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制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台东制糖 全名:台东制糖株式会社[1] [2] ,为台湾日治时期位于台东厅的糖业公司。
简介
台东制糖,成立于1913年,其曾为台东地区的第二大会社,仅次于台湾银行台东出张所,也是台东地区的第一家糖厂[3]。
台东制糖1943年并入明治制糖株式会社,其主要糖厂为卑南工场,战后作为台湾糖业公司台东糖厂。
台东糖厂的兴衰见证台东开拓发展的历史,从日治时代的制糖株式会社到现在的台东糖厂、凤梨工厂,因为环境变迁而于1996年停闭,并于2004年通过发展成为东糖原创工厂,除了增加许多地景公共装置艺术,也邀请许多工艺坊进驻,成为台东文创发展的重要据点之一。
历史沿革
在台湾总督府的糖业奖励与移民政策下,台东制糖株式会社以Template:Lj、Template:Lj、Template:Lj为发起人,于1913年2月成立,社长为石川昌次;从事制糖、移民开垦与铁道事业。
新式制糖分蜜工场“卑南工场”于1914年底动工,1916年1月开始制糖作业。在移民事业方面,于1916、1917年招募了来自日本内地的农民(多数来自新潟县和长野县),并安置在台东厅的鹿野村、池上村、旭村、鹿寮村等四处内地人移民村;且同时在同位于台东厅的大原、月野、德公班和万安部落招来台湾西部的本岛人移民,使用两台由美国进口的拖拉机进行大规模荒芜地开垦作业,以增加制糖原料的生产[4]。
1917年合并野田经营的“野田制糖场卑南工场”,收购“新乡制糖合资会社里垅工场”等两处改良糖廍,并亦另在新开园设置改良糖廍,陆续扩张制糖事业[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造成的经济不景气,且1919年8月的暴风雨使制糖工场部分损坏,甘蔗原料减产,卑南溪、吕家溪等河川带的河水暴涨造成农耕地荒废、铁桥流失、道路损毁等灾情,加上台东地方的人口稀少,大部分蔗农为原住民,台东制糖认为甘蔗生产指导不易,以及交通不便等因素导致台东制糖的制糖事业并不顺利。
台东制糖于1921年10月决定减资,将一半的资金另设立“台东拓殖株式会社”,专门经营移民、开垦和铁道事业。
随著制糖事业逐渐稳定,台东制糖于1937年5月再将台东拓殖株式会社合并[6]。
1939年,废除里垅工场与新开园工场[3]。
1943年,其卑南工场被明治制糖株式会社收购,改称台东制糖所。
1946年由国民政府接管,改称台糖公司台东糖厂,1957年附设凤梨工厂,奠定东部凤梨事业之基础。1996年因环境变迁而停闭。
2004年,台糖寻求转型,将台东糖厂定位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007年以“东糖原创工厂”招揽工艺及表演团体进驻,并将停车场改造为露天舞台,将原建筑改建成为工作坊,目前已有许多工艺团体进驻。
除了许多具有特色的工作坊之外,园区周边也有许多创意地景铁雕艺术装饰,结合当地艺术与人文特色,原来的防空洞也保留原貌进行修复。目前台东糖厂为台东山海铁马道上的景点之一,是一个兼具历史与文化氛围的特色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