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島由紀夫」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作家 using HotCat
行 68: 行 68:
 
[[Category:日本男演員]]
 
[[Category:日本男演員]]
 
[[Category:日本人]]
 
[[Category:日本人]]
 +
[[Category:作家]]

於 2019年11月23日 (六) 05:34 的修訂

三島由紀夫
原圖鏈接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三島由紀夫
假名 みしま ゆきお
平文式羅馬字 Mishima Yukio

三島由紀夫(みしま ゆきお)(1925年1月14日-1970年11月25日),本名平岡公威(ひらおか きみたけ),東京新宿區平岡一家的長子,畢業於學園院高中後,於1947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院。日本小說家和戲劇作者,散文家,評論家,政治活動家,帝國主義者。血型A型。他是戰後日本文學的主要作家之一,同時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他是第一個被選為「Esquire」雜誌的「世界百人」的日本人,也是第一個出現在國際廣播電視節目中的日本人。[1] [2]

三島由紀夫是日本戰後文學的大師之一,在日本文壇擁有高度聲譽。諸多作品中,以1956年出版的《金閣寺》最為人所熟知,除了日本國內,三島的作品在西方世界也有崇高的評價,甚至有人譽稱他為「日本的海明威」,曾三度入圍諾貝爾文學獎,也是著作被翻譯成英文等外國語版最多的當代作家。[3]


生平

貴族出身

三島由紀夫本名平岡公威,1925年(大正14年)1月14日出生於東京市四谷區永住町2番地(今東京都新宿區四谷4丁目),父親名為平岡梓,母親名為倭文重,是家中長男,妹妹美津子與弟弟千之分別是在1928年與1930年出生。三島的祖母夏子具有日本貴族血統,是水戶藩藩主的外孫女,曾在日本皇室有栖川宮家中學習過禮儀,是個充滿威儀但卻很固執、神經質的傳統女性,祖父平岡定太郎則是兵庫縣農家出身的文官,曾任樺太廳長官(樺太是日本對庫頁島南部地區的稱呼,其官職相當於今日北海道的行政首長)。三島在上中學之前一直是與職掌家族大權的祖母同住,因為過分的保護與管教,構成他貧弱的體質與孤獨、甚至有點女性化的人格特質。但是也因為祖母的薰陶使他有非常多的機會接觸歌舞伎能劇等藝文活動,再加上喜好西方文學的母親之鼓勵,而打下日後他在小說、舞台劇劇作方面能高度展現的基礎。

1931年(昭和6年),他進入學園院小學學習,並在學園院進修。他出版了十幾歲的小說,並於1944年出版了小說集《花ざかりの森》。透過老師清水文雄(Fumio Shimizu)學習了日本文學的傳統,並間接受到日本浪漫派的影響。 1944年進入了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院,並在第二年,在動員的工廠得知日本的戰敗的消息,戰爭與三島之間的關係,被認為是「一個孤獨男孩與時俱進的夢,對破壞之美的同情。」[4]

川端康成推薦下進入文壇

1946年,時年21歲的三島由紀夫,藉著繼續寫作來擺脫心中的傷痛。他帶著自己完成的中篇小說《中世》與短篇小說《煙草》到鎌倉拜訪日本當時的文學巨擘川端康成,在川端的推薦下,《煙草》一作在川端所屬的鎌倉文庫雜誌《人間》的第1卷第6期上發表,而且三島也獲得能自由參與鎌倉文庫的資格,經常性地在《人間》上發表作品,並且受到當時該雜誌的主編木村德三之指導幫助。在川端康成的幫助下,三島由紀夫終於獲得晉身文壇一員的地位,因此對他而言川端是個亦師亦友的重要人物,兩人之間的師徒之誼甚至到了死時都還有牽連。[4]

1947年,三島自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通過高等文官考試,隨後進入大藏省任職,在銀行局國民儲蓄課服務。在這期間他也參與了大藏省財務協會的機構內部雜誌《財政》的編輯,並且持續的在各種文學創作的刊物上發表作品,1948年9月,為了專心創作,他決心從大藏省辭職,開始一個專職作家的身份。辭職後他先是完成並發表了生平第一個長篇小說作品《盜賊》(真光社出版),並且開始著手新書《假面的告白》(仮面の告白)的撰寫,這本書在1949年7月正式付梓由河出書房出版,是三島由紀夫以專業作家的身份,第一本發表的小說作品。

1950年三島出版長篇小說《愛的渴望》(愛の渇き新潮社出版),這段期間他開始嘗試以真實發生的社會事件來作為創作對象,例如當時他開始撰寫的長篇《青色時代》(青の時代)就是以一個東大學生當地下銀行社長,最後因為失敗而自殺的事件作為題材。這一年7月發生見習僧人自焚並放火燒燬京都鹿苑寺(金閣寺)的重大社會事件,這件事也由三島取材、日後成就了他畢生最具代表性的成名之作。

除了詩詞、散文與小說等文學創作外,三島對於戲曲方面的創作也有高度的興趣。他曾編寫過《彩虹》(あやめ,1948年5月),《火宅》(1948年11月)與《燈台》(1949年5月)等戲曲劇本,其中《燈台》一作還實際由大阪放送劇團在第四回的關西實驗劇場中公開演出。1950年時他又完成《魔神禮拜》與《近代能樂集》的第一篇--《邯鄲》(邯鄲(かんたん)~近代能楽集の內)等兩部戲曲作品,在這年的9月時,三島加入了包括岸田國士福田恆存小林秀雄千田是也大岡昇平中村光夫等文壇名人所組織的「雲之會」(雲の會),以「文學立體化運動」作為他們的主要宗旨,是個以演劇方面的活動為中心的組織。

由三島擔任劇本原作,或以他的作品改編登上大螢幕的情況,對於像這樣多產的作家而言是正常的,但是除了電影原作外,三島由紀夫還有個比較不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電影演員。他的個人首次大螢幕登場,是在1951年8月29日上映的《純白之夜》(純白の夜),這部由松竹大船攝影所出品,大庭秀雄導演的電影是由三島擔任原作,並且在影片中擔任了特別演出。

1951年年底,三島發表了長篇小說《禁色》的第一部(新潮社出版),與《夏子的冒險》(夏子の冒険,朝日新聞社)。其中因為《禁色》的男主角是個同性戀者,在當時保守的日本社會是較為聳動的題材,因此時下的輿論都將故事中的主角視為是三島本人在性向方面的影射。在完成了《禁色》第一部之後,在朝日新聞出版局長嘉治隆一的協力下,三島獲得朝日新聞特別通訊員的記者身份,於12月25日橫濱搭船出海,開始他環遊世界一週的旅途,並在1952年5月10日回到日本。這次的旅行是三島畢生第一次出國,對於他而言,在希臘所獲得對於西方文明的美學經驗,可能是造成他日後作品重大轉戾的關鍵。他在1952年的10月發表遊記《阿波羅之杯》(アポロの杯,朝日新聞社出版),記述了他的見聞與對於美的觀點。

登上巔峰

1952年對於三島來說是個很多產的一年,不過因為他的環遊世界之故,這一年之中大部分發表的作品,都是遊記型態之作。不過,他仍然沒有忘卻純文學的創作,在歸國後不久完成了《禁色》系列的第二部,長篇小說《秘樂》(秘楽(ひぎょう)~禁色第2部,在隔年9月由新潮社出版)。1953年1月《夏子的冒險》同樣由松竹大船進行了電影化,隨後發表長篇小說《日本製》(にっぽん製,朝日新聞社出版),並且開始為了長篇小說《潮騷》的取材,拜訪位於三重縣神島。潮騷一書在1954年6月由新潮社出版,並且開始電影化的工作,於10月由東寶完成拍攝而上映。小說與電影在推出後大受好評,該年年底新潮社成立第一屆的新潮社文學賞,三島靠著《潮騷》一書拿下首屆的大獎。

1955年,時年30歲的三島,感受到自己對於美的憧憬,開始上健身房運動,以期將自幼以來孱弱的身體改造得強健,讓自己不再為肉體的自卑而感到困擾。此心態其實與他在這一年中潛心撰寫的長篇名著《金閣寺》有所關聯,因為該書中的主角就是一個自慚於外表上的猥瑣但又崇尚極致的美,導致內心扭曲與幻滅的少年,可以說作者在現實中的想法,完全是與他的創作內容互相呼應。

1956年是三島最豐收的一年,經過了一年的潛沉而完成的《金閣寺》在10月由新潮社出版後,獲得驚人的迴響,在同時他的戲曲作品《鹿鳴館》在文學座創立20周年紀念會上公演,可說是兩面風光。但他與日本大學拳鬪社的小島智雄結識,開始為期8個月的拳擊練習,可能才是很難與一個作家有所關聯的特殊作為。這一年,三島的《潮騷》一書被翻譯為英語版(英語書名The Sound of Waves,譯者Meredith Weatherby)在美國出版,是他的小說第一次被正式翻譯為外語版本。

1957年1月,三島以金閣寺獲得第8屆讀賣文學賞的大獎,在這一年中,三島開始了他與西方文學界的高度互動。這年美國的日本文學家唐諾·金恩(Donald Keene)將三島的《近代能樂集》翻譯成英文版,在美國出版,特別邀請三島到美國參訪並且在密西根大學以《日本文壇的現狀與西洋文學間的關係》(日本文壇の現狀と西洋文學との関係)發表演說,之後前往拉丁美洲遊歷後再長住紐約,直到隔年1月才返回日本。

三島由紀夫事件

切腹前的三島由紀夫
原圖鏈接
三島由紀夫在自衛隊總監部陽台向800多名自衛隊士官發表演說
原圖鏈接

晚年,他的政治傾向增強,加入了自衛隊,並成立了「楯の會」民兵組織。[2]

三島對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和嚴厲的愛國主義深為贊賞,對日本戰後社會的西化和日本主權受制於外國非常不滿。三島1965年以自己的小說《憂國》為藍本自編自演的同名電影預示了他的結局。影片中一位忠於天皇的日本上尉在1936年的政變失敗後切腹自殺。

1968年,三島組織了自己的私人民兵組織——「楯の會」,聲稱要保存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並且保衛天皇。經過長時間的準備,1970年3月底,三島和成員之一的森田必勝確定他們需要幫手來協助實施計劃中的行動,並商定聯絡兩名心腹盾會會員參與其事。一名是小隊長香賀正吉,22歲,神奈川大學高年級生,主修工商管理。香賀,1968年8月加入「楯の會」,與森田同在一個小隊。他身高4英尺11英寸,在「楯の會」中被人稱作「小香賀」,以與另一位同姓的會員相區別,1970年4月3日,在帝國飯店的咖啡廳中,三島問小香賀是否願意隨他和森田一道採取「最後行動」,香賀一口應允下來。一個星期後,三島又找到另一名22歲的小隊長小川正弘。提出了同一個問題。小川是明治學院的高年級生,由森田介紹加入盾會。他把森田視為兄長一般: 1968年5月,小川曾在學生講習堂,聽三島同林房雄和村松剛討論新民族主義,三島講到,「所謂義,並非理論,而是感情」,使小川深為折服,後來,他在證言中說,他的所作所為是出於「對天皇的愛戴」。5月中旬,三島在家中召開會議。會上,他向他的副手們提議,最好按照森田去年10月擬定的計劃發難,即同陸上自衛隊一道占領國會,要求修改憲法。但他認為,自衛隊恐怕靠不住,因此,他們必須準備獨自行動,他建議強制市谷師團集結隊伍,辦法是占領彈藥庫並威脅炸毀它,或者把師團長扣作人質,待部隊集合後,他們可以慷慨陳詞,爭取士兵參加向國會進軍。在大倉飯店舉行的第二次會議上,他們一致認定,更為有效的辦法是扣押師團長。三島建議誘騙他出席11月份的盾會二周年紀念閱兵式,然後伺機行動。[5]

三島於1970年11月25日將他政變的計劃付諸實施。當天三島交付了《豐饒之海》的最後一部,以「獻寶刀給司令鑑賞」為名至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辦公室內,將師團長綁架為人質。在總監部陽台對著800多名自衛隊士官發表演說,呼籲「真武士」隨他發動兵變,推翻否定日本擁有軍隊的憲法,使自衛隊成為真的軍隊以保衛天皇和日本的傳統,但是沒有人響應,甚至大聲嘲笑三島是瘋子。

三島隨後從陽台退入室內,按照日本傳統儀式切腹自殺。三島由紀夫在額際繫上了寫著「七生報國」字樣的頭巾,用白色的布將預備切腹的部位一圈圈緊緊地裹住,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下,割出了一個很大的傷口,腸子從傷口流出來。隨他同來的兩位「楯の會」成員之一的森田必勝用名刀「關孫六」為三島進行介錯,但連砍數次都未能砍下他的頭顱,三島由紀夫難忍痛楚,試圖咬舌自盡,第四次介錯改由學習過居合道的盾會成員古賀浩靖執行,終於成功。之後森田必勝也切腹自殺(亦是由古賀浩靖進行介錯),這三名成員依「委託殺人罪」各判處四年的有期徒刑。

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時,不少作家趕到現場,只有川端康成獲准進入。這個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事件讓川端很受刺激,對他的學生表明:「該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17個月後,他也憂鬱的選擇口含煤氣管自殺,未留下遺書。[6]

這次「三島由紀夫事件」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並誕生了一個新的右翼,對日本國內政治運動和文學界產生了重大影響。[2]

代表作品

小說

戲曲

參考資料

  1. 三島由紀夫(みしま ゆきお). P+D Magazine. [2019-11-22] (日語). 
  2. 2.0 2.1 2.2 三島由紀夫. All Reviews. [2019-11-23] (日語). 
  3. 三島由紀夫|我們存在的本身,就是潛在的死亡. 每日頭條. 2016-11-25 [2019-11-23] (中文). 
  4. 4.0 4.1 三島由紀夫. 朝日新聞Digital. [2019-11-22] (日語). 
  5. 向死而生:三島由紀夫的自殺美學. read01. 2015-06-04 [2019-11-23] (中文). 
  6. 日本近代最有名的一次切腹事件是文學家三島由紀夫作為. read01. 2017-11-10 [2019-11-2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