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社会教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社会教育基本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教育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狭义的则指学校和家庭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现代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政权,实施不同性质的社会教育[1]

发展历程

国外

广义的社会教育和我们所说的广义的教育[2]在涵义上几乎无异。事实上,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职能就是通过社会教育来实现的。在原始社会,家庭尚未形成之前,年轻一代的教育是在全氏族成员的共同劳动中,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由氏族公社的成员通过互相的言传身教,或由有经验的年长者向年轻一代传授一些简单的生产和生活的经验的方式进行的。以后随着家庭及家庭教育的出现,直至学校教育的产生,广义的社会教育开始逐步地分化为三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狭义的社会教育。

世界各国社会教育形态虽然都早已存在,但在本世纪以前,发展却是非常缓慢的。只是在本世纪初,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了迅速发展。

国内

在中国,相传有巢氏教民穴处巢居,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伏羲氏教民渔猎,神农氏教民稼穑。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原始的社会教育。约在战国时代的《周礼·地官》记载有“聚民读法”的规定,由大司徒、州长、党正等官员于每年正月、七月、十一月的初一日,集合所辖人民,诵读邦法,进行政治教育;在春秋社祭日,行饮酒乡射之礼,尊敬长老,表彰有德,以进行道德教育;还以所谓“乡三物”,即:“知、仁、圣、义、中、和"六德,“孝、 友、睦、 姻、任、恤”六行,“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人民。其后,宋、明的“乡约制度”,明、清初期颁布的“圣训六谕”、“圣谕十六训”等,都属社会教育。

清政府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颁布了《简易识字学塾计划》。宣统元年(1909)正式设立简易学堂,各地进行劝善兴利的宣讲,还兴办了一些工人半日学堂、农民耕余补习班、 商业补习夜馆、 女工传习所及阅报处、阅览处等近代社会教育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主管社会教育工作。社会教育的任务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群众性的文艺、体育活动,以提高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实施机构有文化馆(宫)、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电影院剧院广播电台电视台、业余体校等。自1950年 6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职工业余教育的指示》以来,社会教育取得巨大成就。1949年全国仅有 896个文化馆,55个公共图书馆、21个博物馆。至1983年,全国已有2946个文化馆、2038个公共图书馆、 467个博物馆。

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知识总量的激增,劳动就业结构的突出变化,从而使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职业要求不断发展,对成年人来说,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己不能适应社会要求,于是社会教育便迅速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就业结构的变化,对学校教育也是一个冲击。

现代学校教育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青少年一代的成长也迫切需要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社会要求青少年扩大社会交往,充分发展其兴趣、爱好和个性,广泛培养其特殊才能,因此,社会教育对广大青少年的成长来说,也其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教育技术的不断完善,也为社会教育的广泛发展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条件。所以,在当今世界,社会教育己普遍获得了蓬勃发展,社会发展趋势日益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就业结构的进一步变化,以及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社会教育还会获得更大发展,显现出更新的活力。

视频

社会教育 相关视频

广义的教育目的96
《教育理论》知识点“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