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七鳃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七鳃鳗
 

七鳃鳗(学名:Lampetra japonicum),又名八目鳗、七星子、小脆骨,是圆口纲、七鳃鳗目的一种古老动物,与鱼纲的鱼类动物并不属于一类,并不是鱼。它的特点是嘴呈圆筒形,没有上下腭,口内有锋利的牙齿。

一般所说的七鳃鳗指的是七鳃鳗目,下仅有七鳃鳗科,包括日本七鳃鳗、东北七鳃鳗、雷氏七鳃鳗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七鳃鳗

拉丁学名:Lampetra japonica

别称:八目鳗、七星子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圆口纲

亚纲:七鳃鳗亚纲

目:七鳃鳗目

科:七鳃鳗科

属:七鳃鳗属

种:七鳃鳗

分布区域:白令海、朝鲜沿海、日本沿海的北太平洋

命名:von Martens, 1868

总纲前:无颔总纲

生存时期;距今约3亿年至今

食性:肉食性

形态特征

 

七鳃鳗样子很像一般的 鳗鱼,身体细长,呈鳗形,表皮裸露无鳞,背上有一条长长的背鳍,向后一直延伸到尾端并环绕尾部形成尾鳍,除此之外它的身上再也没有其它的鳍存在。 背鳍2个,口漏斗发达,无口须。

七鳃鳗只有一个鼻孔,位于头顶两眼之间。眼发达,具 松果眼,具感光作用。它的眼睛后面身体两侧各有7个 鳃孔,这就是它叫做“七鳃鳗”的原因。内耳有两个 半规管。鼻垂体囊的末端是 盲囊。 雌雄异体,发育要经过较长的 幼体期,经变态为成体。成体行半寄生生活,有害于渔业。

外鼻孔单个,位于两眼间头顶部中央;嗅囊不通口咽腔。无须。眼发达,侧位(背眼七鳃鳗属Mordacia除外)。鳃囊和鳃孔均7对,有人误以为眼,故有八目鳗之称;鼻孔单个,位于头背面两眼的中间,后方有一白色皮斑。头前腹面有呈漏斗状吸盘,张开时呈圆形,周缘皱皮上有许多细软的乳状突起。口在漏斗底部,口两侧有许多黄色角质齿,口内有肉质呈舌形的活塞,其上亦有角质齿。肛门位于躯干与尾部交界处,肛门前有一泌尿生殖突。皮肤柔软而光滑,无 鳞,侧线不发达。无偶鳍。背鳍两个,基长约相等,后面的背鳍与尾鳍相联,鳍条软而细密。生活时背呈青色带绿,腹部灰白色略带淡黄。

舌成为舐刮器,具舌齿。有唾液腺1对。内鳃孔开口于特殊的呼吸管,无咽皮管。骨骼为软骨,无硬骨,鳃弓成复杂的鳃笼软骨。脊索上附髓弓小软骨片。脊神经的背、腹根不相连。内耳有2个半规管。肾脏为中肾。左侧居维尔氏管退化。背鳍1~2个。

七鳃鳗是一种 圆口纲的生物。没有颌,里面长满了锋利的牙齿,这是古代鱼祖先所具有的特征之一。鳃在里面呈袋形的原始状态,腮穴左右各七个,排列在眼睛后面。口呈 漏斗状,内分布着一圈一圈的牙齿,为圆形的 吸盘,能吸住大鱼。

体长可达60厘米以上,海七鳃鳗体长70厘米;溪七鳃鳗体长15~19厘米。[1]

生活习性

有的终身栖身于淡水;有的为洄游型,早年栖息于海中,成长后游至淡水河流中产卵。

七鳃鳗幼体称为沙栖鳗或沙隐虫,生活于淡水中,在水底挖穴而居;无牙,眼部发达,以微生物为食。

白天钻入沙内或石砾中,夜晚出来觅食。幼体经3~4年发育完全,其是养殖鱼类的敌害,它用吸盘状的口吸附在其它鱼体上,用吸盘内口两侧的角质齿和舌上的角质齿锉破鱼体,吸食其血和肉,有时被吸食之鱼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

七鳃鳗生活在寒冷和温和的水域。有些专门生活在淡水中,其它的生活在海洋中,但是会迁移到淡水域产卵。有些七鳃鳗是寄生的,这些种类生活在淡水或海洋中。非寄生的七鳃鳗生活在淡水域。[2]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东北、欧洲亚洲北部、朝鲜日本和北美。

繁殖方式

雌雄异体。卵小,数量多,卵发生为全裂式;发育有变态期。

海中繁殖

雄性见有雌性经过,一下吸住其鳃穴,并勒紧雌体。雌性则吸住旁边的岩石。产卵后,雌性和雄性都会死去。其幼体被称为"沙隐虫",生活方式和身体结构与文昌鱼高度相似。

七鳃鳗为典型的洄游性生物,部分时期在海中生活。秋季由海进入江河,在江河下游越冬,翌年5~6月,当水温达15℃左右时溯至上游繁殖。七鳃鳗选择水浅、流快、砂砾底的水域进行挖坑筑巢产卵,雄性个体以吸盘吸着雌性个体头部,同时排卵、授精。卵极小,每次产卵8~10万粒,卵粘在巢中砂砾上。产卵后亲本全部死亡。卵孵化后不久即成为仔鳗。仔鳗营泥砂中生活,白天埋藏在泥砂下边,夜晚出来摄食。此阶段的幼体与成体很不相象,口吸盘不发达,呈三角形,称为沙隐幼鱼,过自由生活。七鳃鳗的寿命约为7年,幼体在江河里生活4年后,第5年变态下海,在海水中生活2年后又溯江进行产卵洄游。

由于过度捕捞,欧洲的七目鳗数量一直在减少。

在秋天里,与鲑鱼一起从海洋溯上河川的还有一种七鳃鳗鱼,它因两只眼睛后面各排列着七个鳃穴而得名。雄性七鳃鳗挑选1米以下且石子多的地方停下来,诱引雌性。[3]

河川繁殖

七鳃鳗只在河川繁殖。已知的七鳃鳗有30多种,分别在初夏到秋天产卵,水温约25摄氏度,12天左右孵化。这时的幼体没有眼睛也没有吸盘,平时都潜进河底泥土中,顺流伸出口,以吃浮游生物或泥土中的有机物为生。这即所谓沙腔鳗的幼生时期。3~5年后长出眼睛和吸盘。到海洋中生活的即所谓降海型七鳃鳗以吸刮鲑、鲭、鳕等的血肉为生,过数年后再回到河川上来,产卵后生命即告结束。至于一生都在河川生活的陆地型,在变态后的次年春天产卵后也会死亡

物种分化

美洲溪流七鳃鳗(American brook lamprey)

非寄生七鳃鳗,它主要生活在美国东北部的溪流中。它用口盘搬开河床中的石头,为它的卵建造一个巢穴。成年七鳃鳗大约存活一个月,而且不进食。

海八目鳗(sea lamprey)

又名雷氏七鳃鳗,寄生,产自于大西洋(Atlantic Ocean)。除了用口盘造巢外,海八目鳗还吸附在更大的鱼类身上。然后用舌头在其它鱼身上挖洞,并吸它的血。海八目鳗会一直寄生在这条鱼上生活大约两年,随后它迁移到溪流中完成产卵。

日本七鳃鳗

别名:八目鳗,太平洋七鳃鳗,北极七鳃鳗,七星鳗。

形态:无外侧齿,两背鳍基底相连,成体全长可达400~500mm,最后筛孔至臀鳍起点间肌节68-76 洄游型。上唇板两端各具一齿,内侧齿三对,均具二齿头。下唇板齿六板,具齿舌。

分布:黑龙江图们江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

营养价值:日本七鳃鳗肌肉中含水分51.70% ,粗蛋白13.96% ,粗脂肪32.75%,灰分0.04% 。与海鳗、鳗鲡比,其肌肉中水分含量相对较低,而脂肪含量则较高。与常见水产品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日本七鳃鳗肌肉中可测出1 5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总量较高,且碳链较短,容易被吸收,仍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在测得的15种氨基酸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其次是天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

繁殖:日本七鳃鳗雌雄个体的体长、体重、净体重和肥满度等指标在繁殖前没有显著差异,而性腺重和成熟系数两性差异显著。

东北七鳃鳗

别名:森式八目鳗,七星子,七量鳝

形态:具外侧齿,两背鳍间有明显距离。上唇枚齿两枚,下唇板齿6~9枚,锯齿状,弧形排列。内侧齿三对,齿端有两尖;外侧齿齿尖向内弯曲,前舌齿15~19枚。

分布:鸭绿江,辽河东部山区支流的太子河、浑河、辽东半岛碧流河,吉林通化浑江,松花江佳木斯段,朝鲜北区,俄罗斯远东地区。

北极七鳃鳗

"北极七鳃鳗"长约30公分,生活在淡水中。它的长相特色点是嘴呈圆筒形,没有上下颚,口腔很像人眼的眼睛,却布满锋利牙齿,以吸食其他鱼类的血液而活,它的长相启发了许多电影里的怪物造型,堪称是魔鬼的本尊。[4]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名:七鳃鳗

来 源:为脊索动物药鱼类七鳃鳗科动物七鳃鳗的全体。

相关药材:七鳃鳗肉

功效:1.平肝明目 2.滋补强壮。

主治:治夜盲症、角膜干燥,口眼歪斜。

性味归经:甘,平。入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内服:煮食。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我国东北之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松花江等河流中。

考证:始载于《吉林中草药》。

《吉林中草药》:"滋补强壮。治口眼歪斜:七星子鱼捣烂涂敷。向左歪敷右面,向右歪敷左面。

营养价值

七目鳗亦是一种美食,欧洲的上流社会从中世纪开始就视其为珍馐。文献记载英格兰国王亨利一世爱吃七目鳗,结果有一次在诺曼底吃了太多的七目鳗后死去。直到今天,在南欧的一些国家(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包括东亚的韩国等,七目鳗仍然是一道昂贵的名菜。

肉中维生素A的含量较一般鱼类为高,每克约含99~980国际单位(平均300国际单位)。其次,在肝、肾、生殖腺及大肠中亦含有之,特别在睾丸与小肠中的含量更高。在鱼皮中维生素B1维生素B12的含量远较其他鱼类为高,腹皮中的含量比背皮高。[4] 可治夜盲症、角膜干燥。[5]

相关视频

1、世界上四种最恐怖的动物,遇见千万要躲开,每一种都是致命的!

2、直播:血煮七鳃鳗!狰狞海下吸血鬼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