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八式步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八式步枪日语:三八式歩兵铳;さんぱちしきほへいじゅう,Sanpachi-shiki hohei-juu)为栓式步枪,日本陆军于日俄战争同年(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正式采用为制式武器,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八式步枪在中国一向俗称为三八大盖,由于其枪机上有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以及机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样而得名[1]

设计及历史

三八式步枪的原型是三十年式步枪和三五式海军步枪。三十年式步枪仿造自德国毛瑟步枪设计师是有坂成章大佐,以取代从甲午战争以来,以法国M1874步枪仿造但是不可靠也打不准的村田式步枪。有坂在设计三十年式步枪时起初设定了三种口径作为研发方向:6毫米、6.5毫米以及7毫米。6毫米口径对于当时的日本工艺技术上还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在当时的日本人不像现在在饮食上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所以体格也因为饮食的关系身形较瘦小,所以在面对7毫米口径的后座力对当时体格较小的日本人来说又太强;6.5毫米口径刚刚好,因此获得采用。三十年式步枪于1897年进行制式化生产,并于1903年完成日本全军更换整装。

至于日本陆军换发三十年式步枪后,日本海军陆战队也跟着换枪,有坂成章将设计案转将给部属南部麒次郎上尉负责改进。南部麒次郎只进行了小改良,将表尺改为直立式(日方称为“扇転式”,亦即表尺像扇子一样立起来),并且加上枪机盖(游底覆を追加した;使用前须取下),并命名为三五式海军步枪(三十五年式海军铳)。

三十年式步枪在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战争下受到最严格的挑战。日军在中国东北战场上使用三十年式步枪的表现暴露出问题,反而往往遭到官兵抱怨,因为中国北方常有来自蒙古黄土高原的细小沙尘,很容易就飘进枪身机匣内部导致操作故障,也因此造成日军官兵上下发起勤奋擦枪保养运动。然而日本人一向以细心而著称,但是细心在战场上却要了不少官兵老命;三十年式的枪机部设计可以说是相当精良,但是也可以反过来说复杂度相当高,日军官兵在面对日复一日沙尘入侵的同时,往往必须将步枪分解到更细致的程度才能有效清除尘土污垢,也因此在步枪分解与组装上发生许多严重的故障,最糟糕的包括三十年式步枪有根很容易折断的击针(firing pin)。

上述的情形在日俄战争后被提出讨论与进行改善,这时候已经升任小石川炮兵工厂研究所所长的南部麒次郎因此将枪机重新进行简化,同时在枪机表面增加了一个随枪机连动的防尘盖。然而增加防尘盖的立意虽然良好,不过却又为操作时增加了独特的金属噪音。其他改进包括在准星两侧增加护翼,三八式步枪机械瞄准具早期采用V型缺口照门,后期采用觇孔式照门。南部很快地完成三十式步枪的改良后,于明治四十年(1907年)5月开始制式化在东京小石川炮兵工厂进行生产。虽然正式的制式化量产从1907年开始,不过南部麒次郎将新改良开发的步枪仍然以明治天皇年号第三十八年(1905年)命名;明治41年3月开始,新式的三八式歩枪逐渐成为部队的标准配备;到了明治43年(1910年),部队中的三十年式步枪就全面被三八式步枪取代了。

该枪的正式名称为三八式步兵铳,但是“三八式小铳”的名称从大正初期就成了半官方的叫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正3年(1914年)4月,原来枪身机匣上传统象征皇室的菊御纹章刻印宣布废除了,所以往后的三八式步枪就没有菊花刻印纹。大正10年(1921年)4月,三八式步枪又进行了一次防锈蚀(発锖防止)的改进工程,并且重新将右旋膛线从6条缩减改为4条。昭和13年(1938年),日本依据国家总动员法进行三八式步枪的紧急増产,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日本侵华战争中,侵华日军装备以及中国抗日军民通过缴获获得的三八式步枪、加上后来描写抗日战争的众多文艺作品也使得“三八大盖”(三八式步枪在中国的俗称)在中国有很高的知名度[2]。华东军区的总结认为三八枪的优点是精确度高,枪管钢质好,保养得法能连续射击一万发。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与普遍装备半自动步枪的美军作战,三八式步枪在射速方面明显不如M1加兰德步枪,有人做过实验,熟练射手使用三八式步枪可以用8秒向四个目标打出五发子弹,而加兰德步枪可以在4-5秒向四个目标打出八发子弹。

此枪和零式战斗机一同普遍被视为日本武装部队的象征。昭和47年横井庄一下士回日本时声称:“我将天皇陛下赐给我的三八式步枪带回来了。”

视频

三八式步枪 相关视频

美军步枪M1对战三八步枪:太平洋成为日军坟场
仿真版的三八式玩具步枪,真精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