坦]]的广大地区,其 克什米尔谷地土壤肥沃,是克什米尔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居民主要为穆斯林,查谟的居民主要为印度教徒。
+
'''所属地区''' :印度 、巴 斯坦
  
1947年前为[[英属印度]]的土邦。[[印巴]]分治以及分别独立时, 克什米尔 归属问题未获解决。1947年10月, 印、 巴在 克什米尔 发生武装冲突。1949年划定停火线。[[ 基斯坦]] 制区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人口约四分之一,其余为印度控制区。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的两次[[印巴战争]],停火线以西的一些地方为印度占领。
+
'''下辖地区''' :查谟- 克什米尔 邦( 控)<br>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北部地区 自由 克什米尔( 巴控)
  
  基本信息
+
'''政府驻地''' :斯利那加、吉 吉特、穆扎法拉巴德
中文名称
 
克什米
 
  
  外文名称
+
'''地理位置''' :南亚西北部
Kashmir、Jammu and Kashmir
+
|}
 +
</div>
  
别名
+
''' 克什米尔'''(''' Kashmir''' ),位于[[南亚]]西北部,东面与[[中国]]交界,西面是[[巴基斯坦]],南面是[[印度]],北面与[[阿富汗]]接壤。面积19万平方千米, 2006年人口约1600万人,传统首府是[[斯利那加]]。该地区南部属于[[印度]]管辖,北部属于[[巴基斯坦]]管辖,两国均宣称对克什米尔全境拥有主权。
查谟和 克什米尔
 
  
  行政 类别
+
  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巴基斯坦管辖 与中国交界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ref> [http://www.docin.com/p-2003820140.html 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豆丁网,2017-08-27</ref>。
  邦、地区
 
  
 所 地区
+
  克什米尔曾是[[古印度]]思想的交汇场 ,佛教和印度教都在此地得到发展。首府[[斯利那加]]重建于[[孔雀王朝]]的城市遗址之上。14世纪伊斯兰教传播至克什米尔。1339年该 地区 建立[[赛义德王朝]],信奉伊 兰教。
印度、巴基 坦、中国
 
  
  下辖
+
  克什米尔原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峡谷,而今泛指克什米尔谷 、[[ 查谟]]、[[拉达克]](中国领土)、[[蓬奇]]、[[吉尔吉特]]和[[巴尔蒂斯坦]]的广大地区,其中 克什米尔 土壤肥沃,是 克什米尔 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居民主要为穆斯林,查谟的居民主要为印度教徒。
查谟- 克什米尔 邦(印控)/北部 区、自由 克什米尔(巴控)
 
  
政府驻地
+
1947年前为[[英属印度]]的土邦。[[印巴]]分治以及分别独立时,克什米尔归属问题未获解决。1947年10月,印 巴在克什米 发生武装冲突。1949年划定停火线。[[巴基斯坦]]控制区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人口约四分之一,其余为印度控制区。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的两次[[印 战争]],停火线以西的一些地方为印度占领<ref>[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E8IEGSAF0535040S.html 冲突升级!印控克什米尔 区发生激烈枪战],网易网,2019-02-21</ref>。
斯利那加 吉特、穆扎法拉
 
 
 
 地 理位置
 
南亚西北部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行 40: 行 42:
 
===早期===
 
===早期===
  
 克什米尔一词取自梵文。“克”的意思是水,“什米尔”是使之干涸之意,克什米尔谓水竭之地。它包括查谟、拉达克、巴尔蒂斯坦、吉尔吉特、罕萨、纳加尔以及 克什米尔谷地等七个地区。 [5]
+
 克什米尔一词取自梵文。“克”的意思是水,“什米尔”是使之干涸之意,克什米尔谓水竭之地。它包括查谟、拉达克、巴尔蒂斯坦、吉尔吉特、罕萨、纳加尔以及 克什米尔谷地等七个地区。
 历史上,“克什米尔”这个词原指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峡谷。而到了21世纪初,“克什米尔”已被用来泛指包括克什米尔谷地、查谟、蓬奇、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和拉达克的广大地区。其中最主要的克什米尔谷地,海拔较低,土壤肥沃,群山环抱,河流纵横,风景如画,民风奇特,是该地区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大多数为穆斯林。而查谟的居民多为印度教徒,拉达克的居民从文化习俗上来看,则与中国的西藏地区较为相近。
+
 历史上,“克什米尔”这个词原指[[ 喜马拉雅山脉]] 最西端的一处峡谷。而到了21世纪初,“克什米尔”已被用来泛指包括[[ 克什米尔谷地]] [[ 查谟]] [[ 蓬奇]] [[ 吉尔吉特]] [[ 巴尔蒂斯坦]] [[ 拉达克]] 的广大地区。其中最主要的克什米尔谷地,海拔较低,土壤肥沃,群山环抱,河流纵横,风景如画,民风奇特,是该地区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大多数为穆斯林。而查谟的居民多为印度教徒,拉达克的居民从文化习俗上来看,则与中国的西藏地区较为相近。
  
 占有现今克什米尔一半土地的拉达克地区,文化主要受中国西藏影响,自十三世纪起,曾分别为中国的西藏政权和英国、印度控制。至今主权仍倍受争议。
+
 占有现今克什米尔一半土地的拉达克地区,文化主要受中国西藏影响,自十三世纪起,曾分别为中国的西藏政权和[[ 英国]] [[ 印度]] 控制。至今主权仍倍受争议。
  
1587年,开始进入全盛时期的莫卧儿帝国第三代皇帝阿克巴征服了克什米尔,将帝国的版图扩展到遥远的西北地方。阿克巴虽然是伊斯兰教徒,但对印度教采取宽容态度,宣扬各教平等。到了17世纪中期,莫卧儿帝国迎来了极盛时期,当政的皇帝奥朗则布四处征战,帝国疆域空前广大,但他放弃了原来的宗教宽容政策,对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拆毁印度教的庙宇,导致国内矛盾激化。到了18世纪初,莫卧儿帝国已经处在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之中。莫卧儿帝国驻克什米尔的总督日益变得恣意妄为,激起了克什米尔人的反抗。在这一背景下,阿富汗的杜兰尼王朝于1752年出兵克什米尔,将其置于阿富汗的统治之下。 [6]
+
1587年,开始进入全盛时期的[[ 莫卧儿帝国]] 第三代皇帝[[ 阿克巴]] 征服了克什米尔,将帝国的版图扩展到遥远的西北地方。阿克巴虽然是伊斯兰教徒,但对印度教采取宽容态度,宣扬各教平等。到了17世纪中期,莫卧儿帝国迎来了极盛时期,当政的皇帝[[ 奥朗则布]] 四处征战,帝国疆域空前广大,但他放弃了原来的宗教宽容政策,对非穆斯林征收人头税,拆毁印度教的庙宇,导致国内矛盾激化。到了18世纪初,莫卧儿帝国已经处在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之中。莫卧儿帝国驻克什米尔的总督日益变得恣意妄为,激起了克什米尔人的反抗。在这一背景下,[[ 阿富汗]] [[ 杜兰尼王朝]] 于1752年出兵克什米尔,将其置于阿富汗的统治之下。
 同一时期,印度北部旁遮普地区的锡克人开始崛起,在1801年建立了锡克帝国,以拉合尔城作为首都。1819年,锡克帝国占领了富饶的克什米尔河谷,并将这一地区的查谟、蓬奇等地封给了古拉伯·辛格三兄弟。1834年,在锡克征服拉达克的前夕,拉达克王请求将本区域置于英国的保护之下,但英国人为了交好强大的锡克,拒绝了这一请求。拉达克王也派人到拉萨请求支援,但当时清朝的驻藏大臣“拒之弗纳”。1840年,锡克帝国吞并了拉达克和巴尔蒂斯坦 [6]
+
 同一时期,印度北部旁[[ 遮普地区]] [[ 锡克]] 人开始崛起,在1801年建立了[[ 锡克帝国]] ,以[[ 拉合尔城]] 作为首都。1819年,锡克帝国占领了富饶的克什米尔河谷,并将这一地区的查谟、蓬奇等地封给了[[ 古拉伯·辛格]] 三兄弟。1834年,在锡克征服拉达克的前夕,拉达克王请求将本区域置于英国的保护之下,但英国人为了交好强大的锡克,拒绝了这一请求。拉达克王也派人到拉萨请求支援,但当时[[ 清朝]] 的驻藏大臣“[[ 拒之弗纳]] ”。1840年,锡克帝国吞并了拉达克和[[ 巴尔蒂斯坦]]<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512820155_18431bfbb00100fae3.html 引发印巴冲突的克什米尔地区之历史与现状] ,新浪网,2019-03-05</ref>。
  
 在1845年英国与锡克的战争中,作为锡克帝国首相的古拉伯·辛格故意采取了许多错误的战略,配合英国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作为回报,1846年3月,英国政府与古拉伯·辛格签署了《阿姆利则条约》,以750万卢比的价格将英锡战争中获得的克什米尔地区卖给了后者,并册封后者为“查谟和克什米尔大君”。查谟和克什米尔成为英印帝国体系中的一个土邦。英国不干涉土邦的内部事务,但土邦承认英国的最高主权,与其他国家发生争端时必须服从英国政府的仲裁。条约并且规定,不经过英国政府的同意,土邦不能随意改变现有的领土边界,英国和土邦之间有相互军事援助的义务。
+
 在1845年[[ 英国]] 与锡克的战争中,作为锡克帝国首相的古拉伯·辛格故意采取了许多错误的战略,配合英国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作为回报,1846年3月,英国政府与古拉伯·辛格签署了《阿姆利则条约》,以750万卢比的价格将[[ 英锡战争]] 中获得的克什米尔地区卖给了后者,并册封后者为“[[ 查谟和克什米尔大君]] ”。查谟和克什米尔成为英印帝国体系中的一个土邦。英国不干涉土邦的内部事务,但土邦承认英国的最高主权,与其他国家发生争端时必须服从英国政府的仲裁。条约并且规定,不经过英国政府的同意,[[ 土邦]] 不能随意改变现有的领土边界,英国和土邦之间有相互军事援助的义务。
  
1860年,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派军队攻占了吉尔吉特,从而使其统治范围基本上等同于今天所说的克什米尔地区。
+
1860年,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派军队攻占了[[ 吉尔吉特]] ,从而使其统治范围基本上等同于今天所说的[[ 克什米尔地区]]
  
1889年,英国在克什米尔地区成立了亲英的摄政委员会,这一地区的实际权力掌握在英国派驻的地区专员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为了联合对抗德国,英国和俄国达成了协议,把克什米尔地区的瓦罕走廊划给了阿富汗,以割断克什米尔同中亚大草原的联系,使其更牢固地停留在南亚次大陆之中。一战结束后,英国宣布将权力归还给土邦大君,但是边境和重大行政事务的权力仍然保留在英国手中。在统治克什米尔的过程中,英国人同样使用了分而治之的手法,先是站在印度教上层一边歧视穆斯林,而当印度教民族主义兴起以后,又开始扶持伊斯兰教势力,例如给一些部族长老以优惠待遇,允许穆斯林更多进入政府,以及组建主要由穆斯林构成的吉尔吉特特种侦察团。这些做法进一步加深了长期以来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
+
1889年,英国在克什米尔地区成立了亲英的摄政委员会,这一地区的实际权力掌握在英国派驻的地区专员手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 之前,为了联合对抗[[ 德国]] [[ 英国]] [[ 俄国]] 达成了协议,把克什米尔地区的[[ 瓦罕走廊]] 划给了阿富汗,以割断克什米尔同[[ 中亚大草原]] 的联系,使其更牢固地停留在[[ 南亚次大陆]] 之中。一战结束后,英国宣布将权力归还给[[ 土邦大君]] ,但是边境和重大行政事务的权力仍然保留在英国手中。在统治克什米尔的过程中,英国人同样使用了分而治之的手法,先是站在印度教上层一边歧视穆斯林,而当印度教民族主义兴起以后,又开始扶持伊斯兰教势力,例如给一些部族长老以优惠待遇,允许穆斯林更多进入政府,以及组建主要由穆斯林构成的吉尔吉特特种侦察团。这些做法进一步加深了长期以来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
  
 
===近代===
 
===近代===
  
1925年,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的最后一任大君哈里·辛格是在英国的扶持下上位的,上任后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和教育改革措施。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克什米尔成立了穆斯林会议党、国民会议党等新的政治党派。穆斯林会议党与英属印度的全印穆斯林联盟(成立于1906年)关系比较亲近,而国民会议党是从穆斯林会议党中脱离出来的,同印度国民大会党(成立于1885年)关系比较亲近。穆斯林会议党希望在英国撤退后加入穆斯林联盟建立的巴基斯坦,与联盟领袖真纳有着密切的关系。国民会议党的领袖谢赫·阿卜杜拉是克什米尔威望最高的政治人物,与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有着密切的关系。
+
1925年,查谟和克什米尔土邦的最后一任大君[[ 哈里·辛格]] 是在英国的扶持下上位的,上任后采取了大规模的经济和教育改革措施。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克什米尔成立了[[ 穆斯林会议党]] [[ 国民会议党]] 等新的政治党派。穆斯林会议党与[[ 英属印度]] 的全印[[ 穆斯林联盟]] (成立于1906年)关系比较亲近,而国民会议党是从穆斯林会议党中脱离出来的,同[[ 印度国民大会党]] (成立于1885年)关系比较亲近。穆斯林会议党希望在英国撤退后加入穆斯林联盟建立的巴基斯坦,与联盟领袖真纳有着密切的关系。国民会议党的领袖[[ 谢赫·阿卜杜拉]] 是克什米尔威望最高的政治人物,与印度国大党领袖[[ 尼赫鲁]] 有着密切的关系。
  
1947年,印、巴分治时,其归属未明确规定,成为印、巴两国长期的争端。3月,蒙巴顿就任印度副王,不久即提出了有关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蒙巴顿方案”。蒙巴顿方案主要针对的是英属印度各省的划分,原则是依据多数居民的宗教归属,分别建立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和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1947年10月,印、巴双方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
1947年,印、巴分治时,其归属未明确规定,成为印、巴两国长期的争端。3月,[[ 蒙巴顿]] 就任印度副王,不久即提出了有关印度和[[ 巴基斯坦]] 分治的“蒙巴顿方案”。[[ 蒙巴顿方案]] 主要针对的是英属印度各省的划分,原则是依据多数居民的宗教归属,分别建立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和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和[[ 孟加拉国]] )。1947年10月,印、巴双方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哈里·辛格大君在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的问题上犹豫不决。邦内的穆斯林会议党主张加入巴基斯坦,并保证克什米尔仍然具有充分的自治权,谢赫·阿卜杜拉的国民会议党则主张加入印度。在这一背景下,查谟和克什米尔河谷地区的穆斯林起义决定性地改变了事态的进程。一方面,起义导致哈里向印度方面求援、申请加入印度,完全站到了印度教势力的一方,另一方面,起义的穆斯林武装装备落后,缺乏有效的指挥,没有能够迅速控制位于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的机场,从而印度方面可以迅速空运部队。尽管印度军队一开始遭到败绩,但随后很快控制了局势。巴基斯坦军队随后加入进来,战火从1947年10月一直延续到1949年1月。  
+
 哈里·辛格大君在加入印度还是巴基斯坦的问题上犹豫不决。邦内的穆斯林会议党主张加入巴基斯坦,并保证克什米尔仍然具有充分的自治权,谢赫·阿卜杜拉的国民会议党则主张加入印度。在这一背景下,查谟和克什米尔河谷地区的穆斯林起义决定性地改变了事态的进程。一方面,起义导致[[ 哈里]] 向印度方面求援、申请加入印度,完全站到了印度教势力的一方,另一方面,起义的穆斯林武装装备落后,缺乏有效的指挥,没有能够迅速控制位于克什米尔首府[[ 斯利那加]] 的机场,从而印度方面可以迅速空运部队。尽管印度军队一开始遭到败绩,但随后很快控制了局势。巴基斯坦军队随后加入进来,战火从1947年10月一直延续到1949年1月。  
  
1948年1月,联合国安理会设立了印、巴问题委员会,并建议停火,然后举行公民投票。
+
1948年1月,[[ 联合国安理会]] 设立了印、巴问题委员会,并建议停火,然后举行公民投票。
  
1949年1月1日起,停火开始生效。同年7月,两国代表在卡拉奇达成协议,确定了停火线,由联合国驻印、巴军事观察小组监督停火,但公民投票未能进行。根据停火线,印度占3/5土地和3/4人口,巴基斯坦占其余部分。印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邦政府,巴基斯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自由克什米尔政府。
+
1949年1月1日起,停火开始生效。同年7月,两国代表在[[ 卡拉奇]] 达成协议,确定了停火线,由联合国驻印、巴军事观察小组监督停火,但公民投票未能进行。根据停火线,印度占3/5土地和3/4人口,巴基斯坦占其余部分。印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 邦政府]] ,巴基斯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 自由克什米尔政府]]
  
 
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又两次发生敌对行动。印度占领了停火线以西的一些地方。
 
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又两次发生敌对行动。印度占领了停火线以西的一些地方。
行 72: 行 74:
 
====主词条:巴控克什米尔、印控克什米尔====
 
====主词条:巴控克什米尔、印控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地区由两个国家分治: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地区(自由克什米尔和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印度控制了中部和南部地区(查谟-克什米尔邦)。锡亚琴冰川同时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所控制,印度控制了其中大部分地区,而巴基斯坦则控制了其中较低的山峰。巴基斯坦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视为有争议的领土,而印度则援引其宪法证明克什米尔地区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克什米尔地区由两个国家分治: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地区(自由克什米尔和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印度控制了中部和南部地区(查谟-克什米尔邦)。[[ 锡亚琴冰川]] 同时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所控制,印度控制了其中大部分地区,而巴基斯坦则控制了其中较低的山峰。巴基斯坦将整个[[ 克什米尔地区]] 视为有争议的领土,而印度则援引其宪法证明克什米尔地区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克什米尔地区也有一部分人倾向于独立建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反对。由于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克什米尔向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领土争端之一。印巴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曾经爆发了三场战争: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还有一次是1999年在印控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地区爆发的卡吉尔边境冲突(一些人称为第四次克什米尔战争)。
+
 克什米尔地区也有一部分人倾向于独立建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反对。由于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克什米尔向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领土争端之一。印巴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曾经爆发了三场战争:1947年第一次[[ 印巴战争]]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还有一次是1999年在印控克什米尔的[[ 卡吉尔]] 地区爆发的卡吉尔边境冲突(一些人称为第四次克什米尔战争)。
  
经济 编辑
+
==== 经济====
  
 克什米尔的经济基本以农业为核心。在历史上,克什米尔曾以世界著名的开什米羊毛成为经济带动点而出口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克什米尔人都是编织和制造围巾、丝地毯、垫子、kurta以及陶器的能手。克什米尔是世界上最好的藏红花——克什米尔/印度藏红花的产地。自然生长的水果和蔬菜作为有机食物主要被出口到中东。肥沃的克什米尔谷地是印控克什米尔经济支柱。该地区以养蚕业及其他农产品如苹果、梨及许多温带水果如坚果闻名。
+
 克什米尔的经济基本以农业为核心。在历史上,克什米尔曾以世界著名的开什米羊毛成为经济带动点而出口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克什米尔人都是编织和制造围巾、丝地毯、垫子、kurta以及陶器的能手。克什米尔是世界上最好的藏红花——克什米尔/印度藏红花的产地。自然生长的水果和蔬菜作为有机食物主要被出口到中东。肥沃的[[ 克什米尔谷地]] 是印控克什米尔经济支柱。该地区以养蚕业及其他农产品如苹果、梨及许多温带水果如坚果闻名。
  
2005年10月17日克什米尔大地震后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导致巴控克什米尔方至少7万巴基斯坦人死亡,以及印控克什米尔大约1500印度人的死亡。
+
2005年10月17日[[ 克什米尔大地震]] 后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导致巴控克什米尔方至少7万[[ 巴基斯坦]] 人死亡,以及印控克什米尔大约1500[[ 印度]] 人的死亡。
  
 
==旅游==
 
==旅游==
  
 自20世纪初克什米尔与朝圣一度成为受欢迎的旅游地点,风光明媚的山岭地带,也被称为“南亚的瑞士”。直到90年代关系越来越紧张为止。旅游业也是克什米尔绝大部分地区人民的主要经济资源和收入之一。然而,自从1989年克什米尔暴动事件之后,克什米尔的旅游业遭受沉重的打击。
+
 自20世纪初克什米尔与朝圣一度成为受欢迎的旅游地点,风光明媚的山岭地带,也被称为“南亚的[[ 瑞士]] ”。直到90年代关系越来越紧张为止。旅游业也是克什米尔绝大部分地区人民的主要经济资源和收入之一。然而,自从1989年克什米尔暴动事件之后,克什米尔的旅游业遭受沉重的打击。
  
 
==边境问题==
 
==边境问题==
行 90: 行 92: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发生冲突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发生冲突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
 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纪中叶,[[ 印度次大陆]] 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摆脱[[ 英国]] 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
+
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 蒙巴顿]] 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 巴基斯坦]] ; 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 印度]]
  
 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
 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 印巴战争]] 。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 联合国安理会]]
  
 
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
 
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
行 100: 行 102:
 
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2008年7月,两国启动第五轮全面对话,并首次开通跨克什米尔控制线贸易。11月,印度孟买发生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印指责巴境内组织有染,巴印关系骤然紧张。在国际社会斡旋下,两国间紧张形势有所缓和。
+
2008年7月,两国启动第五轮全面对话,并首次开通跨克什米尔控制线贸易。11月,印度[[ 孟买]] 发生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印指责巴境内组织有染,巴印关系骤然紧张。在国际社会斡旋下,两国间紧张形势有所缓和。
  
2009年,印总理辛格分别同巴总统扎尔达里和总理吉拉尼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与不结盟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会晤。
+
2009年,印总理[[ 辛格]] 分别同巴总统[[ 扎尔达里]] 和总理[[ 吉拉尼]] [[ 上海]] 合作组织峰会与不结盟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会晤。
  
2010年2月,巴外秘巴希尔同印外秘拉奥琪在新德里举行外秘级对话。4月,两国总理在南盟峰会期间会晤。7月,巴外长库雷希同印外长克里希纳在伊斯兰堡举行会谈。
+
2010年2月,巴外秘[[ 巴希尔]] 同印外秘[[ 拉奥琪]] [[ 新德里]] 举行外秘级对话。4月,两国总理在南盟峰会期间会晤。7月,巴外长[[ 库雷希]] 同印外长[[ 克里希纳]] [[ 伊斯兰堡]] 举行会谈。
  
2011年2月,两国外交部宣布重启对话进程,包括克什米尔、反恐、水资源等8个议题。3月,应印总理辛格邀请,巴总理吉拉尼赴印观看板球世界杯印巴间的半决赛,并与辛格会晤。7月,巴外长希娜和印外长克里希纳在新德里举行会晤。11月,两国总理在第17届南盟峰会期间再度会晤。印在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选举中投票支持巴。
+
2011年2月,两国外交部宣布重启对话进程,包括克什米尔、反恐、水资源等8个议题。3月,应印总理辛格邀请,巴总理吉拉尼赴印观看板球世界杯印巴间的半决赛,并与辛格会晤。7月,巴外长[[ 希娜]] 和印外长克[[ 里希纳]] 在新德里举行会晤。11月,两国总理在第17届南盟峰会期间再度会晤。印在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选举中投票支持巴。
  
 
2012年4月8日,巴总统扎尔达里以私人名义访印并会见印总理辛格,推动两国关系继续改善。2013年初,巴、印双方在克区控制线附近多次发生越境交火事件,巴、印各有多名军人死伤,对双边关系改善造成一定干扰。
 
2012年4月8日,巴总统扎尔达里以私人名义访印并会见印总理辛格,推动两国关系继续改善。2013年初,巴、印双方在克区控制线附近多次发生越境交火事件,巴、印各有多名军人死伤,对双边关系改善造成一定干扰。
  
2013年6月,谢里夫当选总理后,表示将致力于改善巴印关系。印总理辛格派特使访巴。同时,巴印双方在克什米尔争端等问题上的立场分歧严重。  
+
2013年6月,[[ 谢里夫]] 当选总理后,表示将致力于改善巴印关系。印总理[[ 辛格]] 派特使访巴。同时,巴印双方在克什米尔争端等问题上的立场分歧严重。
  
 
==归属==
 
==归属==
  
 主 词条 :克什米尔 问题
+
  克什米尔争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对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 权纷争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克什米尔争端是英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印度时留下的。独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 [[英属印度]]和[[土邦]]。英属印度包括11个省,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 克什米尔 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
  
 克什米尔 争端是指 印度 巴基斯坦 对查谟和克什米尔 区主权纷争而引发 一系列问题 。克什米尔 争端 英殖民主义在1947年撤出 印度 时留下的 独立前 印度 行政上由两大部分组成:英属 印度 和土邦 英属 度包括11个省 而在这些省中间,夹杂着大约550个的土邦。 克什米尔 就是最大 土邦之一 [8-9]
+
  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土邦地区归属则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但是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 克什米尔 情况很特殊,它处于 印度 巴基斯坦 之间,“ 理因素” 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 克什米尔 的王公 是印度 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 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 王公决定原则 显然 印度 会被优先考虑 因此 巴分治时 ,克什米尔的 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根据1947年6月公布 “蒙 顿方案” 土邦 地区 归属则由当地 王公来决定,但是 邦必须考虑所在 地理因素 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 巴基斯坦 之间,“ 理因素”的考虑在 里不起作用。而 克什米尔的 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 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 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 按照 土邦 王公 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 ,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 未能 得到 解决 [8]
+
  之后,印巴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1948年到1949年 第一次印 战争的结果是 [[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 地区 大约3/5 的土地 与3/4 人口 。巴基斯坦 控制了另外2/5的土 与1/4人口。 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 克什米尔 控制 范围 另外 ,按照 联合国 的决 ,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 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 统一意见。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 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
  
之后 印巴之间爆发了三次战争。1948年到1949年的 次印巴战争 的结果是 印度控制 米尔地区大约3/5的土地与3/4的人口 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2/5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 双方 对克什米尔控制 范围 另外,按照联合国 决议, 克什米尔 的归属 问题 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 ,双方 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 公民投票的问题 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
+
1966年1月 ,第 [[ 印巴战争]]之后 双方签署 《塔 干宣言》 宣言声称 双方 将恢复两国间 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但是在关键 的克什米尔问题 《宣言》仅仅表明 双方 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 公民投票 、军事人员 活动范围等关键 问题 均未提及
  
1966年1月, 次印巴战争 ,双方 签署了《 塔什干宣言 。宣言声称 双方 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 解决 争端。但是在关键的 克什米尔问题 《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
+
1971~1972年的 次印巴战争后签署了《 西姆拉协议 ,要求 双方 举行双边会晤最终 解决克什米尔问题<ref>[http://www.sohu.com/a/298399529_100191047 印巴冲突再起 两国是如何从一个国家变成了世代宿敌]  搜狐网,2019-03-01</ref>
  
1971~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后签署了《西姆拉协议》,要求双方举行双边会晤最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
==分治==
  
==分治==
+
[[File:巴控克什米尔02.jpg|280px|缩略图|右|巴控克什米尔[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09/6e0a1d5b6b4048958198096c817a6c85.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27656216_110880 来自搜狐网 的图片 ]]]
  
 
===印控克什米尔===
 
===印控克什米尔===
  
 印度控制了大约52.5%的地区(9.4万平方千米),在控制地区成立了查谟-克什米尔邦,该邦主要包括四部分:
+
 印度控制了大约52.5%的地区(9.4万平方千米),在控制地区成立了[[ 查谟-克什米尔邦]] ,该邦主要包括四部分:
 克什米尔谷地、查谟、拉达克和锡亚琴冰川
+
 克什米尔谷地、查谟、拉达克和[[ 锡亚琴冰川]]
  
 
===巴控克什米尔===
 
===巴控克什米尔===
  
[[File:巴控克什米尔02.jpg||有框|右|巴控克什米尔[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09/6e0a1d5b6b4048958198096c817a6c85.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27656216_110880 来自搜狐网 图片 ]]]
+
 巴基斯坦控制部分可以分为两个区域: 一为[[ 自由克什米尔]] (Azad Kashmir),大约13350平方千米,二为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大约72496平方千米,共约85846平方千米,名义上是巴基斯坦的一个自治区,有自行选举的总统、总理、立法及司法机关。
 
 
 巴基斯坦控制部分可以分为两个区域: 一为自由克什米尔(Azad Kashmir),大约13350平方千米,二为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大约72496平方千米,共约85846平方千米,名义上是巴基斯坦的一个自治区,有自行选举的总统、总理、立法及司法机关。
 
  
 
==发生战争==
 
==发生战争==
  
2019年2月26日,印度方面对外证实,当天凌晨印度空军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实施了空袭,空袭目标为“恐怖分子训练营”。印方称“大量恐怖分子”在空袭中身亡。
+
2019年2月26日,印度方面对外证实,当天凌晨[[ 印度空军]] 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实施了空袭,空袭目标为“恐怖分子训练营”。印方称“大量恐怖分子”在空袭中身亡。
  
 
==文学==
 
==文学==
  
 克什米尔语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地区人民的语言,它的文学历来受梵语、波斯语、乌尔都语文学的影响。13世纪宗教诗人希迪根特的诗作《伟大之光》是克什米尔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14世纪时,女诗人拉尔·塔德和努鲁丁的格言诗带有宗教色彩,宣扬人类友爱、社会平等和团结,揭露宗教的清规戒律和旧习俗的虚伪。15世纪时,有不少颂扬封建王公、反映社会风尚、描绘男女爱情生活的叙事诗,著名的有帕达沃达尔的《巴纳苏之死》、伯勒希斯德的《哀乐之传》、默赫索姆的《杰纳传》等。16至18世纪,抒情诗接近现实生活,表现真挚的爱情和离愁,其中著名的有16世纪的女诗人赫巴·卡杜恩和18世纪的诗人阿勒尼玛勒。
+
 克什米尔语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地区人民的语言,它的文学历来受梵语、波斯语、乌尔都语文学的影响<ref>[https://www.fanyibase.com/html/languages/1260.html 克什米尔 语],语家翻译公司,2018-07-04</ref> 。13世纪宗教诗人[[ 希迪根特]] 的诗作《伟大之光》是克什米尔最早的一部文学作品。14世纪时,女诗人[[ 拉尔·塔德]] [[ 努鲁丁]] 的格言诗带有宗教色彩,宣扬人类友爱、社会平等和团结,揭露宗教的清规戒律和旧习俗的虚伪。15世纪时,有不少颂扬封建王公、反映社会风尚、描绘男女爱情生活的叙事诗,著名的有[[ 帕达沃达尔]] 的《巴纳苏之死》、[[ 伯勒希斯德]] 的《哀乐之传》、[[ 默赫索姆]] 的《杰纳传》等。16至18世纪,抒情诗接近现实生活,表现真挚的爱情和离愁,其中著名的有16世纪的女诗人[[ 赫巴·卡杜恩]] 和18世纪的诗人[[ 阿勒尼玛勒]]
18世纪下半叶,文学中出现神秘主义倾向,著名的神秘主义诗人有格勒姆·布伦德汗、斯沃契格拉尔、夏赫格普尔、默哈穆德·迦米等。18至19世纪出现以神话传说中罗摩与悉多、黑天与罗陀的爱情故事以及乌尔都语、阿拉伯语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叙事诗,著名的有帕勒迦希·拉姆的《罗摩下凡》,伯勒玛南德的《罗陀选婿》、《苏达玛传》和《湿婆的爱恋》,默哈穆德·迦米的《尤素福和佐列哈》、《莱伊丽和马季农》,默格布尔·迦尔瓦里的《烟火》等。克什米尔有丰富的民歌民谣,反映了人民的劳动、爱情和宗教生活。著名的民歌集有《苏菲诺言》,著名的民歌诗人有19世纪的格里辛·拉吉登和纳吉姆等。
+
 
19世纪末,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对自由的渴望。沃哈伯·帕勒、默格布尔·迦尔瓦里的讽刺诗和勒苏尔·米尔的抒情短诗开辟了克什米尔诗歌的现实主义道路。克什米尔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马赫朱尔(1885~1952),首先抛弃宫廷诗人的传统主题和艺术形式,用人民的语言描写现实生活。他的诗反对封建压迫,要求争取民族独立。他的主要作品有《我的青春》、《祖国》、《故乡的花圃》、《农家女》和《克什米尔妇女》等。他的追随者阿卜杜尔·阿赫德·阿萨德的诗不仅表达了爱国主义思想,而且主张进行社会改革,主要诗作有《江河》、《控诉恶魔》等。
+
18世纪下半叶,文学中出现神秘主义倾向,著名的神秘主义诗人有[[ 格勒姆·布伦德汗]] [[ 斯沃契格拉尔]] 、夏赫格普尔、默哈穆德·迦米等。18至19世纪出现以神话传说中罗摩与悉多、黑天与罗陀的爱情故事以及乌尔都语、阿拉伯语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叙事诗,著名的有[[ 帕勒迦希·拉姆]] 的《罗摩下凡》,[[ 伯勒玛南德]] 的《罗陀选婿》、《苏达玛传》和《湿婆的爱恋》,[[ 默哈穆德·迦米]] 的《尤素福和佐列哈》、《莱伊丽和马季农》,默格布尔·迦尔瓦里的《烟火》等。克什米尔有丰富的民歌民谣,反映了人民的劳动、爱情和宗教生活。著名的民歌集有《苏菲诺言》,著名的民歌诗人有19世纪的[[ 格里辛·拉吉登]] 和纳吉姆等。
20世纪40、50年代,克什米尔发生新文化运动。诗人纳迪姆以及罗欣、拉希、伯勒米、阿尔默斯德·默吉布尔和皮拉加等人的诗歌表达了爱国主义思想,描绘了工农的生活,反对压迫和剥削。纳迪姆的《我的青春朝气勃勃》,拉希的《新的一天晨风》,伯勒米的《舞歌》,被认为克什米尔进步文学思潮的代表作。60年代的新老作家还写了大量“格吉尔”抒情短诗,或歌颂自由和劳动,或指责社会的弊病。这时期还有歌剧和诗剧的创作,著名的有纳迪姆和罗欣合写的歌剧《希玛尔和纳伽拉叶》,迦米尔的诗剧《太阳般的力量》。短篇小说直至40年代才开始创作,主要作家有阿赫德尔·莫希乌丁和纳迪姆等人。莫希乌丁著有短篇小说集《君子之交》。
+
19世纪末,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民对自由的渴望。[[ 沃哈伯·帕勒]] [[ 默格布尔·迦尔瓦里]] 的讽刺诗和勒苏尔·米尔的抒情短诗开辟了克什米尔诗歌的现实主义道路。克什米尔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马赫朱尔(1885~1952),首先抛弃宫廷诗人的传统主题和艺术形式,用人民的语言描写现实生活。他的诗反对封建压迫,要求争取民族独立。他的主要作品有《我的青春》、《祖国》、《故乡的花圃》、《农家女》和《克什米尔妇女》等。他的追随者阿卜杜尔·阿赫德·阿萨德的诗不仅表达了爱国主义思想,而且主张进行社会改革,主要诗作有《江河》、《控诉恶魔》等。
 +
20世纪40、50年代,克什米尔发生新文化运动。诗人[[ 纳迪姆]] 以及罗欣、拉希、伯勒米、[[ 阿尔默斯德·默吉布尔]] 和皮拉加等人的诗歌表达了爱国主义思想,描绘了工农的生活,反对压迫和剥削。纳迪姆的《我的青春朝气勃勃》,拉希的《新的一天晨风》,伯勒米的《舞歌》,被认为克什米尔进步文学思潮的代表作。60年代的新老作家还写了大量“格吉尔”抒情短诗,或歌颂自由和劳动,或指责社会的弊病。这时期还有歌剧和诗剧的创作,著名的有[[ 纳迪姆]] [[ 罗欣]] 合写的歌剧《希玛尔和纳伽拉叶》,[[ 迦米尔]] 的诗剧《太阳般的力量》。短篇小说直至40年代才开始创作,主要作家有[[ 阿赫德尔·莫希乌丁]] 和纳迪姆等人。莫希乌丁著有短篇小说集《君子之交》。
 +
 
 
 齐柏林飞艇乐队创作的《kashmir》也是根据克什米尔地区当时的生活状况创作的。
 
 齐柏林飞艇乐队创作的《kashmir》也是根据克什米尔地区当时的生活状况创作的。
 +
 +
==视频==
 +
 +
===<center>克什米尔相关视频</center>===
 +
 +
<center>克什米尔地形3d展示</center>
 +
 +
<center>{{#iDisplay:k0921g0lo7z|560|390|qq}}</center>
 +
 +
 +
<center>克什米尔-上帝与人类共同的杰作</center>
 +
 +
<center>{{#iDisplay:g0185ytbc4l|560|390|qq}}</center>
 +
 +
<center>走进印度克什米尔</center>
 +
 +
<center>{{#iDisplay:u0011rm2t42|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
 +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於 2022年8月7日 (日) 15:02 的最新修訂

克什米爾

中文名稱 :克什米爾

外文名稱 :Kashmir、Jammu and Kashmir

別        名 : 查謨和克什米爾

行政區類別 :邦、地區

所屬地區 :印度、巴基斯坦、中國

下轄地區 :查謨-克什米爾邦(印控)
                     北部地區、自由克什米爾(巴控)

政府駐地 :斯利那加、吉爾吉特、穆扎法拉巴德

地理位置 :南亞西北部

克什米爾( Kashmir ),位於南亞西北部,東面與中國交界,西面是巴基斯坦,南面是印度,北面與阿富汗接壤。面積19萬平方千米, 2006年人口約1600萬人,傳統首府是斯利那加。該地區南部屬於印度管轄,北部屬於巴基斯坦管轄,兩國均宣稱對克什米爾全境擁有主權。

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巴基斯坦管轄區與中國交界的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1]

克什米爾曾是古印度思想的交匯場所,佛教和印度教都在此地得到發展。首府斯利那加重建於孔雀王朝的城市遺址之上。14世紀伊斯蘭教傳播至克什米爾。1339年該地區建立賽義德王朝,信奉伊斯蘭教。

克什米爾原指喜馬拉雅山脈最西端的一處峽谷,而今泛指克什米爾谷地、查謨拉達克(中國領土)、蓬奇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的廣大地區,其中克什米爾谷地土壤肥沃,是克什米爾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居民主要為穆斯林,查謨的居民主要為印度教徒。

1947年前為英屬印度的土邦。印巴分治以及分別獨立時,克什米爾歸屬問題未獲解決。1947年10月,印、巴在克什米爾發生武裝衝突。1949年劃定停火線。巴基斯坦控制區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二,人口約四分之一,其餘為印度控制區。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的兩次印巴戰爭,停火線以西的一些地方為印度占領[2]

歷史沿革

早期

克什米爾一詞取自梵文。「克」的意思是水,「什米爾」是使之乾涸之意,克什米爾謂水竭之地。它包括查謨、拉達克、巴爾蒂斯坦、吉爾吉特、罕薩、納加爾以及 克什米爾谷地等七個地區。 歷史上,「克什米爾」這個詞原指喜馬拉雅山脈最西端的一處峽谷。而到了21世紀初,「克什米爾」已被用來泛指包括克什米爾谷地查謨蓬奇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拉達克的廣大地區。其中最主要的克什米爾谷地,海拔較低,土壤肥沃,群山環抱,河流縱橫,風景如畫,民風奇特,是該地區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大多數為穆斯林。而查謨的居民多為印度教徒,拉達克的居民從文化習俗上來看,則與中國的西藏地區較為相近。

占有現今克什米爾一半土地的拉達克地區,文化主要受中國西藏影響,自十三世紀起,曾分別為中國的西藏政權和英國印度控制。至今主權仍倍受爭議。

1587年,開始進入全盛時期的莫臥兒帝國第三代皇帝阿克巴征服了克什米爾,將帝國的版圖擴展到遙遠的西北地方。阿克巴雖然是伊斯蘭教徒,但對印度教採取寬容態度,宣揚各教平等。到了17世紀中期,莫臥兒帝國迎來了極盛時期,當政的皇帝奧朗則布四處征戰,帝國疆域空前廣大,但他放棄了原來的宗教寬容政策,對非穆斯林徵收人頭稅,拆毀印度教的廟宇,導致國內矛盾激化。到了18世紀初,莫臥兒帝國已經處在風雨飄搖、內憂外患之中。莫臥兒帝國駐克什米爾的總督日益變得恣意妄為,激起了克什米爾人的反抗。在這一背景下,阿富汗杜蘭尼王朝於1752年出兵克什米爾,將其置於阿富汗的統治之下。 同一時期,印度北部旁遮普地區錫克人開始崛起,在1801年建立了錫克帝國,以拉合爾城作為首都。1819年,錫克帝國占領了富饒的克什米爾河谷,並將這一地區的查謨、蓬奇等地封給了古拉伯·辛格三兄弟。1834年,在錫克征服拉達克的前夕,拉達克王請求將本區域置於英國的保護之下,但英國人為了交好強大的錫克,拒絕了這一請求。拉達克王也派人到拉薩請求支援,但當時清朝的駐藏大臣「拒之弗納」。1840年,錫克帝國吞併了拉達克和巴爾蒂斯坦[3]

在1845年英國與錫克的戰爭中,作為錫克帝國首相的古拉伯·辛格故意採取了許多錯誤的戰略,配合英國人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作為回報,1846年3月,英國政府與古拉伯·辛格簽署了《阿姆利則條約》,以750萬盧比的價格將英錫戰爭中獲得的克什米爾地區賣給了後者,並冊封后者為「查謨和克什米爾大君」。查謨和克什米爾成為英印帝國體系中的一個土邦。英國不干涉土邦的內部事務,但土邦承認英國的最高主權,與其他國家發生爭端時必須服從英國政府的仲裁。條約並且規定,不經過英國政府的同意,土邦不能隨意改變現有的領土邊界,英國和土邦之間有相互軍事援助的義務。

1860年,查謨和克什米爾土邦派軍隊攻占了吉爾吉特,從而使其統治範圍基本上等同於今天所說的克什米爾地區

1889年,英國在克什米爾地區成立了親英的攝政委員會,這一地區的實際權力掌握在英國派駐的地區專員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為了聯合對抗德國英國俄國達成了協議,把克什米爾地區的瓦罕走廊劃給了阿富汗,以割斷克什米爾同中亞大草原的聯繫,使其更牢固地停留在南亞次大陸之中。一戰結束後,英國宣布將權力歸還給土邦大君,但是邊境和重大行政事務的權力仍然保留在英國手中。在統治克什米爾的過程中,英國人同樣使用了分而治之的手法,先是站在印度教上層一邊歧視穆斯林,而當印度教民族主義興起以後,又開始扶持伊斯蘭教勢力,例如給一些部族長老以優惠待遇,允許穆斯林更多進入政府,以及組建主要由穆斯林構成的吉爾吉特特種偵察團。這些做法進一步加深了長期以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

近代

1925年,查謨和克什米爾土邦的最後一任大君哈里·辛格是在英國的扶持下上位的,上任後採取了大規模的經濟和教育改革措施。到了20世紀30年代初,克什米爾成立了穆斯林會議黨國民會議黨等新的政治黨派。穆斯林會議黨與英屬印度的全印穆斯林聯盟(成立於1906年)關係比較親近,而國民會議黨是從穆斯林會議黨中脫離出來的,同印度國民大會黨(成立於1885年)關係比較親近。穆斯林會議黨希望在英國撤退後加入穆斯林聯盟建立的巴基斯坦,與聯盟領袖真納有着密切的關係。國民會議黨的領袖謝赫·阿卜杜拉是克什米爾威望最高的政治人物,與印度國大黨領袖尼赫魯有着密切的關係。

1947年,印、巴分治時,其歸屬未明確規定,成為印、巴兩國長期的爭端。3月,蒙巴頓就任印度副王,不久即提出了有關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蒙巴頓方案」。蒙巴頓方案主要針對的是英屬印度各省的劃分,原則是依據多數居民的宗教歸屬,分別建立印度教徒占多數的印度和穆斯林占多數的巴基斯坦(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1947年10月,印、巴雙方發生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

哈里·辛格大君在加入印度還是巴基斯坦的問題上猶豫不決。邦內的穆斯林會議黨主張加入巴基斯坦,並保證克什米爾仍然具有充分的自治權,謝赫·阿卜杜拉的國民會議黨則主張加入印度。在這一背景下,查謨和克什米爾河谷地區的穆斯林起義決定性地改變了事態的進程。一方面,起義導致哈里向印度方面求援、申請加入印度,完全站到了印度教勢力的一方,另一方面,起義的穆斯林武裝裝備落後,缺乏有效的指揮,沒有能夠迅速控制位於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的機場,從而印度方面可以迅速空運部隊。儘管印度軍隊一開始遭到敗績,但隨後很快控制了局勢。巴基斯坦軍隊隨後加入進來,戰火從1947年10月一直延續到1949年1月。

1948年1月,聯合國安理會設立了印、巴問題委員會,並建議停火,然後舉行公民投票。

1949年1月1日起,停火開始生效。同年7月,兩國代表在卡拉奇達成協議,確定了停火線,由聯合國駐印、巴軍事觀察小組監督停火,但公民投票未能進行。根據停火線,印度占3/5土地和3/4人口,巴基斯坦占其餘部分。印度在其控制區內成立了邦政府,巴基斯坦在其控制區內成立了自由克什米爾政府

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又兩次發生敵對行動。印度占領了停火線以西的一些地方。

現狀

主詞條:巴控克什米爾、印控克什米爾

克什米爾地區由兩個國家分治: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地區(自由克什米爾和克什米爾北部地區),印度控制了中部和南部地區(查謨-克什米爾邦)。錫亞琴冰川同時被印度和巴基斯坦所控制,印度控制了其中大部分地區,而巴基斯坦則控制了其中較低的山峰。巴基斯坦將整個克什米爾地區視為有爭議的領土,而印度則援引其憲法證明克什米爾地區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克什米爾地區也有一部分人傾向於獨立建國,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反對。由於印巴兩國都擁有核武器,克什米爾向來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危險性的領土爭端之一。印巴兩國為了爭奪克什米爾地區曾經爆發了三場戰爭:1947年第一次印巴戰爭、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還有一次是1999年在印控克什米爾的卡吉爾地區爆發的卡吉爾邊境衝突(一些人稱為第四次克什米爾戰爭)。

經濟

克什米爾的經濟基本以農業為核心。在歷史上,克什米爾曾以世界著名的開什米羊毛成為經濟帶動點而出口到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克什米爾人都是編織和製造圍巾、絲地毯、墊子、kurta以及陶器的能手。克什米爾是世界上最好的藏紅花——克什米爾/印度藏紅花的產地。自然生長的水果和蔬菜作為有機食物主要被出口到中東。肥沃的克什米爾谷地是印控克什米爾經濟支柱。該地區以養蠶業及其他農產品如蘋果、梨及許多溫帶水果如堅果聞名。

2005年10月17日克什米爾大地震後經濟狀況急轉直下,導致巴控克什米爾方至少7萬巴基斯坦人死亡,以及印控克什米爾大約1500印度人的死亡。

旅遊

自20世紀初克什米爾與朝聖一度成為受歡迎的旅遊地點,風光明媚的山嶺地帶,也被稱為「南亞的瑞士」。直到90年代關係越來越緊張為止。旅遊業也是克什米爾絕大部分地區人民的主要經濟資源和收入之一。然而,自從1989年克什米爾暴動事件之後,克什米爾的旅遊業遭受沉重的打擊。

邊境問題

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巴關係時緊時緩,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武裝衝突幾乎從未中斷。兩國不斷發生衝突的原因,歸根到底是克什米爾問題。

克什米爾問題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紀中葉,印度次大陸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二戰結束後,印度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

1947年6月,英國最後一任駐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的「蒙巴頓方案」。 根據「蒙巴頓方案」的規定,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穆斯林占多數的地區歸屬巴基斯坦。但對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卻規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決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獨立。當時,克什米爾地區77%的人口為穆斯林,他們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爾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願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後又傾向加入印度

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印、巴分治後不久,雙方為爭奪克什米爾主權於1947年10月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大規模武裝衝突,即第一次印巴戰爭。1947年12月,印度將克什米爾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聯合國印巴委員會先後通過關於克什米爾停火和公民投票的決議,印巴均表示接受。

1949年1月雙方正式停火,7月劃定了停火線。克什米爾分為印控區和巴控區,印巴分別在各自控制區內建立了地方政府。

2008年7月,兩國啟動第五輪全面對話,並首次開通跨克什米爾控制線貿易。11月,印度孟買發生重大恐怖襲擊事件,印指責巴境內組織有染,巴印關係驟然緊張。在國際社會斡旋下,兩國間緊張形勢有所緩和。

2009年,印總理辛格分別同巴總統扎爾達里和總理吉拉尼上海合作組織峰會與不結盟首腦會議期間舉行會晤。

2010年2月,巴外秘巴希爾同印外秘拉奧琪新德里舉行外秘級對話。4月,兩國總理在南盟峰會期間會晤。7月,巴外長庫雷希同印外長克里希納伊斯蘭堡舉行會談。

2011年2月,兩國外交部宣布重啟對話進程,包括克什米爾、反恐、水資源等8個議題。3月,應印總理辛格邀請,巴總理吉拉尼赴印觀看板球世界盃印巴間的半決賽,並與辛格會晤。7月,巴外長希娜和印外長克里希納在新德里舉行會晤。11月,兩國總理在第17屆南盟峰會期間再度會晤。印在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選舉中投票支持巴。

2012年4月8日,巴總統扎爾達里以私人名義訪印並會見印總理辛格,推動兩國關係繼續改善。2013年初,巴、印雙方在克區控制線附近多次發生越境交火事件,巴、印各有多名軍人死傷,對雙邊關係改善造成一定干擾。

2013年6月,謝里夫當選總理後,表示將致力於改善巴印關係。印總理辛格派特使訪巴。同時,巴印雙方在克什米爾爭端等問題上的立場分歧嚴重。

歸屬

克什米爾爭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對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主權紛爭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克什米爾爭端是英殖民主義在1947年撤出印度時留下的。獨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兩大部分組成:英屬印度土邦。英屬印度包括11個省,而在這些省中間,夾雜着大約550個的土邦。克什米爾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

根據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頓方案」,土邦地區歸屬則由當地的王公來決定,但是土邦必須考慮所在地區的地理因素。克什米爾情況很特殊,它處於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地理因素」的考慮在這裡不起作用。而克什米爾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將近80%卻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數決定原則,應該歸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決定原則,顯然印度會被優先考慮。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之後,印巴之間爆發了三次戰爭。1948年到1949年的第一次印巴戰爭的結果是,印度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大約3/5的土地與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2/5的土地與1/4人口。這次停火奠定了後來雙方對克什米爾控制的範圍。另外,按照聯合國的決議,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最終必須由公民投票來決定。但是,雙方後來在是否舉行、如何舉行公民投票的問題上始終無法取得統一意見。通過一步步的行動,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經完全接管了克什米爾。

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戰爭之後,雙方簽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聲稱雙方將恢復兩國間的正常關係,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但是在關鍵的克什米爾問題上,《宣言》僅僅表明雙方都陳述了各自的立場。至於公民投票、軍事人員的活動範圍等關鍵問題均未提及。

1971~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後簽署了《西姆拉協議》,要求雙方舉行雙邊會晤最終解決克什米爾問題[4]

分治

印控克什米爾

印度控制了大約52.5%的地區(9.4萬平方千米),在控制地區成立了查謨-克什米爾邦,該邦主要包括四部分: 克什米爾谷地、查謨、拉達克和錫亞琴冰川

巴控克什米爾

巴基斯坦控制部分可以分為兩個區域: 一為自由克什米爾(Azad Kashmir),大約13350平方千米,二為克什米爾北部地區,大約72496平方千米,共約85846平方千米,名義上是巴基斯坦的一個自治區,有自行選舉的總統、總理、立法及司法機關。

發生戰爭

2019年2月26日,印度方面對外證實,當天凌晨印度空軍對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實施了空襲,空襲目標為「恐怖分子訓練營」。印方稱「大量恐怖分子」在空襲中身亡。

文學

克什米爾語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地區人民的語言,它的文學歷來受梵語、波斯語、烏爾都語文學的影響[5]。13世紀宗教詩人希迪根特的詩作《偉大之光》是克什米爾最早的一部文學作品。14世紀時,女詩人拉爾·塔德努魯丁的格言詩帶有宗教色彩,宣揚人類友愛、社會平等和團結,揭露宗教的清規戒律和舊習俗的虛偽。15世紀時,有不少頌揚封建王公、反映社會風尚、描繪男女愛情生活的敘事詩,著名的有帕達沃達爾的《巴納蘇之死》、伯勒希斯德的《哀樂之傳》、默赫索姆的《傑納傳》等。16至18世紀,抒情詩接近現實生活,表現真摯的愛情和離愁,其中著名的有16世紀的女詩人赫巴·卡杜恩和18世紀的詩人阿勒尼瑪勒

18世紀下半葉,文學中出現神秘主義傾向,著名的神秘主義詩人有格勒姆·布倫德汗斯沃契格拉爾、夏赫格普爾、默哈穆德·迦米等。18至19世紀出現以神話傳說中羅摩與悉多、黑天與羅陀的愛情故事以及烏爾都語、阿拉伯語民間故事為題材的敘事詩,著名的有帕勒迦希·拉姆的《羅摩下凡》,伯勒瑪南德的《羅陀選婿》、《蘇達瑪傳》和《濕婆的愛戀》,默哈穆德·迦米的《尤素福和佐列哈》、《萊伊麗和馬季農》,默格布爾·迦爾瓦里的《煙火》等。克什米爾有豐富的民歌民謠,反映了人民的勞動、愛情和宗教生活。著名的民歌集有《蘇菲諾言》,著名的民歌詩人有19世紀的格里辛·拉吉登和納吉姆等。 19世紀末,詩歌反映現實生活,表現人民對自由的渴望。沃哈伯·帕勒默格布爾·迦爾瓦里的諷刺詩和勒蘇爾·米爾的抒情短詩開闢了克什米爾詩歌的現實主義道路。克什米爾現代文學的奠基者馬赫朱爾(1885~1952),首先拋棄宮廷詩人的傳統主題和藝術形式,用人民的語言描寫現實生活。他的詩反對封建壓迫,要求爭取民族獨立。他的主要作品有《我的青春》、《祖國》、《故鄉的花圃》、《農家女》和《克什米爾婦女》等。他的追隨者阿卜杜爾·阿赫德·阿薩德的詩不僅表達了愛國主義思想,而且主張進行社會改革,主要詩作有《江河》、《控訴惡魔》等。 20世紀40、50年代,克什米爾發生新文化運動。詩人納迪姆以及羅欣、拉希、伯勒米、阿爾默斯德·默吉布爾和皮拉加等人的詩歌表達了愛國主義思想,描繪了工農的生活,反對壓迫和剝削。納迪姆的《我的青春朝氣勃勃》,拉希的《新的一天晨風》,伯勒米的《舞歌》,被認為克什米爾進步文學思潮的代表作。60年代的新老作家還寫了大量「格吉爾」抒情短詩,或歌頌自由和勞動,或指責社會的弊病。這時期還有歌劇和詩劇的創作,著名的有納迪姆羅欣合寫的歌劇《希瑪爾和納伽拉葉》,迦米爾的詩劇《太陽般的力量》。短篇小說直至40年代才開始創作,主要作家有阿赫德爾·莫希烏丁和納迪姆等人。莫希烏丁著有短篇小說集《君子之交》。

齊柏林飛艇樂隊創作的《kashmir》也是根據克什米爾地區當時的生活狀況創作的。

視頻

克什米爾相關視頻

克什米爾地形3d展示


克什米爾-上帝與人類共同的傑作
走進印度克什米爾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