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龙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龙眼学名Dimocarpus longan)是无患子科(Sapindaceae)龙眼属(Euphoria)常绿乔木,又称桂圆福圆[1]荔枝奴亚荔枝燕卵,为亚热带常绿果树;寿命最长可达400多年。

特性

常绿大乔木,高6-10米。长椭圆形叶子互生,全缘、革质、光滑无毛,长6-10厘米,宽2-4厘米,基部倾斜。开黄白小花,有雄性与雌性两性花,成实于初秋。其实累累而坠,外形圆滚,如弹丸却略小于荔枝,皮青褐色,革质而脆,果肉味甜可吃。去皮则晶莹剔透偏浆白,隐约可见内里红黑色果核,极似眼珠,故以“龙眼”名之。

产地

龙眼为栽培果树,与荔枝香蕉菠萝(凤梨)同为华南四大珍果。原产于中国大陆南部及西南部,现在主要分布于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 ,此外中国大陆的海南四川云南贵州省也有小规模栽培。世界上栽培龙眼的国家和地区还有泰国越南寮国缅甸斯里兰卡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美国的夏威夷州佛罗里达州等。

用途

可用作风景林和防护林,木材坚固耐久,根、干可以提烤胶。疏林砍伐,根干经闷烧制成木炭,热值高,味道佳,是碳烤使用者的首选。 龙眼花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其花蜜称为“龙眼蜜”,是蜂蜜中品质极好者,色泽金黄透亮。

果实可生吃,也可以含壳烘烤成果干称为龙眼干,一者可以常年存放,也是药用的最佳选择;二者避免产季生果产量过多,价格不好或滞销,造成果贱伤农。还可与银耳等熬成甜汤,十分滋润。龙眼干含壳保存,去壳去子核后可以保存更久,利于长年食用或药用,而对于风干的果实肉,人们多以“桂圆”称之。

龙眼的功效

健脑益智

龙眼与核桃一样,龙眼也具有健脑功效。龙眼肉鲜甜可口,甜而不腻,是补脑的最佳食物之一。食用一定数量的龙眼后,头脑立马非常轻松,其补脑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小孩常感冒体质虚冷常尿床、记忆力不佳,多喝桂圆茶可增进脑力,还能改善虚冷体质。

滋养丰胸

中医认为女人主血气,龙眼补气宜血,常吃龙眼的女人,脸色红润、身材丰满,所以很多丰胸的补方,都以桂圆作为搭配。

安神定志

龙眼肉含有大量的铁、钾等元素,能促进血红蛋白的再生以治疗因贫血造成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桂圆中含尼克酸高达2.5毫克(100克),可用于治疗尼克酸缺乏造成的皮炎、腹泻、痴呆,甚至精神失常等。

治疗失眠

中医说桂圆具有安神养心、补血益脾的功效,龙眼肉具有很好的安神作用,不管是新鲜的龙眼还是晒干的桂圆,经常食用可以治疗心烦多梦导致的失眠,效果甚好。 龙眼是人们夏季非常喜爱的一种水果,龙眼的营养价值极高,不管是龙眼肉还是龙眼晒干的桂圆,都是补血益智的保健美食,那么这种美食还有什么功效呢?

补气养血

龙眼能改善心血管循环、安定精神状况、舒解压力和紧张,桂圆含有丰富葡萄糖、蔗糖、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可用于治疗病后体弱或脑力衰退,妇女在产后调补也很适宜。

护心抗衰老

桂圆肉不仅对脑细胞特别有益还够能降低脂肪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延缓衰老。桂圆肉还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与衰老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黄素蛋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抗菌抑癌

实验表明,龙眼肉对某一类肿瘤的抑制率达90%以上,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给癌症患者口服桂圆粗制浸膏,症状改善90%,延长寿命效果约80%

药用

荔枝性属湿热不同,龙眼能够入药。其肉甘温,滋补强壮;其核涩平,收敛止血;其叶淡平,解表。有壮阳益气、补血、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龙眼属湿热食物,多食易滞气,有上火发炎症状的时候不宜食用,龙眼辛温助阳,孕妇食用用后易动血动胎。“桂圆性温大热,一切阴虚内热体质及患热性病者不宜食用。另外,女性怀孕后,阴血偏虚,阴虚则滋生内热,因此孕妇往往有大便干燥,口干而胎热,肝经郁热的症候,中国医学一贯主张胎前宜清热凉血,桂圆性甘温,如孕妇食用,不仅不能达到滋补,反而易出现流产症状,所以,孕妇不宜吃桂圆。”,[2]

养生功效

龙眼能补心脾、益气血、消除疲劳、养血、安神补脑、长智、补虚、滋营充液、开胃健脾、明目敛汗、壮阳、去浊、除蛊毒、润肤美容、养血安胎、减轻宫缩、利胎儿发育;可治思虑劳伤心脾、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健忘痴呆、精神失常、神经衰弱、贫血萎黄、腹泻、肠风下血、产后血亏,也治气血不足所致健忘、失眠、自汗、盗汗、心悸、怔忡、脾虚水肿、月经过多。《本经》载龙眼:“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

龙眼营养丰富,龙眼、花、叶、根、核皆可入药。龙眼叶功能开胃健脾,补虚长智。龙眼含大量铁、钾,促血红蛋白再生,养血力胜红枣,也含大量有益人体微量元素,甜美可口,不滋腻、不壅气,为滋补良药,故有“南桂圆、北人参”之称。

李时珍说:“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也。”

吃龙眼需注意

  • 体内有发炎、上火者,以及孕妇不宜多食龙眼。
  • 龙眼属湿热,润而腻滞,能助火生湿,多食易气滞、上火。
  • 龙眼甘温湿润,外感未清、外邪发热者(注:外感发烧或感冒没好的人)忌。
  • 龙眼不仅甘甜助火,亦能作痛,内有郁火、胸闷腹胀、胀满不饥,食少口腻、咳吐痰浊、痰饮气滞、痰湿中阻、肾病者忌食。

早期记载

《三辅黄图》记载汉武帝往上林苑移植龙眼。汉武帝刘彻尝到了荔枝、龙眼的滋味后,便下令要南方上贡荔枝等生鲜,并从广东交趾移来荔枝龙眼树一百株,专在长安城外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扶荔宫以 植之。可惜这一百株荔枝龙眼,因气候、土质不宜却无一生长,武帝大怒,诛杀了数十名守吏。

从西汉武帝至东汉安帝近二百年间,宫中向有旧例,每年都把龙眼、荔枝等名贵生鲜列为贡品,要岭南各地向汉皇朝进贡。苏东坡有一首《荔支叹》,写荔支龙眼进贡朝廷的情形.原诗作者自注:”汉永元中,交州进荔枝,龙眼,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死亡,蛇猛兽毒中之害者无数。唐羌,字伯游,为临武长,上书言状,和帝罢之。"

坡公这一自注,透露很多资讯。其一、东汉初年(永元中)交州荔枝、龙眼依西汉初例为贡品;其二、长途奔贡,苦害百姓,成为弊政,唐伯游上书言状,和帝作罢叫停了。

传说

古书上“龙眼”一名虽没清楚的来源,却有几则有趣的传说。然而这些传说都是后世附会的多,没有可信性。

传说一:

相传古时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摧田毁屋,为害一方。有英武少年名叫桂圆,决心为民除害。他只身与恶龙搏斗,用钢刀先刺出恶龙的左眼,在恶龙反扑时,又挖出其右眼,恶龙因流血过多而死,桂圆也因伤势过重去世。乡亲们将龙眼和桂圆埋在一起,第二年便长出两棵大树,树上结果,果核圆亮,极似龙眼。于是,称树为“龙眼树”,称果为“龙眼”,又名“桂圆”。[3]

传说二:

有一个人,结识了一条善龙。后来街上贴出皇榜,招寻龙眼为皇后治疗眼病。此人去找善龙,善龙就把自己的一只眼睛挖下来给他。此人把龙眼献给皇帝,皇帝大喜,赏其金银若干,说你若能把另一只龙眼也搞来,我让你做大官。于是此人又去找善龙。善龙说不行,一只眼可以给你,两只眼都没了,我怎么行云布雨?此人便趁善龙不注意,掏出刀子就朝龙眼上猛刺。善龙疼而大怒,张口将此人叼起,摔了个一命呜呼。那只龙眼掉到地上,变成了龙眼树。

传说三:

传说以前杨贵妃生病了,什么东西都不吃,有位大臣向唐玄宗推荐一种水果给杨贵妃吃,杨贵妃看到这个水果就有了食欲,吃下去之后,病就好了,玄宗因此给这种水果取名叫桂圆(贵体复原)

别名

龙眼因是皇室的贡品而得名“龙眼”,但后来此名反而成为忌讳。因为吃“龙眼”就是吃“龙的眼睛”,龙(皇帝)的眼睛又岂能吃的呢。因此龙眼后来有别的名字。

北魏(386—534年).贾思勰《齐民要术》云:“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因其成熟于桂树飘香时节,俗称桂圆。“另有一说桂圆一名是由于龙眼是广西(桂)产的比较多,又圆圆的,所以北方人称之为桂圆.另外亦有人把产自福建称为福圆。

龙眼与荔枝

从汉代的时候人们就经常将龙眼、荔枝两种水果并称。其中缘由包括这两种水果的产区非常一致。早在北宋的时候,《图经本草》的作者苏颂就注意到:“出荔枝处,皆有之”。另外,这两种果树的树形和树叶都非常相似。一般而言,荔枝成熟比龙眼早,而且果实比龙眼大,因此,龙眼有亚荔枝、荔枝奴的别名。

龙眼和荔枝齐名。作为一种水果它虽不如荔枝那样味美多汁,但它所具有的滋补功能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经常用作制果乾和果膏,作为滋补剂。对于龙眼的营养价值,我们可以从《神农本草经》的记述中看出古人的认识。原书写道:“久服强魂、聪明、强身不老,通神明。一名益智。”

龙眼与荔枝不同,这是一种需要嫁接的果树,《广东新语》记载:“龙眼必经博接乃子,花头十汰七八”。实际上华南人民可能很早(当与北方接梨同期)就发明了龙眼嫁接技术。现在龙眼仍常用播种繁殖,然后再进行嫁接栽培。荔枝和龙眼都是非常受闽粤一带人民喜爱的果树。

相关讯息

去年底冬天较往年温暖,荔枝、龙眼树“忘记”休眠,且降雨量也少,今年春天开花结果状况极差。暖冬更重创了荔枝、龙眼七成产区,甚至有农民“一颗荔枝都收不到”,导致今年许多人没吃到荔枝,且荔枝 龙眼不开花,蜂蜜也连带大减产。[4]

“药食同源”的典型,你可知龙眼肉?其味甘,性温,入心脾两经,是一味常见的补益食材,而且甜美可口,不滋腻,不壅气。《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均记载,龙眼具有壮阳益气、养血安神、健胃益肾、润肤美容、延年益寿等功效。[5]

 龍眼食譜與作法  . .全球最大料理網站-Cookpad [1]

相关视频


龙眼加工 龙眼干
龙眼花开始流蜜了,蜂农教你龙眼蜜和荔枝蜜区别

如何挑选天然龙眼花蜜

种植龙眼果树教程!

参考文献

  1. 福圆,为何称为福圆?. p.udn.com.tw. 联合新闻网. [2017-10-20] (中文(繁体)‎). 
  2. 潘君亮,〈桂圆补血安神更胜参耆〉《医药人健康杂志》,45期,2005年2月,
  3. 蔡平中. 兴化桂圆甲天下. 现代中国. 1990, (10). 
  4. 暖冬无蜜采 荔枝龙眼不开花. udn联合新闻网. 2019-12-08 (Chinese (Taiwan)). 
  5. 龙眼这样吃滋补美味效不同. 人民网大河报. 2019-12-04 (Chinese (Taiwan)).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