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陈抟(公元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夷”指视而不见,“希”指听而不闻),知名道教人士,常被视为神仙,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五代末,宋朝初期人,其生平事迹和出生时地众说纷纭,真伪难辨,一说普州崇龛县人(今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一说华州华阴人(今陕西华阴一带),祖籍谯郡(今安徽亳州一带)。一说亳州真源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人[1]。
唐文德元年(888年),陈抟受皇帝召见,赐号“清虚处士”。五代吴越宝正七年、[[后唐长兴三年(932年),陈抟去京城洛阳应考进士,名落孙山。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隐居武当山九石岩。后晋天福二年、南唐升元元年(937年),返古蜀,拜邛州天庆观都威仪何昌一学锁鼻术[2]。
著有《胎息诀》、《指玄篇》等专著。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著有《观空篇》等。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著有《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现流传的著作托名者居多[3]。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陈抟同麻衣道者隐居华山云台观。常游历于华山、武当山之间。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受周世宗柴荣召见,任命“谏议大夫”,不仕,赐“白云先生”。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光义召见陈抟。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太宗再次召见陈抟,赐“希夷先生”称号。北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于华山张超谷,享年118岁。[4] 主张以睡眠,休养生息,时常一眠数日,人称睡仙。相传紫微斗数及无极图说皆为陈抟之创作
睡仙陈抟的故事
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是五代宋初时期亳州真源人。陈抟很小时就有很多奇特的经历,他一生出来就是个哑巴,人们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哑孩儿”,一直长到五、六岁还不会说话,要不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中国历史上可能就少了很多神仙的传说、有趣的故事。六岁的一天,陈抟在水边玩耍,突然来了一位自称是毛女的仙人,将陈抟抱到山里,并用琼浆喂他。之后陈抟便心窍开爽,智慧大开,还会说话了。毛女将书一册,放他怀内,又赠以诗云:“药苗不满笥,又更上危巅。回指归去路,相将入翠烟。”陈抟回到家中,忽然能念这四句诗出来,父母大惊!问道:“这四句诗,谁教你的?”陈抟说其缘故,就怀中取出书来看时,乃是一本《周易》。陈抟便能成诵,就晓得八卦的大意。自此无书不览,一本《周易》,坐卧不离。又爱读《黄庭》、《老子》等书,已有出世的志向。十八岁时,父母双亡。他把家财抛散,分赠给亲族乡党。自只携带一只石铛,往本县隐山居住。后来梦中见毛女授他以炼形归气、炼气归神、炼神归虚之法,遂照此修行,足迹不入城市。梁唐士大夫慕陈先生之名,如活神仙,想求一见都不可得。有拜访者,先生总是侧卧,不与人交谈。人见他鼾睡不起,只好叹息而去。[5]
人说第一个睡中得趣的,只有陈抟先生。有诗为证:昏昏黑黑睡中天,无暑无寒也没年。彭祖寿经八百岁,不比陈抟一觉眠。俗说陈抟一觉,睡了八百年。也就是说他睡时多,醒时少。他曾两隐名山,武当山和华山,四辞朝命,终身不近女色,不亲人事,所以步步清闲。而他这睡,也是仙家伏气之法,非他人所能学的。
陈抟在武当山,隐于九石岩。忽然,有一日,有五个白须老叟来问《周易》八卦之义。陈抟与之剖析微理,因见其颜如红玉,就问他们导养之方。五老告之以蛰法。为什么叫做蛰法?寒冬时,天气伏藏,龟蛇之类,皆冬眠而不食。当初,有一人因床脚损坏,偶然取来一龟来支住床脚;十年后移床,那龟还活著,这就是服气所致。陈抟得此蛰法,就能辟谷。或一睡数月不起。若没有这蛰法,睡梦中腹中饥饿,肠鸣起来,也要醒了。
陈抟在武当山住了二十馀年,已七十馀岁。有一日,五老又来对陈抟说道:“我们五人,是日月池中的五条龙。此地非先生所栖,我们受先生的讲诲之益,应当送先生到一个好在处。”于是命令陈抟:“闭上眼睛,不要睁开!”陈抟只觉两足腾空,耳边惟闻风雨之声。顷刻间,脚跟著地,再开眼看时,不见了五老,只见空中五条龙夭矫而逝。陈抟看那去处,是西岳太华山石上,已不知走了多少路,这就是神龙变化之妙。
陈抟就留居在华山。太华山道士,见其所居之处没有锅灶,心中非常惊异,悄悄地去观察。更无他事,只有鼾睡而已。一天,陈抟数月不归。道士怀疑他搬往别处去了。后来在柴房中,忽见一物,走近一看,原来是先生。正不知几时睡在那里的!搬柴的将柴禾堆积在他身上,直待烧柴将尽,方才看见。又有一天,有个樵夫在山下割草,见山凹里有一个尸骸,尸骸上已积有一寸厚的尘埃。樵夫心中起伶悯,就去搬动他去埋掉。提起来看时,却认得是陈抟先生。樵夫道:“好个陈抟先生,不知如何死在这里?”只见先生把腰一伸,睁开双眼,说道:“正睡得快活,何人搅醒我来?”樵夫大笑。
陈抟还能逆知人意。在他的斋中有一大瓢挂在壁上,道士贾休复想要它,陈抟已明晓他的意思,对休复曰:“你来我处没有别的目地,就是想要我的这只瓢。” 于是就叫侍者取来瓢,递与他。休复大惊,以为遇到神人。有个叫郭沆的,少居华阴,夜宿云台观。陈抟中夜时将他呼醒,让他赶快回家,郭沆犹豫没有回去;等到天明时,陈抟说:“可以不用回去了。”郭沆还是回家了,得知母中夜时得心痛病几死,一顿饭的功夫就好了。
陈抟由于广解众疑,净心不为世俗所动,老早就有了高尚的名声。自然这名声也传到了当时的后唐明宗皇帝那里,明宗恨不得早日亲眼一见,一次次派官员带亲笔书信去催陈抟早日相见。陈抟初时不为所动,但对一次次的违抗圣旨也感到不妥,于是便随使者到了当时的京都洛阳。陈抟见了明宗,只是作揖,就是不跪拜,使满朝文武大惊失色,后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睡了过去。明宗不但没有在意,反而称陈抟为奇人,随后以贵宾礼节相待,将陈抟送到专门接待圣贤的礼贤宾馆。明宗有意劝陈抟当朝为官,为说动陈抟,著实下了一番工夫,但陈抟对高官厚禄,心如止水。最后明宗在大臣的建议下,以色诱惑陈抟,挑选绝色美女三人,送至陈抟住处。谁知陈抟对美女眼都不眨一下,独自一人睡到大天亮。天明时分,陈抟修书一封给明宗:“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得来。处士不兴巫峡梦,空烦神女下阳台。”交给三女,然后与明宗不辞而别,飘然出门而去。
周世宗也早就知道陈抟为高人,曾想方设法亲自召见,请陈抟给其预测国运。陈抟不便推脱,但天机不可泄,只得送周世宗四句诗,让周世宗自己去悟:“好块木头,茂盛无赛。若要长久,添重宝盖。” 这四首诗,本是关于赵匡胤建立宋朝的事,但周世宗没这悟性,把它全理解歪了。世宗一看,自己姓柴,名荣,木头茂盛正好和自己的姓名一致,诗中又有“长久” 二字,以为自己的江山可以繁荣昌盛万万年,心中大喜,对陈抟感激不尽,当下授予陈抟以最高品的爵位,陈抟自然婉言谢绝。周世宗对陈抟之超凡脱俗,极为感慨,给陈抟赐号“白云先生”。从此,“白云先生”的名声便传遍了天下。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周为帝,建立大宋朝,那四句诗才解了谜。“木”字添上一个宝盖不就是一个“宋”字吗,宋代周,宋朝国运长久,陈抟早就知道了。
原来在后唐末年,契丹发兵入侵,百姓纷纷往内地避乱。一天,陈抟闲著无事在大街上溜跶,看到一个逃难的妇女,很吃力的挑著一个竹篮在路上走,竹篮里坐著两个孩子。陈抟一看,便自言自语赋诗两句:“莫言皇帝少,皇帝上担挑”,那妇女不知缘由,自然没有理会。但这两个孩子可不是一般的孩子,那大的就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那小的就是后来的宋太宗赵匡义,那担著竹篮的妇女,就是后来的杜太后。陈抟在宋朝建立二十五六年前,就已经识破了宋朝的真命天子。
还有一次,陈抟在长安遇到当时在一块饮酒的赵匡胤兄弟和赵普三人,陈抟将赵普推下酒席说:“你不过是个紫微星边上的一个小星,竟敢坐在上位。 ”赵匡胤自是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经人介绍知道是“白云先生”陈抟来了。赵匡胤见机不可失,便请陈抟预测前程,陈抟不便点破,只是说:“你弟兄两个的星,比他可要大的多!”赵匡胤从此之后便自负了许多。
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披黄袍、即帝位时,陈抟正好骑驴路过华阴县,听到消息后,马上在驴背上拍掌大笑。众人都感到奇怪,问他笑什么,陈抟便说:“你们百姓真是造化,从今以后天下太平了。” 这个事,后来成了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故事。
宋太祖去世后,宋太宗赵匡义即位,每每欲请高人陈抟指点,有恐陈抟不来,便约定相见时陈抟不必行臣子之礼节。陈抟见状,只得去东京,与太宗在便殿想见。 太宗问陈抟修养之道。陈抟说:“天子以天下为一身,假令白日升天,竟何益于百姓?今君明臣良,兴化勤政,功德被乎八荒,荣名流于万世。修炼之道,无出于此。” 太宗见此,自是更加敬重。
后来太宗发兵征伐河东,派人问陈抟此仗能否打胜,先生在使者手掌中,写了一个“休”字,太宗知道后,当然不会高兴,但大军已经开拔,却也无可奈何。再遣人问先生时,只见他闭目而睡,鼾搜之声,直达户外。第二天再去看,仍然如此。一连睡了三个月,不曾起身。三个月之后,征伐河东的军将,果然无功而返。
到端拱五年的时候,太宗皇帝已经年迈,还没有立太子,心里非常著急。长子因犯过失已被太宗废为庶民,太宗于是想立三子襄王元侃为太子,但又不知道他有没有这样的福份,能否担当此重任,于是便决定先请教陈抟,再作决断。事也凑巧,太宗刚有这个念头,就有内侍通告说:“有太华山处士陈抟叩宫门求见。”太宗心想怎会这么巧,立刻召见陈抟。太宗问:“先生来干什么?”陈抟说:“老夫知道陛下胸中有疑惑,因此特来相助。”太宗大笑:“我早就知道先生有前知之术,今天之事果然应验,我现在还没有立太子,襄王元侃,宽仁慈爱,有帝王的风度,但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福份,因此麻烦先生到襄府看一看。”陈抟一听这有啥难的,便直奔襄府,但刚走到襄府门口就回来了。太宗奇怪的问:“朕麻烦先生到襄府看相,怎么不看反而回来了?”陈抟说:“老夫已看过了。襄府门前,所有奉役奔走的人,都有将相的福分,何必还要见襄王呢?” 太宗一听,便打定了主意。 第二天便宣诏,立襄王元侃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真宗皇帝。
端拱初年,陈抟忽然对弟子贾德升说:“你可在张超谷凿一石室,吾我要安息了。”二年秋的七月,石室凿成,先生同弟子人前往观之。其岩最高,望下云烟如翠。先生指道:“此毛女所谓‘相将入翠烟’也,吾的归处即在此?”话还未说完,屈膝而坐,让门人离去。右手支颐,闭目而逝。年一百一十八岁。弟子环守其尸,到第七日,陈抟容色如生,肢体温软,异香扑鼻。弟子将他放进石匣;用数丈铁锁将石匣束住,放置于石室。弟子们刚离开,岩石自行崩塌,遂成陡绝之势。有五色云,封住谷口,弥月不散。后人称其处为希夷峡。
后曾与陈抟有来往的八仙之一吕洞宾云游云台观去拜望陈抟时,见人去室空,曾题《哭陈先生》诗一首,诗云:
天网恢恢万象疏,和身亲来华山区。
寒云去后留残月,春雪来时间太虚。
六洞真人归紫府,千年鸾鹤老苍梧。
自从遗却先生后,南北东西少丈夫。
(出自《警世通言》《宋史》)[6]
参考文献
- ↑ 胡晓. 陈抟生平事迹述论[J]. 安徽史学, 2007(5).31-37
- ↑ 《宋史·陈抟传》: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士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五》:冬十月,上之即位也,召华山隐士陈抟入见,于是复至,上益加礼重,谓宰相宋琪等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在华山已四十馀年,度其年当百岁,自言经五代乱离,幸天下承平,故来朝觐。与之语,甚可听。”因遣使送至中书,琪等从容问抟曰:“先生得玄默脩养之道,可以化人乎?”对曰:“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纳之理,无术可传于人。假令白日上升,亦何益于世?主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今古,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是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琪等表上其言,上益喜。甲申,赐抟号希夷先生,令有司增葺所止台观。上屡与属和诗什,数月,遣还。
- ↑ 陈抟简介. 百度百科. [2019-2-19] (中文).
- ↑ 《太华希夷志》:报日皇帝宣师父,先生盥手焚香,拜礼毕听诏,日:朕自即位以来,克服八方,威临万国,遐迩悉归于皇化,华夷亦致于隆平。知卿抱道山中,洗心物外,养太素浩然之气,应上界少微之星。节配巢由,道遵黄老。怀经纶之长策,不谒王侯;蕴将相之奇才,未朝天子。卿不屈于万乘,身奚隐于二三峰。乘风犹来,举朝称贺。
- ↑ 李谦 整理. 道家修炼故事:睡仙陈抟. 大纪元. 2005-03-21 [2019-2-1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