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能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能剧)
前往: 導覽搜尋

能樂日語:能/のう),也稱能劇,是日本獨有的一種舞台藝術,為佩戴面具演出的一種古典歌舞劇 ,從鎌倉時代後期到室町時代初期之間創作完成。能在日本作為代表性的傳統藝術,與歌舞伎[1]一同在國際上享有高知名度。

起源

雖然關於的能的準確的起源並不清楚,但是7世紀時從中國大陸傳入的日本最古的舞台藝術伎樂,和奈良時代傳自大陸的散樂被認為有可能是其開端。散樂最初與雅樂一同受到了朝廷的保護,但是很快在民間傳播開來,與古老的民間技藝相結合,發展成為以模仿等為主要形式、滑稽搞笑的表演技藝及短劇。此後就被稱為猿樂,成為現在的能劇的原型。

另一方面,從平安時代中期開始,以神道的宗教儀式為起源的田樂和在佛教寺院舉行的延年等演藝也在興起和發展。其演員原本是農民和僧侶,平安末期出現了專業的演藝團體。

內容及名稱

所謂的「能樂」(能楽)是「式三番」(神道教祭祀劇)、「能」(古典歌舞劇)以及「狂言」(古典滑稽劇,「能」的幕間休息時表演的一種短劇,為與在「能」中出現的「間狂言」區別,多稱「本狂言」)的總稱。這三種表演都是由能樂師(能演員、狂言演員及樂師)表演的傳統戲劇,但是按照戲曲、戲劇技法和演員的不同又有所區別。廣義的「能」與「能樂」相通;狹義上則指「式三番」以及「能」。從中世紀以來長期被稱為「猿樂」、「申樂」、「猿(申)樂之能」[2],但從明治時代改稱為「能樂」後,能樂就成為了一般的通稱。

以下針對能(狹義的能樂)作介紹。能是以主角演員的歌舞為中心,與伴奏之唱念及奏樂所構成的音樂劇演員使用面具是能的特徵;能的面具稱為能面。戲劇的要素是由舞蹈(舞)、唱念(謠)和奏樂(囃子)所構成。其中負責舞與謠等實際表演技巧的是主角(仕手:シテ,能的主角)、配角(脅:ワキ,能的配角)以及狂言演員(狂言方);負責音樂伴奏的是樂師(囃方),由笛樂師(笛方)、小鼓樂師(小鼓方)、大鼓樂師(大鼓方)、太鼓樂師(太鼓方)組成。主角負責主導齊唱(地謠)以及演出進行的管理;演出進行由輔佐員(後見)執行。配角、樂師和狂言演員合稱為三役。

視頻

能樂 相關視頻

日本傳統文化能樂
日本能樂大師,衫田真奈美,簡單表演示範

參考文獻

  1. 歌舞伎——日本戲劇中的中國文化 ,搜狐,2018-7-9
  2. 日式能樂,站酷(ZC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