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韶山3型电力机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韶山3型电力机车(SS3),是中国铁路的第二代电力机车车型之一,是由株洲电力机车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吸收了韶山1型、韶山2型电力机车的成熟经验后,于1979年研制成功的客、货两用干线电力机车,1986年投入批量生产。早期的韶山3型电力机车采用了级间相控调压,作为调压开关调压向全相控调压的过渡方案。1991年,株机厂与株机所对韶山3型电力机车进行技术改进,改为采用晶闸管相控平滑调压,并对转向架、电阻制动等方面作出改进,称为韶山3型4000系,于1992年起投入批量生产。除了株洲电力机车厂,大同电力机车厂、资阳机车厂、太原机车车辆厂均曾经生产韶山3型电力机车,至2006年停产,累计产量超过1500台[1]

背景

随着中国半导体工业的发展,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于1970年代初成功试制200安/800伏的大功率可控硅元件(晶闸管),并应用这种新元件对韶山2型电力机车进行技术改造,将原牵引电路中的桥式硅整流机组改装成为采用可控硅的半控桥式整流机组,从而取消了原来的有级调压的高压调压开关系统,成为中国第一台实现相控无级调压调速、恒流恒速控制的电力机车。对于应将晶闸管调压技术用于韶山1型电力机车的技术改造还是用来研制新型晶闸管相控调压八轴电力机车的问题,经过铁道部门的考虑,认为既要考虑技术的进步,也要考虑铁路运输的急需,建议先将韶山1型机车改为晶闸管级间平滑调压(即后来的韶山3型电力机车),随后再开展八轴晶闸管相控调压电力机车的研制(即后来的韶山4型电力机车)。

研制

1977年11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下达的设计任务书,田心机车车辆工厂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在学习法国进口6G型电力机车先进技术、总结韶山1型、韶山2型电力机车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研制韶山3型电力机车。

韶山3型机车是中国铁路第二代电力机车,采用桥式全波整流、低压侧调压开关晶闸管相控相结合的调压方式,实现了调压开关8级级间晶闸管相控平滑调压。这种调压方式实际上是调压开关调压向全相控调压两个发展阶段之间的过渡方案,由于中国当时大功率晶闸管的制造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采用级间相控调压能够降低晶闸管容量,从而避免直接上马相控电力机车带来的技术风险。在研制过程中,田心机厂和株机所曾经以韶山1型031号机车作为技术验证车,将原来的全波二极管整流、低压侧调压开关改造为级间相控平滑调压,试验结果显示机车性能有较大改善,与原来有级调压相比,机车起动牵引力提高了13%~18%,坡停起动时机车发挥功率提高了2~4倍[2]

试验

1978年12月30日,首台韶山3型机车(0001)在田心机车车辆厂顺利落车,1979年3月试制完成出厂,随后在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环形铁道进行了第一期性能试验,试验中发现机车存在一些较大的技术问题,决定回厂改进。经过对主变压器、调压开关、恒流控制环节、空转保护环节、悬挂系统等方面的调整和改进,韶山3型0001号机车于1980年3月再次赴北京进行第二期性能试验,经过近两个月的试验,证明机车各项主要性能指标均已经达到设计要求;在此期间, 时任中国铁道部部长郭维城、副部长刘建章曾于1980年4月30日来到环形铁道视察韶山3型电力机车。1980年7月至1982年11月,这台机车配属成都铁路局马角坝电力机务段,在宝成铁路投入运行考核,期间总运行里程超过21万公里;后来经返厂解体检查,情况基本良好。1982年12月29日,铁道部在株洲厂召开 技术鉴定会,韶山3型电力机车通过部级技术鉴定。

完成技术鉴定后,株洲电力机车厂开始小批量生产韶山3型机车;至1989年,第一批42台机车进入成都铁路局六盘水机务段服役。到1992年共生产677台(0001~0677)。1990年起,大同机车厂开始转产电力机车,大同厂按照株洲厂的图纸试制的第一台韶山3型电力机车于1990年9月15日竣工,到1992年共生产了95台(6001~6095)。韶山3型电力机车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优质产品奖。

此外,韶山3型电力机车也曾经先后三次参与中国铁路的两次重载试验。1983年11月25日,为配合大秦铁路的建设,北京环形铁道进行了中国铁路首次万重载试验,韶山1型、韶山3型电力机车双机牵引重载货物列车,总重10081吨,列车全长1748米,编组共102节。1988年,大秦铁路二期工程完成并开通运营,1990年在大秦线上进行了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1990年6月10日,韶山3型电力机车双机重联牵引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获得成功,列车全长1.7公里,牵引总重为10698吨,其紧急制动距离不到800米。

视频

韶山3型电力机车 相关视频

各种电力机车汇总
模拟火车2019:韶山3型电力机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