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百无聊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百无聊赖
bǎi wú liáo lài

近义词万念俱灰意兴阑珊

反义词兴致勃勃趣意盎然

出 处 :汉·蔡琰《悲愤》

体 裁成语

释 义 :形容非常无聊

百无聊赖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ǎi wú liáo lài,意思是思想情感没有依托,精神极度空虚无聊。[1]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空虚无聊,没有依托。用于描写心情。

近义词:兴味索然万念俱灰意兴阑珊心灰意冷

反义词:兴致勃勃趣意盎然兴致盎然乐在其中兴高采烈怡然自得[2]

示例

傅尃阁夜》诗:“百无聊赖作词人,儘许閒愁集一身。”

茅盾夏夜一点钟》:“一点钟了么?这么快!--她百无聊赖地想着,眼光懒洋洋地落在她那只随便搁在椅靠上的右手腕。手腕那镶钻的手表也指着一点。”

巴金灭亡》第八章:“我百无聊赖地又混过了五天。”

原图链接 百无聊赖

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 ◎鲁迅彷徨·伤逝

在百无聊赖中,叔颖随手抓了一支箭,射向空中,惊得探子心惊胆跳。出处:赖振学编历史电视剧小说 《赖国传奇》第36回(楚王反目)。[3]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刘心武京漂女》:“那些人搭成的班子,其实比她已经够得着的剧组档次要低,但是她闲着也是闲着,百无聊赖中,去蹚一脚倒也无妨。”

于优厚的物质享受之中,不时流露出百无聊赖的心态。

她百无聊赖的对著金鱼说话。

词语分解

百的解释 百 ǎ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百步穿杨。百儿八十。百分比。 喻很多:百草。百货。百姓(人民)。百般。百炼成钢。百无聊赖。百废俱兴(塶 )。

聊赖的解释 精神或生活上的凭借;寄托百无聊赖 依赖。指生活上的凭借或精神上的寄托。

蔡琰悲愤诗》:“为復彊视息,虽生何聊赖。”

成语出处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汉·蔡琰悲愤》诗[4]

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裴松之注引《典略》卷8第246页:“瓒遣行人文则赍书告子续曰:‘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鸣于地中,梯冲舞吾楼上。日穷月蹴,无所聊赖。’”

故事

东汉末年,军阀公孙瓒原先盘踞在蓟州

蓟州流传一首童谣:燕南睡,赵北际,有此中可避世。北方的鲜卑、乌丸,南方的袁术袁绍,不断侵扰蓟州,盘踞于此的军阀公孙瓒特地为此找来术士,询问童谣的含义。

术士说:“古燕国的南疆,赵国的北边,有时归入燕国版图,有时归入赵国版图,那块土地就是易州,该州城建在山坡上,后枕大山,发生战事,来者只能仰攻,是固守的好去处。”

公孙瓒一听有利于固守,当下就决定把都城从蓟州迁到此处。

公孙瓒在易州城外挖了十道壕堑,每道壕堑后都筑一道城墙,中建一座十余丈高的城堡,藏有米粮300万斛,称为易京,自己就驻守其间。他踌躇满志地说:“兵书上说的,攻打拥有百座堞楼的城池是自讨苦吃,现在易京有堞楼千座,哪个能奈我何?”

公孙瓒哪里知道这一切都是中了袁绍的计谋,他就是为了把公孙瓒引进孤城困守,才散布童谣引公孙瓒愿者上勾。

袁绍大军围困易京,公孙瓒据险而守,虽然一时不怕敌兵攻城,但是老呆在城里,士兵无斗志,米粮日渐减少,日子也不好过。另外,袁绍的军队日日夜夜在城外挖掘地道,通向城内,准备上下夹攻。

公孙瓒憋不住了,先派遣儿子突围外出讨救兵,然后率领士卒,打算出城跟袁绍决战。可是援兵总是不来。公孙瓒写信让人快速送到儿子手里,信上说:“袁绍的军队,像神又像鬼,鼓声角声在地道下响起,云梯檑石在我军头上飞舞,困守孤城,无所聊赖。你急率轻骑前来救援,来时在北方山头燃起烽火,为父得讯后,开门击贼,出其不备,打垮袁军。”

不幸的是,这封信落到袁绍手里,袁绍将计就计,按照信中所说的那样点起了烽火,公孙瓒果然上当,中了埋伏,败兵回城,却又发现城已被袁军从地道攻入而占领,前后无路,公孙瓒只得自杀。

“无所聊赖”后来辗转沿用,又作“百无聊赖”。

外文翻译

英语 The time hangs heavy on one's hands

very bored

参考文献

  1. 百无聊赖.汉典网
  2. 百无聊赖,词典网
  3. 百无聊赖的解释,快学网
  4. 百无聊赖,词典网