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獅
穴獅是一种已经灭绝的豹屬物种,在第三次克羅默爾間冰期於歐洲出現,少於 600,000 年前。它们与现代獅子拥有同样的祖先,是住在洞裡的肉食性猛兽,捕食大地獺、小型的囓齒動物、及其他草食動物等。
穴獅在1萬3千年前滅絕[1]。
目录
分類
穴獅(Panthera spelaea)本來被視為是現代獅的亞種,因此原被命名為 Panthera leo spelaea。然而,顱骨與齒式解剖學上的差異足以將穴獅獨立為一新種系統發生樹上的研究成果同樣也支持這項理論。
演化
穴獅在莎勒冰期晚期或艾木間冰期早期時演化自原始獅(原始獅則是出現於 700,000 年前的歐亞大陸)。在波蘭發現的穴獅骨頭碎片經放射性碳定年法判定年代大約於魏奇塞冰期的早期至晚期,大約是 109,000 至 57,000 年前。歐亞大陸上的穴獅大約於 14,900 至 14,100 年前絕種。白令陸橋上的穴獅則在 13,800 至 13,300 年前魏奇塞冰期結束時絕種。
由化石殘骸上的粒線體DNA分析顯示美洲擬獅為穴獅的旁系群,約由 340,000 年前被困在柯迪勒拉冰蓋南方的穴獅族群分支演化而來。
描述
穴獅時在舊石器時代常以石洞壁畫、象牙雕刻、黏土塑像的形式呈現,這些遺物代表著穴獅也可能出現於舊石器時代的宗教儀式當中。在法國肖维岩洞(約 30,000 年前)描繪了一對走在一起的穴獅,其中一隻的體型略小於另一隻,而體型較大的個體則繪有陰囊,但不具有鬃毛。這代表穴獅和現代獅子不一樣,牠們可能不具有明顯的鬃毛。
在被獨立為一種時,穴獅曾是獅子所有亞種中体格最大的之一,1985 年在德國西格斯多夫市附近發現的一只成年雄性洞穴獅化石表明,其及肩身高約1.2m,身長2.1m(不含尾巴),這大致相當于一頭體型相當大的現代獅子。實際上,這只洞穴獅並不是同類中最大的,因此可以推斷,洞穴獅要比現代獅子大5%到10%,但比較早期的原始獅(Panthera fossilis)還有之後的美洲擬獅小和現代獅子一樣,雌獅的體型較雄獅小
古生態學
穴獅生活在一些開闊的環境如猛獁草原或是北方針葉林。牠們的骨骼多半與洞鬣狗、洞熊和舊石器時代文物一同在洞穴中發現[2][3]。穴獅可能為獨居性的掠食者[4]。
從化石中膠原蛋白樣本的同位素分析顯示穴獅主要以洞熊幼崽、馴鹿與其他鹿科為主食,尤其是馴鹿。其他可能的獵物包括大角鹿、歐洲馬鹿、麝牛、西伯利亞野牛、幼年披毛犀以及幼年猛獁象。
參考文獻
- ↑ Stuart, A. J., Lister, A. M. Extinction chronology of the cave lion Panthera spelaea.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11, 30 (17): 2329–2340. doi:10.1016/j.quascirev.2010.04.023.
- ↑ Diedrich, C. G. The largest European lion Panthera leo spelaea (Goldfuss 1810) population from the Zoolithen Cave, Germany: specialised cave bear predators of Europe. Historical Biology. 2011, 23 (2–3): 271–311. doi:10.1080/08912963.2010.546529.
- ↑ Diedrich, C. G. Pleistocene Panthera leo spelaea (Goldfuss 1810) remains from the Balve cave (NW Germany) - a cave bear, hyena den and middle palaeolithic human cave – and review of the Sauerland Karst lion cave sites. Quaternaire. 2011, 22 (2): 105–127.
- ↑ Bocherens, H. Isotopic tracking of large carnivore palaeoecology in the mammoth steppe.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2015, 117: 42–71. doi:10.1016/j.quascirev.2015.0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